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8800000023

第23章 性爱密码(6)

我们认为,影响这一“禁忌”的最重要因素,需要到心理深层——即原欲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去寻找。精神分析的研究已表明,人们的原欲总是强烈地附着在原始的对象,儿童时代的性目标始终不曾消失。对女人来说,她的原欲最初的固置在父亲身上(或接替父亲的兄长身上),这种忘情通常不直接导向交合,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也不过是把性交作为一个模糊知觉到的目标。如此,丈夫只能成为这原始目标的替身,不是她真正的恋情对象,她的恋情永远指向别人,在典型情况下,是指向其父亲,而丈夫充其量是第二人选。丈夫究竟能否得到满足,是否遭到她的冷落,这完全由固置力量的强弱和持续性而定。就是说,导致性冷淡的最终原因与形成心理症的宿因本是相同的。当然,在一个女人的性生活中,其理智愈多,其原欲就愈能抵抗那第一次性交带来的震惊,男人对她身体的占有就越容易抵挡。这样的女人其心理是被压制了,性冷淡却代之而起。如果这种女人,恰好遇上一个性无能的男人,那么,这种性冷淡就会更加严重,甚至诱发其他的心理症状。

原始人的习俗似乎考虑到了这种早期性愿望动机,于是他们往往让那些能作为父亲之替身的老者、僧侣或其他贤达之士担任首次破坏其处女膜的职责。在我看来,那备受指责的中世纪领主“初夜权”似乎直接由此沿袭而来。斯托福有过类似的见解,他还进一步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十分普通的所谓“托白亚之夜”习俗里,第一次交合的特权,常常只有父辈才能享有。这与荣格的调查是相符的。按照这些调查,在许多民族中,往往由那种代表着父亲意象的神的雕像来完成这一初次交合的使命。在印度的一些地区,女人的处女膜被迫献给木制的类似男性生殖器一样的神像。据奥古斯丁所言,这一习俗也存在于罗马的婚礼之中,只不过做了些改变,新娘只需在那被称为普里阿柏斯神的巨大的阳具上坐一下便可以了。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讲,还有其他动机影响着女人对男人的这种反应,并对女人性冷淡产生影响。这便是,初次性交激起了女人的其他冲动,这些冲动可以说是长期存在的,而且是完全与女人的角色与功能相悖的。

通过对许多女性神经症患者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早期她们曾艳羡其兄弟的男性生殖器,并因自己不具有它而感到自卑与羞辱(其实,并不是缺少,而是比较小一些)。我们将这种“阴茎嫉羡”视为“阉割情结”的一部分。如果说在这种嫉羡中包含了一种“希望成为男性”的含义,“阉割情结”所包含的就是“男性发出的抗议”。在这一时期,小女孩经常公开表露自己的这种羡慕,随之产生了一种嫉妒情绪。她们有时甚至学着兄弟的样子站着小便,以证明自己与他们相同。在前述的例子中,即女人在性交后总是表现出对丈夫无法控制的攻击性,而丈夫又是她的所爱。经我分析之后,原来她在对象确定之前一直都陷入这种嫉妒状态之中。在正常状态下,小女孩能渐渐地将原欲转移到父亲身上,这之后她所希望得到的不再是阴茎,而是生出一个小孩。

在某些个别的例子里,发展程序也可能颠倒过来,“阉割情结”的这一部分只是到了对象选择之后才起作用,其实这并不奇怪。女子在其“雄性期”里对男孩子阴茎的羡慕,并不是一种“对象之爱”,而是一种十分原始的自恋。

不久前,我有幸对一位新婚妇女的梦进行了分析,这个梦是对其童贞丧失的反应。它同时暴露出了自己的愿望——阉割年轻的丈夫,并把他的阴茎安在自己身上。当然,将其解释为幼年欲望的延续和重复并无不可,然而,梦的一些细节揭示出这是一种超越了常态的反应。这个梦性质以及梦者以后的举止都预示着这一婚姻中的悲剧结局。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讨论“阳具嫉羡”吧,女人特有的那种敌视男人的矛盾倾向,总是多少与两性关系有关,这可以在女人的奋斗及表现“解放了”的女人的作品中明显看出来。弗伦克兹从生物学的角度追溯了女人的这一敌意起源,认为这种敌意在混沌初开,两性初分时便已经存在了。他坚信,交媾最先发生在两个相似的个体之间,以后,一方变得强盛起来并迫使弱者臣服于这种两性关系。而这种臣服的不情愿倾向正是今天女人的性冷淡的原因之一。我认为,若我们不过分夸大这种说法的价值,这种说法就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对于女人初次性交时那种矛盾反应的动机,我们已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总的说来,可以概括为:处女因为性心理尚未成熟,所以对与其发生第一次性关系的男人,就觉得不堪忍受。这样一来,处女的禁忌倒成了人类高度智慧的结晶,因为这个禁律注定了要使与她共同生活的男人避免这些危险。在文明的较高阶段上,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人们十分重视女人“性之臣服”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因而不再躲避这种危险,女人的童贞便成了男人不愿放弃的财产。然而,关于问题婚姻的研究告诉我们,促使女人对破贞的报复动机,即使在文明妇女的心理生活中也未完全消失。我想下列情形不能不令观察者感到惊奇:许多女人在第一次婚姻中有性冷淡,且不幸福,然而,在离异后却变得温情脉脉,极会使第二个丈夫幸福。毫无疑问,原先的不良反应已随第一次结合的结束而消失了。

不过,撇开这一点不谈,对处女的禁忌在文明社会也未彻底消亡。大家都知道这样一点,作家不时地以此为素材进行创作。安泽鲁波曾写过一部喜剧,叙说一个单纯的农村青年,因担心自己的生命被吞噬掉而不与所爱的人结婚,倒同意她嫁给别人,只有到她成为寡妇,不再有危险时,才肯娶她。这部喜剧的名字为《处女之毒》,这使我想起了驯蛇的习惯,为避免危险先让毒蛇咬一块布。

在海拜尔的悲剧《朱迪斯和霍洛弗尼斯》中,对处女的禁忌及其动机作了最有说服力的描述。朱迪斯是一位受到禁忌保护的处女,其丈夫在新婚之夜由于焦虑而恐惧起来,从此再也不敢碰她。她这样说:“我的美,犹如颠茄,谁若享用它,不死即疯。”当亚述将军带兵占领了朱迪斯所在的城池时,她便设想以其美貌去诱惑他,将他置于死地,很明显,这个想法在爱国面具下潜藏着性的欲求。当这位以勇猛、鲁莽著称的将军强暴了她之后,她便愤怒地砍掉了他的头,成了人民的救星。按照心理分析,砍头象征着阉割,因此这一行为其实象征着朱迪斯阉割了奸污她童贞的男人,正如那位新婚少妇在梦中所做的那样。海拜尔用一种极美妙的语言,使《伪圣经》中这种爱国行为的记载染上了一层浓厚的性色彩。我们知道在《伪圣经》的记载里,朱迪斯回城时仍夸口自己清白如初,即使查遍真伪圣经,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她这次怪诞婚姻的记载。海拜尔可能以他那诗人特有的敏感,看穿了经文有意造作,重新揭示出故事后面隐藏的真相与内涵。

萨德格尔对此作过深入的分析,认为他之所以选择这一素材,乃是由于他的“双亲情结”所致。由于他在童年期两性倾向的挣扎中总是倾向于女性,所以很自然地理解埋藏于女性心中最深层的隐秘。萨德格尔还引用了诗人自述的动机,说明为何对这一故事作了改编。他发现,故事本身是浮浅的、虚饰的,意在为潜意识中的动机寻找披露的借口。圣经中仅仅提到朱迪斯是个寡妇,而萨德格尔何以使她成为了保持童贞的少女。萨德格尔也有这样一段解释:这里的动机原在于诗人那童年式的幻想,意在否定父母间的性关系,所以母亲变成了保持童贞的少女。对于这种分析,我想再补充一点:诗人既然已确定主角是一个处女,他的幻想便深入到处女膜一旦破裂后她可能有的愤怒和悔恨,从而使他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文章。

因此,我们或许做出这样的结论,作为文明的结果,女人的破贞不仅意味着永久地屈从于一个男人,而且还产生了对男人的原始敌视反应。这种敌视反应可转为一种病态形式,使得婚姻的性生活受到抑制。这就是为何第二次婚姻远比第一次美好的原因,使我们感到奇怪的对处女的禁忌,即原始人的恐惧,使丈夫避免破贞的行为,完全可用这种敌视反应予以解释。

有趣的是,精神分析者竟遇到了这样的女人——在她们当中存在着屈从与敌视两种相反的反应,且能保持两者间的密切关系。这样的女人,一方面似乎很爱丈夫,另一方面又想努力摆脱丈夫。当她们试图去爱别的男人时,第一个丈夫的意象(虽然该女人已不再爱他)却常常干扰和抑制了她。精神分析告诉我们,这样的女人事实上仍屈从于第一个丈夫,只不过已不是情感之爱。她们之所以离之不去,只是尚未彻底报复,但即使在极端的例子中,这种报复冲动也未被自己意识到。

自恋的产生

按语:

“自恋”是指个体像对待性对象一样对待自体的一种态度,自恋者自我欣赏、自我抚摸、自我玩弄,直至获得彻底的满足。本文仅是弗洛伊德关于自恋问题专论的一小部分,旨在说明自恋的起源,弗洛伊德以力比多为研究的基础,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指出——之所以会产生自恋,是由于心理能量集中到了一起,即力比多从外部世界的人和物撤回转向了自我,从而产生了自恋的态度。

自恋,由临床描述引申而来,于1899年首次被纳克使用,指个体像对待性对象一样对待自体的一种态度。自恋者自我欣赏、自我抚摸、自我玩弄,直至获得彻底的满足。达到这种程度后,自恋便具有了性变态的性质,因为个体性生活的全部为它占有,所以具有我们所研究的性变态的特点。

观察的结果常令精神分析者为之震惊,许多具有自恋态度的人还遭遇了其他障碍,比如赛哲所指出的同性恋,此外,自恋应得到的力比多或许有更广泛的表现,它或许会在人类性发展的正常过程中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精神分析之于神经症者的困难导致了同样的设想,因为这种自恋的态度似乎可以限制自恋者使之不易受到影响。就此而言,自恋不会是性变态,而是对自我保护本能的自我中心的补充,可以作为适于所有生物体的标志。

如果我们将“早发性痴呆”(克勒佩林)或“精神分裂症”(布洛伊勒)纳入力比多理论的假设之中[参阅作者《性学三论》中的“力比多理论”。——译注],我们就会产生研究原生与正常自恋概念的迫切动机。被称为“精神偏执症”的病人,表现出了两个基本特征:妄自尊大和转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对人与物的兴趣。由于这后一原因,使得精神分析难以对他们产生影响,我们的治疗努力也便付之东流。不过,精神偏执狂者对外部世界兴趣的转移尚需做更精确的描述。同样,歇斯底里症患者或强迫性神经症者,也会视其病情放弃与现实的关系。分析表明,他们绝不会中断与人、物的性欲关系,仍在幻想中保持这种关系。比如一方面,要么用记忆中想象的东西代替现实客体,要么把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的客体相混淆;另一方面,他放弃运动神经的初始活动而去实现与其他客体建立联系的目的。只是在力比多这种情形下,我们也许才可以合乎逻辑地使用被荣格混杂使用的“力比多内向”。否则,就会是“精神偏执症”。病人似乎将其力比多从外部世界的人和物撤回,而在幻想中不用他物加以替代,整个过程就变成第二位的,并成了试图恢复的一部分——将力比多带回到客体。

如此,新问题又出现了:在精神分裂症中,从外部客体撤回的力比多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些情形中的妄自尊大特征为我们指点了迷津。毫无疑问,妄自尊大是以牺牲“对象力比多”为前提的。从外部世界撤回的力比多转向了自我,并产生了可以称之为自恋的态度。然而,妄自尊大本身全无创新可言,相反,诚如我们所知,它是曾经存在着的条件的更清楚的表现。这使得我们把从“对象贯注”中撤回的自恋看作为一个“继发过程”,在此之上叠置着许多不同的影响。

请允许我申明,在此我并不试图解释或对精神分裂症问题做更深入的探讨,我仅仅是把别处已经表述的观点集中起来,以为自恋的产生提供解释。

在我看来,这种力比多理论合乎逻辑的扩展还受到了第三种资料的支持,即我们对儿童与原始人心理观察与观点。我们可以把原始人的特征概括为一个方面:妄自尊大。表现为对自己愿望与心理能量的高估,思想是全能的,相信语词的魔力,具有对付外界世界的技巧——“魔术”,它好像是这些浮夸的前提的逻辑应用。今日儿童的发展更令我们费解(我在《图腾与禁忌》的第三篇论文中,专门讨论了这一问题),我们期望发现他们与原始人完全类似的态度,于是,我们便形成了关于自我的原始力比多贯注的观念,以后由此生出一部分指向客体并坚持下去,它与“对象贯注”的关系犹如身体中的变形虫与其伸出的伪足的关系。由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作为神经症症状的起点,力比多的这种分配对我们而言却是隐蔽的。我们所注意到的仅是力比多的散发——对象贯注,既可发现,又可收回。广而言之,我们同样看到了“自我力比多”与“对象力比多”之间的对立。一方面用得越多,另一方面则用得越少。对象力比多发展的最高方面可以在爱情中看到:为了对象贯注,个体似乎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同样,偏执狂关于“世界末日”的幻想或“自我知觉”,则是相反的情形。最后,考虑到心理能量的分化,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自恋的情形中,心理能量本是聚集在一起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即力比多从外部世界的人和物撤回转向了自我,从而产生了自恋的态度。

性道德和现代人的不安

按语:

本文是弗洛伊德泛性论文化观的一部代表作。它集中论述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性的因素是现代社会文化危机、人生的焦虑与神经症的主要根源,抨击了现代社会的性道德观,提出了改善文明与发展文艺的性本能升华作用说。

在艾伦费尔斯新近出版的《性伦理学》中,作者对“自然的”和“文明的”性道德作了区分。在他看来,“自然的”性道德指人类永久保持健康与效能的能力,而“文明的”性道德指旨在促使人类更加辛勤地从事文化活动。他认为只要比较一下人的内在特征和其文化成就的关系,两者的差异就可得到很好的说明。在对这一思想做更扩展的思考时,我会向读者引介作者书中的观点,而我对作者观点的引用则仅仅作为我对该问题研究的起点。

同类推荐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看破不说破

    看破不说破

    本书收录了胡适研究中国禅宗思想的精华文章。全书对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分析。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但他对禅宗的见解,对于那些从事禅宗文化研究的人士,以及文化爱好者而言,至今仍有着影响力。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与老子合称老庄。谈起道家,最难懂的当然是这个道字。道并不是我可以客观加以界定的对象,而是包含一切客观与主观之物的整体。整体是唯一的,我们身在其中,又怎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只要走出自我中心的狭隘范围,那么随着观点的提升与扩大,眼界与心胸也将不同凡响。如果抵达道的境界,亦即可以从道的角度来观察万物,则将觉悟一切都很好。
  • 管子的教育智慧

    管子的教育智慧

    中国古代教育智慧:管子的教育智慧,品读古代教育智慧,镜鉴现代教育实践。管仲的治国教化理论才发挥作用,齐国的事业从此步入了快车道。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孽重生:绝色残后

    妖孽重生:绝色残后

    幼年时,云幻影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姐姐们住金屋穿华服,自己却只能窝在柴房里和母亲自生自灭。长大了,她才明白,原来,她是人们眼中祸国殃民的妖孽。她云幻影,云家第四女,貌不出众,才不惊人,站在那三个国色天香、才华横溢的姐姐身后,平凡渺小得像一粒尘埃。她与世无争,淡然恬静,却奈何天不由人,沦为他人的棋子……
  • 帝都狂仙

    帝都狂仙

    秦天在东域只不过是小小结丹修士,逃命回到了地球。却没想到——原本平静的都市里面亦是藏龙卧虎。但那又怎样?他仰天大笑:世上皆凡人,唯我秦狂仙。
  • 小小力常做梦

    小小力常做梦

    一个十七岁少年,在梦与现实两个世界生活着,在梦里却接受着不一样的冒险。这个梦到底是真是假,是否真实存在,难道真的与现实世界有什么关系?
  • 微蓝幕迟睡

    微蓝幕迟睡

    福利群:1140054854 世人皆知,当今天子性情暴虐,杀人如麻。 后宫佳丽三千,无一敢近其身。 后宫众妃:争宠?不存在的!苟住小命要紧! 皇帝登基五年尚无子嗣,朝臣们都操碎了心。 就在这时,沈太傅家那位痴傻的小孙女阿措,主动扑进了皇帝怀中。 满朝文武&后宫上下:震惊!!! 后来,沈家阿措升职加薪,搞到皇帝,一朝有孕,坐上皇后宝座,走上人生巅峰。 世人皆赞皇后好命能生,无人知晓,皇帝在夜深人静之时,刻苦学习《恋爱入门指南》《好男人必备守则》《试论证男人怀孕的可能性》…… 听说皇后又有喜了,皇帝盯着手里的书页直皱眉,“阿措那么怕疼,怕是又得哭了,要是朕能替她生就好了。” 阿措:其实我真的不是人…… 科教兴国!!!知恩图报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街的故事

    小街的故事

    该作品以清末时期为背景,交代了一条小街由盛转衰的历史。
  • 起死回生之术

    起死回生之术

    人生自古谁无死此乃天地规则,然而现今江湖修真之风正盛,凡人亦可谓仙法超群法力无边。自然有人要违反这份天地规则以照福人类为借口研发禁术,到底是好是坏只有历史能说清了。寒雨不过是边疆山林一个孤儿却不知为何从小身怀不死之身,再一次意外中遇上蓬莱内门弟子并被他得知其有强大的不死身,遂举荐入师门从此学习仙法驱魔斗妖,揭身世之谜,踏上一段极富传奇之旅。
  • 你的诗和远方

    你的诗和远方

    如果那个时候,我问你:“你所向往的诗和远方里没有我,你会为我停留吗?”抱歉……我没有诗意也不曾想过去远方
  • 我在南极憧憬你的北极星

    我在南极憧憬你的北极星

    我在南极,你就像北极星,我虽然知道我们之间不会有结果,但是我还是望着你,希望你有一天可以回头看我,哪怕就一眼,我怕也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