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书笔记:陈寔父子三人(陈寔、陈纪、陈谌)经常一起出现,要么在品行篇,要么在夙惠篇,这里是在方正篇,方正者,贤良也。神童陈纪七岁与长者对答有理有据,有仪有则,让长者汗颜无地自容。想想我们自己七岁时是什么情况?哈哈,在此不必赘言了。
2、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读书笔记:在这里,我既佩服宗世林,更佩服曹操。宗世林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不管曹操是否有权有势,他松柏之志始终都在,从不为权贵折腰,讨厌一个人就是讨厌一个人,不管对方贫贱富贵。而这则故事更是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多么爱才之人,明知对方讨厌自己,还三番五次想结交对方,实在无望,就安排自己两个儿子以宗世林为师,每见必拜床下。其执礼如此,可见魏武之气概!
42、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傍有客曰:“此年少戏迺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读书笔记:在《世说新语》里,王导、谢安这两个主要人物,虽然也稍有瑕疵,但总体形象是非常好的。两人都是一族之望,且都为国家宰相,功在社稷,利在家国。两人都是提拔俊少,举贤任能,辅佐君王,老成持重,圆融自在,有年高德劭者风范。可惜无论家族多么兴旺,都逃脱不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宿命。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2、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读书笔记:据说《笑傲江湖曲》是根据嵇康的《广陵散》而改编的。由“笑傲江湖”一词便可一窥《广陵散》之神韵。远古天籁,自嵇康没而绝响。可惜之至啊。嵇康这人,史书上说: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真可谓:文如其人,乐如其风啊!
10、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事外,无迹可闲。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太傅于众坐中问庾,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可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读书笔记:我始终觉得魏晋名士故意借酒消愁,喝酒不过是为了麻痹自己,为了躲避那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乱世。庾子崇也不例外,喝酒装糊涂,其实对人对事观察透彻,我感觉他肯定早已对刘庆孙的为人了然于心,故作酒醉放诞之举,轻松化解一次陷害。
19、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读书笔记:魏晋时期,是很讲究出身门第的,那个时候出身不好几乎没有出路,且高门望族间姻亲关系错综复杂,为的是不断巩固家族的声望。这里我要讲的是郗鉴选婿的方法和眼光确实独到:一个人越在重大场合,越修饰自己以博得关注,此人往往是修为不够,急功近利、内在不自信所致。而在重大场合,泰然自若,不卑不亢,无欲无求,不改平日之所为的人,反而给人自信豁达、洒脱自在的印象,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啊。此故事正是成语:东床快婿的典故出处。
35、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读书笔记:谢安领导谢家军(谢石、谢玄、谢琰)大破苻坚,赢得了著名的“淝水之战”的胜利,至此东晋王朝依然可以苟延残喘。我最喜欢“小儿辈大破贼”这句。自己如不是个英雄豪杰,这话是说不出来的!即使说出来也会显得虚骄不实。由此可见谢安对战事的结局早已成竹于胸了。这故事让我又想起了左宗棠和太平军作战,战时从容下棋,泰然自若,战局的发展路线早已设定了。人的自信来自于对未来的把握,人的恐惧来自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世说新语.识鉴第七》
1、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2、曹公问裴潜曰:“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读书笔记:我之所以佩服古人,主要在于他们可以见微知著,由古知今,由近推远。曹操最后一统北方疆域,刘备果然建宗庙于西南边陲。乔玄、裴潜乃真人也。后来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从《世说新语》中借鉴了不少典故,成就了小说的传奇。
22、郗超与谢玄不善。符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读书笔记:这则故事足以让我们现代人汗颜,我们讨厌一个人,就否定他的一切;我们喜欢一个人,就爱屋及乌。察人观物全凭个人好恶,以己私情推人之情状,这才是真正的: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郗超与谢玄两人观点、政见、情趣都不同,彼此相恶;但郗超却知道谢玄之才,并在国家危难之际力排众议推荐之。此等胸怀,常人追之莫及。这让我想起嵇康和山涛的莫逆之交了,两人也是政见不同,为此嵇康曾写书信《与山巨源绝交书》,断绝往来,可是嵇康在被司马昭杀害时,却将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并对儿子嵇绍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此种交情乃庄子所谓的: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古人交友:观点彼此对立,情感心有灵犀。今人交友:观点委屈一致,情感各有算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