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洪涝受灾地区的防病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做好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保护水源和饮用水的消毒,特别是分散式饮用水消毒,同时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鼠害,把各种可能发生的疫情消灭在爆发、流行之前。
灾后安全用水
1.怎样保证饮水安全?
(1)尽可能喝以下三种水:经过烧开的水、救灾指挥部发放的瓶装水或饮料、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贴有直饮水标识的水(净化设备现场制备或送来的桶装水)。
(2)缸、桶、盆、碗等盛水器具,要经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净的水冲洗;洗衣服、洗澡、洗菜等洗涤用水应采用经过消毒的水,或经救灾指挥部认可的贴有饮用水标识的水。
(3)不喝被污染的水,不用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4)有消毒味道的水是较安全的水,劝说大众自觉接受。
(5)保护生活饮用水水源,劝说人们共同保护。在指定地点禁止堆放生活垃圾、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等行为。
2.学会判断水质好坏
在紧急情况下自行饮水时对水质好坏的简易判断方法主要包括:
看:干净水应该无色、无异物、无漂浮死亡的动物尸体等,否则可能对健康有害。
嗅:干净的水没有异味,否则不宜饮用。
尝:干净的水没有味道,如果发现有酸、涩、苦、麻、辣、甜等味道则不能饮用。
验: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水质(快速)检验设备等对水质进行快速检验,合格后才能饮用。
3.学会利用雨水
在安全卫生饮水得不到保障时,可利用该季节雨水较多而雨水相对比较干净的特点,收集雨水储存,作为临时生活饮用水水源。
(1)普通家庭可利用地窖、脸盆、水桶等,尽可能选择大面积的集水区,利用各种容器收集雨水。
(2)将收集到的雨水每盆加入一勺明矾(每升水100毫克),用筷子或铲子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
(3)取上清水烧开即可饮用,如无明矾也可放在盆中静置半小时后取上清水烧开即可饮用。
4.学会制作安全用水(1)取池塘、河流里的水(最好选择流动性的水)置于脸盆或者水桶中,加入一勺明矾(每升水100毫克),用筷子或铲子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
(2)用钉子在水桶的底部均匀的钻出一些小孔,装满洗干净的沙子,做成简易过滤装置。
(3)将装满沙子的水桶架起,下面接上脸盆或水桶,将上述沉淀后的水缓慢倒入装满沙子的桶中。
(4)在经过简单过滤后的脸盆或水桶中加入半片衬衣纽扣大小的消毒剂片或漂白粉(一般100公斤水,约1桶,加1片漂精片或者每200斤水直接投入l片泡腾片),搅拌,半小时后即可饮用。如没有消毒剂片或漂白粉,将过滤后的水烧开即可饮用。
什么是健康饮用水
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些专家经过研究提出:健康饮用水是指在满足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和生命维持的基础上,长期饮用可以改善和增进人体生理功效,增强人体健康,更能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的水。因此,要求健康饮用水无污染、无毒无害无异味;符合人体营养和生理需要,如含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由此可见,无污染的水只是干净的水,在此基础上满足水具有生命活力和无退化的才是安全饮用水,若能进一步满足和符合人体营养和生理需要的水才是真正的健康饮用水。健康的水和安全的水是不同层次的概念。水首先要达到干净,其次是安全,安全的水是健康水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健康水应该是干净、安全与健康的统一。
灾后怎样预防传染病
水灾过后卫生条件差,特别是饮用水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蚊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如湿疹。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螫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1.预防肠道传染病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日常管理,水灾之后要清除垃圾、污染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
保护水源,要保证生活饮水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净水片)消毒生活用水。
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以减少感染机会。
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烂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
消灭传播途径,水灾期间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消灭老鼠、蚊、蝇等传播途径。
2.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疫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的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
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洪灾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洪灾后应做好灭鼠、杀虫工作。
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大、小便,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防护胶鞋,保护皮肤不受细菌、病毒侵袭。
病人粪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临时居所要新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还要求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0.7米以上,不要睡地铺。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有条件的可接种疫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预防药物。
3.预防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灭蚊、防蚊及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
开展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和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
及时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得了痢疾应注意什么?
1.患病期间应隔离治疗,个人食具、茶杯和洗漱用具应单独使用,每日煮沸消毒,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2.在饮食上,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多补充液体,按时喝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米汤、稀粥、菜汤、开水等。
3.为防止转成慢性,选用一种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不少于一周。治疗也可辅以不易产生抗药性的黄连素和非抗菌药思密达等。
4.病痊愈前,不串门、不参加聚餐。从事饮食业、托幼儿及供水等工作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直至病后两次大便未检出病原菌方可恢复原工作。
5.照医生的指导方法消毒处理粪便,小儿大便宜蹲盆,粪便经消毒后及时倒入厕所。
6.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属,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服药,并认真洗手。
病人使用的物品要用“84”消毒液擦拭,发现有新腹泻病人,要及时去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水灾过后要注意防治皮肤病
水灾过后,很多皮肤病也相伴而生,要注意防治。
1.丘疹性荨麻疹
(1)发病原因
该病多由蚊虫叮咬引起,皮疹为黄豆、蚕豆般大小,呈梭形红丘疹、丘疱疹分布,患者有瘙痒症状。
(2)预防
预防该病主要是注意驱蚊灭虫,保持皮肤卫生,尽量不要裸露皮肤。
(3)治疗
可以用炉甘石洗剂、皮康霜涂于患处,也可同时口服抗过敏药物。
2.日光性皮炎
该病是由于皮肤在强烈阳光下暴露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暴露部位的皮肤红痛、瘙痒、脱皮。
可戴帽、穿长袖衫和长裤,趋阴避光,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治疗:
外用激素软膏,口服抗过敏药物。
3.手足癣
手癣俗称鹅掌风,足癣俗称“香港脚”或“脚气”。足癣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手癣。以外用药为主,一般不需内服汤药。
浸溃型:外用足粉或咪康唑霜,每日1~2次。水疱收干脱皮后,可改用克霉唑霜、达克宁霜等。
水疱型:如疱小未破者,可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每日2次,每次10分钟;或用复方苯甲酸搽剂,每日2次外搽。如疱较大,先将疱液吸去,再用霜剂加扑粉;如疱已破,可用复方雷锁锌搽剂,再加扑粉;若有糜烂或继发感染,每晚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20分钟,并用3%硼酸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作湿敷。鳞屑型可用复方苯甲酸软膏、10%~30%冰醋酸或复方水杨酸酊外涂。水疱破裂时,不能用含乙醇的外用药,以免引起剧烈疼痛。
手癣和足癣护理:
患者主要应防止自身感染,避免搔抓传播,足癣往往是自身感染的来源,用手搔脚后即可致真菌感染,而发生手癣、甲癣和体癣。
4.湿疹
由于天气闷热、居住环境潮湿,皮肤出汗多,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尤其是脏水污染皮肤引发,多以丘疹、丘疱疹密集分布,周边界限不清,自觉症状瘙痒明显。
勤用清洁水洗澡,尽量避免接触污水,减少在水中浸泡时间,勤换衣服,穿干净衣裤。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减少创面摩擦,避免患处受到不良的刺激,外用激素软膏。如湿疹处有水疱,可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治疗;如湿疹处有渗出液、破损,可用凉开水、生理盐水、3%的硼酸溶液或1:
8000的PP粉溶液局部湿敷。有阴囊湿疹的患者,不能下水,勤换干净内裤,避免患处摩擦。
5.细菌性皮肤病
(1)发病原因
由于细菌感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糜烂、脓疱、结痂、脓肿,可在体表散布。
(2)预防注意个人卫生,防止蚊虫叮咬和皮肤破损。
(3)治疗
保持局部清洁卫生,皮肤破溃后有渗出物,外用2%龙胆紫(紫药水),待患处皮损结痂干燥后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
皮肤破损严重或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同时口服一些抗生素。
6.怎样预防和治疗痱子?
痱子为一种常见于夏秋炎热季节的皮肤病,婴幼儿及肥胖者患,又称热痱、痤痱疮等。该病初起皮肤发红,渐出现针尖大小丘疹或丘疱疹,排列密集而不融合,轻度瘙痒,灼热刺痛,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
闷热、气温高、气压低、汗出不畅时皮疹成批发生,气候较凉则很快消退。
生了痱子后,局部可以先用温水清洗,轻轻擦干,撒上扑粉或者痱子粉,或者搽炉甘石洗剂。避免用热水和肥皂洗烫,忌用软膏、糊剂等油类制剂,有继发感染时,在扑粉中加5%硫磺。
预防痱子可以采取下面一些措施:居住或工作地方应当通风良好。
穿的衣服要宽松,使汗液迅速蒸发,保持皮肤干燥。有条件的话,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小儿洗澡后在皮肤皱褶部位可以扑些痱子粉或涂上防痱水。发烧卧床病人,应经常翻身和擦洗,使汗液能通畅排泄和蒸发。
灾后小心食物中毒
水灾后常常发生食物中毒。食物中毒的发生与灾区食物的选择、加工方法、加工人员以及食品容器设备的卫生清洁有重要的关系。
不卫生的食品除了引起食物中毒外,还会传播痢疾、肝炎、霍乱、伤寒等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寄生虫病等。
食物中毒有以下特点: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2)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3)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4)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2.水灾地区常见食物中毒类型
(1)霉变粮食引起的霉菌毒素食物中毒被洪水浸泡过的粮食极易霉变,食用了霉变的粮食后常常发生食物中毒。病人常在食用霉变粮食后很快发病,约在数分钟至4小时之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症状,多为水样便,无黏液、无脓血便等,该中毒在停止食用霉变粮食后病情自动减轻,一般不会死亡。
(2)细菌性食物中毒
常由动物性食品(如肉、蛋类食品)和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引起(如米饭、菜肴)。主要是由于食用已死亡(淹死、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和没有很好冷藏的食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有时会出现发热、头痛,潜伏期一般在3~12小时,部分在13~24小时,少数在48~72小时。
(3)化学性食物中毒
一般为误食有毒物质引起。由于灾区环境的变化和临时居住的条件所限,农药、亚硝酸盐及其他工业化学物质易被误食。
误食化学有毒物发病快,潜伏期在数分钟至1小时,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及时对症治疗,包括停止食用毒物,及时进行催吐、洗胃、灌肠,使用特效解毒药等,并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4)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误食猪甲状腺、肾上腺和含毒的鱼类会引起有毒动物性食物中毒;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四季豆或发芽土豆、毒蘑菇会引起有毒植物性食物中毒。中毒后一般采取洗胃、急救和对症治疗。
3.发生食物中毒后的处理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及时做出诊断,并送医院治疗。
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并采取措施保留有关标本送检。如剩余食物及原料、饮用水样、病人呕吐物、排泄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