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做生意盯着女性市场前景更光明。当他积累了一点资本来自己经营小商店“梅西”时,就是以经营女性时装、手袋、化妆品开始的。经过几年经营后,果然生意兴旺,利润甚丰。他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使公司的营业额迅速增长。施特劳斯总结了自己的经营经验,接着开展钻石、金银首饰等名贵产品的经营。他在纽约的“梅西”百货公司,总共6层展销铺面,展卖时装的(绝大都是女性时装)占两层,展卖钻石、金银首饰的占一层,展卖化妆品的占一层,其他两层是展卖综合类商品。可见,女性商品在“梅西”公司占了绝对多数。施特劳斯经过30多年的经营,把一间小商店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公司,显然与其选择的女性目标市场有很大关系。
另外,让我们再看看钻石市场。人们都知道,南非是世界最主要的钻石原料产地,而世界最大的钻石产品加工市场却在以色列。以色列没有出产钻石,却成为世界最大的钻石加工地,这是很值人们深思的。在以色列的犹太商人慧眼独到,他们知道钻石经过加工后显得华丽名贵,能博取世界女性的欢心和喜爱。而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虽然是由男性掌权掌家,但他们中有很多人把自己赚来的钱交由妻子管理,有的男士虽然自己掌握财权,但为了显示自己对妻子或女友的爱,不惜代价让她们随意花钱,以讨个她们欢心。以色列的犹太商人因此不惜投资大办钻石加工工业,从南非等地进口原料。
以色列钻石交易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的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今天已成为世界最大最着名的钻石加工企业,年营业额40多亿美元。
犹太商人发迹的另一个财源,就是人类的嘴巴。可以说,嘴巴的消耗是个无底洞,地球上当今有50多亿个“无底洞”,其市场潜力非常的大。为此,犹太商人设法经营凡是能够经过嘴巴的商品,如粮店、食品店、鱼店、肉店、水果店、蔬菜店、餐厅、咖啡馆、酒吧、俱乐部等等,举不胜举。
犹太人认为,吃完的东西要消化和排泄,一美元一只冰淇淋,10美元一份牛排,进入人的口中几小时后,都会化做废物排泄掉。如此不断地循环消耗,新的需求不断产生,商人可以从经营中不断赚到钱。当然,经营食品不如经营女性用品见利快,为此犹太生意经中把女性商品列为“第一商品”,而把食品列为“第二商品”。而从事“第一商品”经营的犹太人比经营“第二商品”的犹太人多得多。犹太人自诩比华人更具有经商才干,依据就是华人经营“第二商品”者居多。
当然,任何一种生意,要想做好它,生搬硬套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具有聪明的头脑和深邃的洞察力,“嘴巴”生意也不例外。下面的一个日本人经营肉馅面包生意取得成功的例子刚好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日本人是大阪人,现今有名的大富翁,也是日本肉馅面包店的创始人。20世纪70年代初,他与美国麦当劳公司合作,向日本人提供价廉物美的肉馅面包。
初开始经营的时候,日本的商人都笑话他,认为在日本推销肉馅面包,无疑是自找死路,绝不可能有市场。但他不这么认为,他看到日本人体质弱、身材矮小,这可能同食用大米有关,同时他又看到,美国的肉馅面包店的效应正向全世界发展。基于这两点,这位日本商认为,同样是“嘴巴”的商品,在美国能畅销,在日本为什么不可能?再说,按照犹太人的观点,“嘴巴”生意绝对赚钱,他只要经营得当,为什么不可以获取利润?
凭着这种信念,这位日本商人的肉馅面包店开业了。不出所料,开业的第一天,顾客暴满,利润远远超过这位日本商原本的预想。以后利润日日升高,甚至一连用坏了几台世界最先进的面包机器,但还是满足不了顾客的消费要求,这位日本商利用肉馅面包,即利用“嘴巴”生意发了大财!
女人和嘴巴作为消费者,作为顾客,也就是赚女人手里的钱和赚人们花在吃上的钱。而另有一些人,却直接将女人作为赚钱的手段,这或许有道德上的争议,但犹太人不拘于赚钱的方式,认为凡能赚钱者即为真智慧。况且,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经济学铁的规律就是有需求必有供给。上帝把人分为男女各一半,女人对男人,当然有莫大的吸引力,这就蕴含着商机。
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社的创始人赫夫纳的发迹便是靠的“女人”这一商品。
赫夫纳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犹太小康之家。他从小聪明顽皮,不喜欢学习,是一个功课较差的学生。
1944年,赫夫纳中学毕业。时值二战,便响应政府号召欣然应征入伍。
1945年二战结束,赫夫纳复员回家。由于他持有军方的推荐信,按照政府的规定,他有权优先进入大学。大学期间,他读到了一篇当时轰动美国的关于女性性行为的文章,使他对该领域发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这成为他日后创办《花花公子》杂志的推动力之一。
大学毕业后,赫夫纳先后在芝加哥的一家漫画杂志和畅销杂志社工作。但他总觉得自己做一名小小的记者未免有点大材小用,而且薪水很低,因此他来到总编辑的办公室,提出自己的要求:
“请总编每月给我增加40美元的薪水。”
“哼!像你这样的水平,值那么多钱吗?”
总编对这个自命不凡的小记者不屑一顾,不由自主地狠狠揶揄了他一番。
赫夫纳受辱后大为恼火,毅然辞职。
不想这次辞职正使赫夫纳有机会大展其才,他凭借以前在杂志社工作的经验,并且以他犀利的眼光洞悉出经营“女人”商品大有潜力,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向父亲和弟弟及银行贷款凑足1万美元,创办了《花花公子》杂志。
赫夫纳深知,第一期杂志的成败与否至关重要,头炮打响,他可以一鸣惊人,头炮打哑,杂志无人问津,他就很难再有资金去出版第二期。他精心策划了第一期的内容,又以好莱坞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的写真照片作为封面,同时在正文还插入了梦露的数页半裸照片。
1953年11月,第一期《花花公子》上市了,赫夫纳本人做梦也没想到,一下子“洛阳纸贵”,许多读者为了一睹梦露的芳容,对《花花公子》形成抢购。这不仅使赫夫纳一直悬着的心落了下来,而且让他大喜过望。
仅仅一个月,赫夫纳就销售了5万多份杂志,并在第一次的印数上增加了近1倍的印数,这不仅使赫夫纳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让他一夜成名,一下子成了闻名遐迩的老板。
最初几期《花花公子》主要采用梦露及一些其他性感明星的写真照片作封面和插页,随着销售量的急剧增大(1954年的销售量已达到17.5万份),杂志社已经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于是,赫夫纳开始聘请模特儿拍照片,拿这些活生生的形象作为杂志新栏目的内容,并用彩色精印,令读者耳目一新。
此外,为了扩大广告宣传,赫夫纳还在芝加哥及全国各地开设《花花公子》俱乐部,甄选貌美而性感的女郎化装成兔宝宝,招摇过市,杂志销量再一次大增。
之后,《花花公子》还开设了一个叫“小家碧玉”的新栏目。这个栏目玉照上的女孩一律是纯情少女,这使杂志的销量再一次增加。
《花花公子》大肆刊登许多性感明星的艳照,并同时为“性爱非罪恶”而疾呼,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人们褒贬不一。但当《花花公子》在杂志上提出反对保守,支持堕胎合法化等许多新观点后,却获得刻社会一致赞扬,被誉为“开放”的象征。
现在,《花花公子》不但成了一本风糜全球的着名杂志,而且“花花公子”这个品牌也成了世界着名的品牌之一。
(第八节)独辟蹊径发大财
在生意场上只能遵守商业规则。
尊老爱幼、礼让、助人等等其他的伦理道德规范都必须服从商业规则。在生意场上,一切都是商品,而商品则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增值、生钱,除了犯法的事情不能干,违背合同的事情不能干,其他的一切都应该服从这个最高目的。
犹太人在进行商业操作之前,先排除了众多伦理道德规范的掣肘和情感的障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眼界看得宽,手脚放得开,处处得心应手,无往而不胜。
在犹太人看来,创立公司无非是为了赚钱,只要能赚钱,出售自己的公司也是一种商业形式。同样的道理,犹太人在进行商业操作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什么顾忌,只要是有利于赚钱且不违犯法律,就怎么好用怎么用,完全不必考虑过多。
犹太民族在生活上的禁忌之多、之严格,在世界各民族中是很少见的,并且这些禁忌历经两千多年而能坚持贯之,极少改变。但是在另一方面,犹太人在经营商品时的百无禁忌也是在各民族中不多见的。许多原先非商业性的领域大都是被犹太人打破禁区而纳入商业范围的。
苏联刚刚成立之时,许多资本家把苏联看成洪水猛兽,只有犹太人哈默不受局限,独辟蹊径。结果在苏联发了大财。
成功使哈默信心大增,他想:我为什么不回美国一趟,联合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企业,与苏联进行更多的贸易呢?他说服的第一个人是亨利·福特。
福特汽车早已闻名世界,其创始人亨利·福特不仅是个有名的倔老头,也是个有名的反苏派。哈默经人介绍与福特见了面,福特不否认在苏联市场上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可以赚钱,但是,“我绝不运一只螺丝钉给敌人,除非苏联换了政府”。
福特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哈默并没有气馁,他说:“您要是等苏联换了政府才去那里做生意,岂不是丢掉一个大市场吗?”哈默把自己在苏联的见闻、经商的经历以及列宁如何给自己开绿灯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福特听,哈默说:“我们是商人,只管做我们的生意,而生意就是生意。”
福特对哈默的话渐渐产生了兴趣,留哈默共进午餐。餐后,福特又陪哈默去参观自己的机械化农场,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最后,福特终于同意哈默作为自己产品在苏联的独家代理人。哈默从福特这里首先打开了缺口,很快又成了美国橡胶公司、美国机床公司、美国机械公司等许多家企业在苏联的独家代理商。
后来,在哈默的斡旋下,福特公司和苏联政府又达成了联合办拖拉机生产工厂的合作协议,福特由此获得了滚滚利润,哈默自然也受益匪浅。
用50万美元借1美元
犹太人都是守规矩的商人,但他们总能在不改变规则的前提下,灵活地变通规则为其所用。下面这个故事就蕴涵着这种智慧:
一个犹太人走进一家纽约的银行,来到贷款部,大咧咧地坐了下来。
“请问我能帮上您什么忙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一身名牌穿戴的来人。
“我想借钱。”
“好啊,您要借多少?”
“1美元。”
“啊?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说:“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您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您。”
“谢谢。”
说完,犹太人就准备离开银行。
银行行长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匆匆忙忙地赶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您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您想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这是一则笑话,一则只有精明人才想得出来的关于精明人的笑话,这样的精明,一般人想学也学不到,因为单单盘算上的精明,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思路上的精明。
按照常理,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惟一的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受限于常情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让证券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
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多大区别,除了收费不同之外。而且这样可能比存保险箱更保险,因为保险箱也可能被别人盗走,或者被别人知悉密码,而放到银行保险箱是绝对安全的,即使出问题的话,还得由银行来负责。
其实规则虽然不能变,但是妙用规则、巧用规则确实能够大大地帮助我们。
不过,至此,犹太商人的思考方式还只是“横向思维”。怎样把证券弄进银行保险箱里去,让他们代管而几乎不付钱,才真正用上了“逆向思维”。
通常情况下,人们之所以进行抵押,大多是为借款,并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物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允许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规定,因为这是借款者自己能否管好的问题。
然而,就是这个银行“委托”借款者自己管理的细节,激发了犹太人的“逆向思维”犹太人是为抵押而借款的,借款利息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保管费”,既然现在对借款额下限没有明确的规定,犹太商人当然可以只借1美元,从而将“保管费”降低至6美分的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在1美元借款上几乎无利可图,而原先可由利息或罚没抵押物上获得的抵押物保管费也只有区区6美分,纯粹成了为犹太商人义务服务,且责任重大。
这个故事本身当然只是个笑话,但拥有50万美元资产的犹太商人在寄存保管费上精打细算的做法,决不是笑话,借“逆向思维”倒用规则的这套思路,更不是笑话。后面所述的日本政府在外汇上就尝到了上述银行行长的那股滋味,而且那种滋味更加不堪品尝。
(第九节)到处有金钱,看你有没有本事赚
有着“世界第一商人”美誉的犹太人之所以精明,有诸多因素,但最重要而且最具犹太特性的因素,是犹太人精明的心态。
犹太人不但极为欣赏、器重和推崇精明,而且是堂堂正正欣赏、器重和推崇,就像他们对钱的心态一样。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精明似乎也是一种自在之物,精明可以以“为精明而精明”的形式存在。这当然不是说精明没有实效,而是指除了实效之外,其他的价值尺度一般难以用来衡量精明,精明不需要垂头丧气地在宗教或道德法庭上受审或者被训斥。
美国和苏联两国成功地进行了载人火箭飞行之后,德国、法国和以色列也联合拟订了月球旅行计划。火箭与太空舱都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挑选太空飞行员了。
工作人员问应征人员:“在什么待遇下你们才肯参加太空飞行?”
“给我3000美元,我就干。”德国应征者说,“1000美元留着自己用,1000美元给我妻子,还有1000美元用做购房基金。”
接下来法国应征者说:“给我4000美元。1000美元归我自己,1000美元给我妻子,1000美元归还购房的贷款,还有1000美元给我的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