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俯身向刘邦说了一番话:“目前形势危急,得信则胜,失信则亡,得给韩信一点甜头,免得他被项羽拉拢。封王后他便没理由不为你卖命了。”刘邦心领神会,笑着骂道:“大丈夫平定诸候,就该封真王,何以假为?”于是张良便随韩信使者来到韩营,举行了加封仪式。有感于刘邦的“诚意”,韩信出兵救援,很快解了刘邦之围。
韩信又怎会知道这是张良为刘邦精心设计的一场政治游戏,他不过是这场游戏中的一个道具而已!
这个比较著名的“真王假王”故事,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骄敌”不仅可以用于敌对双方,也可以用于自家阵营之中。当一个管理者需要下属为其出力甚至卖命时,往往使用“小恩小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报恩意识”根深蒂固,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投桃报李”思想有很普遍的体现。上下级之间,朋友之间,往往会利用这一点,如想不为人所用,必须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请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公孙修是鲁国的宰相,天生喜欢吃鱼。鲁国人知道了都争先恐后送鱼给他,可是他一概拒收。他弟弟就问:“哥哥,你不是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孙修回答:“正因为我很喜欢吃鱼才不接受。一旦收了某一个人的鱼,那就会感到亏欠于他,如此一来很可能会因此枉法,一旦枉法便会失去宰相的职位,到了那种地步就算我再喜欢吃鱼也没有人会送了,就连自己也无力购买!只要我不接受此物也就不会枉法,更不会被免职,爱吃鱼时,随时都可以去买。”
这故事,公孙修讲得很实在,他是说,与其仰赖他人给予的好处,不如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受人恩惠同时也要受人约束,既然如此,还不如抛弃眼前的恩惠而求长久的安逸。
一个古代宰相,能有此种认识是极其明智并富有远见卓识的。虽然这之中有些拙愚,却也透着几分人生真正的洒脱。
为人部下者,碰到上司的知遇或者好意时,切勿得意忘形,因为它们随时会变成冷漠以及恶意,你只能冷静地观察上司,考虑可能发生的变化。这时周围环境的变化也应格外重视,它所起的作用许多时候也至关重要。
西汉末年汉哀帝时,有个权倾朝野的弄臣名叫董贤,因为他美貌而又“性柔和,善为媚以自固”,所以宠贵愈盛。
一时,他弄权忘形,“父子专朝,兄弟并宠”,其父亲、弟弟、岳父都位列公卿。
他之所以被宠,除年轻、美貌、柔媚的男色外,更重要的是当时四家外戚争权夺利被哀帝厌恶所致。对此,董贤显然并无自知,到王莽东山再起,他和妻子惊恐不安仓皇自杀而死。
董贤邀宠的手段为人所不齿是显而易见的,他之得宠弄权不可一世,也是不察时势的愚蠢和浅见。在古代政治的权力争斗中,这种浅薄的得意忘形,常会因失去警惕而招致失败。
越国的文种在吴越之战失败后,去求见伯嚭时,吹捧他是吴王的亲信,有大功劳、贤明无比。伯嚭得意之余便促成了越国的请和,使越王勾践来到吴国而埋下了祸根。伯嚭最终也因吴国败亡而被杀,可谓是个自食其果。
魏晋时的司马懿也是利用对方的此种弱点。他故意装疯卖傻,曹爽等人便以为心病已去,于是得意忘形,终日吃喝玩乐,饮食车行一如皇帝规格,甚至把宫中的嫔妃、乐师也带回家中充作乐伎。
司马懿暗中窥测时机以求一逞,终于击败曹爽兄弟,为后来的晋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人总是免不了有得意之时,但在权谋之争中得意忘形却是为人之大忌。所以一定切记:得意时,万不可忘形。焉知这不是对方骄敌之计呢?
十、不傲不恭,不骄不媚
献媚取宠即通过进献媚态来博取主子的宠爱和骄纵。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的农业大国,环境封闭,物产丰富,历史上的帝王大多不思进取,坐享其成,便造成了国家机构的运转总是围绕着帝王的个人喜好为动因。特别是宦官制度的沿袭,和腐朽奢侈的宫廷生活,在相当的程度上导致了献媚取宠的风行。即使是历史上最昌明的时候,谄媚之风都无好转。投其所好,曲意奉承,被识为是升官发财,立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于是,搞人际关系成了第一位,尽职尽责成了第二位。难怪萨孟武先生讽刺说:“在中国做官,最要紧的不在‘做事’,而在‘对待人’。你能够应酬周到对上拍马,对下吹牛,则大家将推许你,你的官运也亨通了。”献媚取宠,中国文明的顽症。
倚仗势力欺压别人,称为仗势欺人。仗势欺人者,自己也是奴才,却偏要借着他人的威风,作威作福,欺压众人。这种人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不懂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往往只看一点近利,得到非分的一些好处,即不知他们这样做失掉的东西更多。仗势欺人者由于过于嚣张跋扈,无法无天,有时甚至欺到自己主子头上来,这样,他们的下场往往是可悲的。
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其中唐代宗时期深受代宗宠幸的鱼朝恩便是典型一例。
当时,由于“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人们希望在佛国得到某种解脱,一时全国大兴佛教。鱼朝恩为了讨好皇上,表示要为皇太后修建“章敬寺”,代宗照准了。于是,鱼朝恩借此机会,大兴土木,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原有庙宇不敷所用。他又奏请将邻近的曲江和华清两座离宫的地皮,拨入寺中,一并改造。他滥行职权,肆无忌惮地拆房建寺,甚至将各级官僚办事的衙署以及将相府第都尽数拆毁,将拆来的各种材料,用以修建寺庵。鱼朝恩出于对郭子仪的嫉恨,暗中派人把郭子仪的祖坟给盗掘了。郭子仪为了避免同他发生冲突,只好忍耐,甚至还特意编造了一些理由去消释众人的疑虑和忿恨。
由于皇帝的宠幸,在平时上朝,群臣议事时,鱼朝恩常常自恃功高,肆意专横,摆出一副文武官百之师的架子,动辄训斥文武。宰相元载及其他大臣无不屏息静听,默不作声。只有相里造、李衍时常与他顶撞、辩论。鱼朝恩怀恨在心,便寻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李衍罢了官,并借机整治了相里造一番。
他在所统领的神策军中私设监狱,暗中唆使一些恶少随意抓捕富人,抄家,判刑,把抄没的家产攫为已有。后来,甚至对进京应考的读书人也不放过,只要探明哪个人带有大量钱物进京,就从旅店中将其抓来,严刑拷打,定成死罪,将钱财没收。一时之间,京城之中,人人畏惧,称被鱼朝恩抓去的人为“入地牢”。
鱼朝恩手下有一个专门捕人的小吏,叫作贾明观。他依仗着鱼朝恩的权势,横行霸道,到处敲诈勒索,“积财巨万”。至于鱼朝恩本人的所得,就更难以计数了,而且没有人敢对其所为说长道短。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高官百姓,都对鱼朝恩倚仗主宠,飞扬跋扈的行径深恶痛绝,连皇上本人对此也有所察觉。鉴于鱼朝恩的专横不法对皇权构成了威胁,代宗决心降去鱼朝恩。在宰相元载协助下,终于将鱼朝恩抓获,鱼朝恩不服罪,竟与代宗顶撞起来,代宗勃然大怒,处死了鱼朝恩。
鱼朝恩以一名宦官的身份,本是代宗驾前的一个奴才。但他自恃皇恩,蛮横不法,坏事做尽,惹得天怒人怨,以至于其主子代宗皇帝也对他不能容忍了,终将其勒死。可见仗势欺人者若遭其主子的唾弃,将会变得不堪一击。
公元前209年,匈奴单于的儿子冒顿(音墨毒)通过谋杀其父登上单于宝座。当时匈奴族还是一个“干有余岁,时大时小,别离分散”(《史记·匈奴列传》)的部落联盟。在其东面的东胡很是强盛,得知匈奴内部发生政变,派人向冒顿单于索取他父亲骑过的千里马。冒顿召集群臣商议,群臣都说:“千里马是匈奴的珍宝,不能送给他们。”冒顿看到匈奴的力量尚不强大,自己的统治也不稳固,于是说服君臣将千里马送给东胡。不久,东胡以为冒顿畏惧他们,又派人向冒顿索取一妻妾,冒顿又向群臣征求意见,群臣都发怒说:“东胡无道,强求美女,应发兵攻打他。”冒顿又不顾群臣的反对,将自己的爱妻送给了东胡。与此同时,冒顿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内部,壮大力量,准备反击。
东胡王几次向冒顿索取东西都如愿以偿,便益发骄横,准备向西扩张。东胡与匈奴接壤的地方,有一片荒芜之地干余里,无人居住。东胡又向匈奴提出占领这片土地的要求。匈奴大臣们认为这些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给他们可以,不给他们也可以。冒顿力排众议,主张借此机会向东胡开战。东胡因匈奴一向卑屈,没有作防备,在匈奴突然袭击下惨遭大败,大批人和畜产被匈奴掳去。强盛的东胡从此衰落,反过来成了匈奴的附庸。
冒顿单于用的是一种“韬晦”谋略,也可称“谦逊玩敌”。冒顿单于在自己力量弱小的情况下,故作谦卑、麻痹敌人,使敌人放松戒备,以便等待时机,在适当时候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种谋略往往能取得制胜敌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