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人办事时,有时需要刺激对方,激将法就是其中之一。求人办事者为了让对方动摇或改变原来的立场和态度,利用一些略带贬损意义的、不太公正的话给对方罩上一顶“帽子”,而对方一旦被罩上这顶帽子,就会激起一种极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欲望,从而用语言或行动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自动地去改变原来的立场和态度。
求人办事时,激将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刺激对方,二是间接刺激对方,即透过刺激其他人,让这些人去影响对方。冷落激将法就是间接刺激中的一种。
面对自以为是、欲显示其优势的对方,与其正面施行攻击,不如冷落他,将其搁置一边,让他的优势和锋芒受到抑制,从而使他情绪失控。以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某化工厂要建—幢大楼。许多工程承包商竞相承包,但经过筛选后只剩下卡特、吉姆两个承包商。双方势均力敌,都想赢得承包权。究竟包给哪一方?厂家不好决定,只好约请双方各来三个人参与公开招标。
于是双方积极备战、厉兵秣马。卡特探知吉姆公司的三人中有两人才识平平,而另外一人是技术员,他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知识和施工经验,而且口才一流,还相当自负。要取胜这样一个人,正面和他交锋显然不妥,于是卡特采取了一些策略。
双方一见面,卡特等三人都热情地向吉姆公司中的那两人致意和问候,而对那位原欲显示其锋芒的技术员则刻意忽视、冷落。果然,这一举动令那位技术人员十分不快。接着他们又恭敬地对那两人说:“二位的大名,我们是久仰了。知道你们在业界都是独当一面、多才多艺的大能人,今天二位来参加,我们真有点诚惶诚恐,还希望二位高抬贵手啊!”站在一边的那位技术员听了这些话,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心中的怒气直往上冒。
当招标开始,卡特又抢先谦恭地对那二人说:“我们早就想听听二位的高见,今天正是一个好机会,还是请二位先指教吧。”
不等二位开口,那位愤怒到极点的技术员呼地一下站了起来,说:“好,你们有本事。你们谈。”随即拂袖而去。剩下那两位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厂家代表见此,说道:“这样的技术员,我们怎么能信赖呢?”于是厂家同卡特的公司签订了承包协定。
协定刚一签定,那位技术员便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连呼:“我们上当了。”然而,一切都晚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的自尊心受到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时,往往会引起人的激情爆发。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情感状态,一旦激情爆发,人的意识范围就变得狭窄,难以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情况,从而引发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吉姆公司的那位技术员的表现正是如此。而激将法的求人办事,不带“求”的色彩,但同样能达到目的。
除了冷落的间接刺激,还有直接刺激的激将法。而三国时期的孔明就是个中高手。
汉献帝十三年,曹操率大军攻打江南。刘备为了避免灭顶之灾,派孔明去东吴游说,试图说服东吴联合抗曹。
当时掌握吴国兵马大权的是周瑜。孔明知道要想说服孙权,必先说服周瑜。但是,孔明并不了解周瑜的个性与为人,也不了解周瑜对抵抗曹军的态度,于是决定透过鲁肃探寻一番。这一天,孔明在鲁肃的陪同下去见周瑜。周瑜听完鲁肃的军情报告后,顺口说了句:“应该向曹操投降。”周瑜之所以这样说,是想看看孔明的反应,摸清孔明的意图。
孔明听了微微一笑,说:“将军所言极是。”之后,他又装作很诧异的样子,说:“主战派的鲁肃将军,竟然不理解天下大势。”
孔明继续说:“吴国有一种可不受任何损失的投降方式,那就是把大乔、小乔两名美女献给曹操,这样,曹操的百万大军就会无条件撤退。”接着,就高声朗诵起《铜雀台赋》中的一段来: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关乎太清……”
诵完后,孔明继续说:“此赋是曹植所作,当曹操在漳河之畔兴建豪华的铜雀台时,曹植特作赋来赞美,赋的意思是说:‘当大王即位之后,在江河畔景盛之地建金殿玉楼,极尽庭园之美,藏江东名媛大乔、小乔于此为荣。’就吴国而言,牺牲大乔、小乔这两个美女,等于是从大树上落下两片树叶而已。所以,不如把大乔、小乔送往曹营。如此一来问题便可顺利解决,根本不必再让将军劳神。”
周瑜一听孔明此语,勃然大怒,将酒杯掷向地上,厉声骂道:“曹操这老贼未免欺人太甚。”
原来,所谓的“二乔”是江南两大美女。大乔是孙策的遗孀,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孔明明知道这些,却故意这样说刺激对方。经孔明的这一连串的圈套,将周瑜抗曹的本意激了出来。于是孔明趁热打铁,详细分析形势,更加坚定了周瑜抗曹的决心。
第二天早晨,周瑜在文武百官面前向孙权请战,并且果断地催促孙权说:“只要主公授臣精兵数千攻打夏口,臣必能大破曹军。”
周瑜被孔明这一激,激出了一个千古绝妙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用激将法,说是求人,还不卑躬屈膝,不显山不露水,最终达到了目的。
当然,求人时想用激将法,有一定的“技术”上的难度,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性格,看他吃不吃这一套;其次,要把握好度,过犹不及,太过火了会有挑拨之嫌。
放下面子,献出一片热情
面子是让人不敢接近的冰霜,热情却是令人温暖的炭火。很多人信奉“万事不求人”或“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则,认为请求别人帮助是自己无能的表现,似乎有些丢脸。这种看法是偏颇的。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是生活中的必然现象,而非“无能”或“丢脸”。
美国著名企业家艾科卡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的面子是虚荣,当人非常想把一件事做成功时,求人就是在寻找机会,跟尊严无关。
20世纪80年代,艾科卡由于遭人嫉妒和猜忌,被老板免去了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的职务。面对打击,他没有消沉,而是立志重新开创一片天地。为此,他拒绝了数家优秀企业的聘请,接受了当时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的邀请,担任总裁。
到任后,他首先实施以品质、生产力、市场占有率和营运利润等因素来决定红利的政策。他规定主管人员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扣除25%的红利,还规定在公司尚未走出困境之前,最高管理阶层各级人员减薪10%。
这一措施推出后,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反对的人是公司的元老,认为这样做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艾科卡冷静地对待这一切,并且自己只拿一美元的象征性年薪,让反对他的人无话可说。
为了争取政府的贷款,艾科卡四处游说,找人求人,接受国会各小组委员的质询。有一次,由于过度劳累,导致他眩晕症发作,差点晕倒在国会大厦的走廊上。为了取得求人、办事的成功,艾科卡把这一切都忍了下来。结果,他领导克莱斯勒公司走出了困境。到1985年上半年,克莱斯勒公司获得的净利高达五亿多美元,艾科卡也从此成为美国的传奇人物。
艾科卡取得巨大的成功,其秘诀就是“打死心头火”。然而,这里的“心头火”指的是所谓的“面子”,高傲的自尊,而不是为了目标努力耕耘、勇往直前的热情。
求人时,最忌讳的便是为了面子问题而发怒。发怒的结果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得罪了能帮助你的人。求人遭遇刁难时,不妨先按捺住自傲的火气,拿出你的热忱,让别人看见你真正的需要,让他了解你的目的。华盛顿就曾因放下面子,拿出热情为自己求得了一个忠实的守护者。
那是在公元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当时,华盛顿率领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当时,就算是一票,对于华盛顿的成败也极其关键。然而,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却公开反对华盛顿。
据说,具体是因为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具体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情绪激动的华盛顿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而被激怒的佩思则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看到上级挨打,部下便立马跑了过来,准备报仇,而华盛顿阻止了部下的冲动。第二天一清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不一会儿,佩思便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到惊奇的是,他所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华盛顿站起来热情地迎接他,并笑着伸手过去。“佩思先生”,华盛顿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从此以后,佩思成为华盛顿最坚定的支持者。
一段“恩怨”顷刻间就得到化解,这是华盛顿的高明之处,同时更是放下面子,拿出热情所达到的良好效果。在人生的旅途上,没人能永远不求人,只要敢于放下面子,弯腰低头,很多事情都会朝向积极面发展。
求人办事,无论何时都不能让你所求之人在小事上陷入尴尬境地,否则,最后出大丑的就是你自己,所以,为了办成所求之事,可以适当低头,这就是策略,也许这正是众多成功者为什么总能使对方心服口服、心甘情愿为之办事的秘诀。
心软之人,要用软话攻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求人成事时,如果必要,可以运用示弱战术,露出一副可怜相,向对方说尽软话,刻意暴露自己的弱点,增强对方的优越感而获得对方怜悯,进而达成目的。
不论中外,许多参加政治竞选的候选人,最后使出的杀手锏,除了采取“银弹”攻势外,通常采取哀求战术,动员太太、小孩向选民们苦苦哀求,甚至下跪,希望能以此博得选民的同情,拉抬声势,抢下游离选民的同情票。其实,这是应用了心理学上“心理低位”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都希望别人所处的位置比自己低,而自己高高在上。只要自己的优越感获得了满足,便会在无条件的状况下答应许多事。
这种哀兵策略在求人时经常出现。某卖方在二次降价后还想要坚守价格。为了打破僵局,邀请买方去见他的上级主管。当买方人员走进房间时,只见主管头上缠着毛巾,腰上围着毛毯,脸上挂着愁容,一副病态,还可怜兮兮地说:“头疼、胃痛、腰难受,被你们逼得心里急。”如此一来,买方的立场再怎么强硬、无情,也很难不被打动,进而动摇了自己最初的意图。
求人也可以用眼泪战术,因为眼泪是最无声的“软话”,它比低声下气的哀求还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一般人都是见不得眼泪的,尤其是成年人的眼泪,如果流的时机恰当,肯定会勾起对方的恻隐之心,从而让对方答应你的要求。
甲乙双方达成协定,但未签合同,此时,第三方愿以更低的价钱与甲方签下合约。甲方出于商业信誉,将情况告诉了乙方,并提出不可能有补救的措施。乙方了解甲方的心态,又不想变动实质性条件,便反复解释并言词恳切地流下眼泪。这年纪不轻的乙方代表所流淌的眼泪产生了极大的效果,会谈气氛变沉闷了,甲方代表的攻击力被冻结了。甲方代表人建议休会后在内部进行讨论。最后,甲方同意再让步几万美元。乙方代表的眼泪赢得了甲方人员的同情,成功地完成了这笔交易。
在求人时,有时候对方推着不办,并不是不想办,而是有实际困难或心有疑虑。遇到这种情形,就要善解人意,抓住问题的症结,巧妙地运用软话攻心战术,达到成功求人的目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著名的引滦入津工程发生了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
担负隧洞施工任务的某单位一度因炸药供给不上,面临停工。单位派李科长带车到东北某化工厂求援。
李科长昼夜兼程千余里赶到化工厂供销科,可是得到的答复只有一句话:眼下没货。他找厂长,厂长忙,没时间听他多解释,他跟进跟出,有机会就讲几句;他软缠硬磨,厂长仍不为所动,硬邦邦地对他说:“眼下没货,我也无能为力。”
话说到这个份上,求路似乎已被堵死。
这时,厂长给他倒了一杯茶水,劝他另想办法。李科长并不死心,他喝了一口茶,看到这水又找到了新话题:“这水真甜。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从海河槽里、洼淀中积的苦水,不用放茶叶就是黄的。”
他一眼瞥见厂长戴的是天津产的手表,接着说:“您戴的也是天津表?听说现在全国每四块表中就有一块是天津的,每四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用的是天津的碱。您是办工业的行家,最懂得水与工业的关系。造一辆自行车要用一吨水,造一吨碱要用160吨水,造一吨纸要200吨水。引滦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没有炸药,工程就得延期。”
他说得很动情,很在理,厂长有了几分感动,问:“你是天津人?”
“不,我是河南人,就是通水了,我也喝不上那滦河水啊。”
厂长彻底服了,他抓起电话下达命令:“全厂加班三天。”
三天后,李科长拉着一车炸药胜利返程了。他用的攻心战术如同一把开启心锁的钥匙,一下就敲开了对方心灵的大门。可见,攻心的方法用得巧妙,往往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甚至有时无须开口,就会获得人们的帮助和支持。
软话攻心、叩头流泪战术确实是求人办事时的一大劝说秘诀,但是除非是不得已,否则别轻易使用这个杀手锏。因为引人同情的哀兵策略偶一为之,往往具有出奇制胜的妙效。若是一个经常采取低姿态苦求别人以博取同情的人,就像一个好手好脚却在路边向人行乞的年轻人,不但无法引起任何同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值得怜悯,有时还会招来不屑和鄙视的眼光。
死缠烂磨,看谁更有耐力
足够的耐心是“泡蘑菇”的前提和基础。当前进受阻出现僵局时,人们的直接反应通常是烦躁、失意、恼火甚至发怒。然而,这无助于事情的解决。因此,你应理智地控制自己,采取忍耐的态度。
这时,忍耐所表现的是对对方处境的理解,是对转机到来的期待和对求人成功的自信。有了这种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强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时间也在所不惜。
从另一个角度看,“死缠烂磨”消耗的是时间,而时间恰恰是一种武器。时间对谁都是宝贵的,人们最耗不起的是时间。所以,如果你以足够的耐心,摆出一副“打持久战”的架式与对方对垒时,便会对对方的心理产生震慑。死缠烂打,足以促其改变初衷,加快办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气,耐心地牺牲一点时间,反而可以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有时候,求人成败的关键并不在对方,而在于自己有没有耐心等待。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朋友之间的认识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将“泡”出希望了。
日本的保险“推销之神”原一平,小时候是全村里的“混世魔王”,大家是人见人怕。由于自己的声誉狼籍,23岁那年便只身一人来到东京开始创业。到了35岁的时候,他已经是日本保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阔别家乡十几年的他,终于高高兴兴地去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