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原曇禪師傳
慧曇。字覺原。天台人。依越之法果寺。時廣智笑隱訢公。說法中天竺。師造焉。備陳求道之切。廣智斥曰。從外入者。決非家珍。道在自己。豈向人求耶。師退。凝然獨坐一室。久之無所入。廣智一日舉百丈野狐話。師大悟曰。佛法落我手矣。廣智曰。爾見何道理。敢爾大言。師展雙手曰。不直一文錢。廣智頷之。丙申。王師定建業。師謁 上於轅門。 上見師氣貌異。甞歎曰。此福德僧也。命主蔣山太平興國禪寺。時當儉歲。師化食以給。其眾無闕乏者。山下田人。多欲隸軍籍。師懼寺田蕪廢。請於 上而歸之。山之林木。為樵所剪伐。師又陳奏。 上封一劒授師曰。敢有伐木者斬。山木賴以全。踰年丁酉。改龍翔為天界。 詔師主之。每設廣薦法會。師必升座。舉宣法要。 車駕親帥羣臣幸臨。恩數優渥。遠邇學徒。聞風奔赴。堂筵至無所容。先是。僧堂寮庫。有司權以貯戎器。久而不歸。 上見焉。亟命出之。洪武元年。開善世院。秩視從二品。特授師演梵善世利國崇教大禪師。住持大天界寺。統諸山釋教事。降 誥命。俾服紫方袍。章逢之士。以釋氏為世蠹請滅除之。 上以其章示師。師曰。孔子以佛為西方聖人。以此知真儒不必非釋。非釋必非真儒也。 上亦以佛陰翊王度。却不聽。庚戌夏。奉使西域。辛亥秋。至省合剌國。布宣 天子威德。其國王喜甚。館于佛山寺。待以師禮。一日呼左右謂曰。予不能復命矣。跏趺端坐。夜參半問云。日將出否。曰未也。已而復問。至於四三。曰日出矣。恬然而逝。其日葢丙子云。踰五日顏貌如生。王大敬歎。斵香為棺。聚香代薪。築壇而茶毗之。師廣顙豐頤。平頂大耳。面作紅玉色。耳白如珂雪。目光爛爛射人。學者見之。不威而懾。及即之也。盎然而春溫。其遇禪徒。隨機而應。未甞務為奇巧。聞者自然有所悟入。雖位隆望重。恒處之若寒素。無毫髮自矜意。為人寡言笑。喜怒任真。不能以貴賤異其顏色。然毗翊宗教。無一息敢忘。廣廈細旃之間。從容 召對。據經持論。每罄竭蘊蓄。松園之復釋道私租之免。皆師之所請也。
一源寧公傳
永寧。一源字也。自號虗幻子。淮東通州朱氏子。朱氏故宦族。六歲入鄉校。能了經籍大義。九歲離俗。依族婣模上人於利和寺。河南王童。奇其幼而器之。屬僧司。給牒度為沙門。自是蓬累出游。歷見諸禪老。無所契。于焦子山。精修禪定。稍涉睡昏。則戴沙運甓。懸板坐空。如是者五年。至淮西太湖山。求證於無用寬公。公門庭嚴峻。師方入戶。厲聲叱出之。師作禮於戶外。合爪而立。久之乃許。入見。問曰。何處人。師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虗若何。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曰不著槽道。曰請和尚道。公便暍。師退就禪室。徹夜不寐。一旦聞公舉雲門一念不起語。聲未絕有省。公命舉偈。偈罷。振威一喝。師曰。喝作麼。公曰。東瓜山前吞匾擔。捉住清風剝了皮。師不覺通身汗下。曰。今日方知和尚用處。執侍三年。因以斷崖義所贊己像。親署一花書。授師曰。汝緣在浙逢龍。即住遇池便居。延祐中。往廣德。縛茅於大洞中居之。無何。宜興之龍池。請師建立禪居。師以名符懸記。欣然赴之。結屋數十間。命曰禹門興化菴。山顛有龍池。龍出每大水。民甚苦之。師召龍。受三皈戒。龍不復出。師居之久。復厭其未幽邃也。擇絕巘作室以居。至壁立如削處。斵木為棧。鉤環連鎖棲板於空中。足不越戶限者二年。師以退隱為心。間迫於不得已。勉一出焉。俄以疾歸龍池。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師主大華藏寺。師舉龍門膺代之。明年復命補天童。師堅以疾辭。宋文憲謂。師得法之後。固拳拳以庶人為急。及主大剎。屢退養龍池。雖天童實廁五山。亦搖首弗顧。其高風峻節。如祥麟威鳳。可望而不可即。何其賢耶。至正戊子。有旨。趣入說法於龍光殿。上悅。賜金襴法衣玉環師號。尋奉旨。函香至五臺。感祥光五道之瑞。陞辭南還。道趣維揚。鎮南王。率嬪妃等。延師入宮。稟受大戒。遣司馬護還龍池。入我 明洪武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屬弟子裁紙製內外衣。曰。吾將逝矣。或以藥劑進。麾去之。自興化菴移龕。至絕巘所居。昧爽。師起沐浴服紙衣。索筆書偈云。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場敗闕。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天飛雪。書畢。側臥而化。茶毗。現五色光。齒牙舌輪。及所持數珠。皆不壞。舍利無算。烟至中林。亦纍纍然生。人競折枝取之。淘汰灰土。獲者亦眾。門人等。分餘骨與不壞者。五處建塔焉。師氣貌雄偉。身長七尺有餘。吐音洪亮。其接物也。不以貴賤異其心。所至無不傾向。若中書右丞相朵兒只。江淛行省左丞相別不花。趙文敏公孟頫。馮內翰子振。尤所賓禮者也。四民來獻薌幣衣履者。肩摩而袂接。既無虗日。師受之即以施人。曾無毫髮係吝。其自處則布袍糲食。沛然若有餘。凡發為文偈。了不經意。引紙行墨。而空義自彰。有四會語錄。行世。
約之裕公傳
崇裕。字約之。毗陵陳氏子。其母。感龐眉僧入夢而生。生而體弱。十日而九疾。父母以夢故。冀徼靈釋氏愈之。命為沙彌。尋受具為大僧。鞠明究曛。唯以觀心為務。見元叟端公。又見佛慧義公。淬礪益力。雖金牆鐵壁。必欲拓開乃已。二公。亦期師有立。所以警發者甚至。師急於求證。復走中天竺山。參廣智訢公。留侍十餘年。盡得其道。御史中丞張公起巖。問廣智云。選佛場僧伽。如此之多。其有弗悖般若者乎。廣智云。戒律精嚴。言行不相背馳。唯崇裕一人。自受度以來。脅不沾席三十年矣。張公深加獎歎。師之聲光。自是日起叢林中。始出世太平南禪。黑白翕然宗之。一日令圬人塓壁。壁中隆然如有物。抉之獲悉達太子像。乃佛牙所刻成。師召工傅以黃金。金迸裂。舍利從中涌出。雕小香殿奉之。亦師道法精誠。所感而致也。尋遷九江圓通。宋之初。有神僧道濟德公。將示寂。累青石為塔。語其徒曰。此塔若紅。即吾再來。暨圓機旻公來鎮法席。塔果紅色。人異之。公人號為古佛。其臨終復爾。懸記。有三百年之後大興佛事之讖。師入院之夕。眾僧夢公至。而其塔燁然有光者彌月。人尤異之。謂自旻公至師。正踰三百之數。其能動物。葢不徒然也。寺當菑毀之後。師大興土木。幻出天宮。榮國公火你赤。以朝之重臣。總戎江西。申弟子之禮。暨我 太祖興隆釋教。開善世院。命大浮屠統之。諸方以師名上聞。移主阿育王山廣利禪寺。尋被 旨。與鍾山法會。而師居其首。召至便殿。問佛法大意。師以偈獻。 上覽之大悅。因命師書天界寺額。賜食 上前。師或假寐。鼻息微有聲。鄰坐引裾覺之。 上歎曰。此老人無機心。誠善知識也。師容貌魁梧。日用之間。服粗食糲。一出於天性。無所勉強。每欲撾鼓而退。為眾所擁留而止。生於大德甲辰。未詳所終。三會語。各有錄。行世。
金碧峰傳
寶金。號碧峰。乾州永壽石氏子。生多祥異。六歲依雲寂溫公為弟子。剃落具戒。游講肆。窮性相之學。四辯飛馳。聞者聳聽。既而歎曰。三藏之文。標月指也。遂棄所學習禪。入蜀晉雲山中。參如海真公。公示以道要。師大起疑情。寢食為癈。入峨眉山。誓不復粒食。日採松柏啖之。脇不沾席者三年。自是入定。或累月不起。甞趺坐大樹下。溪水橫逸。人意師已溺死。越七日水退。競往視之。師燕坐如平時。唯衣濕耳。一日聞伐木聲。通身汗下如雨。笑曰。妙喜大悟十有八。小悟無算。豈欺我哉。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急往求證於公。反覆相辯話甚力。至於拽傾禪榻而出。公曰。是則是矣。翼日重勘之。至期。公於地上畫一圓相。師以袖拂去之。公復畫一圓相。師於中增一畫。又拂去之。公再畫如前。師又增一畫成十字。又拂去之。公視之不語。復畫如前。師於十字加四隅。成卍文。又拂去之。公乃總畫三十員相。師一一具答。公曰。汝今方知佛法宏勝如此也。百餘年間參學。有悟者世豈無之。能明大機用者。寧復幾人。無用和尚謂。座下當出三虎一彪。爾其彪耶。然緣在朔方。當大弘吾道也。無用葢公之師云。先是。師在定中。見一山甚秀麗。重樓傑閣。金碧絢爛。諸佛五十二菩薩。行道其中。有招師者曰。此五臺山。秘魔巖也。爾前身修道其中。靈骨猶在。何乃忘之。既寤。遂游五臺山。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綵弊衣。赤足徐行。一黑獒隨其後。師問曰。子何之。曰。入山中爾。曰將何為。曰。一切不為。良久乃沒。叩之同行者。皆弗之見。或謂為文殊化身云。師乃就山建靈鷲菴。四方聞之。不遠千里。負餱糧來獻者。日繽紛也。師悉儲之。以食游學之僧。多至千餘人。雖丁歲大儉。亦不拒也。至正戊子冬。順帝遣使者。召至燕都。慰勞甚至。天竺僧指空。久留燕。相傳能前知。號為三百歲。人敬之如神。師往與叩擊。空瞪視不答。及出空歎曰。此真有道者也。夕大雪。有紅光自師室中起。上接霄漢。帝驚歎。賜以金紋伽黎衣。遣歸。明年復召見。命建壇祈雨。輒應。賜寂炤圓明之號。賜予一以賑饑乏。詔主海印禪寺。師力辭。名香法衣之賜。殆無虗日。自丞相而下。以至武夫悍將。無不以為依皈。已而懇求還山。洪武戊申。我 太祖即位于建業。明年己酉。燕都平。又明年庚戌。 詔師至南京。見 上於奉天殿。且曰。 朕聞師名久。以中州苦寒。特延師居南方爾。遂留於大天界寺。時 召入。問佛法。及鬼神情狀。奏對稱 旨。又二年辛亥冬十月朔。 上將設普濟佛會于鍾山。 命高行僧十人涖其事。而師與焉。賜伊蒲饌于崇禧寺。 大駕幸臨。移時方還。明年壬子春正月既望。諸沙門方畢集。 上服皮弁服。親行獻佛之禮。夜將半。 敕師於圜悟關施摩陀伽斛法食。竣事。 寵賚優渥。夏五月。悉鬻衣盂之貲。作佛事七日。乃示微疾。 上知之。親御翰墨。賜詩十二韻。有玄關盡悟已成正覺之言。 天光昭回。人皆以為榮。時疾已革。不能詣 闕謝。至六月四日。沐浴更衣。與四眾言別。正襟危坐。目將瞑。弟子請曰。和尚。逝則逝矣。不留一言。何以暴白于後世耶。師曰。三藏法寶。尚為故紙。吾言欲何為。夷然而逝。世壽六十五。僧臘五十又九。後三日。奉龕茶毗於聚寶山。傾城出送。香幣積如丘陵。或恐不得與執紼之列。露宿以俟之。及至火滅。獲五色舍利。齒舌數珠皆不壞。紛然爭取。灰土為盡。師體貌豐偉。端重寡言笑。福慧雙足。所至化之。故其在山也。捧足頂禮者。項背相望。其應供而出也。持香花擊梵樂而迎者。在在如是。不啻生佛出現。其行事多可書。弟子散之四方。無以會其同。略述其槩如此。師有弟子智通。燕人也。秀發頴異。初為全真道士。知非遂落髮。從師聞奧旨。隱大乘山。永樂間。 詔至都。住大天界。後亦危坐而化。為人端謹神悟。有乃父之風焉。
天界孚中信禪師傳
懷信。字孚中。姓姜氏。明之奉化人。初從延慶半巖全公。習教旨義。聲籍甚。久之歎曰。教相繁多。浩如烟海。算沙徒自困耳。奚益。因改轍而力禪。參承諸名宿下語。多枘鑿弗合。不勝憤悱。時竺西坦公。遷主明之天童。師奔質所疑。竺西一見。知為法器。厲色待之。不與交一語。師疑愈熾。自是依止不忍去。得豁然焉。天曆間。住補怛洛迦山。遷大龍翔集慶寺。龍翔。元文宗潛邸也。及至踐祚。建佛剎于其地。棟宇之麗甲天下。未幾毀於火。曇芳忠公新之。功未竟而化。師乃出衣盂之私。補前未備。不日而集成功。雖以名德領鉅剎。不效飾車輿盛徒御。以自誇衒。始終一鉢蕭然而已。會元政大亂。戎馬紛紜。寺事艱窘日甚。師處之裕如。不以屑意。一旦晨興。索蘭湯沐浴。更衣趺坐。謂左右曰。吾將歸矣。汝等當以荷法自期。勵精進行。可也。言畢而瞑。侍者撼且呼曰。和尚去則去矣。寧不留片言以示人乎。師叱之而復瞑。侍者呼不已。師握筆書曰。平生為人戾氣。七十八年漏洩。今朝撒手便行。萬里晴空片雪。書畢而寂。時丁酉八月某日也。茶毗于聚寶山前。舍利如菽如蔴。五色燦爛。雖烟所及處。亦纍纍然生。貯以寶瓶。光發瓶外。師賦性恬冲。喜溢顏間。生平未甞以聲色忤人。人有犯之者。頷首而已。然進脩極勤。自壯至髦。默誦法華經一部。雖暑爍金寒折膠。無一日闕者。屢感蓮花香。滿院芬郁異。甞非世間者可比。當 大明兵下金陵。僧徒風雨散去。師獨結跏宴坐。目不四顧。執兵者滿前。無不擲杖而拜。 上甞親幸寺中。聽師說法。嘉師言行純慤。特為改龍翔。為大天界。告終前一日。 上統兵。駐江陰沙洲上。晝寢。夢師服褐色禪袍來見。 上還聞遷化。衣與夢中正同。大悅。 詔出內府帛泉。助其喪事。且命卜葬。舉龕之夕。 上親致奠。送出都門之外。師說。有五會語錄。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