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灸行医的扁鹊
山东微山两城镇出土的几块画像石上,一个人首鸟身的神人正手举银针为披头散发的病人治病,后边还有几位病号正排队等待。据山东大学著名美术考古专家刘敦愿教授考证,此画描述的是古代神医扁鹊针灸行医的故事。
扁鹊在《史记》一书中有传。他是渤海郡郑(今山东长清)人,姓秦,名越人。扁鹊年轻时担任过看守客馆的舍长。有位隐士游客叫长桑君,扁鹊见到他时,感到特别好奇,对他招待更加热情。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常人。两人交往十多年之后,有一天,长桑君私下对扁鹊说:“我年纪已经大了,家里有秘方,想传授给你,你千万不可泄漏。”扁鹊当场答应。长桑君把药方、医书全部给了扁鹊后便忽然不见,扁鹊才知他是一位仙人。经过几年苦练,扁鹊成了以诊脉闻名的医生,常在齐国、赵国行医。在赵国时,人称扁鹊。
扁鹊在晋国为赵简子诊病,因言中简子病由,得赏田四万亩。过虢国,救活虢太子,从此名声大振。
扁鹊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对医疗方法进行了改进。他让弟子子阳磨针灸病,我国针灸治病从此开始。
扁鹊路过齐国的时候,田和之子桓公午招待他。扁鹊入府门朝见时,对午说:“君有病在表皮,如果不治就会加深。”午说:“我没有病。”扁鹊辞行后,午对手下人说:“医生如此好利,竟想给没病的人治病。”五天之后,扁鹊又见午,对他说:“您的病已深入血脉,不治会加剧。”午仍回答说:“我没病。”扁鹊出门后,他很不高兴。又过了五天,扁鹊见到午说:“您的病已到肠胃之间,如果不根治,就会严重了。”午不理睬。当五天后扁鹊再见到午时,没打招呼就避开了。午派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扁鹊回答说:“病在表皮,用热汤熨烫,就能治好;病至血脉,针灸可以治愈;病到肠胃,可用醇酒开化;病到骨髓就谁也治不了。我是怕他让我给治病呀。”五天之后,午果然病倒了,派人找扁鹊,他早巳逃之夭夭。不久,午就死了。
扁鹊云游天下,过邯郸,到洛阳,入咸阳,为男女老少治病,以医术高超闻名天下,深受人民爱戴。
当扁鹊到秦都咸阳的时候,当时的秦太医令李醢(hǎi)自知医术不及扁鹊,便找刺客刺杀了扁鹊,一代名医惨死他乡。所谓同行是冤家,由此可见一斑。
扁鹊虽然死了,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至今仍被奉为中医之祖。汉代艺人选取了扁鹊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诊脉和针灸,来颂扬他对中华医学所作的伟大贡献。
鸟是东夷人的远古图腾,扁鹊为夷人之后,画像石上以鸟的形象表现扁鹊,正是人们对这位伟大医学家最崇高的敬意。
二、排列有序的星象
两汉时期,我国的天文学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三家关于天体理论的学说: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是盖天说的代表作;东汉前期的郄(qiè)萌是宣夜说的代表;落下闳等人则坚持浑天说,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是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他的《浑天仪图注》全面总结和论述了浑天说的理论。张衡还制造了水运浑天仪,以漏水为原动力,通过齿轮系的转动,较准确地把天象演示出来。我国古代对天象观测和记录的传统在两汉时期得到发扬,《汉书·天文志》和《后汉书·天文志》中关于各种天象的准确记录,为我国近现代天文气象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
在汉代,不仅天文学家重视天象,民间艺人对它也十分关注,他们在墓室壁画上绘出了星象图,在画像石上也刻画了星象图,还有大量单独刻出的太阳和月亮图,以及和神话相连的阳乌载日、伏羲举日、女娲举月等图像。壁画上的星象图以河南路阳最为集中,其中以烧沟6l号壁画墓的日月星云图为早。画像石上的星象图则以河南南阳为最多,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和济宁市普育小学东汉石室墓等处也有零星的星象图。
日月同辉
这里的日月同辉不是成语所谓的如日月之长久、光照四方之意,而是指日月同处在一个画面上,日落月出或月落日出,表示“日月同辉”之祥。河南南阳县出土的日月同辉画像石上,其旁所刻星象各有不同。
第一石较为简单,月前是三星相连的心宿,满月中的蟾蜍头向外,以示片落;日轮中的金乌则向中间飞来,以示日升;日月间有云气缭绕相连。
第二石内容稍多,左边阳乌载日下落,右边蟾蜍蹬月上升,月亮前后各有五星相连。
第三石还是日落月出,月旁有两个二星边线、四星连线和三星连线成角的苍龙星座,正好表示月从东方升起。金乌头左右各有三星相连,一字形者为河鼓二,即牵牛星;三角形者为织女,即女须星。
南阳县王寨画像石墓内的日月同辉图也是日落月出,日月之间有六颗星分两排相连,当为省略的天庙星;月轮右边相连的六星则是东欧星,其上下各有一颗彗星,尾向右,表示和月亮同向运行。彗星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妖星”,又名“扫帚星”、“蚩尤旗”。《史记·天官书》中就说:“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日月合璧
山东泰安大汶口汉墓画像石上有日月合璧图,一个圆轮内刻着代表太阳的金乌和代表月亮的玉兔,表示日月重叠,不是日食就是月食。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经包含了很多的天象记录,公元前12至14世纪的日月食记事,现在能大体定出时间的有四次日食,五次月食,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日食和月食的记录,更引起了研究者极大兴趣。春秋时代的编年史中有三十七次日食记录,绝大多数经现代计算的验证是可靠的,并给地球自转研究提供了参考。《汉书》和《后汉书》两书的《天文志》中关于日食的记录则更为可靠。日食这一奇异天象,也引起了石刻艺人的兴趣,把它刻在了石头上,保留至今。
北斗
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出土的战国遗物上发现了完整的二十八宿名称,并和北斗图像相联。河南唐河针织厂画像石墓内的北斗七星刻在月亮的右边,左边是相连星宿。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石室屋顶前坡西段上的北斗七星构成帝车,上坐北斗星君,已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苍龙星座
苍龙乃东方星官,河南南阳蒲山阮堂的一块画像石上有苍龙星座。上刻一满月,内有奔跑的玉兔和舞动的蟾蜍;下刻东宫苍龙星座,用十颗星宿组成龙形,并刻一苍龙图像。白虎星座
白虎乃西方星官。河南南阳县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有白虎星座。图中刻一白虎,昂首翘尾,作奔驰状,其旁刻九星,象征西宫白虎星座,周围有云气缭绕。
牛郎、织女星宿
河南南阳白滩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有牛郎、织女星宿。右上部刻三星相连的河鼓二,即牵牛星,一牛郎一手牵牛,一手举鞭,作向前行走状;与其相对应的左下部刻四星相连的女宿,内跪一女子,即织女;两星之间隔着白虎星座,星座前还有内刻玉兔的毕宿。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隔梁底面和河南南阳县出土的画像石上,也有此二星宿。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也很受人们重视。相传,牛郎织女这对夫妻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晚在天河相会,虽然一年才能见到一次,却只能隔河相望,其相思之情感动了鸟鹊,群集为桥,与之相通。谚谣云:“七月七,牛郎织女会一夕。银河纵隔断,自有鹊桥通。”这一天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七夕·乞巧”节。是夜,妇女多陈瓜果于庭院内敬牛郎织女,并作“乞巧会”,以向织女乞求智巧,故又称“乞巧节”、“女节”。有的地区,女子还借着乞巧去村外瓜棚里会意中人。《荆楚岁时记》、《梦梁录》和《帝景岁时纪胜》等书中都有关于七夕的记载,诗人们也常咏叹之。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牵牛织女》诗:“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钩陈
河南南阳草店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有钩陈图。右端刻一月轮,内有蟾蜍头向外,以示月落,月前刻三星;月后为六星组成“T”字形的太微左垣;左边六星连线为斗形、斗口有一星者为钩陈;斗形星的左边,二金乌正向右飞来。
金乌星宿
河南南阳西丁凤店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刻有金乌与星宿的图像。左边金乌载日飞行,前有一星为太白;尾后三连星者为河鼓二,四星连线呈菱形者似为女宿,七星连线呈勺形者为北斗;北斗柄下星为相,柄上三星构成三角者为天枪。
三、浩浩荡荡的车骑出行
传说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时候,黄帝受到蓬草被风吹动便在地上滚动的启发,发明了车子,并由此获得轩辕黄帝的美称。传说毕竟是传说,在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马车痕迹,最早者属于商代,比传说中车起源的时间晚了差不多两千年。当然,偃师(yǎnshī,县名,河南省西北部)商城发现的马车已不是车的原始形态,因此,车的起源当在此前,只是在缺乏实物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确指其时间。在商周时期,马车是重要的作战工具,直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骑兵开始取代战车兵。到汉代,战车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马车成为权贵富豪的代步工具。
据传,早在奚仲做夏车正的时候,对车就定了等级,即所谓“尊卑上下,各有等级”,但如何区分不同等级,今已不可知。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较早的对车的等级的规定,是《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的汉代对车等级的规定。自天子以下至太皇太后、皇太后、长公主、大贵人、公主、王妃、封君、皇太子、皇子、皇孙、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千石、六百石、三百石、二百石以下各有等差,规定甚是详细,同时规定“贾人不得乘马车”,商人有钱也不能与官等列,可见官是第一位的。不仅乘车有等级,出行时,车骑队伍的规模也不相同,天子导从规模最大,二百石官最小。此外,对车的纹饰和马的纹饰也都作了规定,足见制订舆制的人考虑之详备。
汉代皇帝、官吏出行的实况,今天已无法看到了,我们只能通过考古发现的车骑俑、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上车马出行图来窥知当时的一些情况。
山东苍山兰陵镇出土的一块画像石上刻有豫让二刺赵襄子的故事。画上赵襄子的车队正在过桥,前面三辆导车和二导骑已经过桥;后边二骑二车正从桥上经过;再后边,赵襄子的主车前五导骑一字横列,手举旃幡,齐步向前,赵襄子所乘主车为三驾安车,车顶用华盖,车侧二骑疾驰而过。桥下豫让正与故旧青并对话。根据《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刺客列传》等文献的记载,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豫让二刺赵襄子(山东苍山)
豫让一刺赵襄子不成,遂藏剑埋伏在赵襄子出行必经的桥梁之下,赵襄子出行的车队经过桥梁时,拉车的马突然受惊不前,赵襄子感到桥下有人,遂派青并前去搜查。青荠乃豫让的旧故,私交很深,豫让见到青并便劝他离开。青并知其要刺杀赵襄子,便说:你要行刺,我报告了,就对不起朋友;你要刺杀我家主人,我要是不报告,又是为臣之不忠,我还是死了吧。说完伏剑而死。
青茾虽死,豫让也没能刺了赵襄子,赵襄子发现豫让之后,斥责他说:“你曾长期侍奉范氏和中行氏,可二人都被智伯所消灭,你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去侍奉智伯;智伯被杀,你反倒替他报仇,这是为何?”豫让回答说:范氏和中行氏待我如常人,我也就只能像平常人一样对待他们;智伯以国士待我,所以我就得像国士那样报答他。”
赵襄子闻听此言,愤慨而又惋惜地说:“你为智伯报仇已可留名青史,而我曾经赦免过你一次,也尽到了人之常情,既然如此,我就再不能放过你了。”于是让卫兵将他围住。此时的豫让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毫不畏怯,平心静气地对赵襄子请求道:“我听说英明的君主不毁人之美,你已宽恕过我,天下就会称颂你的贤德。现在我已死到临头,但也请你满足我的一点宿愿,我希望能得到你的衣服刺它几下,也算是替智伯报了仇,这样,我死也瞑目了。”赵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仍以大义对待他,派侍从拿着自己的衣服给了豫让,豫让举剑跃身,连续砍击三剑,然后仰天喊到:“智伯呀,我已经为你报仇了。”遂伏剑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