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是个非常传奇的人物,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香港出版过一本他的传记《神秘莱特》,但那书很肤浅,像是明清的市井小说一般,内容不大可信。比较可以确定的资料显示:莱特1903年出生在越南西贡,早年就阅读马列主义,资历应该是非常地深,和胡志明差不多。1931年莱特辗转到了中国上海,和李德一起工作,1935年受共产国际委派担任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毫无疑问,他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职业革命家,而且也很优雅,对于一些历史性的重大事情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但是现在留下来的结论他是个马共的叛徒、国际三重间谍。他在1947年被陈平赶下了台,最后出逃,还被陈平派人追杀,在湄公河边被活活掐死。陈平在六十年后写的回忆录里写了他当时和莱特的关系:“作为一个把自己一生献给共产主义运动的人,我所受到的教育让我对于我们党内组织结构的权威性充满敬畏。虽然我已是第二次和我们的总书记见面,而且我们保持着成熟的个人朋友关系,但党内等级森严的严格制度要求我在他的来访之际要绝对突出他的作用,也把我自己消失在他的影子之下。我入党四年时间,我们领袖的身份一直保持着神秘状态。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能知道的仅仅是他在党内的化名:莱特。凡是莱特发出的所有命令和指示都具有权威性,必须毫无疑问去执行。他作为一个越南人,却领导着马来亚华人的抗日运动,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矛盾的事情,可是在那个时候却从来没有人提问。”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陈平那个时候对莱特已有不满之心。在这样的一种神秘气氛中,莱特指示陈平介绍他给百灵岗营地中英联军人员时用他的另一个化名——张宏。陈平照做了。在整个会谈中,陈平都坐在“张宏”的右边。
这次会见在马共或者马来亚抗日历史上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英国、中国国民党和马来亚共产党三个方面终于在高山顶上一个木头屋子里坐下来谈判了,也许这也可算是一次背景更广阔的“国共合作”吧。这个时候,三个方面中的马共是操着大牌的,说得彻底一点,英国人和重庆方面人员的生命都在游击队的保护之下,可以说是他们的“门下客”。从查普曼后来对莱特的描写可看出英国人对他的某种敬畏:“这个年轻的领导人非常有吸引力,相当的有智慧,冷静而有效率。他有一张大嘴巴和完美无缺的牙齿,当他兴奋的时候他的脸会很生动,眼睛变圆,眉毛也会上扬一英寸半。”
在会议最初,戴维斯提出的方案是要求马共游击队归属到英军的总体指挥下,在英军大举从海上登陆反攻时一起打击日本人直至把他们赶出马来亚半岛。作为回报,英军给游击队提供训练、武器、还有活动的资金。张宏(莱特)提出每月游击队需要5万到7万马币,这个数字并没让英国人觉得为难。陈平当时觉得这次会议的决议将对游击队的将来起到最关键的转变,得到这样的援助后游击队会有大的发展。他也明白现在游击队的谈判条件非常强大,因为英国人急于得到游击队的支持。
谈判进行得还算比较顺利,主要的争议不是很大,当天就达成初步协议。经过一夜的修改,第二天早上,戴维斯拿出了联合声明的文件草案,是查普曼用钢笔抄写在两页笔记本上。陈平注意到导言上的名字是六个人。三个英国人、林谋盛、张宏(莱特)还有陈平他自己。这份文件全文内容如下:
米罗山协议书。
1943年12月30日及31日,张宏(莱特)先生、陈金生(陈平)与勃罗姆先生、戴维斯先生、陈春林(林谋盛)先生及查普曼少校在米罗山地举行会议之纪要。
A.综合条件
1、张宏先生为马来亚共产党、马来亚抗日联军的全权代表,能够执行此会议所达成的任何协议。
2、戴维斯少校、勃罗姆上尉、陈春林先生是东南亚联军统帅部的军事代表,赋有充分的权利,可与马来亚任何抗日党派进行合作。
3、张宏先生同意其一方在联军收复马来亚期间给予充分合作。为此目的,将遵循联军统帅部对马来亚作战的指令行事。
B.提议和决议细则
1、张宏先生扼要地介绍了马来亚各个抗日组织的人数和财力物力之后,探寻联军希望这些抗日组织如何给以合作。
联军代表则概述了他们在军事上和间谍活动上的期望。于是双方同意当前除了使民众继续保持抗日精神之外,唯一可采取的行动是挑起工人罢工,以及对航运、船坞进行破坏。对于其他方面,双方同意目前要有一个阶段的准备,以便采取联合的行动。张宏先生强调目前所要进行的宣传,是联军在反攻马来亚时,有必要给予全面合作。
2、关于抗日组织盼望得到何种协助问题,张宏先生回答:a:武器和弹药。b:医疗用品,包括医生。c:军事训练。d:财务资助。
对于a点和b点,联军代表表示为了有效合作起见,联军统帅部将竭其所能运送武器和医药用品到马来亚。至于从外地派遣医生到马来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其困难,不过联军方面会研究其可能性。
对于c点d点,目前在印度待命的华裔教官,将在交通许可的情况下加快派遣到马来亚。联军代表已经要求上级给予财政援助,估计一个月内会有答复。张宏先生估计每月5万至7万元将能应付当前的需求。
3、联军代表强调迫切需要运送无线电台设备装置到米罗山地区。
上述决议必须获得马来亚共产党、马来亚抗日军联合总部的批准方为有效。同时亦须对下列附加条款表示同意,方为生效。
附加条款如下:双方的合作,在联军维持马来亚的和平与秩序期间,应为继续。
戴维斯宣读了协议草案之后,大家都认为没意见。于是坐在桌子一方的三个英国人和林谋盛在上面陆续签了字后,把文件推给了马共的一方。张宏(莱特)拿起笔签了自己的名字,马上把文件快速递回给对方。他觉得陈平没有必要在上面的签字,所以这份保存至今的文件上是看不到陈平签字的。这个细节意味深长,实际上已经表现了莱特和陈平两个马来亚共产党巨头的斗争已经开始了。陈平在《我方的历史》一书开头部分就详细地述说了这个细节,写这书时他已80来岁,还牢牢记着这件六十年前的事情,而且在文字里面表现出对他所受的有意忽视而产生的深刻愤怒。看得出这是他的一个历史性心结。这份文件签署之后,双方握手庆祝,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份起决定性作用的历史文件。
英国人和林谋盛方面对于结果显然是满意的,尽管他们后来认为这次的合作是一次心智的合作而不是心灵的合作,也抱怨莱特对每一个问题的细节过于谨小慎微,而且总是固执己见。现在留下来的事情,是双方马上要诉诸行动来实现会谈时所取得的决议了。莱特对陈平下了指示之后,就坐着黑色的奥斯汀轿车离开了霹雳州,回昭南(新加坡)去了。
米罗山会议之后,把存放在红土坎的无线电台运回来,建立起和印度总部的联系成了当务之急。从那一天开始,戴维斯就经常催促陈平赶快把电台运来,这样才可以向总部报告,向这边输送人员和物质。和以前的雷厉风行风格不同,陈平在这件事上似乎行动审慎而缓慢。他的理由是最近有一个交通员被日本宪兵队抓获,他在毒刑之下供出了所有的交通接头网络,使游击队的运输管路遭到了彻底的破坏。陈平答应一旦情况好转就会把电台运来,但是他所说的时间让英国人差点晕过去。陈平说的时间是需要半年。
电台的事情成了陈平和戴维斯之间一个最致命的问题。每回陈平一出现在营地,戴维斯就会质询电台一事的进展。戴维斯显得十分地受挫折,他总是喊着:“既然你说你的网路无所不在,那你为什么不找他们帮助把电台运来?”好像他羞辱陈平可以让事情变得容易一些似的。其实陈平心里明白,英国人是怀疑他故意不把电台运来。陈平对他们解释说游击队的利益和英国人是一致的。因为早点和总部联系上,游击队就能早点获得英国人已许诺的武器装备和金钱支援。早点获得这些支援,游击队就可以开始实现短期和长期的计划安排。
136部队登陆人员共带来两套电台。第一套还埋在昔加里海边的丛林里面。由于那套机器过于庞大,而且是用汽油发电机的,所以他们已经决定放弃。他们等待的是林谋盛带来的那两套B—2型电台,现在还埋在红土坎的游击队支持者后院。那段时间日本人每天都在搜查潜艇带来的物资,这家游击队的支持者害怕会出事,把电台用防水布包了起来藏到了沼泽地里。
由于没有电台的沟通,在林谋盛登陆之后,盟军的潜艇做过六次盲目的登陆接洽,除了一次成功之外,所有的都失败了。印度总部一年多来每天都在尝试和136联军人员建立无线电沟通,可是一直没得到回应。由于潜艇不再有人接应,电台呼叫又无人回应,印度总部的最后结论是,可能所有的谍报人员全给日本人抓获了,因此把这次136部队的敌后行动宣布为失败。
就这样,米罗山百灵岗营地历史性三方会谈决议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产生作用。直到无线电台最终运到山上并逐步调试到工作状态,梁元明于1945年2月1日发出信号和印度总部取得联系,这个协议才大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