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26500000028

第28章 管子(1)

管子(约前725年~前645年),即管仲,名夷吾,字敬仲,春秋时期齐国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

管子在齐执政40年,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其九会诸候、一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和后人的礼赞。

管子生平

约公元前725年,管子出生在齐国颖上(今安徽省颖上县)。据说,管子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

管子的父亲管庄曾是齐国的大夫,但在管子年少的时候就去世了,管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家道中落,生活贫苦,管子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

为维持生计,管子便与好友鲍叔牙合伙经商。每次经商赚到钱,管子总是多分给自己,而少分给鲍叔牙,鲍叔牙却从来不生气。别人背后议论管子,说他贪财、自私。于是,鲍叔牙便站出来为管子澄清。鲍叔牙说,管子之所以样做,是因为他家庭贫困,而鲍叔牙自己也是出于自愿。

后来,管子与鲍叔牙一起从军。管子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因此,人们讥笑他,认为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听到讥笑后,又一次站出来为管子辩解。鲍叔牙说,管子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由于他家里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他供养。

在长期的交往中,管子与鲍叔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管子曾多次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来,管子与鲍叔牙一起从政。管子辅助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助齐国公子小白。后因齐襄公昏暴,齐国发生内乱。为避乱,管子随公子纠去了鲁国,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去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国动乱,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王,自立为君。一年后,公孙无知又被杀,齐国一时无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得知后,都想尽快赶回齐国夺取君位。

为使公子纠顺利当上国君,管子带兵在途中伏击公子小白,并亲自射中小白。小白中箭倒地。其实,箭矢只射中了小白衣服上的铜扣。管子以为小白已死,遂放慢了回国的速度。而小白则乘机抢先赶回齐国,登上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设法杀死了公子纠,并欲杀死射他一箭的管子。鲍叔牙极力劝阻,指出管子乃天下奇才,要齐桓公为齐国强盛着想,忘掉旧怨,重用管子。齐桓公接受了建议,接管子回国,不久即拜他为相,主持政事。

管子执政后,着手整顿内政。他先划定了齐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将国都地区划分为15个士乡和6个工商乡。士乡的百姓以当兵为业,每5家为1轨,设轨长;每10轨为1里,设里有司;每4里为1连,设连长;每10连为1乡,设乡良人;每5乡为1帅,设元帅。平时务农,战时即组成军队,每家出1人,1轨出5人组成1伍,1里50人,1连200人,1乡2000人,1帅1万人,组成1军。如此寓兵于农,约征得兵力3万人,战车千辆。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训练1次,这使齐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工商乡的百姓从事手工业生产和经商。他又将国都以外的地区划分为5属,每属10县,每县3乡,每乡10卒,每卒10邑,每邑30家,各设官员管理,使全国组织成军政合一的整体。

管子又实施经济改革,制订了“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的优劣征收赋税,使赋税趋于合理,从而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他又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和贸易,根据年成的好坏来收存和散发粮食、物产,还由政府来控制山海之利,铸造货币,从而使齐国的经济繁荣起来。

管子在选才用人上也作了改革。他大胆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旧框框,设立了新的用人制度,提出了以道德品质、才能学识和功劳为依据来任用官员的思想,从而提高了国家机构的行政效率。

管子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齐国迅速振兴,日益强盛起来。

接着,管子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管子的这一举措,获得了各诸侯国的赞同,使齐桓公取得了政治上的号召力。

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派人送祭肉给齐桓公以示嘉奖。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会盟,举行受赐典礼,并依据管子的建议,订立了盟约。至此,齐桓公在管子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会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管子因功勋卓著,被齐桓公尊为“仲父”。

公元前645年,管子病逝。

管子一生在齐执政40年,使齐国一跃而为强国,称霸于天下,其历史功绩和治国思想为后世广为传诵,史学界称之为“中国古代第一相”。

管子著作

管子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

《管子》共86篇,其中10篇亡佚,实存76篇,兼有战国、秦、汉的文字,集有一批“管子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后人认为它绝非一人一时所作。

《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众多领域,被学者视为“百家争鸣的高潮”时期的代表作,曾经达到“家有之”的程度。《管子》一书虽非管子所作,但书中记录的都是管子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管子的智慧

管子的思想中有许多可贵的地方,如主张法治,指出全国上下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非常重视发展经济,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十分重视人才的任用,主张“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苟大意得,不以小缺为伤”,“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主张尊重民意,“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重视为人处世的方法,“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信也者,民信之”,“吝于财者失所亲”,“怠倦者不及,无广者疑神”……管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当然,管子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虽然如此,管子仍不失为一位智者,对历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以自己的好恶识人

管子善于识人,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向齐桓公举荐人才上,而且从他对齐桓公的评价上也可以看出来。

据《管子·大匡》记载:

齐僖公生有公子诸儿、纠与小白。齐僖公委派鲍叔辅佐小白,鲍叔不愿意,称病不出。

管仲和召忽去看望鲍叔,说:“为什么不出来做事呢?”

鲍叔说:“先人讲过: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现在国君知道我不行,才让我辅佐小白,我是不愿意的。”

召忽说:“你若是坚决不干,就不要出来,我暂且向君王保证说你要死了,他就一定会把你免掉的。”

鲍叔说:“你能这样做,哪还有不免我的道理呢?”

管仲说:“不行。主持国家大事的人,不应该推辞工作,不应该贪图安闲。将来继承君位的,还不知道是谁。你还是出来做事吧。”

召忽说:“我看小白一定当不上继承君位的人。”

管仲说:“不对,全国人都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厌恶公子纠本人,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诸儿虽然居长,但品质卑劣,前途如何还说不定。看来统治齐国的,除了纠和小白两公子,将无人承担。小白的为人,没有小聪明,性急但有远虑,不是我管夷吾,无人理解小白。不幸上天降祸加灾于齐国,纠虽得立为君,也将一事无成,不是你鲍叔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

召忽说:“百年以后,国君去世,如有违犯君命废弃我之所立,夺去纠的君位,就是得了天下,我也不愿意活着;何况,参与了我们齐国的政务,接受君令而不改,奉我所立而不使废除,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管仲说:“我作为人君的臣子,是受君命奉国家以主持宗庙的,岂能为纠个人而牺牲?我要为之牺牲的是:国家破、宗庙灭、祭祀绝,只有这样,我才去死。不是这三件事,我就要活下来。我活对齐国有利,我死对齐国不利。”

鲍叔说:“那么我应该怎么办?”

管仲说:“你去接受命令就是了。”

鲍叔许诺,便出来接受任命,辅佐小白。

由此可见,管仲在小白还未就位之前就看出他将来未必没有成就。这一点上,管仲要比鲍叔、召忽更有远见。

到了小白继位成了齐桓公,经鲍叔筹划管仲安全由鲁国返回齐国。之前,齐国施伯对小白也有一番评价:“臣闻齐君惕而亟骄,虽得贤,庸必能用之乎?”施伯看不起齐桓公,认为齐桓公性急而极为骄傲,虽得贤才,也不一定懂得使用。正因为施伯的这番言论,鲁国国君才放心地让管仲返回了齐国,从而成就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业。

比较施伯与管仲识人。施伯识人流于表面,只知齐桓公“惕而亟骄”,而不知齐桓公“有大虑”。而管仲识人则更全面,他曾说:“吾君惕,其智多诲,姑少胥其自及也。”在管仲看来,齐桓公性急,非屡经挫折不能觉悟,但终有悔悟的一天。事实也证明,管仲对齐桓公的评价是正确的。

“管仲识人”提醒我们,识人不能只流于表面,不能只凭自己的好恶妄下结论。从个人的主观偏见出发来识人,就难以全面地认识一个人。选贤用能,必须把个人的感情置之度外,抛开自己的好恶,以整体利益为重,以事实为根据,以实践为标准加以检验,如此才能选到真正的人才。

凡事应当机立断

管子曰:“时至则为,过则去。”

时机到了就要有所作为,否则时机一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管子主张,凡事应该当机立断。否则,机会就会一去不返。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做到当机立断呢?

管子认为,人之所以不能当机立断是因为优柔寡断的缘故。

据《管子·小匡》记载:

管仲拜相三日后,齐桓公找他谈话:

齐桓公说:“我有三大恶行,还能把国家治理好么?”

管仲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您有什么恶行。”

齐桓公说:“我不幸嗜好狩猎,不分白天黑夜地驰骋山林,打不到猎物绝不回朝,诸侯国的使者来了带不回讯息,百官奏事无人批复。”

管仲说:“这虽然不是件好事,但还不是最要紧的。”

齐桓公说:“我不幸嗜好饮酒,夜以继日,诸侯国的使者来了见不到我,百官的请示无人批复。”

管仲说:“这也不是好事,但是也不是最要紧的。”

齐桓公说:“我还有一大恶行,就是不幸嗜好女色,以致有姑妹至今还有未出嫁的。”

管仲说:“这也不是好事,但还不是最要紧的。”

齐桓公问:“这三者都可以,难道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情吗?”

管仲说:“人君惟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为不可。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不奋勉则不能成事。”

在管子看来,齐桓公好玩、好酒、好色固然不好,但也没有优柔寡断和不奋勉的危害大。

管子告诉我们,要做到凡事当机立断,就必须改掉优柔寡断的毛病。

所谓优柔寡断,即是指在需要做出决定时总是犹豫不决、产生无休止的动机冲突,执行决定的时候又踌躇不前、迟疑不决。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往往怀疑所作决定的正确性和决定实现的可能性。

世间最可悲的就是那些优柔寡断的人。他们对待任何事都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他们一生会有很多机会,但却由于性格的缺陷而错失良机。这样的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更不会为他人所重用,他们总与成功无缘。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去克服它。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像成功者那样,勇敢、果断,对人生充满自信。

管子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认为是对的,一定要立刻去做,绝不拖泥带水。这样就远离了优柔寡断,具备了当机立断的好习惯。

领导者不能事必躬亲

管子反对君主事必躬亲,《管子》一书中曾多次提到这一点。

《管子·形势解》中有:“独任之国,劳而多祸。”靠君主一个人来治理国家,必定自身劳累而遭祸患。

《管子·七臣七主》中有:“尽自治其事,则事多,多则昏,昏则缓急俱植,不悟则见所不善,余力自失而罚。”事事都自己处理,则事务繁多,事多则昏愦,昏愦则无论事之缓急都被搁置了,如不觉悟,则满目疮痍,而自己余力耗尽,受到惩罚。

《管子·心术上》中有:“必知不言之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必须清楚什么是不该由自己去说的话,什么是不用自己去做的事,然后才懂得治国之道的要领。

在管子看来,君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治理国家,而应该凭借贤明大臣的智慧和力量去治理国家,这才是正确的治国之道。

管子的这一智慧对于现代的领导者也是一种提醒:领导者不能事必躬亲。

所谓事必躬亲,是指领导者什么事都管,什么事都抓,没有巨细之分。这样的领导者虽说十分负责任,但是这种责任心太宽,会让其他的人感到不舒服。

事必躬亲的惟一好处也许就在于让人敬佩领导者的责任心,但其弊端就太多了。概括而言,其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使下属的智慧与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其二,领导者事必躬亲占用了自己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其结果可能是抓住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其三,事必躬亲会让下属产生一种不良的依赖习惯;

其四,领导事必躬亲会使一些下属产生厌恶的情绪。

总之,领导者事必躬亲的危害是巨大的。想要避免事必躬亲,领导者就要懂得放权,自己从全局上把握,将细节的事情交给下属去完成。也就是说,领导者在组织中发挥的应该是“脑”的作用,而不是“手”的作用。

用人当用所长

管子曰:“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

意思是说,英明的君主授官任事,用人的长处,而避开人的短处。所以,事情没有办不成的,功名没有不建立的。

管子认为,领导者对下属的任用必须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充分发挥每一个下属的才能。

在《管子·形势解》中,管子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

“爬高走险,是猿猴的长处而却是人的短处。用猿猴的长处来要求人,其政令就会失效而任务不能完成。”

换言之,只有以人之所长来要求人,才有利于人的才能发挥;倘若以人之所短来要求人,必然一事无成。

管子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管子在当宰相三个月后,与齐桓公评论百官时说:“升降揖让有礼,进退熟悉礼节,说词刚柔有度,我不如隰朋,请封他为‘大行’。开发荒地使之成为城邑,开辟土地使之增产粮食,增加人口,尽土地之利,我不如宁戚,请封他为‘大司田’。在平原广郊之上,使战车不乱,战士不退,鼓声一起而三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封他为‘大司马’。审判案件,调节纷争,不妄杀无辜的人,不妄诬无罪的人,我不如宾胥无,请封他为‘大司理’。敢于冒犯君主的龙颜,进谏必忠,不怕死,不贪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立他为‘大谏’。”

由此可见,管子主张,以人之所长,委任其能发挥所长的工作,如此才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好。

同类推荐
  • 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造福人类的大科学家(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包括病菌的克星科赫、星系天文学之父哈勃、巴斯德与病菌作战、研究昆虫的法布尔、千年绝症的掘墓人瓦克斯曼、生物化学界的奇女霍奇金夫人以及从笨孩子到著名数学家等内容。
  •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传奇军师》讲述了三次被仰慕千古的知遇传奇,半生被众口相传的悲壮历史,两篇辗转于无数仁人志士枕边的表文,一个象征着东方神秘智慧的荣耀姓氏。其内容包括成都,剪烛西窗、白帝,恨水东逝、泸水,攻心南向、祁山,挥羽北进等。
  • 陈奕迅十年

    陈奕迅十年

    你会觉得他好像一直在玩乐,或许吧,或许因为那些所谓的艰难困苦,他都不以为苦。《南方周末》曾形容陈奕迅身上有“小王子”的性格,在土星上唱歌,诠释着这个时代。“他的纯真和成熟似乎有着两面性,使他成为香港主流歌坛上少有的性情中人”。
  • 曾国藩的藏与露

    曾国藩的藏与露

    曾国藩,崛起于落后的农村,出身于白面书生,成名于拯救大清。他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湘军之父、洋务之父,大清王朝的中兴名臣,有清一代的儒学藩镇,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他手无缚鸡之力,却打造出了战斗力强劲的湘军;他长着一副奸臣短命之相。却成了万人景仰的盖世功臣;他功高震主,令皇帝寝食难安,却能全身而退。毛泽东佩服他,蒋介石学习他,梁启超推崇他,李鸿章继承他……在他身上,虚名与实利都得到了集中体现。他享尽了功名利禄,占尽了令人羡慕的一切好处:吃喝玩乐占了,叱咤风云占了,行权用势占了,建功立业占了。
  • 有趣的中国太子

    有趣的中国太子

    本书真实再现了皇太子的生活、皇太子的不同命运,皇太子与皇帝的关系、皇太子的最高权力到手前的政治斗争,透视中国王朝的政治特色。
热门推荐
  • 从签到开始当剑仙

    从签到开始当剑仙

    一千年前,地球灵气开始复苏。一些上古仙门遗迹也被人类发现。从此地球开始有修仙者的存在。落魄天才墨子卿偶得签到系统,从此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大炙王朝

    大炙王朝

    唐朝末年,武将割据,天下散分。檀香秋阁,江湖共勉,檀香阁主,天下公认,左相才子。国恨家仇,在他的心中展开,大炙官途,成为他的一生所求。他不追逐名利,只愿如此安好。但是他的内心,注定他无法如此。辅佐君王,破除敌患,成为他的重任,只求心安。 欢迎加入小说群书文吧!,群聊号码:731135319
  • 月空下的誓言

    月空下的誓言

    虽然少帅我休息了,但是工作还是要做的,做着做着,就没有时间更新了。眼下又是三年的指挥官替补学习。看来,有没有时间更新了。BY——FRN少帅
  • 至爱功勋

    至爱功勋

    女大学生“粒粒”去酒吧做兼职,无意中卷入毒品案件;从此爱上卧底警察“蝈蝈”,千万里追寻着他。刻骨铭心的爱情,出生入死的功勋,都市灯红酒绿,金三角步步惊心。是鲜血染红的婚纱,还是最后一颗子弹消弥的恩仇……
  • 重生女王的极品宠夫

    重生女王的极品宠夫

    前一世,顾千漓带着满心的不甘死在了那个女人的手里,这一世,她傲世回归,只为自己而活,却遇到了另一个他。顾千漓:我已打算封闭我的心,可是我的心中又闯进了一个你。夜梓默:在你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小孩,我的温柔只限于你,我爱你。
  • 小心苏到你

    小心苏到你

    当别人说她比他大时,他深情地说:“只要我爱她,年龄向来不是问题。”当别人说她不喜欢他时,他眉毛轻挑:“哦?谁说的?”语毕,他故意笑得蛊惑人心,俯身在她耳边,轻语:“你喜欢我,对吗?”她本就对他的笑容没有抵抗力,现在,更是被迷得找不到东南西北,直接不受控制道:“对。”“乖。”他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似是很满意她的回答。
  • 星空兽王从打卡开始

    星空兽王从打卡开始

    叶宇穿越,激活超级训练打卡系统,开局就送了一只星空异兽。“我有变异狼王!”“不好意思,我有星空狼王!”“我有饕餮神兽!"“不好意思,我有虚空吞噬兽。”“我有几只上古异兽!”“不好意思,我有一群星空异兽!”蓝星之巅,面对来自异星空的一群二百五,叶宇开启了新的都市传说。
  • 能否再重来

    能否再重来

    一场车祸,两人天人永隔。本以为已经不爱的人。却在心底里留下来难以抹去的痕迹。如果再次相见,爱能否再重来?
  • The Heritage of Dedlow Marsh

    The Heritage of Dedlow Mar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