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出身世代簪缨之家。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杨修自幼好学,聪明灵巧,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曹操的主簿。在为曹操效力期间,杨修多次猜中曹操的心思,因此遭到曹操的嫉恨,最终被曹操所杀。
曹操多疑,深怕遭人暗算,于是就对左右的人吩咐道:“我做梦的时候喜欢杀人,所以在我睡觉时你们千万不要靠近。”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把被子踢到了地上,一个贴身侍卫慌忙给他盖上。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出剑把这名侍卫给杀了,然后又上床睡了。睡了半天后醒来了,却假装问道:“什么人竟敢杀我的贴身侍卫?”大家把实情告诉曹操后,曹操痛哭,命人把这个侍卫厚葬了。
人们都以为曹操是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明白曹操的意图。在临葬时指着尸体叹息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非常讨厌杨修。
一次,塞北的人给曹操送了一盒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灵机一动想考考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盒上竖排写了“一盒酥”三个字,让使臣给文武大臣们送去。对此大臣们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请教,杨修竟拿出餐具将这盒酥分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在场人都很佩服杨修的聪明才智。后来曹操问原因,杨修从容地答道,“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们怎么敢违抗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虽然表面高兴,而心里却很讨厌杨修。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时连吃败仗困于斜谷界口,想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想收兵回朝,又怕被蜀兵耻笑,犹豫不决,恰好碰上厨师上鸡汤。曹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沉思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便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把杨修叫到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要退兵回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现在,进兵不能胜利,退兵又怕人耻笑,待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点回去,明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您真是明白魏王的心思啊!”就也收拾行装。曹操本来就恨杨修入骨,见杨修又猜中了自己的心思,便以扰乱军心为由把他杀了。
曹操生性多疑,杨修却屡次犯忌,猜中曹操的心思。杨修聪明,而不善于处世,最终被曹操借口杀了。有的时候即使看明白了也要装作不明白,尤其是遇见像曹操这样嫉贤妒能的人时,更要三缄其口。
古人常说:“洞察以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说的就是善于察人而产生的负面效应。所以说“好丑在心太明,则物不锲,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士君子须是内精明而外浑厚,使好丑而得其平,贤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之德。”意思就是说,人不能事事聪明,有的时候也要让自己表现得笨拙一些,这样才可以融入到团体之中,被他人接受。
人心难测,有时候稍不留神就会说错话、办错事,所以人要谨言、慎行。把人生比作下棋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如果我们看透了对方的棋局,自认为很聪明,却娓娓道来,这样势必会遭到对手的怀恨。沉默是金,尤其是猜透他人的心思时更是要保持沉默,自己知道就行了,没有必要告知所有人。没有人愿意要别人窥探自己的心思,每个人都想有一些秘密,没有人会因为心底的秘密被他人猜中而感到高兴。所以为了自己好,不要表现得太聪明,有些事情看破别点破,给他人留一些秘密。
10自说糊涂,实在高明
很多聪明人都不甘于寂寞,想做强者,凡事都要争个高低,做大官、赚大钱于是就成了他们的人生目标。用尽办法也要达到目的,当然离不了投机取巧。辛苦一辈子为的就是一些利益,到了生命的尽头才豁然开朗,才懂得权力与金钱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才认识到自己沦为了利欲的奴隶,从没有为自己真正地活过,蓦然回首,自己最快乐的时候却是自己最糊涂的时候,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内心坦荡。
糊涂是一种人生智慧,他既不是对自己无原则的放纵,也不是麻木不仁,更不是昏庸的表现,他是我们在生活中对自己的一种暗示和警诫,是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修养,是一种豁然、大度,一种更高的生存境界。在生活中,难得糊涂使你做人有人缘,做事有机缘,你不想成功都难!
诸葛亮聪明、智慧、神机妙算;但他也糊涂,一心为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成了他的代名词。刘备在任时,他助刘备脱离了最困难的时期,三分天下,刘备死后又全心全意地辅佐后主,因后主软弱无能,大事小事他都得亲自定夺,虽然劳苦功高,权力集其一身,但他从来也不居功自傲,或者为己谋私利,因为他的一股糊涂劲,刘备才放心将自己打拼的天下交给他打理。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遂出山辅佐刘备,中国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诸葛亮在危难之际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对付曹操,赢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而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泣涕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封为武乡侯,不久再领益州牧。
诸葛亮当政期间勤勉谨慎,因为刘禅无能,所以政事上的大小事情都由诸葛亮亲自处理。他选贤任能,笼络人才,人们称赞他能尽时人之器用;他赏罚分明,泪斩马谡,还因用人失察而自请贬官。益州自刘璋统治以来,豪强大族长期专权,蔑视君威,诸葛亮也毫不留情地惩办了他们,从而保证了蜀国政治上的清明和统一。诸葛亮与东吴联盟改善与西南少数名族的关系,并前后6次北伐,企图消灭曹魏,恢复汉室,但终因力量悬殊而未能如愿,建兴12年终因积劳成疾病卒于五丈原,谥忠武侯。
诸葛亮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危难之际辅佐刘备,助其三分天下;刘备死后遵守承诺,尽心尽力地辅佐后主刘禅。他淡泊明志,虽然集权于一生,却对近在咫尺的皇位视而不见,始终忠贞不二。
糊涂是一种为人之道,也是对生活所持的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人生经验的结晶,只有历尽坎坷和饱经风霜的人才深谙其中真谛。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安身立命,而安身立命处处需要智慧。对他人要擅见其长,不拘于其短;对事情能总揽全局,不舍本逐末;在大事上能够坚持原则,分清是非,顾全大局,头脑清醒,遵守道义,抑恶从善;在小事上则不过多计较,不小题大做,宽容大度,顺其自然。这,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智慧。诸葛亮被后人景仰,视为智慧的化身,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死而后已的糊涂精神。
自谓之糊涂,人谓之高明,才是智者,自谓之高明,人谓之糊涂,便为愚人。投机取巧,可能难得重用;锋芒太露,又易招人陷害。小聪明者,事事争名夺利,处处争功诿过,往往因小失大;大智慧者,小事糊涂,大事高明,舍小利而成大功。古往今来像诸葛亮这样,不因才高而争名,不因功高而争利的智者并不多见!
“难得糊涂”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往往不拘泥于细枝末节,只着眼大方向;而一味要求聪明,有时反倒让你局限于某个圈子,眼光难长远。糊涂不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到把握糊涂的度,以自己特有的大智慧去拥抱人生,以自己固有的方法去展开生命,这就是糊涂的智慧。糊涂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美德,秉持糊涂的心态做人,自然能妥善地对待世间的人和事,既尊重自己,又能迎得别人的尊敬,这也是糊涂做人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