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一说隐居地是南阳),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之道。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
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
小知识
精通音律的诸葛亮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乐修养。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记述。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
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关羽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汉族。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身长九尺,《三国志》中无记载。关羽一直是民间崇祀的对象。
东汉末年为刘备麾下著名将领,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曾任蜀汉政权前将军,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描述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其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三国演义》中,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温酒斩华雄”等佳话。
最初,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刘备自称是西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友爱异常,亲如兄弟。后世传说,刘、关、张三人曾在桃园结义。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他为左将军,拜关羽为中郎将。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关羽生性高傲的弱点,导致了在樊城之战,由开始的指挥正确,威震华夏,发展到最后上当受骗,全军覆没,大意失荆州,最终导致孙、刘联盟瓦解,其教训惨痛。
关羽重承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著名军事家。
周瑜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心胸宽广。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周瑜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后进中原,不幸因病早逝,于建安十五年卒于巴丘,年仅36岁。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小乔,成为连襟。育有两子周循、周胤,一女嫁与太子孙登。
周瑜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其后设法投奔孙策,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
赤壁大战期间,周瑜力主拒曹,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董卓
董卓(?~192年)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官至太师、郿侯。
董卓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原本屯兵凉州,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
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性粗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董卓奉命镇压响应起义的北地先零羌、湟中义从胡和金城人边章、韩遂,屡屡败北。初平元年(190年),冀州牧韩馥与袁绍、孙坚等人兴兵声讨董卓。黄巾余部也陆续起兵关东。董卓挟持献帝西都长安,并焚烧洛阳宫庙、官府和居家,强迫居民数百万口随迁,致使洛阳周围200里内荒芜凋敝,无复人烟。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入朝时为吕布所杀。消息传开后,百姓歌舞于道,置酒肉互相庆贺。董卓被陈尸街衢,其家族被夷灭。
吕布
吕布,字奉先,三国时代的著名武将,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飞将,闻名于并州。
吕布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在民间对他评价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和“三姓家奴”。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也父事董卓。史书记载吕布与董卓的婢女有染,其名不详。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该婢女名貂蝉,是王允的义女,后来成为吕布的妻子。然而董卓常因小忿而想杀布,吕布很害怕,就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
董卓死后六个月,董卓的余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攻入京城。吕布携妻仓皇出逃。吕布出京后,曾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来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
汉建安三年,曹操部队攻打吕布的根据地--小沛,由于吕布刚愎自用,不听谋士陈宫的建议,导致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吕布被曹操擒杀于白门楼下。临行刑前,吕布请求曹操留用而免死,刘备却提醒曹操吕布为人无信,多次背叛。最后曹操还是将吕布处死。
民间流传吕布的故事有:“吕布戏貂蝉”、“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白门楼”等。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司马懿
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曾任职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其孙司马炎(即其次子司马昭之子)被封晋王后,追封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懿为晋宣帝。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曾一度拒绝他的授予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之时,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死。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
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
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
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唐演义》有大量关于秦琼的故事记载,如“秦琼当锏卖马”、“叔宝救驾红泥涧”,作为义士、良将、忠臣的形象贯穿全书。小说《西游记》里记载了秦琼变成门神的故事:一只老龙死后阴魂不散,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徵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奏效。唐太宗命画家吴道子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小知识
门神秦琼
小说《西游记》里说: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皇大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
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尉迟恭
尉迟恭(585~658年),字敬德,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隋大业末,尉迟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
隋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起,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尉迟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虏孤怀恩、唐俭等。武德三年,唐太宗征讨刘武周,刘武周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介休抵御。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前往劝降。尉迟敬德与寻相举城投降。太宗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尉迟敬德自归附李世民后,凭借高超的武艺,多次冒险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立下不世之功。尤其在玄武门事变中,不但杀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还请高祖下令,令诸军皆属李世民指挥,内外遂定,可谓力挽狂澜。
尉迟敬德同时还有远见卓识,如玄武门事变后,对太子的党羽主张释而不杀,这一举措迅速缓和了内部矛盾,同时还为李世民保留了大批魏征那样的栋梁之材。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尉迟敬德,也就没有李世民,也就没有后来的大唐盛世。
在性格上,尉迟敬德纯朴忠厚,自归李世民之后,从无二心,为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拒绝娶公主一事上,更显示出高贵的品质。正因为如此,后人才将他做为门神,画图流传至今。虽说居功自负是尉迟敬德的不足之处,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了他的的纯朴,做事毫无心机。晚年信方术,杜门不出。
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贞观元年(627年),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贞观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贞观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编写了《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