患记忆丧失症的人会做出和普通人一样的动作。尽管有20年没打棒球和高尔夫球了,身体却还能“记住”那些关键动作,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作“锻炼有素”。已经掌握的技术,即使本人想把它忘却,身体可仍然还“记得”。
在练高尔夫球时,人家告诉你:球拍怎么握,打球姿势怎么样,啊呀臂肘弯了,膝盖不对……尽管你受到这种种指导,但一下子怎么也记不住,这时有个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通过物象去抓住整体。
在高尔夫球教练中,被举为泰斗的小松原三夫先生,就是用这种物象法教学而收到成效的。比如在教立姿的时候,噜噜苏苏地说腰要怎样,脚要怎样,反而使初学者得不到要领,小松原在教这个基本动作时,就挺有方法。
“比方地面上有一块大石头,要用两手把这石头抱到齐腰高,请实际做一做。”
“首先是姿势,臀部要稍微突出,两膝稍微弯曲,轻挺脊梁,作搬起一个很重的石头的姿势。”
在搬起重物时,腰要尽量往上挺,而且两膝要往前弓不能挺直,不这样,重物就搬不起来。
挥棒,是物象学习的另一课题。
“把橡皮下端固定住,把上端用力扭上去,这个橡皮就有一股还原的力。如果这时橡皮的下端没有固定下来一不用说,就会如同旋转木板一样,没有还原的力产生。”
“开始打高尔夫球时,从向后挥棒,到向下挥捧,可以说与这是一样的。”
“把人的身体看作橡皮,相当于下端的,就是身体的下半身,扭动的上端就是双肩,因为人身也是一块弹性体,上半身一转动,还原的力当然就会发生作用。”
从向后挥棒到向下挥棒,球棒甩得很圆滑,但打的球却大大偏右飞掉了,这样的事也不少。虽有种种原因,结果还是球棒的正面偏右所造成的,矫正的办法,是运用物象法,把球棒正面当作团扇,在撞击的时候,选择球棒正面当风处接球。
如上所述,使用整体的物象法,比一一详记某一部分,效率更高。
当然,不仅是身体的运动问题,象棋和围棋复杂的棋局,看一眼就可把它全部记住的职业棋手,把很长的台词能流畅地背诵下来的演员,便都是不知不觉中使用于这一方法。
4.物象训练法的诀窍
物象法不单对增强记忆力有帮助,在运动技术的练习中,也能收到与实际练习同样的效果。美国的马克斯伟尔·马尔兹曾举过下边的例子。
把篮球的罚球训练分作下面的3个组进行。
A组进行了20天,每天20分钟的实际练习;B组这20天里什么都没有练;C组在这20天里每天只练投篮的物象动作。
然后再把各组的第1天和第20天的得分加以比较。
流了汗实际练习的A组得分率提高了24%。什么都没做的B组,当然毫无进步。只练习物象动作的C组,得分率提高了23%。
可以说这是惊人的成果。这个物象训练法,称为“心理排练”,现已渐次被各界所采用,只要弄通这个决窍,那就好极了。不管是在上班乘坐的电车里,也不管是在被窝中,都能够进行打高尔夫球和游泳的练习。
那么在那种用头脑比赛的场合怎么样呢?《读者文摘》杂志登载的约瑟夫·费立普斯的《国际象棋——人们把它叫作比赛》一文中说:国际象棋好汉中最强的恰帕布兰卡,被近乎无名的选手阿尔卡因夺走了冠军。究其原因,据说是阿尔卡因在与豪强决赛之前,稍稍改变了一点战术。他跑到乡下去,戒了烟、酒,通过体操活动做好了赛前的身体准备,在脑子里专门作了针对国际象棋赛的物象训练。
围棋和象棋的能手们,也都利用这个物象法。如前所述,把招数和过去的棋谱牢牢地记住,不断地在脑子里描绘它,在没有棋盘和棋子的地方也从事训练。
据象棋名人木村义雄十四世说,名将在对阵中,经常根据对方的棋式决定作战手段,不像初学者那样作部分思考,“这个马一下来就踩炮,那个车吃……”而是借助图案,抓住全局来描绘物象。所以一面与对手作战,一面针对对方的招数在头脑里描绘几十种作战方案,从而得以记住几千几万个招数和棋谱。
据说世界著名钢琴家阿尔托尔·修那贝尔,当人们问他是不是比别人练习得少时,他回答说:“我在脑袋中练习呢。”
5.联结两个物象的联想法
中学生从上可知,快捷记忆法的基本要领,一言以蔽之,就是快速连结物象的联想。快速了解这个联想的变化,并加以应用就叫快捷记忆法。话是这么说,实际上这个方法,谁都在照做。
比如问,瑞士和法国国土是什么形状?能即时回答出来的,只是很内行的地理通,一般人不知道,那是不足为怪的。然而意大利的形状则一般人都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人们说的它像个靴子,而长靴又是人们所熟悉的形状,把它与意大利的形状连结起来,人们就总也忘不了啦。
哈利·罗莱因先生说:“记忆的基本规律,就是把新的信息与已知的事物进行联想。”
遇到山田先生时,为了不忘记叫他还书,于是就想像熟知的山田先生的脸相,设想在他的脑袋上,放上他要归还的那本书的物象。这样,在一旦见到他时便想起来了。
为了不忘记传达“科长回来的时候社长有请”时,该怎么办呢?这只要想像傲慢的科长在社长面前点头哈腰时的情景就可以了。这样,一旦见到科长时,马上就会想起来。这是由于利用了一个思维唤起另一个思维的原理,把两件事用物象联结起来的缘故。
可是,我们自发地进行的联想,多半是非常散乱的、漫无计划的。常常有这种情形,看到舢板,就想起了忘记领出差费;和人进行无关的谈话时,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忘记给交易对手打电话。
所以,把这个联想加以系统化,就可以成为记忆的工具,能够使记忆力增进几十倍。
方法是先通过具体的有形的东西来作联想的练习,以掌握基本要领。接着再把思维、概念之类的无形的东西加以物象化。
6.联想最好是不合逻辑、荒诞离奇的
相传3000年前,古代埃及的文献《阿德·海莱谬》里有这样的记载:
一般记不住司空见惯的琐碎的事情,而听到或见到新奇的、意外的、低级丑恶的、无法无天的、巨大的等等异乎寻常的怪诞不经的事情,却能长时间地记住。因此,身边时常见闻的事,通常会放过,但对儿时发生的事件却永记不忘。
都是一样的看东西,常态的、司空见惯的事很容易从记忆中漏掉,而异样的事情,老是留在记忆里,这是不是违背常理呢?
事实上确是如此,人们在公司里接触的都是些身着西服佩戴眼镜的人,对这类来客印象淡薄,可是突然来了一位卖花生的大婶和近来很少见的穿着学生服的人,对他们的印象就不是一下子可以消失的了。
比如把“汽车”与“木材”通过联想连结起来,用正常的联想所构成的图形就是载木材的汽车正在飞跑,这就显得很平常,不易留下表象。那么,设想超级大车拉着木材跑怎么样?或者是装上轮胎的木材正在飞跑……这样一来,由于联想是不合逻辑的、相当离奇的缘故,给人的印象就深。
如果是“玉米”和“棒球”又怎样呢?天字第一号的选手吃玉米的表象也不坏,不过这是可能有的。要是想像让他扛着玉米棒子跳到球场来打球,那就生动而有记忆效果了。
当然合乎情理的事,它自身有容易记忆的方面。不管什么样的象棋高手,假如幼儿园的孩子跟他下棋,瞎走一气,也许他就无法记忆了。总之,过分自然的事,印象就弱。
再者,描绘离奇的、不合逻辑的物象,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唯有作一番努力,才能够牢固地记在脑子里。
7.浮现离奇的物象的三个规律
联想物象以带上几分离奇为好。可是,专门去胡乱地想些希奇古怪的事,也太费劲了。因此,在这一段中,介绍浮现离奇的物象的三个规律。
(1)动态法:这是让物象动起来的方法。
以“箱子飞机”为例,与其记大箱子装有飞机,不如设想让飞机从箱子里飞出来,它以骇人的速度撞击你的脑袋。你这样一想,就会留下强烈的印象。
(2)代用法:这是用一件事代替另一件事的方法。
在前条“汽车木材”中,木材被装在轮胎上正在飞跑,也就是让木材代替了汽车。
代用法最简单易用,一经掌握它的诀窍,用起来就方便了。
(3)夸张法:就是把某一事物想像得比实际的大,或者多。联想“柑橘狗”时,就想像为:把一个大柑橘放在小狗的鼻子上;联想“橡皮筋东京塔”时,就想像为堆积如山的橡皮筋把东京塔埋起来了。
总之,中学生只要把一方增大或增多,加以有机地运用就不难掌握。
把以上三个方法弄通,就可以逐渐把两个三个事物连结起来,构成更强烈的表象,也就是要把代用法、夸张法、动态法这三者都动员起来配合使用。
多次复诵,短时记忆能变成长时记忆
初次见面的人的名字和服装,在电话簿上查到的电话号码等,对这些若是没有特别显著的强烈印象,即使当时记住了,稍微过一段时间又想不起来了。
像这样短命的记忆叫作短时记忆。与此短时记忆相对,过了很长时间仍能提取出来的记忆,就叫作长时记忆。
美国的心理学家斯帕令,曾对这个短时记忆究竟能保持多长时间作过实验。
即把没有意义的数字和希腊语辅音字母用纸写12个,提示0.5秒钟,紧接着测试,看还能正确地记得几个,实验结果得到的答数是4个,拿给被试者看的数字或字母数予以增减,答数仍然是4个。
哪怕是一次把全部数字和字母都记忆在脑子里,在提取过程中,也是把另外8个忘掉了,只剩下4个还记得。从这个实验可知,短时记忆只过几秒钟就几乎全部消失。
中学生由此可知,对必要的事情非得有长时记忆才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见闻的事,却有很多没有长时记忆的必要,大部分的见闻和经验几乎都是如此。
比如外出走路时,看到沿途的建筑物、风景、走过去的汽车、人、狗、听到种种不同的声音,这些都作为短时记忆进入脑海。只要不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事情或事件,就会很快忘记。汽车从身后鸣笛即躲开,看见水洼就绕着走,这类事情都没有长时记忆的必要。
反过来看,如果脑子里是装着那么些乱七八糟的信息,那就太滑稽了。就是说,短时记忆在几秒钟就统统忘却是毫无关系的,甚至可以说忘掉更好。人类比电子计算机优越之点,也许就在于有这种“遗忘的能力”。
但是必要的短时记忆可因反复背诵,能够在某种程序上延长它的寿命。把刚刚听到的人名写下来就会留下强烈的印象,刚刚看到的电话号码反复出声背诵,在一定的时间内也忘不了。
在记忆消退之前,把同一个识记的东西多次出声复述,就能使短时记忆延长寿命。但是一旦停止复诵,半途而废,这个记忆就会消退。
中学生如果能很好地理解短时记忆的这种性质,集中思想,反复练习,铭刻在心,就可变短时记忆成长时记忆。
先易后难是高超记忆的捷径
中国人在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桌子摆满了大鱼大肉,因为菜太多了,反而觉得胃口不佳。可是我们在吃喜酒的时候,情形又不同了,由于菜是一道一道地端上来的,所以内心里不时地期盼下一道菜的出现,这时我们的胃口奇佳,而且也会觉得菜特别好吃。
记忆的情形也是相同的,如果有一大堆资料摆在你的眼前,相信你看了心里就烦,更何况把它记下来呢?记忆某些事物毕竟不同于吃大鱼大肉,尤其遇到考试或交报告等非记忆不可的情况时,一定要设法排除这种厌恶感。
遇到上述的情形时,中学生不要把所有的资料都堆在眼前,应该像吃宴席一样,把莱一道一道地上。你可以先把资料加以整理,最好先从容易记的部分人手,当你把容易记的资料记完之后,记忆力会逐渐提高,记忆的信心也不断增加,这时对于较难记忆的资料便能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