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野店巧遇(5)
周庸回到客房,小二即跟进来,点亮墙洞里的油灯,又将提来的一瓦罐热水搁在窗台上,已有一只黑陶碗在那里。小二道一声“客官安歇,小心灯火”,便自去了。
周庸拴好房门,仔细检视屋内。但见陈设甚为简陋,只一张矮榻,上面铺了厚厚的茅草,放着一床薄被。窗户虽被茅草堵严了,房门缝隙却恁大。不时有冷风吹进来,灯焰不住呼闪。屋里有些冷,倒没甚古怪之处。
周庸倒了一碗水,放在窗台上。他一向有夜读的习惯,便从皮袋里取出几编竹简,跪伏在榻上,就着油灯看起来。
这是师父鲁勾践亲手抄的一部《治安策》。著者贾谊,乃文帝时的太中大夫。贾谊不仅才华横溢,且性格直率。他看到当时诸侯势力大增,便向文帝上疏,极力主张削弱诸侯势力,认为只有如此,方能安定天下。师父爱其“言直激切,辞气弘畅”,特意将此书送给周庸,并且谆谆告诫:“阅读此书,当懂侠之大者,并非争强斗狠,乃是顾念苍生啊!”
对于师傅的教诲,本是时时记在心中的。但今日不知怎么了,他看着书简,却心不在焉,似乎韦九的影子,老在眼前晃动。
周庸本是孤儿,七岁时遭遇灾荒,父母双亡;是师父收养了他,教文习武,学艺一十五载。三年前,师父让周庸到江湖上历练,他却舍不得离开。
师父道:“傻孩子,你已经成年,该自己闯荡世界了,老母鸡不能总是护着小鸡哦!”师父慈父般看着他,流下两行清泪,“庸儿,你切记在心:我们乃是儒侠一派。祖师姓孔,单名讳丘,世人尊称孔子。祖师仙逝后,老人家的弟子分为八派,我们是‘漆雕启’传承的。这一派,禀性梗正,虽人以威严之势对我,毫无些许屈从之色。你要切记,不可坠了我派的清誉。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江南,没有机会到北方。如今年纪大了,也跑不动了,你有机会一定到鲁地去一趟,寻觅祖师的遗迹,从中获取教诲!”
下山时,师父又殷殷叮嘱:“你行走江湖,可留意两件事:一是寻访‘悬剪剑’,此剑锋利无比。你练的近搏十三式,如能得到此剑,威力将增加十倍以上。另一件,也是为师惦记的。你也不小了,俗话说: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如果遇到情投意合的女子,可以去追求。但切记不能只看外貌,要看人品,如是武林女儿,定须有侠义心肠,方能成为一家人。”
两年多过去了,周庸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就连人烟稀少的敦煌都去过,行程不下万余里,但这两件事,却没遇到一点机缘。想到这些,愈加烦乱,也无心再看书,便把竹简收入皮袋,吹灯睡觉。
周庸躺在榻上,一时静不下心,索兴又坐将起来。突兀,隐约传来袁盎与应高说话的声音。开始听不真切,周庸把窗上茅草揪下几把,一个楚地的口音便传入耳际:
“应大夫,你们出来多久了?”这是袁盎问话。
“过了年就动身了,十月初八罢*;”正是应高吴的声音,“快一个月了。”
“作甚这般匆忙?”
“老相国,”应高压低了声音,“实不相瞒,在下奉了吴王之命出使胶西国,准备联络胶西王刘卬,一同起兵……”
周庸听了,不由心中一惕:“果然有机密勾当!”便留心听下去。
“这如何使得,起兵如同造反啊!”袁盎语气相当关切,“如果兵败,不堪设想,难道就没有人劝过吴王吗?”
“唉,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了!”应高有些无奈,“老
相国,你在吴国多年,甚么内情不知道?打高祖时候起,刘氏子弟被封为诸侯王的多至九个,他们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全国五十四个郡,各诸侯国就占去了三十九个,尤以齐、楚、吴三国最大,几乎分去了天下之半啊!”
袁盎“嗯”了一声,表示赞同。
应高所说的情形,周庸也知道一些。其实,吴国要造反的消息,在江湖上早就有传闻——
这位吴王,本是高祖兄长刘仲之子。年少时,跟随刘邦南征北战,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高祖十一年时被封为吴王。此人颇有心计,早在惠帝时,就招揽天下豪杰死士,庇护各地的罪犯,并且铸铁、煮盐坐收暴利。国内不收税,但国用饶足;还由王府出钱,代替百姓支应朝廷的徭役,如此已三十余年了。刘濞不仅国力充实,而且甚得人心。自然,就成
了朝廷的心腹大患!
“本朝初年,”应高继续说下去,“全国人口二百七十多万户,皇上直接统辖的不过三成。朝廷与诸侯虽然都姓刘,却势同水火呀!文帝以来,先后有济北王刘兴居、淮南王刘长举起叛旗,但都没有成事。”稍停,传来喝水的声息。
“如今天下,已成干柴烈火之势!”应高又道:“这才有贾谊上《治安策》,建议削藩。当今皇上听信晁错的主意,已经拿诸侯国开刀了!”
-------------------------
* 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历,孟冬十月初一,即是新年。 “十月初八”,是汉景帝前元二年十月初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