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元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三年)
经元年,王正月。
【译文】
鲁庄公元年,周历正月。
传继弑君不言即位,正也。继弑君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不忍即位也。
【译文】
(庄公)继承被杀君王的君位不记“即位”是对的。为什么对呢?因为先君不是寿终正寝,儿子就不忍心即位。
经三月,夫人孙于齐。
【译文】
三月,夫人姜氏逃奔到齐国。
传孙之为言犹逊也,讳奔也。接练时,录母之变,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贬之也。人之于天也,以道受命;于人也,以言受命。不若于道者,天绝之也;不若于言者,人绝之也。臣子大受命。
【译文】
孙就是逊的意思,用“孙”是避讳说逃奔。开始时,根据人伦之道,记母回鲁参加练祭。不记姜氏是贬抑她。人对于天,要接受天命;对于人,要接受夫命。不顺从天理,天厌弃他;不顺从夫命,人厌弃他。庄公接受天命。
经单伯逆王姬。
【译文】
单伯迎接王姬。
传单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何也?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也。其义不可受于京师何也?曰躬君弑于齐,使之主婚,与齐为礼,其义固不可受也。
【译文】
单伯是什么人?是天子命封的鲁国大夫,天子命封的大夫,所以不能称呼名。为什么不说到周去迎?根据礼义,不可以到京师去接。为什么?我们鲁君被齐杀死,让我们鲁国主婚,跟齐国履行礼仪,按礼,当然不可以接受。
经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译文】
秋季在宫外为王姬建行馆。
传筑,礼也。于外,非礼也。筑之为礼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门出。于庙则已尊,于寝则已卑。为之筑,节矣。筑之外,变之正也。筑之外变之为正何也?仇仇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其不言齐侯之来逆何也。不使齐侯得与吾为礼也。
【译文】
建行馆合于礼,建在宫外不合于礼。为什么建行馆合礼呢?鲁为王姬主婚,出嫁时必须从鲁君宫门出去。建在宗庙旁就显得王姬地位太高了,建在寝宫旁又显得王姬地位太低了。建在宫外,就合适了。建在宫外是正确的变通做法,为什么呢?齐侯是仇人,不能跟他连亲家。穿著丧服,不能接待迎亲的齐侯。为什么不记齐侯来迎亲?是不让齐侯能和我们鲁国行礼。
经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译文】
冬季,十月乙亥曰,陈侯去世。
传诸侯日卒,正也。
【译文】
诸侯死记载日期是对的。
经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译文】
天子派荣叔来鲁国追任桓公为君。
传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礼也。生不服,死追锡之,不正甚矣。
【译文】
按礼,有主动接受任命的,没有天子派人去赐予任命的。生前服事天子,死了追任,合于礼。如果生前不服事天子,死后追任他,就更不对了。
经王姬归于齐。
【译文】
王姬嫁到齐国。
传为之中者归之也。
【译文】
鲁国做主婚者把王姬嫁送到齐国。
经齐师迁纪、郱、鄑、郚。
【译文】
齐军把纪国百姓迁移到郱国、鄑国、郚国。
传郱、鄑、郚,国也。或曰:迁纪于郱、鄑、郚。
【译文】
郱、鄑和郚是国名。有的人说:“把纪国百姓迁到郱、鄑和郚”。
庄公二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二年)
经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译文】
二年,春季,周历二月,安葬陈庄公。
经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
【译文】
夏天,公子庆父率军攻伐余丘。
传国而曰伐。于余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贵矣,师重矣,而敌人之邑,公子病矣。病公子,所以讥乎公也。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
【译文】
攻国才能称伐。于余丘是邾国的小城,为什么称伐呢?因为公子地位高,所以对他率领的军队重提。攻打别人的城邑,公子累病了。说公子累病了,是讥刺庄公。另一种说法是,因为庄公在军中,才用语重了。
经秋,七月,齐王姬卒。
【译文】
秋季,七月,齐襄公夫人去世。
传为之主者,卒之也。
【译文】
鲁国是王姬的主婚者,所以要记载王姬的死。
经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译文】
冬季,十二月,夫人姜氏和齐侯在禚地会见。
传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妇人不言会,言会,非正也。
【译文】
女人已经出嫁,就不能再越过国境。越过国境,不合于礼。女人不能说会见谁,说会见,不合于礼。
经乙酉,宋公冯卒。
【译文】
乙酉日,宋庄公去世。
庄公三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一年)
经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侯伐卫。
【译文】
三年春,周历正月,鲁公子溺会盟齐侯攻卫国。
传溺者何也?公子溺也。其不称公子何也?恶其会仇仇而伐同姓,故贬而名之也。
【译文】
溺是什么人?是公子溺。为什么不称呼公子呢?是憎恨他与仇人会盟而且攻伐同姓的卫国,所以贬抑他,称他的名。
经夏,四月,葬宋庄公。
【译文】
夏季四月,安葬宋庄公。
传月葬,故也。
【译文】
记载安葬宋庄公的月份,是有缘故的。
经五月,葬桓王。
【译文】
五月安葬周桓王。
传传曰,改葬也。改葬之礼,缌,举下,缅也。或曰,却尸以求诸侯。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时也。何必焉?举天下而葬一人,其义不疑也。志葬,故也,危不得葬也。曰,近不失崩,不志崩,失天下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译文】
解释说,是改葬。改葬的礼仪规定,穿缌麻丧服,用最轻一等的,表示缅怀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停尸缓葬是为了诸侯们来会葬。记天子驾崩不记安葬,因为安葬肯定在规定的时间。为什么一定在规定的时间?因为普天下人都为天子送葬,那是不容置疑的。记载安葬,就是有了缘故,遇到危难不能按时下葬了。鲁国离天子近,不会不知道驾崩的日子。如果不记载死的日期,是由于天子丢了天下。单有阴不能生,单有阳不能生,单有天也不能生,阴、阳、天三者合才能生。所以,说母亲的儿子,可以;说天的儿子,可以。尊贵的人,就取尊贵的称呼(称天子),卑贱的就取卑贱的称呼。称王,是万民归往的意思。
经秋,纪季以携入于齐。
【译文】
秋天,纪季带着携城归入齐国。
传携,纪之邑也。入于齐者,以携事齐也。入者,内弗受也。
【译文】
携是纪国的小城。归入齐国,是说(纪季)拿携投奔事奉齐侯。入,表示齐不应该接受。
经冬,公次于郎。
【译文】
冬天,庄公临时驻扎郎地。
传次,止也,有畏也,欲救纪而不能也。
【译文】
次是停止不前的意思。鲁怕齐国,想救纪国又不能救。
庄公四年
(公元前六百九十年)
经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飨齐侯于祝丘。
【译文】
四年,春季,周历二月,夫人姜氏在祝丘宴请齐襄公。
传飨,甚矣。飨齐侯,所以病齐侯也。
【译文】
宴请,太过分了。经文记“飨齐侯”,是用以责备齐侯。
经三月,纪伯姬卒。
【译文】
三月纪伯姬去世。
传外夫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适诸侯则尊同,以吾为之变,卒之也。
【译文】
外国的君夫人死不予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是我们鲁公女儿。她嫁给诸侯,地位就跟鲁君夫人相等了。因此我们为她改变记事的凡例,记载她的死。
经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
【译文】
夏天,齐侯,陈侯和郑伯在垂地临时会见。
经纪侯大去其国。
【译文】
纪侯永远失去了国家。
传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言民之从者四年而后毕也。纪侯贤而齐灭之,不言灭而曰大去其国者,不使小人加乎君子。
【译文】
大去,是不留下一人的意思(指一个百姓也没有了),是说百姓迁走四年而后就灭了国。纪侯贤德,齐国却灭了纪国,不说被灭而说永远离开国家,是不让小人陵驾于君子之上。
经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
【译文】
六月乙丑日,齐侯安葬纪伯姬。
传外夫人不书葬,此其书葬何也?吾女也。失国,故隐而葬之。
【译文】
鲁以外的君夫人死不记载安葬,这次为什么记呢?因为伯姬是我们鲁公的女儿。失去国家,所以痛惜她,记下安葬日期。
经秋,七月。
【译文】
秋季,七月。
经冬,公及齐人狩于郜。
【译文】
冬季,庄公和齐侯在郜地打猎。
传齐人者,齐侯也。其曰人何也?卑公之敌,所以卑公也。何为卑公也?不复仇而怨不释,刺释怨也。
【译文】
齐人是指齐侯。为什么称他齐人?是为鄙视庄公的对手,用以鄙视庄公。为什么鄙视庄公?不报完仇就不能解除仇恨,讥刺庄公还没报父仇,就解除了仇恨。
庄公五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
经五年,春,王正月。
【译文】
五年,春,周历正月。
经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译文】
夏天,夫人姜氏到齐军中。
传师而曰如,众也。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礼也。
【译文】
“师”字前用“如”字,表示人很多。女人出嫁后不能过国境。过国境,不合于礼。
经秋,郳黎来来朝。
【译文】
秋天郳国之君黎来来朝见鲁庄公。
传郳,国也。黎来,微国之君,未爵命者也。
【译文】
郳是国名。黎来是小国的君王,没有得到天子的任命加封。
经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译文】
冬天鲁庄公会合齐军、宋军、陈军、蔡军攻打卫国。
传是齐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人诸侯,所以人公也。其人公何也?逆天王之命也。
【译文】
这是指齐侯和宋公。为什么称齐人、宋人?称诸侯为某人,用以称鲁公为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违背天子的命令。
庄公六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八年)
经六年,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卫。
【译文】
六年,春季,周历三月,周王的官员子突援救卫国。
传王人,卑者也。称名,贵之也,善救卫也。救者善,则伐者不正矣。
【译文】
王人是个官位不高的人。称他的字,是尊重他,因为他援救卫国是个好人。援救者是好人,那么,征伐的人就不对了。
经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
【译文】
夏季六月,卫侯朔进入卫国。
传其不言伐卫纳朔何也?不逆天王之命也。入者,内弗受也。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绝之也。朔之名,恶也。朔入逆,则出顺矣。朔出入名,以王命绝之也。
【译文】
为什么不说讨伐卫国送朔回去呢?春秋经不记违背天子命令的事。说入,是表示卫国不接纳。为什么不接纳呢?因为天子命令废弃他。称朔的名,表示憎恶他。朔回国是违天子命,那么出国就是顺应王命了。记朔出国回国都称名,是因为天子命令废弃他。
经秋,公至自伐卫。
【译文】
庄公伐卫后归国告祭祖庙。
传恶事不致,此其致何也?不致,则无用见公之恶,事之成也。
【译文】
做坏事归来的祭祖不予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不记载就看不到庄公干的坏事,事情也就成了。
经螟。
【译文】
发生螟灾。
经冬,齐人来归卫宝。
【译文】
冬天,齐国送来卫国的宝物。
传以齐首之,分恶于齐也。使之如下齐而来我然。恶战则杀矣。
【译文】
因为齐国是伐卫的首领,所以从齐国分得一些罪恶。记载的好像齐国在下位,来给我们鲁国送东西。(鲁国若)憎恶这次作战就减少了罪责。
庄公七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七年)
经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译文】
鲁庄公七年春天,夫人姜氏到防地会见齐侯。
传妇人不会,会非正也。
【译文】
女人不能私自和别人相会,相会不合于礼。
经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译文】
夏季,四月辛卯日,日落时,恒星看不见了。半夜时,星星落下来,像下雨似的。
传恒星者,经星也。日入至于星出谓之昔,不见者,可以见也。其陨也如雨,是夜中欤?春秋著以传著,疑以传疑。中之,几也。而曰夜中,著焉尔。何用见其中也?失变而钅录其时,则夜中矣。其不曰恒星之陨何也?我知恒星之不见而不知其陨也。我见其陨而接于地者,则是雨说也。著于上见于下谓之雨,著于下不见于上者谓之陨,岂雨说哉。
【译文】
恒星是经常看得见的星星。太阳落山到星星出来这段时间叫夕。记“不见”,是强调它可以看得见。星星落下来像下雨,是在半夜吗?春秋经记事,明确就记下明确的,有疑问就记下疑问。夜半,是微约难以辨察的时刻。记下半夜,就表示是明确的。根据什么知道是半夜呢?星象有了变化就检录漏刻,就知道是半夜。为什么不说恒星落下呢?我们只知道恒星看不见了,不知它落没落下。我们看见落到地上的,就是像下雨这种说法。上边看得清,下边也看得见的叫下雨;在下边看得清,上边看不见的叫陨。哪只下雨一种说法呢?
经秋,大水。
【译文】
秋季发大水。
传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译文】
高处低处都有水灾叫大水。
经无麦、苗。
【译文】
没有麦子、没有秧苗。
传麦、苗同时也。
【译文】
麦子、小苗同时受害。
经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穀。
【译文】
夫人姜氏到穀地会见齐侯。
传妇人不会,会非正也。
【译文】
女人不能私自会见人,会见不合于礼。
庄公八年
(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
经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
【译文】
八年春,周历正月,鲁军驻扎郎地,等侯陈军、蔡军。
传次,止也。俟,待也。
【译文】
次是停止的意思。俟是等待的意思。
经甲午,治兵。
【译文】
甲午日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