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公十九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五年)
经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译文】
十九年,春,周历正月。
经夏,四月。
【译文】
夏季,四月。
经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译文】
秋天,公子结送陈侯夫人的陪嫁女到鄄地,于是跟齐侯宋公结盟。
传媵,浅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辟要盟也。何以见其辟要盟也?媵,礼之轻者也。盟,国之重也,以轻事遂乎国重无说。其曰陈人之妇,略之也。其不日,数渝,恶之也。
【译文】
送陪嫁女,是不重要的事,不予记载。这次为什么记呢?是为避开要参加盟会的说法。怎么见得是这样呢?送陪嫁女,是礼仪中较轻的。盟会是国家的大事。用送女成全大事别国就没话了。经文记“陈人之妇”,是为省略。不记日期,是因为盟约多次改变,对此憎恨。
经夫人姜氏如莒。
【译文】
夫人姜氏到莒国。
传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译文】
女人已经出嫁,就不能再过国境。过国境是非礼的。
经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译文】
冬天,齐国、宋国和陈国攻打鲁国西部边境。
传其曰鄙,远之也。其远之何也?不以难迩我国也。
【译文】
经文记边疆地区,表明很远。为什么说远呢?不让战事接近鲁的国都。
庄公二十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四年)
经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译文】
二十年春季,周历二月,夫人姜氏到莒国。
传妇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译文】
女人已经出嫁,就不能再过国境。过国境(去莒国)是不对的。
经夏,齐大灾。
【译文】
夏天,齐国发生火灾。
传其志,以甚也。
【译文】
记载齐国火灾,因为太严重。
经秋,七月。
【译文】
秋季,七月。
经冬,齐人伐我。
【译文】
冬季,齐国进攻鲁国。
庄公二十一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三年)
经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译文】
二十一年,春,周历正月。
经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译文】
夏季,五月辛酉日,郑厉公去世。
经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译文】
秋季,七月戊戌日,桓公夫人死。
传妇人弗目也。
【译文】
女人死不记地点。
经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译文】
冬季,十二月,安葬郑厉公。
庄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二年)
经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译文】
二十二年春天,周历正月,实行大赦。
传肆,失也。眚,灾也。灾纪也,失故也,为嫌天子之葬也。
【译文】
肆是赦免的意思。眚是成灾有罪的意思。有罪就要惩治,赦免要有缘故,可能是天子同意(大赦)安葬(文姜)吧。
经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译文】
癸丑日,安葬鲁桓公夫人文姜。
传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
【译文】
小君,不是君。为什么称君?因为她是桓公的夫人,可以称小君。
经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译文】
陈国杀了公子御寇。
传言公子而不言大夫,公子未命为大夫也。其曰公子何也?公子之重视大夫,命以执公子。
【译文】
称公子而不称大夫,因为公子没命封为大夫。为什么称公子?大夫高于公子,(可以)下命令逮住公子。
经夏,五月。
【译文】
夏季,五月。
经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
【译文】
秋季七月,丙申日,庄公跟齐卿高傒在防地会盟。
传不言公,高傒伉也。
【译文】
不提庄公,(是怕)高傒跟庄公伉礼。
经冬,公如齐纳币。
【译文】
冬天,庄公到齐国送聘礼。
传纳币,大夫之事也。礼有纳采,有问名,有纳征,有告期。四者备,而后娶,礼也。公之亲纳币,非礼也,故讥之。
【译文】
送聘礼,是大夫的事。古婚嫁之礼,有纳采,有问名,有纳征,有告期,这四点完备,然后迎娶,才合乎礼。庄公亲自送聘礼,不合于礼,所以讥刺他。
庄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一年
经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译文】
二十三年,春,庄公回国,告祭祖庙。
经祭叔来聘。
【译文】
祭叔来鲁国访问。
传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内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与使也。
【译文】
为什么不称使臣,他是天子王室内的大臣。搞不正当的外交活动,所以不给他使臣称号。
经夏,公如齐观社。
【译文】
夏天,庄公到齐国观看祭祀土神的仪式。
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观,无事之辞也,以是为尸女也。无事不出竟。
【译文】
看平常事叫视,看非寻常事叫观。这里用观字,表示没事的意思,认为庄公这次主要为看齐女。没事不能出国境。
经公至自齐。
【译文】
庄公从齐国归来告祭祖庙。
传公如往时,正也。致月,故也。如往月,致月,有惧焉尔。
【译文】
国君出行记载季节,是对的。归国记下月份,是老规矩了。如果出行记载月份,归来时也记月份,就是有令人害怕的事了。
经荆人来聘。
【译文】
楚王来鲁国访问。
传善累而后进之。其曰人何也?举道不待再。
【译文】
积累善行,而后得到进升。为什么称人呢?地位不能二次提高。
经公及齐侯遇于穀。
【译文】
庄公跟齐侯在穀地临时会见。
传及者,内为志焉尔。遇者,志相得也。
【译文】
用及字,表明(这次会见)是鲁国的意愿。用遇字,表示互相意见一致。
经萧叔朝公。
【译文】
萧叔朝见鲁庄公。
传微国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来,于外也。朝于庙,正也。于外,非正也。
【译文】
小国的国君,没得到天子任命加封。不说来,是因为在鲁都以外的地方。在祖庙朝见是对的。在外边,不合于礼。
经秋,丹桓宫楹。
【译文】
秋天,给桓公庙前楹柱涂红色。
传礼,天子诸侯黝垩,大夫仓,士黄主。丹楹,非礼也。
【译文】
按礼,天子诸侯庙前的楹柱涂淡黑色,壁上刷白土。大夫庙前的楹柱涂青色,士人庙前楹柱涂黄色。涂红色是不合乎礼的。
经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译文】
冬季,十一月,曹庄公去世。
经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于扈。
【译文】
十二月甲寅日,庄公和齐侯在扈地会见。
庄公二十四年
(公元前六百七十年)
经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
【译文】
二十四年春,周历三月,给桓公庙的椽木刻上花纹。
传礼,天子之桷,斫之砻之,加密石焉。诸侯之桷,斫之砻之。大夫斫之,士斫本。刻桷,非正也。夫人,所以崇宗庙也。取非礼与非正,而加之于宗庙,以饰夫人,非正也。刻桓宫桷,丹桓宫楹,斥言桓宫以恶庄公也。
【译文】
按礼,天子庙的椽木,砍削后要磨,还要用细石磨。诸侯庙的椽木,砍削后要磨光。大夫的砍了就可以。士人的只消砍去树根就可以。椽木上刻花是不合乎礼的。人都重视宗庙建筑。如果用不合乎礼、不正确的做法修建宗庙,用装饰的宗庙迎娶夫人,就不对了。给桓公庙椽木刻花,给桓公庙的楹柱涂红色,指言桓宫,是用以表示对庄公憎恨。
经葬曹庄公。
【译文】
安葬曹庄公。
经夏,公如齐迎女。
【译文】
庄公到齐国迎亲。
传亲迎,恒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不其正亲迎于齐也。
【译文】
亲自迎亲是常事,不必记载。这次为什么记载呢?认为(庄公)到齐国亲自迎娶是不对的。
经秋,公至自齐。
【译文】
秋天,庄公从齐回鲁,告祭祖庙。
传迎者,行见诸,舍见诸。先至,非正也。
【译文】
迎亲时,行时要看着女方的车,停下来时也看着女方的车。先回国告祭祖庙是不对的。
经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译文】
八月丁丑日,夫人姜氏到鲁国。
传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何用不受也?以宗庙弗受也。其以宗庙弗受何也?娶仇人子弟,以荐舍于前,其义不可受也。
【译文】
用入字,表示鲁国不愿接受。记下进入的日期,表示憎恶她进入。为什么不愿接受呢?因为祖庙不接受。为什么祖庙不接受呢?娶仇人的女儿,把她进献放到祖庙前,按正义是不可接受的。
经戊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译文】
戊寅这天,同姓大夫的夫人和君夫人见面,拿玉、帛等做礼物。
传觌,见也。礼,大夫不见夫人,不言及不正。其行妇道,故列数之也。男子之贽,羔雁雉腒。妇人之贽,枣栗腶脩。用币,非礼也。用者,不宜用者也。大夫,国体也,而行妇道,恶之,故谨而日之也。
【译文】
觌是见面的意思。礼规定,大夫不必见君夫人。经文不用及字不对。既然大夫行妇人之礼道,就分别说说见面之礼。男人的初次见面礼,是羔羊、大雁、野鸡、鸟肉之类。女人的初次见面礼物,是枣、栗子、腊肉之类。用玉、帛做见面礼,不合于礼。用,是不该用的意思。大夫是国的一部分,却行妇人之礼。憎恶这种做法,所以慎重地记下日期。
经大水。
【译文】
发大水。
经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
【译文】
冬季,戎人侵略曹国,曹羁跑到陈国避难。
经赤归于曹。郭公。
【译文】
赤回到曹国。赤就是郭公。
传赤盖郭公也,何为名也?礼,诸侯无外归之义,外归,非正也。
【译文】
赤大概就是郭公。为什么称他名?按礼,诸侯没有从外国归来之礼,外归是不对的。
庄公二十五年
(公元前六百六十九年)
经二十有五年,春,陈侯使女叔来聘。
【译文】
二十五年春,陈侯派大夫女叔来鲁国访问。
传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
【译文】
为什么不称名?因为是天子命封的大夫。
经夏,五月,癸丑,卫侯朔卒。
【译文】
夏季,五月癸丑日,卫惠公去世。
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译文】
六月辛未日,是初一,发生日蚀。
传言日言朔,食正朔也。鼓,用牲于社。鼓,礼也。用牲,非礼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鼓三兵。大夫击门,士击柝,言充其阳也。
【译文】
经文记日子记朔,日蚀正发生在朔日。敲鼓、杀牲祭土神。敲鼓,合于礼。杀牲就不合礼了。天子救日头,立五面旌旗,陈列五种兵器,击五色鼓。诸侯立三面旗,陈列三种兵器、敲三色鼓。大夫救日头时拍击大门,士人敲梆子。说是用这些充实阳气。
经伯姬归于杞。
【译文】
伯姬嫁到杞国。
传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译文】
为什么不提迎亲的人,迎亲的人说起来官位不高,不值得说罢了。
经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译文】
秋天,发大水,在土地庙,在国都大门,敲鼓,杀牲祭祀。
传高下有水灾曰大水。既戒鼓而骇众,用牲可以已矣。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
【译文】
高处低处都有水灾叫大水。为警戒,敲鼓惊起众人,好避开大水,杀牲就不必了。用敲鼓敲兵器救日头,用敲鼓惊众救水。
经冬,公子友如陈。
【译文】
公子友到陈国去。
庄公二十六年
(公元前六百六十八年)
经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
【译文】
二十六年,春,庄公攻伐戎人。
经夏,公至自伐戎。
【译文】
夏天,庄公伐戎归来,告祭祖庙。
经曹杀其大夫。
【译文】
曹国杀了它的大夫。
传言大夫而不称名姓,无命大夫也。无命大夫而曰大夫,贤也。为曹羁,崇也。
【译文】
称大夫不称姓名,是个没得到天子命封的大夫。没得命封的大夫却称大夫,是因为他贤德。是曹羁,尊重他。
经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
【译文】
秋季,庄公会合宋国、齐国攻伐徐国。
经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译文】
冬,十二月癸亥日,初一,日蚀。
庄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六百六十七年)
经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
【译文】
二十七年春,庄公在洮地和杞伯姬会面。
经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译文】
夏天,六月,庄公在幽地跟齐侯、宋公、陈侯、郑伯会盟。
传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于是而后授之诸侯也。其授之诸侯何也?齐侯得众也。桓会不致,安之也。桓盟不日,信之也。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会十有一,未尝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也,爱民也。
【译文】
用同字,表示共同的意思。齐桓公率领诸侯共同尊奉周天子。这之后得到了诸侯盟主的称号。这是为什么?齐侯得到众诸侯拥戴。桓公会盟不必祭祖,大家感到安全。桓公会盟不必记日期,大家讲诚信。相信桓公的真诚,感戴桓公的仁德。齐桓公主持的衣裳之会十一次,没有歃血结盟,因为纯粹真诚。齐桓公主持兵车之会四次,没有打过大战,因为爱百姓。
经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译文】
秋天,公子友到陈国,安葬原仲。
传言葬不言卒,不葬者也。不葬而曰葬,讳出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