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创业,首先要有通过创业摆脱贫穷的强烈愿望,没有这种愿望,就没有创业的冲动。温州人就是靠着这种强烈愿望,才冲破重重阻力,走上发展私营经济的道路的。然而,落后地区的很多人尤其是农民却是穷则不思变,甘愿像自己的祖父母、父母那样,过着贫穷的生活。甘肃东部的定西地区和宁夏南部的海原、固原和西吉三县因长期水土流失,自然环境恶劣,经常干旱,为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素以“贫瘠甲天下”。为了解决当地人民的困难和有利于生态恢复,1982年国家决定从这些地区对外移民70万人,迁到甘肃省内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地区。然而,人们却不愿离开这片土地。他们说:“人住惯了哪儿,哪儿好,穷就穷一点,穷日子安分”,况且“人比人,难道活不成吗?”结果,只有20万人迁走,其中的大部分还是复员退伍军人、有文化的年轻夫妇或有手艺的能人。
我的一位在宁夏工作过的同事,一次到宁夏上述三县中的某县考察。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计划生育严重失控,很多家庭拥有四五个甚至六七个孩子。当她问一位家庭主妇,如何养活这么多的孩子时,对方回答:“锅里加碗水就行了!”我深深地被这位同事告诉的事实所震惊。在江南农村,对同样问题的回答,应该是“锅里加把米就行了!”“加把米”和“加碗水”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个地区的人们对生存水平认知的差异。锅里“加把米”,孩子仍可吃饱,而“加碗水”则不但新增加的孩子不能吃饱,甚至连家长和其他孩子都不会吃饱。在要“加碗水”的人看来,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了,吃饱不吃饱是其次。试想,如果百姓安贫乐穷,没有改变自己生活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怎么会主动采取行动,去创业致富呢!人们常说:
“哀莫大于心死,穷莫大于心穷”,“穷则不思变”这种观念,其实比“穷”要可怕得多。
“穷则不思变”的人毕竟不是很多,更多的人愿意自己的生活不断变好。但是,他们由于过惯了计划经济的生活,害怕创业或者不愿意自己动手创业,只希望政府帮他想办法,替他安排一切。
一旦失业,只好呆在家里,坐等政府的安排,而不想其他的办法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等、靠、要”。即使等待的时间很长,也甘愿靠微薄的失业救济过艰苦生活,继续等下去。在贫困地区,有一些人常年享受救济粮款而心安理得,在部分贫困地区,借贷和救济已构成一部分贫困农户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不仅百姓这样,甚至地方政府同样如此。有些贫困县安于长期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县领导人以争到“贫困县”的帽子而自豪。人有这种“等靠要”的思想,不会去设法改变自己的窘况;政府有这种“等靠要”的思想,不会设法发展地方经济。而温州人却是一不靠天,二不靠地,三不靠政府投资,一切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经济。因此,落后地区的经济要发展,首先必须向温州人学习,破除“等靠要”的思想。
我国北方平原广大,农业在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工商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的工商业和商品经济都不够发达。加上当地有足够的田地可供农民耕种,农民没有必要弃农经商。由于这样的原因,北方的农民大多习惯务农,不善经商,商品意识相当薄弱。他们受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往往还有轻视工商业的观念,以为经商可耻,是“发不义之财”。他们说:“我宁愿吃粗茶淡饭,也不抓那些烫手钱。”这种观念的存在,势必影响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安徽凤阳小岗村就是一个例子。凤阳小岗村和温州的永嘉县都是全国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地方。然而,永嘉人在包产到户不久,便致力于发展家庭工业和农村市场,很快改变了家乡的贫穷面貌。而小岗村在包产到户以后就没有进步,直到1992年,146人的村里没有1家私营企业,没有1个个体户。由于只靠农业,1990年小岗村人均收入不过630元,而此时温州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1200元。这年小岗村的收入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持平,但全国农民人均土地只有1.5亩,小岗村人均却达4亩之多。在商品经济更不发达的西部落后地区,轻视工商的思想更为严重。
在贵州等地,人们不屑从事的许多杂工,大多是沿海和内地的农民所为,而在某些地方去集市卖鸡也可能被人耻笑;在红河南岸的一些地方,人们宁可将多养的牛放为野牛,也绝少将其转化为商品。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注重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对私有经济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厉批判,人们对曾被划为“资本主义尾巴”的私人企业和个体户,一向持有很强的戒心,避之惟恐不及。尽管时代已经改变,私人企业和个体户政治上已取得合法身份,很多人出于对劳保、福利等问题的担心,仍不愿在私营经济部门就业。这种现象,前些年在内地一些城市比较明显,人们特别在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一位在外地办厂的温州老板回忆说:他前些年曾在北方某城市的人才市场寻找新职工,寻找工作的人来到摊位上,不问工作不问待遇,先问企业是国营还是集体。当听到是私营企业时,人家回应他的就只是一个背影了。
因此,这位温州老板在人才市场呆了一二个小时便愤然退场。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都是任何一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温州人就是通过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才赢得自己的发展的。在创业致富的初期阶段,多少温州人别妻离子,不辞辛劳前往陌生的他乡,经营各种被当地人看不起的小工商业,可算是吃尽千般苦。即使在今天,昔日经营小工商业的温州人,大多已成为开店办厂的大小老板,有条件在家过着舒舒服服的生活,但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本色仍然没有改变,为了做好生意不少人仍在各地奔波。然而,落后地区的一些人尽管贫穷,却害怕吃苦,更不愿像温州人那样长年在外奔波。山西是明清时期着名的山西商人的故乡,当年山西商人为做生意走遍全国,一直走到俄罗斯,而今天的山西却流传着“出了娘子关,两眼泪汪汪”这句民谣。有的农民一听说要出远门,就以“好出门不如歹在家”来劝自己和劝别人,结果当然是守在穷家过穷日子。
前些年来,随着各地产业结构性调整的进行,工厂和机关单位一批人员失去工作。对于失业人员,政府一方面努力开通各种就业渠道,使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生活出路。一听说自主创业,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没有资金,怎么办?我不会做生意,怎么办?我如果亏本了,怎么办?对于这些“怎么办”,这些人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而是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克服困难。他们只好裹足不前,继续在家里唉声叹气,靠着一点可怜的失业补贴过日子。确实,对于任何一个自主创业者,尤其是因失业而不得不选择自主创业道路的人,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迈出第一步,上述“怎么办”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然而,温州人的事例却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强烈的创业致富的欲望,便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办法想不出来。今日,我们国家不但在政治上允许并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各地还采取不少支持私有企业发展的措施,私营经济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经济环境,比起温州人创业初期,不啻好上千倍,而且还在朝更好的方面继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努力,总可以想出办法。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在国营工厂和机关单位工作的职工,在别人的指挥调动下工作,只要认真仔细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一个好职工,用不着为自己的工厂和单位操太多的心。而如果自主创业,一切都要靠自己想办法,时时刻刻都要关心资金运转、产品质量、产品销路、利润盈亏等令人烦心的问题。即使已经创业成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想继续发展要殚精竭虑,甚至保住已有的财富都要处处小心,因为稍有不慎辛辛苦苦赚来的百万家产就会付之东流。因此,自主创业者需要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如果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国有经济极其强大,私有经济非常薄弱,居住在这些地区或城市的人自然又比居住在国有经济比较薄弱私有经济力量相对较强的地区或城市的人,更加缺乏自主创业的心理准备。况且,人都喜欢过安逸的生活,不喜欢轻易改变生活习惯和工作地点,更不喜欢冒风险,更何况大多数的失业人员都已到了特别求稳怕乱的中年甚至老年。然而,一旦遭遇失业,而且政府一时无法予以安置,与其在家靠可怜巴巴的一点失业救济过日子,不如学学温州人坦然面对失业,勇敢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温州人失业时不靠政府靠市场,这一点值得很多地方的人们学习。而且,在温州,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厂长炒职工的鱿鱼,而是职工炒厂长的鱿鱼,不少职工都是感到在工厂或单位工资收入太低,或者感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主动离开工厂或单位的。
即使同样是做生意,人们也能感受到各地商品意识和经营方法的区别。温州人大钱要赚,小钱也要赚,总之只要可赚就一定要赚。在温州的饮食店,面条、米面等食物,向来以两为销售单位,顾客可以买2两、3两,也可以买1两,从没有人嫌1两太少而不卖给顾客。而我们在北方,却很少看到这种经营方式。一位最近刚刚乘火车从东北返回的朋友告诉我,火车上的盒饭都是20元一盒,菜很多,饭很少。他和另外2位同事在火车上吃厌了方便面,想买一碗盒饭,请服务员多给些饭,少给些菜,再分成三份。但是,费尽了唇舌,这位服务员就是不肯,理由是他们以饭盒为销售单位,要装3个饭盒就必须付60元钱,买和大家一样的3份盒饭。于是,他们只好继续吃方便面,而这趟火车也没能从他们身上赚到1分钱,更不用说60元了。高明的生意人,都懂得积沙成滩、积水成渊的道理,而那位火车盒饭销售员以及他的上司只知道1+1=2,不懂得0.5+0.5=1、而4个0.5相加便等于2这一道理,经营方式的呆板于此可见。
除了上述诸种,有关落后地区创业文化微弱的表现还可以举出很多。在不少的落后地区,尽管存在着环境逼迫这一外因,却由于创业文化这一内因过于微弱,外因未能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一浪高过一浪,落后地区的干部和人民都已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但改革的发展速度仍然慢于先进地区,改革和发展的机遇总是抓不住,主观上的原因就在于思想观念陈旧和保守,经济意识淡薄,这些都说明当地的创业文化仍有待于培育。
创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建立在地理环境、经济、历史传统等基础上。如前所述,温州的创业文化是千余年来在山多田少这一特定环境中,工商业经济较大发展的产物。其他各个地区的创业文化也都建立在各自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础上。例如,北方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耕地广大,人民生计主要依靠农业,工商业不发达;例如,大城市人民长期生活在严密的计划经济下,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像温州人那样走发展私营经济创业致富的道路;例如,在西部某些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在封闭而又恶劣的环境下,不仅无法从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生活资源,还常常受到严酷的自然环境的摆布,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奈,久而久之形成默默忍受贫穷和自然灾难的“贫穷文化”,从而湮没了“创业文化”。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落后地区要动员人民投身市场经济,发展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区域经济,首先必须破除长期束缚人们的思想桎梏,更新观念,培植好创业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生活在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下,不仅习惯于将发展区域经济看作是地方政府的事,甚至将使自己过更好的生活也看作是地方政府的事。发展区域经济和使人民过好的生活,确实是各级地方政府应负的责任,然而,它又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同时也是百姓的事,在未来的中国社会尤其如此。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教授总结浙江等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民本经济这一概念。他认为,所谓的民本经济,就是以民为本、民有、民营、民享的经济,并强调民本经济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他指出:这种经济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经济形式以民营经济为主,二是社会投资以民间资本为主,三是社区事业以民办为主,四是政府管理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主。与民本经济相对的是官本经济,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就是一种典型的官本经济,通过长官和行政的方式来配置资源。而民本经济,人民是创业的主体、经营的主体、产权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从高教授的话中,我们可以预见,经济领域的巨大变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包括个人经济行为的作用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计划经济的退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走自主创业之路这种个人的经济行为,不仅早已成为无数的人发财致富的主要途径,也已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政府部门都已开始高度重视私营经济的作用,积极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有的地区在发展私有经济方面进展迅速,有的地区则相对缓慢。进展缓慢的原因颇多,其中一个原因即在于创业方面的落后。温州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如果有着比较先进的创业文化,人民群众便会有创业致富的强烈欲望,就能够主动走发展私营经济致富之路,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创业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创业文化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是人的过好日子的强烈欲望的体现。因此,创业文化并非温州所独有,而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地区,只是各地的发展水平不同而已。勇于创业成功致富的温州人拥有先进的创业文化,而那些人民目前还缺乏创业激情的地区,创业文化显然比较落后。在这些地区,无论发展经济的任务是多么的迫切,政府都应将培育当地的创业文化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各种途径,在人民中播种创业致富的思想种子,培育人民的商业精神和广泛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努力走创业致富之路。
前不久,在《参考消息》上读到一则消息,令人耳目一新。该报摘录日本《日刊工业新闻》2002年7月2日报道:日本的经济产业省(日本政府主管全国经济的部)已着手在中小学开展创业教育。
该省计划在8月上旬选出2-3个地区作为试点,在这些地区的中小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003年将把这门课扩大到高中,并希望将来在全国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