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因为他想离开诸侯(亲楚),所以逃会回国。
襄公八年
(公元前五百六十五年)
经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晋。
【译文】
八年,春天,周历正月,襄公到晋国去。
经夏,葬郑僖公。
【译文】
夏季,安葬郑僖公。
经郑人侵蔡,获蔡公子湿。
【译文】
郑国侵略蔡,抓住蔡公子湿。
传人,微者也。侵,浅事也。而获公子,公子病矣。
【译文】
称人,表明是名位不高的人。侵,是一般的军事进攻。擒获蔡公子,是因为公子病弱(不胜将帅之任)。
经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
【译文】
季孙宿在邢丘会盟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和邾人。
传见鲁之失正也,公在而大夫会也。
【译文】
可见鲁国乱政了,襄公在,却是大夫参加会。
经公至自晋。
【译文】
襄公从晋回国,告祭祖庙。
经莒人伐我东鄙。
【译文】
莒人攻伐鲁国东部边邑。
经秋,九月,大雩。
【译文】
秋季,九月,举行盛大的求雨祭祀。
经楚公子贞帅师伐郑。
【译文】
楚公子贞领兵攻打郑国。
经晋侯使士匄来聘。
【译文】
晋侯派士匄来鲁国访问。
襄公九年
(公元前五百六十四年)
经九年,春,宋灾。
【译文】
九年春,宋国闹火灾。
传外灾不志。此其志何也?故宋也。
【译文】
春秋经对鲁以外的国家受灾不予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因为孔子的先祖在宋国。
经季孙宿如晋。
【译文】
季孙宿到晋国去。
经五月,辛酉,夫人姜氏死。
【译文】
五月,辛酉日,夫人姜氏去世。
经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
【译文】
秋季,八月癸未日,安葬鲁宣公夫人穆姜。
经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月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译文】
冬天,襄公会合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和小邾子、齐太子光一起攻伐郑国。十二月己亥日,在戏邑和郑国结盟。
传不异言郑,善得郑也。不致,耻不能据郑也。
【译文】
不另提郑国。得到郑国(指结盟)是好事。不以得郑告祭祖庙,是耻于不能长久得郑。
经楚子伐郑。
【译文】
楚国攻伐郑国。
襄公十年
(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
经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
【译文】
十年,春天,襄公会见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和齐国的太子光,在柤地和吴国结盟。
传会又会,外之也。
【译文】
会字的后文又用了会字,是因为把吴国视为中原以外的夷狄了。
经夏,五月,甲午,遂灭傅阳。
【译文】
夏季,五月甲午日,灭了傅阳。
传遂,直遂也。其曰遂何?不以中国从夷狄也。
【译文】
遂,是径直的意思。为什么说会后径直灭了傅阳国?不让中原诸侯落在夷狄后面。
经公至自会。
【译文】
襄公从开会处回国,告祭祖庙。
传会夷狄不致,恶事不致,此其致何也?存中国也。中国有善事,则并焉。无善事,则异之存之也。汲郑,逃归陈侯,柤之会,存中国也。
【译文】
诸侯外出,如果会见夷狄之君,不能告祖;做了坏事不能告祖。这次襄公会见了吴人,为什么回国后还告祭祖庙?因为有中原诸侯国在会。中原诸侯国有好事,就一起做;没有好事,就存异而做。吸引郑伯参加的会,陈侯逃离的会,柤地之会,都有中原诸侯国在会。
经楚公子贞、郑公孙辄帅师伐宋。
【译文】
楚公子贞和郑国的公孙辄领兵伐宋。
经晋师伐秦。
【译文】
晋军攻伐秦国。
经秋,莒人伐我东鄙。
【译文】
秋天,莒国攻伐鲁国东部的边邑。
经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译文】
襄公会合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一起攻伐郑国。
经冬,盗杀郑公子斐、公子发、公孙辄。
【译文】
冬天,作乱的人杀死郑公子斐、公子发和公孙辄。传称盗以杀大夫,弗以上下道,恶上也。
【译文】
说作乱的人杀了大夫,这不是按地位的上下记载的。对郑伯表示憎恨。
经戍郑虎牢。
【译文】
戍守郑国的虎牢。
传其曰郑虎牢,决郑乎虎牢。
【译文】
称郑虎牢,表明虎牢要归还给郑了。
经楚公子贞帅师救郑。
【译文】
楚公子贞领兵援救郑国。
经公至自伐郑。
【译文】
襄公伐郑后回国,告祭祖庙。
襄公十一年
(公元前五百六十二年)
经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译文】
十一年春天,周历正月,编制上、中、下三军。
传作,为也。古者天子六师,诸侯一军。作三军,非正也。
【译文】
作,是编制的意思。古时,天子拥有六军,诸侯一军。编制三军,是不对的。
经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
【译文】
夏天,四月,四次为郊祭占卜,不吉,于是就不举行郊祭。
传夏四月,不时也。四卜,非礼也。
【译文】
夏季四月,不合郊祭的时令。卜四次,不合于礼。
经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
【译文】
郑国的公孙舍之领兵侵略宋国。
经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
【译文】
襄公会合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太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一起攻伐郑国。
经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京城北。
【译文】
秋季,七月己未日,攻伐郑的十二国跟郑国在京城北结盟。
经公至自伐郑。
【译文】
襄公从伐郑地回国。告祭祖庙。
传不以后致,盟后复伐郑也。
【译文】
不拿后一事告祭祖庙,因为结盟后又攻伐郑国。
经楚子、郑伯伐宋。
【译文】
楚国和郑国攻伐宋国。
经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
【译文】
襄公会合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太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一起攻伐郑国。在萧鱼会盟。
经公至自会。
【译文】
襄公从会盟地回国。告祭祖庙。
传伐而后会,不以伐郑致,得郑伯之辞也。
【译文】
伐郑之后会盟,不拿伐郑这件事告祭祖庙,表明郑伯归服了。
经楚人执郑行人良霄。
【译文】
楚国捉住郑国外交使臣良霄。
传行人者,挈国之辞也。
【译文】
外交使臣,是带有国家使命的人。
经冬,秦人伐晋。
【译文】
冬天,秦国攻伐晋国。
襄公十二年
(公元前五百六十一年)
经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邰。
【译文】
十二年春,周历三月,莒国攻打鲁国东部边邑,包围邰邑。
传伐国不言围邑,举重也。取邑不书,围,安足书也?
【译文】
攻伐一国不必记包围了城邑,记重要的。占领城邑都不必记,包围城邑,哪值得记呢?
经季孙宿帅师救邰,遂入郓。
【译文】
季孙宿领兵救助邰邑,随后进入郓城。
传遂,继事也。受命而救邰,不受命而入郓。恶季孙宿也。
【译文】
遂,表示紧接着另一件事。接受命令拯救邰邑,没得到命令就擅自进入郓城。对季孙宿表示憎恨。
经夏,晋侯使士鲂来聘。
【译文】
夏天,晋侯派士鲂来鲁访问。
经秋,九月,吴子乘卒。
【译文】
秋天,九月,吴王乘去世。
经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
【译文】
冬天,楚国公子贞领兵侵略宋国。
经公如晋。
【译文】
襄公到晋国去。
襄公十三年
(公元前五百六十年)
经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
【译文】
十三年,春天,襄公从晋回国,告祭祖庙。
经夏,取邿。
【译文】
夏天,占领了邿国。
经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
【译文】
秋天,九月庚辰日,楚共王去世。
经冬,城防。
【译文】
冬天,在防地修筑城墙。
襄公十四年
(公元前五百五十九年)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吴于向。
【译文】
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国的季孙宿和叔老在向地同晋卿士□、齐人、宋人、卫人、郑大夫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吴人会盟。
经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译文】
二月乙未日,初一,出现日蚀。
经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译文】
夏季,四月,鲁卿叔孙豹同晋卿荀偃、齐人、宋人、卫大夫北宫括、郑大夫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一起攻伐秦国。
经己未,卫侯出奔齐。
【译文】
己未日,卫侯逃到齐国避难。经莒人侵我东鄙。
【译文】
莒国侵犯鲁国东部边邑。
经秋,楚公子贞师师伐吴。
【译文】
秋天,楚国公子贞领兵攻伐吴国。
经冬,季孙宿会晋士□、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人于戚。
【译文】
冬天,鲁卿季孙宿在戚地和晋卿士□、宋国的华阅、卫国的孙林父、郑国的公孙虿、莒人、邾人会盟。
襄公十五年
(公元前五百五十八年)
经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戌来聘。二月,己亥,及向戌盟于刘。
【译文】
十五年,春天,宋公派向戌来鲁访问。二月乙亥日,跟向戌在刘地结盟。
经刘夏逆王后于齐。
【译文】
刘夏到齐国接王后。
传过我,故志之也。
【译文】
经过鲁国,所以记载这件事。
经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
【译文】
齐国攻打鲁国北部边邑,包围了成邑。襄公领兵救成,到遇地(齐兵就退了)。
经季孙宿、叔孙豹帅师城成郛。
【译文】
季孙宿和叔孙豹领军队修复成邑的外城。
经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译文】
秋天,八月丁巳日,出现日蚀。
经邾人伐我南鄙。
【译文】
邾国攻打鲁国南部边邑。
经冬,十一月癸亥,晋侯周卒。
【译文】
冬季,十一月癸亥日,晋悼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