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撤退
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谋略家,能够适时地作出符合发展趋势的战略性的选择。一个优秀的战略家总是能够敏锐地把握时局变化的方向,总是先于他人,看到下一个争夺的焦点,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远见卓识。他总是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刻,根据客观趋势的发展方向,确定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从而趋利避害,达到保存自己,削弱外部势力的效果。
秋天,正是用兵的季节。袁绍挥师南进,刘备南下汝南、颍川,联合刘辟,攻击曹操后方,进行战役性配合。
当时,曹操在黄河前线与袁绍相持,无力南顾,刘备乘机在汝南整编地方武装,与刘辟、龚都联合,军队迅速发展到数万人。袁曹混战的结果,必然是力量都被削弱,这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刘备看到了摆在面前的机会,也试图抓住这个机会捞取实际的利益,在帝国的版图中割取属于他的一块土地和财富。土地和财富,这是所有有野心的人共同的攫取目标。他乘许昌空虚,挥师进逼,直袭曹操大本营。
处在南北夹击之中的曹操,并没有被动防御,也不是软弱退缩,而是采取了积极的姿态,主动进攻。是的,进攻,永远都保持进攻的姿态,这是真正高明的战略家的战争精髓。只有进攻,才是最有力、最可靠的防御,是争取战争主动权的最有效手段。只有进攻,才有取得胜利的机会。
曹操的军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九月,曹操在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之下,全面分析了战争的态势和敌对双方的战略取向,他做出了一个冒险的行动计划,采取北拒南征的方针,令曹洪坚守黄河前线,虚张声势,迷惑袁绍。吸引和拖住袁绍的主力,坚持到他返回。他亲率主力从官渡前线南征刘备。
曹操带着他的精锐军队南下,双方在穰山区域遭遇。曹操用马鞭指着刘备骂道:“我尊你为上宾,你却如此背义忘恩。”玄德说:“你名为汉相,实为国贼!我奉天子密诏,征讨反贼!”当即在阵前朗诵皇帝衣带诏。曹操大怒,命令许褚出战。赵云挺枪出马迎击。
做任何事,都必须打着正当的旗号。举起正义的旗帜,就可以号令天下,就能够争取到天下人的支持。
从这一刻开始,一切都将展开,胜利,或者失败。
正面战场上,两位勇士在进行激烈的对决,一时胜负难分。双方军队的视线都被紧紧吸引在决战的核心。
忽然喊杀声大震,东南角上,云长率领精锐骑兵,呈楔形战斗队列杀奔而来;西南角上,张飞带领军队形成合围之势。两支生力军,如同铁钳般向曹军杀过来。曹军长途奔袭,疲困不能抵挡,阵形被冲乱,大败而走。
曹军初战不利,于是坚壁不出。
刘备每天命令兵将出阵挑战,但是曹军却按兵不动。刘备无计可施。
对于战局的演变前景,刘备陷入沉思。他分析,曹军应当速战,不能持久。所以他作出长期坚持的姿态,每天只是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曹军,主力保持戒备,机动待命。
刘备说:战争每延长一天,曹军的处境就会增加一分困难,形势就会变得对他更为不利。
于是双方各自守着营寨,蓄势以待。表面看起来,战局很平静。
对于曹操来说,他怕的也正是陷入持久战的泥潭,他必须寻找战机,他需要立刻展开决定性的行动,一战而定。他知道,他的军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之所以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把战场放在这里,而不是对付更为强大的袁军,就因为他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消除后顾之忧,使他的主力能够不受牵制地与袁绍决战。所以他只有半个月的时间,他耗不起。在这里,如果输掉战争,那么他可能会失去一切。如果赢得胜利,那么他将赢得黄河以北的全部土地的控制权。也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将不会再有任何强大的对手与他争锋了。所以他并不是在平静之中无为度日,而是作出不敢决战的姿态,迷惑对手。他有自己的目标,并加紧在暗中实施着早就安排停当的计划。
对于这种平静,总令人觉得不安。空气中有一种压迫感在逼近。
关羽说:曹军长途奔袭,却又不进行决战,必有阴谋。
果然十多天之后,忽然传来消息说,曹军包围了运送粮草的龚都部队,又说夏侯惇引军绕道奔袭汝南。
战局的进展并没有按照战争发起者的意向推进,刘备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反而致使自己前后受敌,刘备的军队被曹军切断了归路,成为真正的无后方可依的露野之师。他谨慎的判断力和将计就计的计谋并没有为他带来预想的胜利。刘备急令张飞、关羽分别前去援救。
破坏或切断敌人的补给线,是打击敌人的有效手段。这一方法可以使敌人处于腹背受敌,前后不能相顾的困境,围困、设伏,使敌人各部陷于不能相援的孤立境地,各个歼击,这是战役指挥者惯用的破敌手段。
战争的主动权,转瞬易手。
现在,轮到曹军发言了。曹军先锋许褚前来挑战,玄德方才意识到中计。
曹军围城打援,刘辟放弃汝南,关羽、张飞的两支援军又被曹军围困不能动弹,相互不能救应,主力又被许褚牵制,整个战局现在是沿着曹操的思路展开。
许褚的军队排开阵势,紧紧监视着刘备的营寨。刘备既不能坚守,又无力决战,只是满怀忧虑地坚持到天亮。第二天黎明,刘备率军弃寨悄悄向被围的两支军队靠拢。但是曹操早就算定他会如此行动,已在沿途设伏等待。刘备步步履险,曹军层层追击,幸有赵云力战,使得刘备得以落荒逃走。而刘备才脱离许褚、于禁等人的伏击,又遇到高览、张郃的截杀。玄德进退无路,仰天大呼:“天何使我受此窘极耶!事势至此,不如就死!”欲拔剑自刎,幸得赵云赶到,一枪刺高览于马下,杀散后军,独战张郃。张郃败退,守住山隘,无法通行。此时云长在杀退围攻汝南的夏侯惇军队,救出孙乾、简雍等人,冲出重围,带领关平、周仓及所剩的300多人赶到。夹攻之下,张郃退出隘口。双方各自依靠山险驻扎。云长又去接应张飞。
所谓英雄豪杰,就是指英雄能够经受任何严酷的打击。无论他们处于何种严重的情势之下,都不轻易放弃,坚持度过最困难的时光,这就是英雄的基本品质。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败不失志,愈挫愈奋,屡败屡战,就必然会迎来胜利的曙光。能够在被动失败的情势下,组织起有力的抵抗,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救出己方的力量,保存实力,这就是一个前线军事指挥官必须具备的应变能力。
曹军大队赶来,玄德与关、张、赵云且战且走。败军不满一千,狼狈而奔。曹操见玄德远去,迅速整顿军队乘夜返回官渡前线。因为时间不允许他再进行长途追击。
秋天的这场战争,给了刘备集团以沉重打击。使他刚聚集起的力量,又一次被击溃。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身后的某棵树上悲伤地鸣叫着。
此生注定无法摆脱这个对手了,这是命运设定的,谁也避不开,都必须坦然面对。
关羽跟随刘备,与张飞等人率众南撤。他们骑着马,带着残存的人员,以最快速度穿过长满衰草而显得荒芜的秋天的大地。到达汉江岸边,方才安营喘息。当地居民听说玄德的军队到达,争相奉献食品与酒,军队得以休整补充,就在河滩之上聚饮。玄德叹道:“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随刘备。备之命窘,累及诸君。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各位还是离开我去投奔明主,从而取得功名爵禄。”众人掩面大哭。
云长说:“兄长不要这样说。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多次败于项羽;但是九里山一战而胜,开辟汉朝四百年基业。胜败乃兵家常事,为什么要这样自隳大志呢?”
刘备说,愿意跟随的就留下来吧,谁愿意回家,就发给路费,谁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路,谁的生命都值得珍惜。
关羽说,有失败,就会有胜利。怎么能中途而退呢?
简雍说,只要坚持到底,就能得到最后的结果。
孙乾说:“成败有时,不可丧志。这里距离荆州不远。刘景升坐镇九郡,兵强粮足,并且与公皆汉室宗亲,为什么不去投靠呢?我愿先去说服他,使景升出境相迎。”
赵云也说,只要有决心,我们就能够做到。
玄德就让孙乾星夜赶往荆州。
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处于关键位置的政治人物,他的政策取向、决策选择、斗争决心,往往影响并决定一切。因此,只有能够始终保持坚定的斗争信念,在危机重重的现状下,能够看到光明的未来,这才是真正的雄杰。在面临绝境时,能够调动并鼓舞同行者奋斗的决胜斗志,更是一个政治家最伟大的精神魅力。
战略是一个相对长久的时间期限的规划方向,战役则是实施战略目标的具体的步骤与环节。战役必须为战略服务,必须认真组织,使相应的各方力量协调配合,从而保证整个战局按照既定方向推进。只有战役的胜利,才能积累并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主战场担任进攻任务的主力必须要有坚定的打击力,牢牢地把握主动权,使敌方无暇应对也无力应付分战场的打击,从而使各部配合力量达到战斗的突然性和有力的打击效能,使敌人的主力受到震撼,去除敌人主力的依靠,使之陷入孤立作战的困境。然而,这次战役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反而令自己受到重创。因为官渡主战场的军事行动没有有力的进攻,使得曹军主力能够运动于南方,从而未起到相应的效果,反而令曹军消除了后顾之忧。
他们的行动没有得到北方袁绍集团战略性的有力增援,在曹军主力的强力打击之下,很快失败了。那么,只能撤退。
撤退,并不是逃避,更不是逃跑。是在力量悬殊的状况下,为了争取主动,要以积极的应对姿态脱离敌人,避开锐气,避免被歼灭,从而保存自己,积蓄力量,寻求歼灭敌人的战机。
当然,撤退是进攻的前奏,是为了积蓄力量,使进攻的打击更加有力。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完成这样的转换,使形势向有利于己的方向转化。
一个军事行动的选择,往往面临着众多的取向,这是在胜势时的状况,但是其中必然有一个最关键最符合发展趋势的对策,这就需要主帅具有高超的洞察力。如果决策出现偏离,必将一步步被削弱,以至于失去最终的优势与利益。同样,当处在被动的状况时,选择的方向相应减少,有时是必然的,别无选择。但是,如何在被动的情势之下,力争化解危机,走出困境,从而使形势的发展渐渐变得有利于自己,则是一个政治家所面临的必须回答的考题。这就是历史遴选的法则。
历史就是以这样严酷的形态作出选择。
其实,任何失败都是暂时的,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放弃去争取胜利的机会。只有那些具有坚定意志的人,才能够坚持奋斗到最后。
相应的,失败正是锻造和造就一个精英团体的最有效方式。只有经得起各种考验和打击而坚定不变的人,才是这个团体的不可或缺的分子。通过锻打,使那些投机分子和机会主义者,使那些混入的渣滓,经过锤击被剔除。
人们总是自封为精英,或者互相吹捧为精英。但是真正的精英是历史的选择,是历史经过严酷的选择后,自然形成的,无可争辩,不容否认。
唯有“义”,才是维系这一切的底蕴。只有义,才有坚定的承载力,才能激起危难共赴的骨气,才能经得起砥砺。
英雄北望忧国难
汝南与曹军一战,刘备败退汉水。关羽跟随刘备去荆州投奔刘表。孙乾先行与刘表相见。
孙乾说:“刘使君天下英雄,虽兵微将寡,然而仍然以匡扶社稷自任。汝南刘辟、龚都素无亲故,也以死相报。您与使君,同为汉室子孙,如今使君新败,准备往江东投奔孙仲谋。我越众进言说:不可背亲而向疏,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士归之如江河东流,何况是同宗亲族?因此使君特使我先来拜见。以明公之意为命。”
刘表十分高兴地说:“玄德是我的兄弟。早就想相见,只恨没有机会。如今愿意屈尊惠临,实在是我的幸运!”
刘表内弟蔡瑁则说:“不可。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能够善终,足见其为人。如今假如接纳他,曹操必定因此而与我们为敌,枉动干戈。不如斩孙乾头,献送曹操,曹操必然看重主公。”
孙乾正气凛然地说:“我不是怕死之人。刘使君忠心为国,并非曹操、袁绍、吕布之徒可以相提并论。以前之所以依从他们,是出于迫不得已。如今虽然新败,但也并不是无路可走,只因为刘将军是汉朝苗裔,情谊又是同宗,所以不远千里相投。你为何献谗言而妒贤如此呢?”
于是刘表让孙乾先去报告玄德,并亲自出城30里迎接。
孙乾回报说:荆州刘刺史让我回来恭请主人前往。
于是刘备带领所随人马,列队向荆州前进。
“欢迎你来到这里,我的兄弟。”刘表说,“你们辛苦了。”
兄弟相见,自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情谊与亲情。刘备说:“小弟实在无能,路过贵境,打扰了兄长,还望兄长不要见责。如果有所不便,小弟就此拜别兄长。不敢给兄长增添麻烦。”
刘表说:“你我有着同样的血脉,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里就是我们的土地,也是我们的家园,有这样的英雄兄弟,我也有了依靠。”
刘备带关羽等拜见刘表,并肩进入荆州。
站在历史的这个转折点上,理性地分析当时帝国的命运和与帝国息息相关的人物的命运,都同处于一个严峻的时刻。何去何从,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更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严峻课题。他骑马走在前面,这群人默默地跟在后面。他们并不为别的,只为了能够打出一片灿烂的江山来,建立一个统一的安定的帝国,让人民从此安居乐业,不再经受战乱的祸害。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命运中的一切无可逃避,因而也就只有坚定地承担,承担起命运赋予他们的这种使命。他们只能坚持着,去经受各种打击,去抗击来自上天设定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的砥砺。当然谁都想让自己的人生顺利一些,收获丰厚一些,承受的苦难尽可能地少一些,或是不要有苦难,但是在一个风云乱世,谁都不可避免,谁都必须承担命运加载于生命的这种淘洗。只有经受了这种考验,走出了严酷的时刻,才会有新的灿烂的阳光为你祝福。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秋,曹操统军进击刘备于汝南。九月,关羽随刘备投靠荆州牧刘表。刘表对刘备以礼相待,刘备便在荆州屯兵,获得发展自己势力的机遇。
走进荆州城,结束了为生存而战的阶段,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局面——为发展壮大自己求得鼎足而立的战斗岁月。在这个草创阶段,面临的艰难与考验更为严酷。但是,不论对于历史还是对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经历。
这里曾经是一个平静的充满欢乐的地方,富饶而又美丽。这块土地的统治者荆州牧刘表,“姿貌甚伟”。是一个儒雅有识之士,享有盛名,与同郡张隐等同列,为荆州八俊之一,他风流倜傥,“而心多疑忌”。
他也没有什么勃勃的野心,他的政治理想,就是把这里建设成为一个世外桃源,让他的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的生活。“欲保江汉间同,观天下变”。在这诸强争锋的乱世,他慎守自保,不倚不取,没有把他的人民拖入战争的泥潭,保持了这块土地的相对稳定与和平。应该说,他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守土者,是一个有良知的好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