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474700000022

第22章 打开国门搞建设(2)

“文革”结束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被重新提到最重要的议程。重振经济,百业待举,四面八方都向钢铁伸手。于是,钢铁——曾经被奉为“元帅”的基础材料工业的发展,又一次被提上决策者的议事日程。

1977年1月,为改变上海地区钢铁工业长期缺铁的局面,上海市和冶金部提出了在上海新建一座现代化大型炼铁厂的建议。

在国务院有关部委会同上海市进行调查研究、酝酿规划建设新厂的同时,中国冶金考察团东渡扶桑,对日本钢铁工业的发展经验和先进技术状况进行了考察和研究。借鉴日本发展钢铁工业的成功经验,考察团提出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口高品位铁矿石,在沿海建厂的建议。1977年底、1978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领导进行了两次讨论,作出了在上海建设宝钢的决定。

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宝钢这一战略决策,抓住以解决上海长期缺铁问题为契机,从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促进全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大局着眼,决定建设一个大型现代化钢铁厂。建设宝钢,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管理,充分利用国外原料资源,融通国外资金,并且在生产的实践中学习,迅速壮大自力更生的能力,带动冶金机械、电子、电气、能源等相关工业部门技术水平的提高,全面体现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将这个大厂建在沿海城市——上海,既可通过海路利用国外矿石资源,沟通海内外市场,又拥有工业技术基础、人才、信息、交通运输和销售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工程建设和生产经营,更有利于促进沿海、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这是我国冶金工业布局上的突破。

筹建工作在上海市率先启动。1977年12月5日,上海市委决定成立“上海新建钢厂工程指挥部”。

全市各有关部门闻风而动,迅即组成领导班子,着手进行征地动迁、调集人员和“三通一平”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宝钢征用土地27000多亩,征地动迁涉及3个人民公社77个生产大队,面广量大,工作十分艰巨。为了建设四化,宝山人民顾全大局,积极支持,为了争取时间,宝钢工程指挥部立即调集建筑队伍,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按常规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建造两个农民新村(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97幢住宅楼)的艰巨任务。2500多户农民乔迁新居,确保了宝钢于1978年底顺利动工。

筹建新厂需要大批干部,上海市委提出了“全党动员,全力以赴,抢建宝钢”的口号,在短短3个月内即抽调了近千名干部,基本配齐了总厂和各分厂的骨干。

“三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和平整厂区土地)及生活设施、市政建设几乎同步开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撤走了厂区钢渣、废钢35万吨,平整场地580亩,接通了工程所需的临时水、电,完成了厂区大部分主干道建设,建起了115幢(计19万平方米)居民住宅。

冶金部在全国范围内调兵遣将,一支支队伍云集而来,筹划并着手进行勘察、设计、谈判和培训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在短短两年间,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6万建设大军和1万多名生产准备人员齐聚宝钢。在建设工地上,数万名建设者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工程建设热火朝天,只争朝夕。

与此同时,山东、山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的宝钢配套工程,也立项兴建或扩建。

1978年12月23日,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正式开工建设。

邓小平关心着宝钢这一特大工程。

就在宝钢开工的3天后,26日,正在日本访问的邓小平来到新日本钢铁公司君津钢铁厂参观。参观时,邓小平看得非常认真,问得非常仔细。因为当时引进君津钢铁厂技术和经验的上海宝山钢铁厂正在建设,数百名中国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这里实习,邓小平要求君津钢铁厂一定要把先进的管理经验介绍给正在这里和即将来这里实习的中国工人,使他们完全能掌握。

为了把宝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钢厂,邓小平在参观后还对新日本钢铁公司董事长稻山加宽谈了这样的感想:“(生产系统)是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所以人很少。我国管理能力差,想学习。”邓小平说:“如果在管理方面不教我们,就不好办了。”

并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咱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如果在(管理方面)上海搞不好,那就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师不好。”对此,稻山加宽后来多次表示,一定要帮助中国把宝钢建设得比君津钢铁厂更好些。

十年动乱之后,大家都有一种要把耽误的时间尽快抢回来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国民经济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而此刻,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尚未完成拨乱反正,急于求成,全国基建规模迅速扩大,脱离了国情,超越了国力,造成中央财力不济,国民经济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整顿。1979年初,由于国家财政出现暂时困难,宝钢与新日铁签订的引进合同由现汇支付改为延期支付,合同一度推迟生效。

宝钢同外商签订合同后,日本方面行动很迅速,按照协定准备了材料,组织生产,大批设备源源不断地运抵中国。由于风闻中国即将开始全面经济调整,外商担心影响自己的利益,更是加速向中国抢运设备。如果中方不履行已经签订了的合同,日方是可以进行索赔的。那样不仅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而且经济损失更大,对进一步改革开放不利。

当时在国内,宝钢工程已经破土动工全面展开,高炉、焦炉、转炉和电站等主体工程基础桩都已打完,现场施工队伍已集合了四五万人,一下子也难以停顿下来。

但是,如果照原计划建设,调整方针就会落空,国内的财力物力也承担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宝钢建设到底怎么办?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一个中心议题:有的认为建成后每年只能支付利息,贷款几辈子也还不清;有的认为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后患,我们上了一个大当;有的认为要想上没有钱,要想下又浪费……

宝钢,当时成了相当多人的“众矢之的”。

在1979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上,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赞成和支持陈云提出的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讲实事求是,要从国情出发,要对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的状况进行3年调整的意见。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中心任务是调整,首先要有决心。中央下了调整的大决心并且非干成不可。

要调整就得有退有进,有上有下。而暂时要退要下的就是重工业,其中一个重点是钢铁工业。当时钢铁工业恰恰正在开始引进和建设一个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现代化企业——宝钢。原来概算宝钢的总投资是人民币200亿元。以当时全国人口计,平均每人要为宝钢分摊20元。

当时兼任中央财经小组组长的陈云,正在着手纠正经济工作中发生的冒进错误,全面调整比例失调相当严重的国民经济。

面对宝钢问题,中央极为焦急。邓小平委托陈云出马,亲自抓宝钢问题。

陈云从1979年4月底5月初开始着手进行全面调查。当时宝钢建设已经上马,而国内又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陈云对宝钢建设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倾听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各种不同意见。经过反复比较、权衡,陈云综合错综复杂的现实情况,精辟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总体态势,对比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认为引进一座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型钢铁厂十分必要;同时明确指出,宝钢虽然仓促上马,但动工后现场建设成绩很大,应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多加考虑,以弥补过去的不足。陈云在上海亲自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后,回到北京,于1979年6月16日,与李先念共同主持召开财经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宝钢建设,并明确提出了“宝钢是四化中第一个大项目,一定要做出榜样来”,“要坚决干,干到底”,“对宝钢要严格要求,甚至要有点苛求”,“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等结论性意见。

此后不久,1979年7月,邓小平来上海视察工作时,十分关心宝钢建设的发展。在7月21日与上海市委常委等领导同志谈话时,就关切地专门谈了宝钢建设问题。邓小平说:“宝钢国内外议论多,我们不后悔,问题是要搞好。第一要干,第二要保证干好”,并当面叮嘱宝钢负责同志,要干得快一点。不久,邓小平又委托万里到宝钢建设现场,实地视察。

1979年9月,在一次会议上,邓小平从历史发展趋势和改革开放的全局高度,作出了“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科学预言。

邓小平的这一科学预言,激励着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把宝钢建设下去,并把它建设好的信心和决心。

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关怀下,宝钢几经周折,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

1981年8月7日,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家计委、建委联合发出通知,宝钢一期改列为续建项目。

1982年5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在给国务院的报告《关于宝钢当前建设中几个问题的安排意见》中提出:“高炉点火时间定在1985年9月。”1982年5月19日,国家计委行文,传达了国务院同意姚依林报告的意见,要求“请即执行”。

邓小平关注着宝钢。当宝钢一期工程建设进入决战阶段的关键时刻,1984年的2月15日,风和日丽。上午9时30分,邓小平乘坐的乳白色面包车徐徐驶进宝山宾馆。邓小平走下车来,和冶金部副部长、宝钢工程总指挥黎明等领导同志一一握手,并十分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陪同邓小平视察的有王震和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第二书记胡立教等领导同志。

邓小平首先饶有兴致地听取了黎明的汇报。黎明首先向邓小平汇报了宝钢一期工程的进展情况,并简要汇报了宝钢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已做了大量工作,需要抓紧时机尽快决策。这时,陈国栋插话说:宝钢只有一期工程,经济效益不好,看来二期非上不可。邓小平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敏锐地看到了宝钢二期工程建设有需要也有可能把步子迈得更快一点。他当即果断地说:“宝钢二期上是肯定要上,问题是什么时候上。”

接着,邓小平向在座的宝钢指挥部、宝钢总厂的主要领导同志详细调查询问上宝钢二期,如果决定立即干,哪一年可以干完?

1984年2月15日,邓小平视察宝钢。

1984、1985两年,每年要多少投资?投资高峰在哪一年?参加座谈的同志详细向邓小平汇报了宝钢二期如果决定立即上,从1984年到1988年分年度所需的投资数。当邓小平对宝钢二期工程逐年需用的投资心中有了底,看准了一期工程可按时建成,二期工程有条件提前上时,指出:原来国家计委考虑宝钢二期在“七五”期间上,如果1985年只要2亿元,还可以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误时间。

邓小平在详细听取黎明汇报后,在黎明等同志陪同下兴致盎然地驱车巡视了宝钢纵横13平方公里的厂区。在延伸到江中1600米的宝钢主原料码头上,邓小平眺望着滚滚东流的浩瀚江水,关切地询问了码头水深、航道疏浚,以及能停泊几万吨级的货轮等情况,并很有兴趣地观看了卸船机的高效率工作。邓小平边看边与陪同的宝钢领导同志亲切交谈说:“我们要把日本的技术都学过来”。在高炉工地,邓小平指着从日本引进的4063立方米大高炉详细询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高炉是多少立方米?在哪个国家?并关切地问在场施工的职工是哪个省市,哪个建筑公司的。

当听说承建高炉的是冶金部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许多职工是四川人时,邓小平慈祥地笑了,并亲切地说:是我们家乡的,同志们辛苦了。邓小平亲切的乡音博得了阵阵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邓小平频频招手向广大建设者热情致意。

在宝钢自备电厂视察时,邓小平登上12米高的中央控制室,通过电视屏幕观看两台3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转情况。在观看时,邓小平关切地问:

“发的电,宝钢本身够用吗?”当他了解到电厂年发电量49亿度,宝钢每年自用约36亿度,多余的电都输入华东电网时,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在观看计算机自动控制的仪表时,邓小平亲切询问正在操作电子计算机的职工是什么文化程度。陪同的电厂厂长介绍说:“有的是大学生,也有的是中专生”,邓小平说:“应该是大学生更好。”

视察后,邓小平欣然命笔,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的临别赠言,成了宝钢建设者的座右铭,勉励着宝钢人为赶上世界先进国家的钢铁工业去学习、探索和创新。

邓小平亲临宝钢调查的10天之后,1984年2月24日,在与中央有关领导谈特区等工作时,专门针对宝钢二期建设要不要提前上马的问题,以简洁的语言作了精辟分析。邓小平说:从长远看,宝钢二期是否能想想办法,争取早些上。如果到“七五”上,要推迟两年建成,这很不利。宁肯借点债,付点利息,也要争取时间。这事要确定下来,今年就干,争取时间。邓小平这一英明决策,一下子把宝钢二期工程建设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从而使宝钢二期工程早两年投产,早发挥投资效益。

此后,宝钢一期工程进展顺利。1985年9月,经过长达7年多时间的筹建,宝钢一期工程终于建成投产。

宝钢建设的发展,对外引进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期工程,从日本、德国成套引进设备,引进设备占总量的88%;第二阶段二期的冷轧、热轧、连铸工程,由国内外合作设计、合作制造;第三阶段是二期的高炉、焦炉、烧结工程,以国内为主设计和制造设备,设备引进量只占12%,国产化率达到88%。宝钢建设的三个发展阶段,从88%的设备依靠引进,到88%的设备国产化,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引进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政策已在宝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国钢铁工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短,从原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平一下子跃上世界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并大大带动了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这两个88%的变化,生动有力地证明宝钢建设走邓小平指引的“引进、消化、跟踪、创新”之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改变了以往引进工作中“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弊端。

弹指一挥间。如今的宝钢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世界排名第五。但是,宝钢人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们正遵循邓小平的教导,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力争到2010年,建成一个跨国家跨行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实业金融贸易一体化的世界级特大型企业集团。

(第三节)告别“闭门造车”时代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中国十大文豪——屈原

    屈原出身贵族,是“楚之同姓”,他后来担任“三间大夫”,主要执掌“王族三姓”(屈、景、昭)的事务,特别是关于世族胄子的教育管理。他在青年时写的《橘颂》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大概少年得志,很早就担任了“左徒”高职,地位仅在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之下。就在青壮年时期,他很可能巡游于汉水南北、秭归东西或沅湘等地,在古老的民间恋歌祭曲基础上,创作了清新秀丽的《九歌》,寄托自己热爱乡土、祖国民众及其谣俗的思绪,也歌颂了热烈优美的民间恋情。
  • 吴敬琏传

    吴敬琏传

    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书中,吴敬琏娓娓道来,历史如跛足的行者,不动声色地姗姗走近,又姗姗走远,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在回忆者与记录者之间穿梭,如画卷般展开。
  •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彭德怀兵法

    一代名帅名将兵法——彭德怀兵法

    他的带兵哲学是与生俱来的他对战场的嗅觉也是他人所不具备的,他打胜仗的秘诀就是他对自己军队和敌人的了解和对战场的时刻把握。他的每一项部署每一次出兵都与战场的形势和客观事实密切相关,这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他--彭德怀,是每一格军人特别是军事指战员所学习的榜样,是当代军人所必需了解和崇拜的将军。
  •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本书为《共和国将军》丛书之一种,丛书依托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以大量第一手的文献并采访当事人以及知情人,以中央的文件精神,作出科学与正确的舆论导向。本书以黄克诚关键经历、典型战役为叙述重点,考虑黄克诚性格与魅力,在严格遵循历史史实的情况下,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文献图片,体现黄克诚光辉又平凡的一生。
  • 必知的语文学家

    必知的语文学家

    语文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想要学好并不容易。它体系博大,内容浩繁,融思想、知识与艺术为一体,需逐步培训良好的感知与接受能力。但在学生阶段,需要学习的是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而达此目的,有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热门推荐
  • 舌尖上的狂欢

    舌尖上的狂欢

    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口腹之欲是通向终极目标的必由之路。盛宴与简单的食物并存,滋润着生命的天天与年年。洪烛的笔悄悄敷衍开来,在这个仿佛人人都可以表述的领域,他更有说服力,也更加深入、精确。通过感受的舌尖。我们一次次登上五味筑起的狂欢天堂!有人说中国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舌尖上的狂欢》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 歪斜的后冠

    歪斜的后冠

    拥有千里耳能力的采丹曲真族遗孤,因缘际会下,顶替一位王储,成为亡国的公主,被卷入一场原本不属于她的血海深仇。前途是一片荆棘,却已无后退的路。她接受命运的安排,义无反顾走下去。带上人人梦寐以求的后冠,冠冕璀璨华丽,谁是与之执手,共享一切的王者?
  • 瑞典的小红房子

    瑞典的小红房子

    2018年,我在瑞典生活了六個星期,遇见了很厉害的一家人,受益良多,在此分享。
  • 系统带我飞斗罗

    系统带我飞斗罗

    做个梦都能穿越!墨青柠来到斗罗大陆后,本以为是第一部,到头来穿越到了第二部! 别人都修炼,我是做任务和修炼,比别人还快。
  • 翩翩爱上你之校草恋傻丫头

    翩翩爱上你之校草恋傻丫头

    天真可爱的小丫头夏韵夕,遇见神经病郁安痕,校草寒轩皓,接着又遇见暖男蓝沐风,杀杀杀,杀出来一个娃娃亲,是他们三个之中的谁呢?那么,夏韵夕的青春校园故事是怎样的呢?“谁都不准欺负你,只有我可以!”~“啊,本宝宝不活啦!”~
  • 余生密令100分:新月不好惹

    余生密令100分:新月不好惹

    前缘往昔,被疼了一辈子的妹妹背叛,跌入皇家禁地。一朝穿越,她来到玩世不恭的她身上。琉璃月:“吾原是处于异时空的帝王。”顾雨笙:“嗯,我是你的老公。”琉璃月:“……”大boss,说好的高冷,说好的霸道呢?他是现代S市最大总裁,却因为她身体前主的无理愈加厌恶她。所以,他现在踏上一条不归的追妻路……
  • 贫道有圣人之资

    贫道有圣人之资

    我穿越了,天赋极其恐怖,开局紫气东来三千里,金龙绕身镇苍穹,天音震荡,地涌金莲。一群仙长说我有圣人之姿,他日必于凡间证道,抢着收我为徒。但是……为什么我总觉得整个门派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一种诡异……房间里总是有一股异香,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记性也越来越差。饭菜没有任何味道,味同嚼蜡,送菜的也不是杂役,而是一名眼神恍若凶兽的道人。三更天的时候,门童每天都会手举着一个草人,对着我的房间拜了又拜,碎碎念着一些奇怪的话。演武堂里……悟道殿里……我觉得,有人想杀了我……小破群:1021011641
  • 刚刚好擦肩而过

    刚刚好擦肩而过

    我和你,刚刚好遇见,也擦肩而过,没关系,我的葬礼有你就看着举行好像也不错
  • 精灵神之仆

    精灵神之仆

    请大家把票投到《女神游戏之精灵使命》,书号:1680199。是精灵这本书的推倒重写,希望大家支持!谢谢。烟
  • 重生之一世韶华

    重生之一世韶华

    上一世的她,以为自己很幸运,即使生母早逝,爹爹冷待,但姨娘和庶妹却是真心待她,嫁了个夫君也温柔体贴,却不想有一日,一切的她以为都仅仅是她以为……再睁眼时,她的眼睛里多了什么,让人无法再轻易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