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用孩子的话语方式与他交谈,不要说话太快或者太复杂,他听不懂太难的东西。
③尽量协助孩子伸延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如他说:“狗狗”,那么你可以帮他延续下去——“是呀,它是一只黑色的狗,正在奔跑着。”
又或者当你工作的时候,多向孩子讲解你正在做什么,切勿重复又重复去问孩子:“这是什么?”或者强迫他去模仿你,因为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之下,语言发展会较为容易和迅速。
④当母亲叫孩子做事时,多运用“我”代替“妈妈”,使孩子能够认识到“我”与“你”之间的分别。
如果孩子暂时不能讲太多词语,父母亦不应过分担心,孩子对生字的听识力能帮助他语言能力的提高。如果你感觉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问题,最好请教你的儿科医生。
6化解学习的压力
对于儿童而言,压力常是成长发展的必然产物,每个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压力,以驱使孩子们向下一个阶段前进。及照顾者的合宜问题,两岁的幼儿要面对独立自主的开端,学龄前后的孩子在学习团体生活及各种体能智能技巧上,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压力。
(1)压力产物之一:身体症状
很简单,压力是成对产生的,儿童心理上的压力会在身心各方面引起反应。就像我们在跑步时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绷,情绪上会紧张害怕,而对压力时,也会有类似反应。尤其是在长期或过度的压力下,容易出现头痛、背痛、高血压、胃肠溃疡、焦虑、紧张、失眠、厌食等各种身心症状。
儿童同样会因为过度压力而引起许多不适应的症状,但是由于儿童身心皆在发展当中,智能、体能尚未成熟,情绪、行为的表达也不充分,所以他们的反应往往有别于成人。如果孩子出现肚痛、头痛、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时,可以考察一下是否是压力过大。
(2)压力产物之二:异常行为
压力过大还会导致孩子的异常行为。有些孩子会变得终日躁动、爱发脾气、难以抚慰,有的孩子则可能变得懒洋洋、心不在焉、无所事事;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像睡眠需求的增加或减少,饮食胃口的增加或减少,或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如上学、游戏的兴趣改变等。
许多家长常会把一些行为如胃口差、爱睡觉等,归因于身体疾病,有时也会像逃学、猛打电动玩具等行为,归罪于结交了坏朋友。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承受压力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
(3)压力产物之三:退化性行为
退化性行为,也会在许多儿童承受压力时表现出来。例如,罹患感冒的三岁孩子,变得爱吃奶嘴,一直要大人抱,不肯自己走路;或是有些已完成如厕训练的孩子,忽然连续出现尿床情形。家长在遇到上述现象时,不要过分责怪孩子是故意捣蛋,而应多注意孩子所承受的身心压力。
(4)父母的处理原则与态度
孩子们对于压力的各种行为瓜证明孩子有焦虑的情绪,父母的责任并非要完全消除孩子的压力,不让他们有任何焦虑,适当程度的焦虑是孩子身心成长的动力。那么父母到底该做些什么来协助孩子呢?
①父母要常为孩子设身处地想一想。孩子的身心状况和大人截然不同。假如父母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观点来了解孩子,就会忽略孩子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个别的气质特征,因此,也无法体会孩子在各种压力下的情绪反应。所以身为父母者应该经常反问自己:“孩子现在感觉如何?”
②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一方面观察孩子,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焦虑并非必定要消除,重要的是,孩子是否能从父母处得到克服焦虑缓解压力的支持和帮助,而得到进步。
如果发现孩子有情绪变化,有效的方法便是引导他倾诉。事后,父母不要给过多的苛责与批评,这是帮助孩子解决压力的最有效方式。
当然,有时候孩子并不能完全面对自己的焦虑,所以父母在经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反应,及初步处理之后,可以适应给予协助,至于协助的程度及方式,则依状况而定。
父母应让孩子感觉到共同面对的局面,这样孩子能继续做出克服的努力。
(5)化压力为助力
就像孩子一样,父母也会有压力的时候,当父母没办法处理孩子所面对的焦虑时,不妨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忙。例如:学校老师、辅导老师、心理卫生工作人员等,都可以提供给父母以客观的评估及不同的专业咨询。
总而言之,对孩子的焦虑,父母可以从容、正面地处理。
7不肯做功课
(1)为何不肯做功课
若家长发现每当做功课的时间到了,孩子便会不合作或反叛,便要检讨一下孩子是否受到以下的问题影响:
①孩子是否未能建立一个良的做功课习惯?
②家居环境能否提供一个宁静的学习气氛,以供孩子集中精神去做功课?
③父母忙于工作或家务,缺乏时间做亲子沟通,有没有可能孩子便借不做功课来吸引父母注意。
④孩子的学业水平能否达到所就读学校或年级的要求?
⑤孩子每日做功课或温习的时间已占据了他整日的活动,令孩子感觉生活刻板乏味。
(2)令孩子做功课六点
如果以上原因是孩子不做功课的原因,那么下面的对策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①协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做功课习惯
教导孩子在做功课前做好事前准备,先饮水,去洗手间,并把要做的功课、课本、笔盒、文具全部放在桌上,并通过鼓励让孩子持久地实行。
②提供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很受四周环境、气氛的影响。当孩子要做功课、温习时,切记要把家中的电视机、收音机关上,并避免兄弟姊妹的嬉戏声、家人的打麻将声骚扰孩子。而且,做功课的地方更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③安排亲子沟通时间
孩子希望自己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希望被人苛护和父母亲密相处。因此,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功课外,更要安排时间作亲子沟通,以促进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时间可安排在早餐、接孩子放学回家途中或睡觉前等。
④对孩子有合理的要求
父母若发现子女的功课、读书有困难是受到孩子本身的天份、智能影响的,便不应对孩子作过高要求,而应该就着他的兴趣、能力去培养,鼓励他的学习潜质。如果父母发觉孩子本身能力与学校的要求有一段距离,也应考虑为孩子转换学习环境,一般的孩子都想到一个水平高的学校学习,但名校也许真的不适合一些不能承受强大压力的学生。
⑤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的专注力会因人而异,亦会随着年龄而增长,父母们若发觉孩子的专注力很短,就要循序渐进地按着现状而协助他增长专注力的时间,例如由15分钟增至30分钟,或由30分钟增至45分钟。当孩子连续做功课45分钟至一小时后,可为他安排一个5至10分钟的休息时间。
⑥先做易后做难
当孩子做功课时,最好先易后难,一旦开始就被难倒,他也就失掉兴趣了。这样有助孩子在做功课时产生成就感,令他对做功课增强自信心。
其实,父母在处理孩子的功课问题时,不要单以完成功课为目标,除了要知道问题的主要成因、处理问题的技巧外,最重要的还是对孩子付以爱心、耐心、鼓励及赞赏,这样才可激励子女去做好功课。8培养记忆力
据一项研究显示,若在一个布偶内藏着一只小铃,摇晃布偶并敲响小铃,然后示范给一岁大的孩子看,第二天,当我们再重复上述动作时,孩子便已经能够自己扯开布偶,并敲动小铃了。若大人们重复以上的动作3次,那么,即使是6个月大的孩子,也能够记得小铃藏在什么地方。
当孩子开始讲说话的时候,他会记起自己过往的经验,一岁大的孩子,他可以堆砌一件简单的玩具,但不晓得去解说堆砌的过程,而记忆力最好的孩子,可能会很快便懂得怎样去表达。
你的孩子在一岁大的时候,能否记得一些特别的事情?可能不。不用担忧,为他提供一个温馨的爱巢,安全而充实的环境能促进儿童记忆的发展。以下是一些方法:
(1)每天早上,在替孩子换完尿片后,便开始喂奶,接着由爸爸给他一个甜吻,如此周而复始地,给孩子一个规律性的作息时间表,可帮助他的记忆力萌芽。
(2)即使是一岁的孩子也记得父母常对他说的话,所以多和孩子交谈。而你在和他说话时,不妨多一些提问的语气,例如:“你认为是吗?”“这样好不好?”这些提问式的说话,可加深孩子对语言的记忆。
(3)和孩子玩一些他喜爱的游戏,可不断重复地玩着类似的游戏,又可以经常播放几乎相同的歌曲,或向孩子说着类似的故事,这样对孩子发展记忆力会大有帮助。
和孩子进行过去、现在、将来都会进行的活动,可帮助他了解生命中的事情是不断地延续的,同时他亦可以预见将来会发生哪些事情。而在进行这些事情时,你可以不断地提醒他,这些事情他在昨天刚做过,现在又要做,将来也会继续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一种规律来。
□关于儿童的人际关系
1不做怕“羞”仔
(1)怕羞无问题
小朋友性情怕羞其实很常见,15%的人天生出来就是怕羞的,因此家长不必因为孩子怕羞而责怪自己。其实,害羞是性格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儿童害羞的原因是他对这个世界的陌生,各种新的事物和对他过甚的要求都使得他不能不小心反应。例如:当他参加别的小朋友的生日会时,他也许会抱紧父亲的腿,拉紧母亲的手,同时小心地弄清楚这个新奇剌激的场合到底搞的是什么。
两岁幼童的社交经验甚浅,成年人不以为然的场合或举动,例如握手、拥抱、大声谈天,甚而是戏院内黑灯瞎火,对幼童均是全新的经验。全新经验对于儿童的作用可能是引起恐惧,因此他常怕羞。要是孩子躲在你身后或拉紧你的手不放,他们是以身体语言告诉你,面对这新鲜的经验,很需要你的支持。
(2)孩子性格各有不同
不同的孩子,初次接触外边的世界时,都有不同的反应,有些喜欢用手去碰摸,有些即时全身投入,胆小怕羞的孩子不敢太接近新鲜事物,他们最先的反应是观察。我们往往以为站在一旁看别的小朋友玩的孩子什么也没有做,其实这种观察就是孩子参与的方法,他先在脑子里跟大家玩一会,好使自己准备就绪,才举步加入游戏。
(3)顺其自然发展
父母可以帮助害羞的孩子克服害羞。首先,不要操之过急,带着孩子出外玩时,先让他留在你身边,让他看别的孩子玩一会,热身后,他感到有信心,然后才会主动加入去玩。其次是不要强他所难,要是他不愿意也罢。此外,发现孩子感到不安时,协助他找出什么事或人令他有这种感觉;你也可借机会教导他述说自己的感受。7岁后,孩子渡过了他害羞的阶段。但是有些孩子仍害羞,这表明他的性格内向。内向并不不是不好的,父母应客观地尊重孩子的性络。
2与别人相处
幼儿时期起,孩子就对他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你的孩子坐地铁时也许会望着身旁的陌生人微笑;在游乐场玩,当他碰见一位每天都见面的朋友时,会忽然地走过去拥抱她一把。
(1)分别亲疏关系
孩子是好奇的,他当然愿意认识一些新面孔。他会热情地与人交往,希望获得认同感和友谊。不论是爷爷、奶奶、邻居、舅舅、老师,甚至你的朋友、同事,都对你的孩子这方面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一旦别的成年人与孩子有所接触,孩子便会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亲密的程度是会跟关系不同而有异的。父母子女间的联系当然是孩子爱心成长的摇篮,然而核心家庭以外的接触使孩子认识到其他成人原来有不同的观点和处事方法。
多与成年交往,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因为在家庭之外找到了自己的又一种重要性,这一点能促使他独立起来。要是他身边的成年人都充满了关怀和爱心,他会对世界和社会更能适应和有信心。
(2)模仿大人的榜样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外交家,有些只会躲在父母身后,不擅于交际。这种表现除了是跗或性情的因素外,你怎样对待别人也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你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以及行为等,都收在他的眼内,一点点地学习及模仿。家长如何交往的,孩子也会那样进行社会交往。
(3)走入成人世界
很自然地,你希望教会孩子如何对人抱有一定的警惕性而又不至于令他害怕与人接触,同时,使他对家庭以外的成年人建立一定的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方面的平衡,你要做的是鼓励他向外探索,而同时让他知道你在他身旁保护着他。
孩子走入成人世界的第一步最好是亲戚朋友。你应当选择一些可以提供正面和积极影响的成年的亲戚朋友,好让孩子建立起对人的信心。无论孩子本性害羞或好奇、内向或外向,两岁时的社交生活是以后跟人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3社交技巧
我们要从小教给孩子的社交技巧包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应该以沟通、谈判的技巧来解决纠纷。
所谓社交技巧包括有能力缓和冲突气氛、以对话方式解决分歧、表达自己意见、聆听及不打扰别人所提出的见解,并且懂得协调,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倘若学会了这个技巧,不但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所裨益,对于进入青年期甚至以后长大就业都有利而无害。
幼儿期孩子比起年幼时,较没有以自我为中心,也懂得每个行为皆有其后果的概念。幼儿期是学习基本社交技巧的开始,因为父母是这组年纪孩子最权威的人物。
训练孩子基本社交技巧,除了教导孩子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之外,更应为孩子进入新环境而做好准备,例如:面对新朋友时不应只顾自己表达意思而忽略别人感受,但也不应过于害羞。对于一些喜欢与别人争执的孩子,父母可以教他们改变过于激烈的反应,比如建议孩子在做出任何反应时首先做5次深呼吸,另外再用10秒钟时间思考下一步的反应。但家长的训练孩子时,要让孩子知道这只是训练的环节,并不是责怪或批评他们。只要家长耐心锻炼孩子正视社交技巧,明白尊重别人的重要性,孩子绝不会是好勇斗狠、不讲道理的家伙。
4从群体中学习
孩子在家庭之外应多与同辈交往,这将成为以后他们接触的最常人群,孩子间的友谊对于他们极为重要,能使他们获得鼓励和自信,而更热衷于社交。
(1)友谊的力量
友谊可让学前儿童去了解到自己和他的同辈,同时他们会感觉到个人力量的不足,因而学会磋商、妥协、应付争执、掌握机会及实地应用一些决定性的技巧,当孩子和其他孩子产生相互作用时,这种技巧会得到最好的发展。而友谊是提供孩子一个学到新事物及伸展个人领域的途径,就如需要有伙伴的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不能独个儿参与的,友谊可带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而这些感觉和快乐是欺了东西不能相拉并论的。学前儿童最快乐的时候,便是和其他儿童一起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