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怎么能当滥好人
做个大家公认的好人固然是好,但是做好人也要有限度,不要滥用了你的仁慈,尤其是对待对手。如果对待敌人的时候也搬来你的那些所谓的仁义道德,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你自己。竞争是残酷的,没有人会在战场上跟你讲仁义。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就是这样的一个“滥好人”,在争夺盟主之位时,频频讲他的仁义道德,导致屡次失败,留下终身的遗憾。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最先成为霸主,齐桓公去世后,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但是支持他的人没有几个。宋襄公不自量力,认为自己平定了齐国之乱,有足够的威信称霸诸侯,就想会盟诸侯确定自己的盟主地位,但是支持他的只有比宋国还小的几个小国。宋襄公想取得齐国和楚国的支持,就派使臣去齐国和楚国商量会盟的事,但是却被楚国利用。
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六三九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自认为盟主之位非己莫属,自作主张拟了一份在宋国会合诸侯,共扶周天子王室的通告,并把时间定在当年秋季。楚成王和齐孝公两人对宋襄公的这种做法很不满意,心里很不痛快,但碍于情面,还是签了字。
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君主,他把仁义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认为所有的人都和他一样讲仁义、讲信用,不料被楚成王算计,还险些在战场上丢了性命。
周襄王十三年秋,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争论谁有资格当盟主,发生了争执,楚成王不讲信义,说好会盟不带一兵一卒,但是跟随楚成王来的侍者个个脱去外衣后都是内穿铠甲,手持兵器的士兵。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王拘押起来,浩浩荡荡杀向宋国,在宋国的顽强抵抗下楚国才没有得逞,之后,楚成王把宋襄公押向了楚国,后来在齐国和鲁国的求情下,才放了宋襄公。
自此,宋襄公便对楚国怀恨在心。但由于楚国军事力量强大,他也没有办法报仇。宋襄公听说郑国最积极支持楚国当盟主,便想讨伐郑国来出一口恶气。周襄王十四年,宋襄公借郑文公拜见楚成王之际,不顾公子目夷与大司马公孙固的反对,出兵伐郑。郑文公向楚国求救,接到信报后,楚成王没有直接去救郑国而是直奔宋国。宋襄公慌了手脚,顾不上攻郑,带兵往回赶。
待宋军在泓水边扎好营盘,楚国的兵马也来到了对岸。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到此只是为救郑国。咱们已经从郑国撤军。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咱们兵力小,不能硬拼,不如与楚国讲和算了。”宋襄公却说:“楚国虽然人强马壮,可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兵力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兵怎能胜过仁义之师呢?宋襄公又特意做了一面大旗,并绣有“仁义”二字。要用“仁义”来战胜楚国的刀枪。
第二天天亮,楚军开始过河。公孙固向宋襄公说:“楚军白日渡河。等他们过到一半,我们杀过去,定能取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之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说:“趁楚军还乱哄哄地布阵,我们发动冲锋,尚可取胜。”宋襄公听到此话不由骂道:“你怎么净出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还称得上是仁义之师吗?”宋襄公的话才说完,楚军已经布好阵,列队冲了过来。宋军大乱。宋襄公冲在最前面,却陷进了敌阵,被箭射中大腿。由于宋襄公是个讲仁义的人,对待下属十分好,所以他的属下都拼死保护他。而那杆“仁义”大旗,早已不知丢在何处去了。
春秋时期,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在这种乱世,宋襄公不切实际的空谈仁义,为了那迂腐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中处处被动,宋襄公的仁义让他多次受辱。讲仁义固然是好,但是如果对敌人也讲仁义,那未免有些太愚蠢。对君子讲仁义,可以使道德之风盛行,如果对敌人讲仁义,只能像宋襄公一样处处受挫。对待敌人,宋襄公却大举仁义之旗,未免有些可笑。
“仁慈”是一个人的美德,会为你赢来更多的朋友,让他人甘愿追随你,但是滥用仁慈,只能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所以对待朋友以及君子要讲仁慈,但是对敌人以及小人则要狠下心来,不能滥发慈悲。
2日久见人心,交友要慎重
你是否认为,所有你喜欢的人都能作为你的朋友?你是希望自己的朋友越多越好,还是只有那么几个?真情显于患难,知交笃于贫困之中。我们期盼恒久的友谊。能够愈经患难愈显珍贵,但友情还是会遭到无情的践踏和破坏。
对一个人来说,选择朋友至关重要。一个人接触的朋友的好坏,往往会对他产生影响,好的朋友可以不断的帮助你上进,而“不好”的朋友则会拖你下水,在下面的这个案例中,徐娜娜就是因为结交了不好的朋友而导致她的外婆死亡,坐了牢,一个未成年少女的将来就这样被毁了。
“因为我交上了坏朋友,而害死了我的姥姥,姥姥我对不起您……”徐娜娜泣不成声。
铁窗下关押着一个未成年女犯,名叫徐娜娜。徐娜娜长得很标致,从小就很讨人喜欢,又是家里的独生女,他的父母对她非常的娇惯和溺爱。因此,从小她就养成了懒惰、任性的坏毛病。
徐娜娜上学后,学习上不用功,成绩很差,还经常逃课,所以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离开学校后她更是像脱了僵的野马,肆无忌惮地闯社会,父母对她只有无奈。在社会上,他认识了几个不三不四的男孩子,很快学会了抽烟喝酒,还经常上舞厅,进网吧。一天,他与其中的甲和乙两个人去游戏厅玩,在玩的过程中,甲某和正在打游戏的丙某因发生口角打了起来,甲某一气之下抽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就朝丙刺去,因刺中要害,丙当场毙命。
发生这样的事情,把在场的娜娜给吓坏了,于是甲就威胁娜娜说:“你现在是跟我们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快跟我们一起走。”于是就拉着她仓皇地上了火车,逃到了徐娜娜的姥姥家。甲乙二人发现自己身上的钱花光了,就找老人“借钱”,老人拒绝,两人竟然拔出了刀子朝老人身上刺去。他们搜走了娜娜姥姥所有的钱和首饰,拉着徐娜娜搭着一辆出租车逃跑了,在逃跑的途中,他们被警察抓获。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结交的朋友的品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你的行为,而且他们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你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好的朋友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会帮助你上进,而不是像案例中的甲乙二人一样从事一些不良行为,竟为了钱害死了“姥姥”。所以择友一定要慎重,结交朋友要交那些品质好的,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
管仲和鲍叔牙同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鲍叔牙的帮助下,一步步走向成功,令他发出了:“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的感慨,他们之间的友谊被视为典范,历来被人们称颂。
鲍叔牙与管仲年轻时经常来往。早年的时候,管仲家里很贫穷,鲍叔牙和他一起做生意,鲍叔牙出的本钱多,管仲出的少,但是在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给自己多分,鲍叔牙也知道,但是他始终都对管仲很好,对此并没有怨言。鲍叔牙的侍从却不乐意了,就对鲍叔牙说管仲贪财,却被鲍叔牙训斥了一番,说管仲比自己更需要钱。
鲍叔牙后来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而管仲则侍奉公子纠,他们各为其主。公子小白争夺王位胜出,即齐桓公。齐桓公登上王位之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了起来。齐桓公登上王位,鲍叔牙立了大功,要任命他为相,却被鲍叔牙拒绝了,向齐桓公推举了管仲,说管仲比自己更适合当丞相。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管仲被任用之后,竭尽全力地辅佐齐桓公,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有像鲍叔牙这样的朋友管仲很知足,他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的朋友帮助了你。有“心眼”的你千万别远离了朋友,要知道朋友是你人生中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关键时刻拉你一把的靠山。
我们会无比怀念在困厄中朋友伸过来的建议的手臂,同样也不会忘记自己付出的真诚被有些人无情地遗弃并加以利用。我们谁都没有火眼金睛,识别一个人需要时间,需要在事情上看人,值得交往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值得交往的,就当是前世所欠,一笑置之。
3真希望有荀巨伯这样的朋友
《庄子》中指出:“以利合者,追穷祸患害相弃也。”就是说,因利害关系而相交的人,在遭遇困难逆境时,很容易背弃对方;与此相反,“以天属者,追穷祸患害相收。”就是说,如果彼此相交的关系是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的,这种朋友关系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经得起考验,彼此相互帮助,同舟共济,患难与共。这种友情越是在患难时则越显珍贵;而因为利害关系而结交的人早晚会解散。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有个翟公,当他当廷尉时,宾客盈门,但罢官后门可罗雀。后来又当了廷尉,宾客又来。翟公就在大门上写:“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生活就是这样令人无奈,有些人结交朋友只知道利用别人,而自己却很少为别人做些事情。那种在你遇到麻烦事,想到他自己的利益永远比想到你的利益多,而且不管遇见什么事情总是在为他自己寻找个人好处的人,永远不会真心实意地与人交朋友,与这种人的朋友关系很难维持长久,所以交友一定要慎重,像这样的人不能结交,更不能信任,与这样的人相交要小心谨慎,保持距离。
苦难是人心的试金石,能一起患难的才是真正的朋友。《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旬巨伯探友》的故事,故事中的荀巨伯宁可丢了性命也要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是忠于友情的一段佳话。
荀巨伯是晋代人,听说朋友生病了,就大老远地来看望朋友。当时正逢乱世,外族敌人入侵,打进了朋友所在的那个城市。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纷纷携妻带子,四处逃命。
在这种情况下,朋友劝荀巨伯赶紧离开,他说:“我注定会死去,你赶紧逃吧,还来得及,要不敌人马上就打进来了。”荀巨伯却不肯走,他说:“我千里迢迢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活命,把生病的朋友扔着不管,背弃道义,你把我看成什么人啦,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应该干的!”荀巨伯坚持不走。
郡城陷落后,敌寇闯进了城,整座城的人该跑的都跑了,该杀的也被杀了,敌人闯进荀巨伯友人家时,看他很平静地坐在那里就很奇怪,问荀巨伯道:“整座城里除了你俩都已经逃命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留下来?”荀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逃命,如果你们真要杀人的话,杀我好了,我愿意代我的朋友去死。”听了荀巨伯的话,敌人很震惊,想到世间还能有这样的友情,然后相视而言道:“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犯了这个讲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撤军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荀巨伯对友谊的忠诚真是感人,连敌人也被他感化了。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但是像荀巨伯这样,在危难之际不愿舍弃朋友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的交情都存在着很大的利益关系,大势已去,树倒猢狲散,这在现实社会中算是正常。自己经历的一些事,可以让我们认识一些人,而透过一些人又可以让我们看清一些事。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并不是你如日中天时附结在你的周围,恭维你,向你伸手的人,而是当你穷困潦倒时,能挺身而出,帮助你的人。他的帮助虽不能让你摆脱困境,但却能给你增添力量和勇气去应对困难,至少能给你心里上的温暖。所以说,真正的友情是要经得起考验的,就像大浪淘沙,越到最后越显珍贵。
友情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真正的朋友会互相尊重,却不互相吹捧;往来频繁,但不过分亲密,当朋友有难时则不逃避。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真挚的情感上的,而不是表面上的亲近。真正的友情之间没有利害关系,如果一旦介入利害关系那么友情也就变质了。
4算好人生加减法
《于丹论语心得》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在他三十岁以前要用加法生活,也就是要不断地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所需要的东西,比如经验、财富、情感、名誉。但是,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三十岁以后,就要开始学着用减法生活了,要学会舍弃那些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
园艺家说:“人生是加法。譬如一棵树,开始只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加了水和养料,就长出了苗;再加了枝,加了叶,加了花,加了果,就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绿荫,一份收获。”雕塑家说:“人生是减法。就像一块野外采来的巨石,需要反复地雕琢,减掉多余的部分,才能够成为一尊雕像,让人们赞赏。”生活也是这样,养料要加,我们才能生存下去,负担要减,我们才可以跑得更远。
像于丹所说,在三十岁之前我们要用加法生活,积累知识,赚取财富。知识要靠不断的积累,你才可以更博学,财富要靠不断的积累,你才能更富有。人生的加法有别于算术题,数学讲究的是等量,1加1就只能等于2,而生活则不同,在生活中我们要使1加1远远大于2,就像马克思说的,要让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曾经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芝麻多少钱一斤?”“7元。”儿子回答。“那一斤白糖呢?”“大约3元。”商人又问道:“一斤芝麻加一斤白糖值多少钱?”“10元”儿子干脆地答道。“只有十元吗?”商人严肃地问道。儿子不解,问道:“7加3不正好等于10吗?”商人说:“7加3是等于10,但一斤芝麻加上一斤白糖的价值远不止10元,用他们可以做成芝麻糖,这样,芝麻糖就可以卖到20元了。”最后,这位商人告诉自己的儿子:“生活给了你一斤白糖,那不只是一斤白糖;生活给了你一斤芝麻,也不只是一斤芝麻;它们的附加值就全靠你的智慧去创造。”
如商人所说,生活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斤芝麻或者一斤糖,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更多的附加值。但是人生不仅仅只有加法,就像数学题中加法不能解决所有的算术题一样。在生活中我们既要懂得加也要懂得减,一些可能会阻碍我们发展的我们应该减去,舍弃一些累赘我们就可以减少一些负担,才有可能发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