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53300000003

第3章 禅修方法的演变

禅的修行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六祖惠能以前。

第二个阶段,是在六祖惠能以后的两百五十年之间。

第三个阶段,是在五代宋初起至明清之间。

一、菩提达磨的禅修

六祖以前,菩提达磨即把掸法介绍到了中国来。菩提达磨所介绍的修行方法,有一篇文献(二人四行)中有记载,分为二部份:“理人”及“行人”。

“理人”,不用理论,也不用方法,只是教人:心不要有念头,心就如同墙一样。也因此传说达磨在嵩山面壁九年。墙是不动的,但你可以在墙上挂东西,你可以在墙上写、在墙上画。也可以说,心可以有反应,只是它本身是不受外境所动的。

菩提达磨又说了四种修行的方法,称为“行人”:

(一)报冤行当你遇到不如意事时,不要抱怨,因为那是过去世所做的因而得的果报。

(二)随缘行当你感到幸运、顺利时,不必太欢喜。那是由于过去世中自己的努力,以及现在众多的助缘而得的成果。

(三)无所求行做任何事并非为了目的而做,只是为工作而工作,为修行而修行。

(四)称法行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能够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是有主观的想做或不想做什么。

现在来介绍惠能以前的二位祖师。一是四祖道信,另一位是五祖弘忍。今天不介绍他们本身,只介绍他们的修行方法。

二、四祖道信的禅修

四祖道信的《人道方便》告诉我们:若是刚学打坐的人,应选一个安静的地方,衣服要宽松,并要有正确的坐姿,也就是要把全身的肌肉、神经放松。开始时,身心没办法放松弛,因此我在教人禅修时,教人需要以手按摩来帮助放松,然后深呼吸,以驱出体内的浊气,吸人新鲜空气,使头脑更清醒,心保持平静,注意呼吸的出入。心不急,念头愈来愈少,头脑越来越清楚,这时,你的心会由杂乱、不平衡而渐渐平静下来。

凡是打坐,身心都会有反应。这些反应会扰乱你继续努力,阻碍你修行到更好的情况。所以四祖说的修行方法是要放下身心,不管身心的任何反应。

这样以后,有二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一是人定,即是心念统一;另一是身心和外在的环境统一。一般人说这种情形是解脱或开悟。事实上,并没有开悟,只是前念与后念之间保持著稳定的状态,集中在一个点上。因此四祖说:要“内外空净,即心性寂灭”。不但环境空、身空、杂念空,连统一的一念心也要空。

这是由打坐进入定境,然后再从“舍下”定境的层次,进入禅法的悟境。

静坐、禅定与禅的内容大有不同。静坐的层次,只能使你身体松弛,头脑轻安;禅定的层次能使你达到身心统一,最高的境界则是前念与后念,念念统一,但不能把自我中心的念头放弃。而在禅的境界,是要放弃定境后,无我的智慧自然出现。

三、五祖弘忍的禅修

再谈五祖弘忍的禅坐方法。在他的《修心要论》中说:刚学坐禅的人,应依据(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种修行观法之第一种,叫做“日没观”。在太阳快下山时,光线柔和最宜作落日观。五祖的《修心要论》云:“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观无量寿经》的原文则云:“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没之处。”五祖的意思是说:心里观想著在乎视线外,有一轮落日光景的太阳。太阳可远可近,继续观想著,不要离开那太阳,渐渐地,你便忘了自己,你的心中只有落日时分的太阳。如此的落日观,开始还很清楚有一日轮,慢慢的,太阳可能不见了,而只有落日之光,连你自己也与落日之光合而为一,没有身体,没有心,好像整个宇宙都化成了落日之光的世界。这种方法很有用,只要浸淫在落日的光里,则这可以使你修成“落日三昧”。

五祖弘忍又说:夜间打坐时,可能见到种种善恶境界,也可能见到青、黄、赤、白等种种光,甚至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变成很大的光,或见如来身相在你面前出现,或见种种变化,凡此种种似乎都是好的现象。如果只是静坐、诵念经咒,或礼拜诸佛菩萨,这的确是很好的瑞相。

但是五祖弘忍,却把这些境界,要我们习禅的人,当成妄想境:他说:当这些境界的出现或变化时,应该“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应当立即收起你的攀缘心,不能把念头执著、沈迷于这些境界中,且告诉自己:这些都是幻觉,都是空的。他还举了四句经证:“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也即是:十方诸佛国土,及十方的一切凡夫世界,不外乎是唯心所现,心外既然无物、无法、无境界,尚有什么善恶境界可取可著的呢?

为什么有虚幻?乃因心理出现了意识。这意识可分为二种,一是使我们的心在造种种因,而产生反应的意识;另一种是心在想像,而产生的反应。

由此可知弘忍的修行方法,是从“观”人手,而所得的种种反应,不管是身相或是心相,都认为是虚妄的。这才能获得禅的智慧,也就是解脱的境界。

四、六祖惠能的禅修

六祖的修行,是没有方法的方法,只以某种方式表现,可能以故事来表达,也有以理论来表现。

惠能自五祖弘忍处得了衣鉢,传承禅法后,立即受五祖指示而逃往岭南,五祖的其他弟子们觊觎衣鉢久矣,因此立刻去追赶,其中有陈惠明者,原为四品将军,头一个追上了惠能。惠能便将衣鉢放在石上,隐身入草莽中。惠明提不动,乃呼唤云:“我为法来,不为衣鉢来。”惠能自草丛中出,而对惠明说:“你既为法来,若依我所说,即可得法;请先屏息诸缘,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此时,找找你的本来真面目何在?”所谓本来真面目,就是佛性、真如、悟境、菩提、无我的自在、解脱的境域。

这位将军果依惠能所说去行,却发现他褊寻不著他所要找的。也可以说,他丢了所有的东西(我执),也得到他所要找的悟境了。

最最要紧的不是要得到什么,而是能丢掉自我的烦恼!惠明丢了善与恶的种种分别执著,也就是在放下自我判断、自我中心的价值之时,便能见到本来真面目。这方法很简单,不需打坐,不需修行,就能得到智慧。因此很多人喜欢这种六祖所教的修行方法。唯想找到入门,也不简单。

《六祖坛经》说:“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定就是慧,慧就是定,如果得了真智慧,你就已经在定中。所谓定,就是心不动;所谓慧,就是心中无物,却仍旧能对内外境界观照分明。事实上,心中什么都没有,就是正真的定;若能如实反映万物,便是正真的慧。

综合六祖的桦修法门,只有三个名词,就是“无念”、“无住”、“无相”。也可以说整部《六祖坛经》的心肝,用这三个名词,就可以概括了。

所谓一。无念”,就是面对内外善恶境界之时,心中不起一丝波动。外境是我们身外的环境;内境是心内的意识活动,就是我们的思想、观念、记忆、想像。如果我们的心,能不受外境和内境所动,这时心中虽然还有反映活动,但已不起烦恼念头,那便是智慧的现前。

“无住”这名词,原出自《金刚经》。六祖惠能之所以开悟,就是听到了《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句。“住”是执著之意,因为人在尚未解脱之时,心便执著于自我中心及自我价值的判断。解脱后的人,心就没有自己一定要坚持的立场了,只有随顺因缘境界本身的事实而作适如其分的因应。也就是说,开悟后的人,或已得解脱慧的人,他虽不给自己一个定点、定位、定向,却能为了利益众生而活用无穷,所以他绝不等于石头、枯木。

若以“无念”、“无住”的智者立场,来看这世界的任何现象,无一不是虚妄、不实、幻有的,所以下面另外还有一个名词,叫做“无相”。

只有真正亲自经验到世界一切现象都是虚妄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解脱、真正的没有自我中心所衍生的麻烦。

所谓一无相”,即是《金刚经》所示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寿者一就是生命的现象。造四种相中,前三者是“我”的空间现象,最后一种是“我”的时间过程。也就是说,若能超越时间、空间的现象,众生的自“我”,便成为空,那才是智慧,那才是真正的悟境。悟什么?即是证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便能解脱自我作茧式的尘劳网,也才能真正的发现:原来无一处、无一时不是诸佛的自由世界。

不管我们有没有成佛,到了此时,我们已没办法否定自己是佛,也没办法拒绝自己是佛。可惜在未到无相现前之时,仍不知道自己是佛。故六祖惠能教我们:要用“不思善、不思恶一的方法,便能无念,就能发现众生即是佛。《华严经》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仅在一念之间,便能体验。

六祖的这种方法,就是顿悟法门,随时随地,只要做到“不思善、不思恶”,即能“无念”、“无住”、“无相”,而体验到六祖大师所说的境界。

五、六祖以后的禅修

六祖惠能之后的二百五十年中,禅机盛行,从惠能弟子群,到第四传赵州、黄檗、沩山,第五传临济、仰山、德山等,皆用这种顿悟法门,令许多人开悟。所谓襻机,便是禅师们灵活运用棒喝、竖拂、扬眉、张目、示圆相、反诘语等手段,应机而使弟子放下我执,进入悟境。但是后来的人,就没办法不用某种固定的方法而开悟了。故而有参“公案”,看“话头”的方法出现。这些公案的发生,便是禅机的故事,但在禅机盛行时代,无人重复来用它们,故不必参公案,嗣后有入重复追询那些开悟的案例而开悟,即是形成参公案的方法了。

我们从禅门的文献知道,最早将禅的公案编集成册的,是在西元第十及十一世纪,那便是汾阳的(先贤一百则),使用集子内的故事来发疑问:“为什么祖师们如此这般一番,就开悟了?”逗样不断地反覆问下去,就叫作参公案。

六、南泉斩猫的公案

最有名的公案,是百丈的弟子南泉普愿?有一天自外返回寺院,看到东西两班寺僧正在争论,为的是抢夺一只猫。南泉问明缘由,即欲以刀将猫斩成两半平分。他举刀说:“如果没有人能回答我的问题,或答不对,我就要斩猫;若有人回答对了,就不杀猫了。”结果没有人回应,因此南泉将猫斩了!

这时南泉的弟子赵州从捻,自外回来,就问和尚为何杀猫?南泉告以经过情形,这弟子赵州,三日不发,便脱下鞋子放在头顶走了。南泉叹道:“你若早来,猫儿就得救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有南泉与他的弟子赵州知道。当时没有人知道,后来的人也不知道。如果你想不断地追问你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奇怪的故事?”反覆地盯住这个问题发问,就叫作“参公案”。

公案本身有它的原因,但无一定的意义,故不能解释它?称为不可思议。如果你以常人的恩惟方式去解释它,那你就永远也开不了悟罗!所以说参公案不是猜测揣摩,不是用头脑推敲思索,不能用常识及佛学的知识来解释它。

当我在日本时,跟一位日本禅师伴铁牛老师打禅七,当时我已修得博士学位,就听说有高度知识的人很难开悟。事实上,不是知识有碍开悟,只是参公案时,要摆下一切知识、学问,只用方法去参,而非以逻辑推理,或知识学问来解释它。

七、长芦禅师的一坐禅仪

到了西元十二世纪,中国有位叫做长芦宗赜的禅师,写了一篇(坐禅仪),日本的道元禅师,依据它写了一篇(普劝坐禅仪),以静坐为人手,而达到禅悟境界的方法。

长芦桦师首先勉励桦修者要起大悲愿心,修行的目的,不为自己独求解脱,是为济度众生而精修三昧。如果仅为自求利益,以自我中心为出发点,就不得开悟,不得解脱,因为自私心态,阻碍了开悟的道路。所以他说,唯有如此,方能“放舍诸缘,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

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是主观的;站在主观的立场,则永远在迷中。因为在有得失、有利害的情况下,你不可能放下身体、观念、环境,一切都是以我为主。有自我的判断便是不客观的,也与无漏的智慧不相应。

舍去自我,并非否定自我,乃因为得到了更多的全部,而须放弃局限于偏狭范围的自我。好像有人,为了保留住在小房间内的执著,而不愿走出房门,那他怎么可能得到户外更大的空间呢?

我们现在介绍长芦桦师的打坐方法:要“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一。“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坐上舒适厚软的坐塾,衣服要宽,腰带宜松。能盘腿最好,至少单盘。右掌叠在左掌之下,两手拇指互相接触,然后把手放在腿上,就不要再去管你的手了,此时肩膀放松。

现在检查一下你的姿势及身体状况,不要太紧张了,坐姿要端正,不可左倾右侧,前弓后仰。要头顶向上,下巴内收,两唇轻拢,牙齿轻扣,舌尖顶著上龈颚处,眼微睁,看著正前方一尺外地面的某一点,就这样坐下去。身相既定,即调呼吸;气息既调,然后放松小腹。一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

光注意呼吸在鼻端出入,就如平常一样的自然;不快,也不要太慢,每分钟大约十四至十六次呼吸为平常,即是正常,然后专心地数著呼吸,不数也没有关系,但要保持著没有杂乱的念头。牢牢守住如六祖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的原则。如果念头起来了,让它去,不管它。慢慢的,自然而然地,妄念就越来越少,少至没有了。

依照如上介绍的禅修方法打坐,才是正确的,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最好能有老师面授。

同类推荐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安心:星云禅话(禅画本)

    本书收录星云大师所写的禅话与高尔泰为之所作的禅画,古今富含意趣的禅门事迹与栩栩如生、意境悠远的禅画相得益彰,为读者学习参禅悟道提供一种艺术的方式,借由星云大师的娓娓讲述,传递出中国古代禅者的博大智慧。
  • 苦才是人生

    苦才是人生

    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这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禅海蠡测

    禅海蠡测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亲笔撰作的一部禅宗研究著作。作者通过纵向的叙述和横向的比较,对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做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识。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热门推荐
  •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最激励企业的员工精神

    拉着企业奔跑的人·最激励企业的员工精神

    本书是在大量的企业运动实践中找出的真实的榜样员工的,这些榜样员工最大的特点是精神力量支配着一切的。本书所反映的大量的动人的事迹正是体现出榜样员工的独特精神内涵和价值的,这样的一种整理价值无异于在沙漠中寻找发光的珍珠,本书的价值正体现在一个活跃的中国商业社会中关于榜样员工的系统读本,任何关乎员工成长的企业雇主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实证性的工作来使员工的素质有着升级式的提高。
  • 天价绯闻:强娶亿万未婚妻

    天价绯闻:强娶亿万未婚妻

    穿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穿到莫名其妙的国度。她,一朝皇后,因为一场病穿越到了名叫踹哪的国度。飞机、汽车。电灯、电话,这个神秘的国度一下子让她从才女变成幼稚园的小朋友。不,即使再难,她一定要混的风生水起。
  • 两只刺猬

    两只刺猬

    两个灵魂相同的人相互依靠又相互排斥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之体术王者

    海贼之体术王者

    海军已经堕落了,身为东海分部基地的中校,夏风早就有了跳槽做一名海贼的打算,本来还打算在海军中多混些日子。到头来,被海军通缉了。。。。。
  • 永动天机之苍穹巅

    永动天机之苍穹巅

    人类生活着的世界,或许并非你所想象的那样......邪魔!几乎所有的位面都有着他们的身影。毁天灭地碎混沌,三皇五帝十二尊。邪魔,涌动。。。。。。诛魔,守护天下苍生也成为了无数强者的任务,责任。万年苍茫强者辈出。当那天地间的五大强者齐聚一堂,会碰撞出怎样的战斗场面?当那九天之外,虚空之中,又存在着什么样的秘密?当那神秘的人物,碰上了五位强者,又会怎样的故事?守护牵挂,战——至——苍——穹——颠——
  • 英雄联盟之永争第一

    英雄联盟之永争第一

    没有什么比一颗忍耐很久之后而爆发的心,更为夺目!曾经的电竞少年,在经历了家庭、友情与爱情的成长后,重新回到了那曾经叱咤过的电竞舞台。无论面对的是质疑,是赞赏,或是挑衅,他不为所动,胸中默默燃烧着,是那颗永争第一的心!
  • 传统杨氏太极剑

    传统杨氏太极剑

    太极剑是在太极拳运动的基础上,结合剑术的基本方法创编而成的,是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器械运动,在医疗康复、强身健体、陶冶性情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当今,随着生活、工作、学习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需要一种节奏较舒缓的健身方式,来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太极剑运动在这方面显示出了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 异世灵尊

    异世灵尊

    别人穿越到异界,都是修真者至高无上,然后横行无忌,大杀四方。龙晏重生的崑玄大陆,修真者是大陆公敌,人人得而诛之!更奇怪的是,龙晏从高中开始就做一个相同的怪梦。警官大学毕业之后,当警察才三个月,也因为这个怪梦发生意外,然后穿越异界重生。可是,龙晏重生的地点、时间都不对,各方势力正在大漠上争抢藏宝图。他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就卷入一连串的混战。按常理,人死了之后残魂不灭,才会穿越重生。龙晏的情况极其诡异,他发现地球上的自己并没死,而且还立功受奖,步步高升!一次偶然的机会,龙晏发现了大破灭前的巨大阴谋!
  • 她认出了风暴

    她认出了风暴

    本书讲述了萧红从儿时到死亡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着重讲述了萧红短暂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萧红和三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萧红的一些进步青年好友状况。萧红在困境之中仍坚持不懈地创作,克服经济困难和身体上的疾病,最终留下了传世名作。其对文学创作执着的精神令后人敬仰,而她的个人遭际又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