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一位中年妇女问未来的厂长:“咱们厂不景气,去年一年没发奖金,我要求调走,厂长还卡住不放,你上任后能放我走吗?”孙吉荣反问:“你要求调走,不就是因为厂子办得不好么,如果把工厂办好了,我相信你就不走了。如果我来当厂长,请你留下来看半年再说。”她的挽留亲切、诚恳,话音刚落,立即在全场爆起了掌声。
“如果我来当厂长,请你留下来看半年再说。”回答没有慷慨激昂的“表决心”式的保证,但她的弦外之音是明白的:半年之内工厂就会有起色!这对工人来说无疑是最振奋人心的消息了。半年,多么短暂,希望即现!难怪厂长的语音刚落,全场立即爆发起掌声。
这时,一位干部代表提问:“现在都在议论党政分开,机构和人员精简,你来了以后要减多少人?”孙吉荣回答说:“党政分开,调整干部结构是大势所趋,但这首先是党政职能的改变。现在科室的干部显得人多,原因是事少,如果事情多了人手就不够了。我来以后,第一位的不是减人,而是扩大业务、发展事业。我们要干的事很多,许多部门可以层层承包,自负盈亏,还可以对外承揽加工,增加服务项目,有的变成相对独立的公司,需要人的地方多着呢!至于说党群干部,他们的素质很好,这些年做了大量工作,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得依靠他们!谁有一技之长,都会有用武之地的。”
(这可是个对厂里干部极敏感的问题,因为每个干部都担心自己有被精简的可能。一个新来的厂长对原厂的机构实行精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人关注。孙吉荣首先指出“干部多”是相对“事情少”而言的,随着企业发展“我们要干的事很多”,“需要人的地方多着呢”!真正有才干的干部即刻会消除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顾虑,而那些碌碌无为整日混事的干部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将适合什么样的“需要”呢?孙吉荣说了“谁有一技之长,都会有用武之地的。”言外之意当然也有:你若无一技之长呢?这个问题就留给少数几个人去回答了。)
一位女工随即站起来问:“我都怀孕七个多月了,还让在车间里站着干活,你说这合理吗?”孙吉荣回答:“我也是女人,也怀孕生过孩子,知道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合理的要坚持,不合理的一定要改正!”女工们当即活跃起来,一位年纪大的妇女竟在答辩会上激动地谈起了感想:“我们厂百分之七八十是女工,多么需要一位体贴、关心我们疾苦的厂长啊!”
(皮鞋一厂是一个女职工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企业,回答这个问题就更具有普遍意义了。孙吉荣没有就“合理或不合理”来否定过去厂里的规定,而是说“我也是女人,也怀孕生过孩子,知道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合理的要坚持,不合理的一定要改正!”把自身置于设身处地的地位来回答女工的问题,既有体贴感,又有说服力,产生了强烈的感情相容效果。)
30分钟的答辩宣告结束。四位不同性别、身份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分别提出四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虽是老问题,却也是关键问题。回答得好坏,决定了皮鞋厂全体职工对孙吉荣能否胜任厂长工作持有的信心。孙吉荣的四问四答,如同一把快剪,剪掉了全厂职工的顾虑,赢得了他们的爱戴,孙吉荣的竞职成功了,是她具有厂长的才干使她成功的,也是她敏捷善辩的口才助她走向成功的!
一般说来,回答是针对问题而发的。在竞职面谈中,关涉全局利益的问题往往难以直接地、正面地予以回答,然而回避该问题又易使他人产生反感,并对竞职者心存疑问。孙吉荣在答辩中,灵活机变,对问题均从正面作答并留有余地。她善于挖掘问题的本质,但并非浅尝辄止,而是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有理有据地予以回答,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使人不得不佩服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孙吉荣善于从问话者的立场揣摩其提问的动机,并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立场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她关心和爱护职工的思想。另外,她的竞职答辩富于机变、委婉、含蓄,为她的竞选厂长成功奠定了关键的基石。
(8)敏感话题,机敏巧答
某省一家贸易公司决定招收几名女外销员。经过一番淘汰后,十几名谈吐举止不错,相貌较好的青年女子参加了面试。这家公司对这次面试煞费苦心,精心设计了许多令人咋舌的问题。面试一开始,主考官便提出了一些令人难以招架的敏感性话题,其中一道问题是:假设你已被本公司聘请担任外销员并和某外商洽谈一笔生意,双方对合同的主要条款已经达成初步一致的看法,这时,你要求外商在合同上签字。但外商却借故推托,称自己经过一天的谈判之后,感到很疲倦,要求你陪他到某酒店吃饭、娱乐后再谈合同签订的问题,而此时外商已经暗示他对你的容貌、身材等方面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你该怎么办呢?其中一位应聘小姐说道,假如发生了上述情况,我将答应陪他到酒店用饭,并邀请他跳舞,唱卡拉OK等,等他的戒备心理逐渐减退后,向他表示签合同的意愿,如果他提出要我答应他提出的条件后再签订合同,那么,我便假装同意了他的要求,等合同签订后,我便对他说:“先生,我的男友还在酒店下面等我,这不,他把电话打到这里啦,对不起,失陪了,明天我再来陪你逛逛这里的商场吧。”主考官对这位小姐的答话极为赞赏。
这道面试题目难度很大,不好把握。许多竞聘的小姐对这个题目根本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回答时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当前,许多企业大搞“美女外交”、“酒色公关”等活动,从而和外商签订合同。外商也往往以拒签合同为幌子,逼使企业或女推销员就范。遇到这类丧失国格、人格的情况,应该怎样对待呢?如果答应外商的要求,合同是签订了,企业的利益是保住了,但也使公司的女职员付出高昂的代价。如果拒绝外商无耻要求,则公司因此要吃亏。这位姑娘凭着自己的聪敏机智,想出了绝妙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从而维护了公司和自己的人身权利,又不使外商有机可乘,圆满地回答了用人单位提出的敏感性话题。
(9)假戏真做,进入角色
某些特殊职业如记者、演员以及节目主持人等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特殊的职业工作能力,这些职业对工作人员的口才要求更高,在求职面谈中,应聘者往往会遇到一些“刁钻”的问题,此时他(她)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确立应聘的职业角色意识,进入角色状态,使用职业化语言,假戏真作,才能使面谈取得较好的效果。
深圳商业电台记者罗亚莉求职面谈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招聘者看了她的高中文凭,说:“你在学历上要吃很大亏的。”
罗说:“是的,但我相信深圳更重视实际工作能力。”
(罗承认了招聘者的看法,但并不灰心,却从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谈起自己能够胜任电台记者工作。)
招聘者:“如果你是商业电台记者,一天早上上班时,发现起了很大的雾,街道、房屋、汽车、行人都看不见了。这时,你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罗笑笑反问他:“你说的反应是指面对这种现象会发生什么事还是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招聘者:“我不能提示。”
罗想了想说:“我的第一反应是,今天有雾。”(罗灵机一动,做出了正确的回答,这时求职者已进入记者职业角色状态,为求职成功走出了关键一步。)
招聘者:“如果让你主持畅销小说广播节目,你准备怎么做?”
罗:“我首先会请贾平凹、陈忠实及以写财经小说见长的梁凤仪,再有深圳一些以写纪实、畅销小说见长的作家担任我的特约撰稿人。”
(罗机智地抓住“畅销”二字做文章。以此作为面谈的突破口,对自己的记者工作做了一个模拟的策划。)
招聘者:“假如这星期贾平凹来深圳开会,你去采访他,而且只有半小时提问,你要请他为我们电台写稿,他不说话,现在假设我就是贾平凹,你可以采访了。”
罗亚莉:“贾老师,您好,我是深圳商业广播电台记者罗亚莉,听说您来了深圳,我特别高兴,您是我最崇拜的作家,也是受全中国读者欢迎的作家,您的作品我都拜读了,《废都》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尽管也有各种议论,但是,贾老师,请您相信,我永远是站在您这边的。前一星期我在书店看到一本署名贾平凹的小说《霓裳》,我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下来,当时,我先生在一边说,这本书是假的,我没听他的,因为我对您是绝对信任、崇拜的,回家一看内容,我真的很失望,很伤心,我不明白贾老师您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呢?我难过了两天,直到第三天在报纸上看到这是一位冒名作家写的书,心里舒服多了,我知道,贾老师,您不会让您的读者失望,也不会令我失望。我们商业电台刚刚开始创办,很需要像您这样富有爱心、责任心,深受读者爱戴的作家支持我的工作,相信你这么善良的人,是不会拒绝我们千千万万深圳听众的。对吗?”
招聘者听得频频点头。接着,他又请罗再评价一下贾平凹的《废都》以及陈忠实的《白鹿原》。
罗轻轻一笑,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遍。
随后,招聘者问罗:“如果让你担任商业电台白领节目主持人,你能胜任吗?”
罗两眼笑着答道:“没问题,我相信自己能和他们找到共同的话题。”
一个月后,深圳商业电台正式聘用罗亚莉小姐。
在面谈进入关键阶段,招聘者让罗作为模拟电台记者来采访贾平凹,旨在测试求职者能否成功地运用记者的职业语言扮演一位记者。求职者很快地对问题做出了反应,侃侃而谈。她先是以贾平凹的忠实读者身份,肯定了贾平凹贡献,随后,她又故意制造了一个悬念,以她自己把冒名作家写的《霓裳》一书误认为是贾平凹的书,导致自身心理上发生的波折这个层面对贾平凹的创作人格作了进一步的肯定。随后,她以电台记者身份又娓娓道来,邀请贾平凹作为电台畅销小说的特约撰稿人,她的谈话入情入理,摒弃了一般职业记者那种死板生硬、冷漠僵滞的采访模式,很能使被采访者由心底漾起感动之情,她的谈话也使招聘者忘乎所以,招聘者似乎进入了真正的被采访状态。
罗成功地确立了职业记者的角色意识,巧妙地运用职业语言,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假采访。
在演员、记者、节目主持人这些特殊职业中,职业工作者往往在各种各样的模拟情境中,以语言为主要工具,进行各式各样的表演。天才的表演离不开天才的表演口才。因此,求职者在参加这类职业应聘面谈时,应该预先确立职业角色意识,对招聘者提出的问题要灵活机变,准确运用职业角色语言,在模拟的表演情境中假戏真作,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面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