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包括认知理论的教育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化培养。认知理论教育应侧重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明白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心理强化训练应侧重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培养,培养必要的情感交流和控制能力,开展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教育。有效的挫折教育要注意下面几点:
1.为青少年开设普通心理学的课程,提供日常的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使青少年明白各种心理活动产生的机制和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克制一些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心态。有些犯罪,如激情犯罪,纯属青少年心情过分紧张、情绪过分激动所致,如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提供放松心情、调控情绪的方法,完全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2.在青少年遇到挫折而感到痛苦时,要进行情感教育。首先应对青少年遭受的挫折表示同情和关心,起到慰抚青少年受伤心灵的作用,拉近双方的心灵距离,然后向青少年输入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增强青少年的斗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之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
3.认真开展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有了远大的理想,青少年就不会斤斤计较眼前的痛苦和得失,从而有足够的动力克服悲观主义情绪,增强对不良影响的免疫力。
4.开展一些锻炼青少年意志的活动,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如组织一些假期夏令营活动、游泳比赛、长跑和登山运动。
5.针对青少年感性认识较强的特点,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可以通过邀请改造成功的少年犯现身说法、组织青少年模拟法庭、法制讲座、预防青少年犯罪展览等形式,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强化自身约束力。
此外,挫折感作为一种不良的情绪,如不及时排解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朋友而言,除了借助外界因素来战胜挫折外,掌握一些自我排解挫折的技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此我们提出几点有效的经验:
1.在挫折面前,决不能等待
在挫折面前,耐心等待并不是一种美德。消极地等待,只会浪费时间,坐失机会。等待的后果往往会使你受制于不可抗拒的力量,而使情况更加棘手。如果你想解决问题,你必须负起重任,不要期待别人拔刀相助。相信你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期待别人的帮助,你往往得到的只是失望。
2.要恰当地评估自己
生活中,许多人也许有这样的想法:“我虽然没有得到更好的成绩,但至少过关了”,“我考试没及格,别人也一样没及格啊”这些想法,对于人们的成功是一种障碍。我们不能低估从表明上看起来毫不起眼的问题。要知道,问题的发展就像怀孕一样,开始时毫无异样,直到最后才显现出来。
所以在估计问题时,人们常常会夸大问题,高估问题的影响力。这样势必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结果在问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毫无头绪。因此,我们面对问题应做出恰当的分析,积极的定位。应该抱这样的态度,那就是:任何问题都不可小视,但问题最终都能被解决。
3.把握要点
在遇到问题时,要冷静下来,想象是不是曾经有其他人遭遇过类似的问题,却成功地加以克服了?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要知道,只有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好问题。常言道:“打蛇要打在七寸上。”这里的“七寸”就是蛇的致命之处。我们对待问题,也要握住问题的“七寸”,才能将问题解决好。
4.学会开口求助
排除挫折时,朋友、亲人往往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
不要羞于开口,而错失可能给你的帮助。“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拒绝或忽视可能的帮助,只会导致更多的烦恼。生活中,要积极思考,善于求助,你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热切地希望帮助你。
5.做事全力以赴
大多数的人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智慧、能力、机遇或才智,而往往在于没有全力以赴。即使生活平淡无奇,只要拥有足够的热忱,任何人都可能成功。
运用上面这些原则,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能排除挫折,获得快乐。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会出现许多的挫折。只要我们能够机敏地对每时每刻的客观需要做出正确反应,采取行动,我们就算成熟了。人人都有烦恼,人人都会面临挫折,那种没有挫折的生活,根本就是幻想,更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要知道,真正的成功,就是从失败中崛起!
正确引导、适时纠正
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良好的性格+良好的适应能力。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凡事不要为孩子大包大揽,在比较小的孩子把事情搞糟以后,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去改正,或者引导他去做,让他从小养成勇于承担责任和处理问题的习惯,而不是依赖他人或逃避现实;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教育孩子懂得什么是“分享”和“合作”,如何避免和解决冲突,同时也教会他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正确引导与适时纠正要求我们父母在孩子遇到精神打击和不顺心的事情时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注,引导孩子学会心理自救,使他们在遭受心理压力时能及时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众所周知,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如被朋友拒绝友情,疼爱自己的亲人突然去世或患了重病,父母离异,考试“考砸”了有的青少年朋友因学习不好就逃学、离家出走或乱吃药、抽烟、喝酒,以为这样可以解除烦恼。要知道这时你的孩子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很可能会做出终生都无法弥补的错事。而孩子们遇到精神打击和不顺心的事,如果不能适当地加以引导,不仅精神上得不到解脱,而且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正确的引导的核心就是我们的家长要塑造孩子学会开朗、豁达处事的人格,让孩子遇事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想得开,不小心眼,不斤斤计较,做一个开心、自信、负责的人。
要做到这些首先要让孩子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合理性,要平静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不以沮丧和烦恼来“惩罚”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让自己快乐起来。尽管有挫折和压力,只要专心做事,就会使自己情绪稳定,泰然自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其次要让孩子知道放松身体和精神,转移注意力,不去想令人不愉快的事,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例如参加文体活动,读一本喜欢的书或听音乐。
接下来冷静考虑自己的对策。把不痛快的事、想不通的事,向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朋友、伙伴、父母、老师倾诉出来,得到同情和帮助。这是很好的心理治疗。写日记,必要时求助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也是心理治疗的好方法。
至于适时纠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旦发现孩子产生了心理危机,首先是要尽快防止过敏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应有效地控制冲突的局面,在事态平息后求助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医生的介入。
要看到此时的心理学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对处于困境或受挫折的个体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防止心理崩溃,并使之尽快摆脱困境,将来才会有一个良好的预后。
当然,心理危机的干预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巧,要确保不发生心理危机的“后遗症”恐怕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中都会残存一些青少年心理危机不恰当处置的阴影,甚至它们还可能是一个从未中断过的连续过程。
我们的家长还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漫长曲折的。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而对诸多的困难和挫折,有些人却不能正确对待,往往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常采取退缩、逃避甚至极端错误的做法,不惜失去年轻的生命,毁掉了自己的光辉前程,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遗憾。
由于我国现阶段青少年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特殊的家庭环境,优越的学习条件,使他们一方面具有思想敏感,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探索新知识,知识面较宽,现代信息较丰富等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我克制能力,责人严律己宽,独立愿望强烈,不喜欢别人干扰和支配自己,缺乏责任感等缺点。并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缺少友情和亲情,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缺少沟通交流,内心孤独焦虑,对家长、老师的教育不能正确对待,有较严重的对抗和敌视情绪,思想感情和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在顺境中,由于自我愿望得以满足和实现,常表现出有较强的上进心,踌躇满志,成绩比较突出;但在逆境中,尤其是遇到突然变故,他们便一时不能适应,常表现出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悲观失望,对前途感到迷茫,采取消极逃避甚至极端错误的做法,制造出一系列家庭和社会悲剧。因此正确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当他们在顺境中要正确地引导,发挥出他们最大的特长,而当孩子碰到逆境时则要适时纠正其错误的观念,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的家长还要认识到,对于处在12至17岁青春期的很多孩子来说,一些偏激行为并不一定是心理出现问题,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他们这时正面临着身体发育、异性幻想、学习压力三方面的困惑,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疏导,孩子们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投入新的生活。
最后也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的,就是要告诉自己的孩子学会正确地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里话。现代医学,心理学研究已证明,一个人如果长时间积累消极情绪,有过多的忧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诱发各种疾病,而且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发生意外事故的诱因。
当然也要告诉孩子倾诉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积极主动地观察孩子,帮助孩子寻求合理的倾诉对象。我们说的正确地倾诉自己的心理,有着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要求孩子不能太过压抑,另一方面也要找好倾诉对象。我们建议最好还是寻求专业的心理机构或者某一些社会的成功人士。以倾听为主,不管怎么样,让孩子把自己的烦恼说出来,这是最重要的。从前面我们对马加爵的案件分析中知道,很多悲剧就是因为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倾诉,或者倾诉对象的不正确而最终发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孩子的成功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孩子的成功就是一个家庭的成功,父母在要求子女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多给自己一点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