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例子来说,假如有人问,世界上放款的人多,还是借款的人多?一般人都回答说:“当然借款的人多。”但是经验丰富的犹太人回答却恰恰相反,他们会一口咬定:“放款人占绝对多数。”实际也正是如此,银行总的来说是个借贷机构,它将把从很多人那借来的钱,再转借给少数人,从中赚取利润,而用犹太人的说法,放款人和借款人的比例是78:22,银行利用这个比例赚钱,绝不会吃亏。否则的话,银行就有破产之虞了。
就在“78:22”法则经过犹太人千百次运用,几乎百发百中以后,世界上具有聪明头脑的少数商人也开始感觉到这个法则的魔力。一个日本商人就是受这种魔力吸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钻石生意上,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钻石,是一种高级奢侈品,它主要是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品,一般收入的人是购买不起的。而从一般国家统计的数字来看,拥有巨大财富,居于高收入阶层的人数比一般人的数量要少得多。因此,人们都存在这么一个观念:消费者少,利润肯定不高。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居于高收入阶层的少数人却持有多数的金钱。换句话说,一般大众和高收入人数比例为78:22。但他们拥有的财富比例却是倒过来的22:78。犹太人告诉我们:赚“78”的钱,绝不吃亏!该日本商人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把做钻石生意的目光投向占人口比例为“22”的有钱人身上,一举取得巨额利润。
20世纪60年代末的冬天,该日本商人就抓住时机开始寻找钻石市场。他来到东京的某百货公司,要求借该公司的一席之地来推销他的钻石,但是该公司根本不理他那套:“这简直是乱来,现在正值年末,即使是财主,他们也不会来的,我们不冒这种不必要的风险。”于是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他并不气馁,坚持以“78:22”这条万无一失的法则来说服S公司,最后取得该公司一角:郊区M店。M店远离闹市,顾客很少,可以说是对生意条件十分不利,但该日本商人对此并不过分忧虑。钻石毕竟是高级的奢侈品,是少数有钱人的消费品,生意的着眼点首先是那些财主,不能让他们漏网,以赚取占据钱的数量“78”的人的钱。当时S百货公司曾满不在意地说;“钻石生意一天最多能卖2000万日元,那就算算不错了。”该日本商立即反驳:“不,我要卖到2亿日元给你们看。”这在大多数看来,无疑是狂人的说法了。但该日本商人胸有成竹地说出这句话来,无疑是源于对“78:22”法则的信心。
事实上,“78:22”则的魔力很快就显示出来了。首先,在没有地缘优势的M店,取得了巨大的利润,大大突破一般人认为的每天500万日元的效益估量。当时正值年关,减价大拍卖,吸引了大量顾客,该日本商就利用这个机会,和纽约的珠宝店联络,结果运寄来的各式大小钻石,几乎都被抢购一空。接着,该日本商人又在东京的四周及其郊区,分别设立推销点来推销钻石,生意极佳,任何商店都没有下过每天6000万日元的记录。相反S公司由于开始没有抓住占钱“78”的有钱人的机会,当全国各地销路大开时,才低头提供摊位,结果效益反而不如其他本来相对萧条的商点。
这样到了1971年2月,钻石商的日销售额突破了3亿日元,就连四周的买卖,也超过了两亿日元,该日本商实现了曾许下的狂言。
钻石生意成功了,奥秘在哪里?就在于“78:22”法则,S百货公司却对此有过怀疑,他们认为钻石商品就好比美国卡迪拉克牌或林肯牌豪华小轿车,国人能够购买的很少,因此销路一定不好。而该钻石商人却不这么想,他把钻石看成稍微高级的国产小轿车,是有钱的或稍微有钱的人都能买得起的奢侈品,这一部分人虽占全国人口的少数,却拥有全国金钱的多数,赚这部分的人的钱,效益必定很高。
让有钱人来引领消费潮流
犹太商人利用这个法则不但赚到了有钱人的钱,而且也通过有钱人来引领人们的消费。
我们知道,要使某种商品流行起来,最重要的是先让它在那些有钱人当中流行,特别是对那些比较昂贵的奢移品来说更是这样。一种商品,当它在有钱人中流行时,就会在一般老百姓中形成一种示范效应。这好比中国明清时代的蛐蛐热、斗鸡热,刚开始,也就是有钱人的公子哥或皇族少爷小姐们的爱好,后来便有一些稍微有点钱势,一心向那些阔少们看齐的较普通的大众竞相效尤,最后便在普通的百姓中流行起来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般人都是羡慕上流社会,且愿意与上流社会接近,上流社会流行的服饰、运动、口胃风格无疑会对一般人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女性、少男少女影响更甚,他们总会去赶潮流,竞相模仿。犹太人深谙此道,并以此来操纵流行趋势。比如犹太富豪罗斯柴尔德的发迹,就是利用古钱币,让其先在上流社会中流行起来,然后再普及到普通大众中间。此外,日本的汉堡大王藤田的发迹史也体现了这一点。
银座犹太人藤田先生不仅靠汉堡包大发其财,而且还做女人和小孩的生意,如钻石、时装、高级手提包、玩具等。在经营过程中,他首先把对象放在上流社会中有钱人的流行趋势上,无论是钻石的花样、服饰的色彩还是手提包的样式都是按照有钱人的喜好特制的。结果,他的生意不仅非常红火,而且20年来经久不衰,从未发生过“流血大拍卖”的情况。当然,藤田先生之所以能战胜竞争对手,还在于他善于从实际出发、灵活多变,绝对不是那种只知道选购在欧美最风行的服饰的人,因为欧美的服饰只适合那些金发碧眼、身材修长的欧美姑娘,而日本的妇女黄皮肤、黑头发、个子矮小,同那些服饰很难和谐。有钱的人,即使钱再多,也不会拿钱去买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商人们,虽然片面地赶上了有钱人的时髦,但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恐怕还是免不了亏本。藤田先生的成功,以及被称之为“银座犹太人”,恐怕与他灵活地运用犹太生意经有很大的关系。
现代市场瞬息万变,能够把握住流行时尚,无疑就握住了赚钱的尚方宝剑,但把握一种流行趋势谈何容易,犹太人从有钱人下手的商业策略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注有钱人的流行趋势,从而引领有钱人的流行时尚,再加上仔细分析研究市场,商家就可以赶上潮流,甚至超前于潮流,这样就把握了主动,赚钱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女人和嘴巴是生意场上的两大财源
现代社会,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商品,可谓“商机无限”,但做生意总有个利润厚薄之分,也有个“长短线”的问题,有的商品可能很好销,但利润率却很低,而有的商品可能销路不是很广,但其利润率很高。同样,有的东西只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才有得赚,而有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赚钱。我们总想知道究竟什么东西最能赚到钱,当大多数商人还在摸索总结的时候,犹太人却早已把商品分了类,他们认为: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女人”和“嘴巴”是最能赚钱的商品。“女人”生意和“嘴巴”生意无疑是犹太生意经中最耀眼的部分。
犹太人的经验告诉我们:男人工作赚钱,女人使用男人所赚的钱。如果想赚钱,就必须先攻击女人,夺取女人所持有的钱,那就等于男人工作所挣的钱都流入了商人的腰包。因此,女人首先是赚钱的商品。
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吃,只有吃进去,人体吸收营养,才能得以生存,从而使社会得到繁荣,这是很简单的道理,犹太人就是抓住了这个人人都懂、十分简单的道理来寻找赚钱的机会。
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世界就分为两半,一半是属于男人的,另一半是属于女人的。开始时,男女同工同酬,人类经历了这样一段历史后,社会开始慢慢进化,工作成了男人的主要任务,而女人则逐渐与工作脱离来主持家务,自由分配男人所赚的钱。这样世界上的金钱,几乎都集中到女人手中,眼明手快的犹太商人很快洞察到了这一点,提出了“瞄准女人”的口号,用他们的话来说,“瞄准女人”,夺取女人所持有的金钱,就等于赚取了男人工作所赚的钱。“女人”不仅是赚钱的商品,而且是赚钱的“第一商品”。
那些精通经商的人,如果瞄准了“女人”这个第一商品,财源必定会滚滚而来,反之,如果经商者想席卷男人的钱,拼命“瞄准男人”,这笔生意则注定会失败。因为男人的任务是赚钱,能赚钱并不意味持有钱,拥有钱、消费金钱的权限还在于“女人”。
因此,犹太人告诉我们,做“女人”的生意,绝对没错。
不管是闪光夺目的钻石,豪华的女用礼服、戒指、别针及项链、耳环等服饰用品,还是女式高级日用皮包等商品,都拥有相当的利润,等待着商人去亲近它。商人只要稍稍运用聪明的头脑,抓住时机,以“女人”为对象来赚钱,大沓大沓的钞票必定会自动进入商人的皮包。
世界最有名的高级百货公司——“梅西”公司,是犹太人施特劳斯亲手创办起来的。施特劳斯最开始只是个童工,后来当了小商店的店员,他在打工生涯中注意到,顾客中多为女性,即使有男士陪着女性来购物,决定购买权都在女性。
施特劳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做生意盯着女性市场前景更光明。当他积累了一点资本来自己经营小商店“梅西”时,就是以经营女性时装、手袋、化妆品开始的。经过几年经营后,果然生意兴旺,利润甚丰。他继续沿着这个方向加大力度、扩大规模,使公司的营业额迅速增长。施特劳斯总结了自己的经营经验,接着开展钻石、金银首饰等名贵产品的经营。他在纽约的“梅西”百货公司,总共6层展销铺面,展卖时装的(绝大都是女性时装)占两层,展卖钻石、金银首饰的占一层,展卖化妆品的占一层,其他两层是展卖综合类商品。可见,女性商品在“梅西”公司占了绝对多数。施特劳斯经过30多年的经营,把一间小商店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公司,显然与其选择的女性目标市场有很大关系。
另外,让我们再看看钻石市场。人们都知道,南非是世界最主要的钻石原料产地,而世界最大的钻石产品加工市场却在以色列。以色列没有出产钻石,却成为世界最大的钻石加工地,这是很值人们深思的。在以色列的犹太商人慧眼独到,他们知道钻石经过加工后显得华丽名贵,能博取世界女性的欢心和喜爱。而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虽然是由男性掌权掌家,但他们中有很多人把自己赚来的钱交由妻子管理,有的男士虽然自己掌握财权,但为了显示自己对妻子或女友的爱,不惜代价让她们随意花钱,以讨个她们欢心。以色列的犹太商人因此不惜投资大办钻石加工工业,从南非等地进口原料。
以色列钻石交易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的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今天已成为世界最大最着名的钻石加工企业,年营业额40多亿美元。
犹太商人发迹的另一个财源,就是人类的嘴巴。可以说,嘴巴的消耗是个无底洞,地球上当今有50多亿个“无底洞”,其市场潜力非常的大。为此,犹太商人设法经营凡是能够经过嘴巴的商品,如粮店、食品店、鱼店、肉店、水果店、蔬菜店、餐厅、咖啡馆、酒吧、俱乐部等等,举不胜举。
犹太人认为,吃完的东西要消化和排泄,一美元一只冰淇淋,10美元一份牛排,进入人的口中几小时后,都会化做废物排泄掉。如此不断地循环消耗,新的需求不断产生,商人可以从经营中不断赚到钱。当然,经营食品不如经营女性用品见利快,为此犹太生意经中把女性商品列为“第一商品”,而把食品列为“第二商品”。而从事“第一商品”经营的犹太人比经营“第二商品”的犹太人多得多。犹太人自诩比华人更具有经商才干,依据就是华人经营“第二商品”者居多。
当然,任何一种生意,要想做好它,生搬硬套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具有聪明的头脑和深邃的洞察力,“嘴巴”生意也不例外。下面的一个日本人经营肉馅面包生意取得成功的例子刚好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日本人是大阪人,现今有名的大富翁,也是日本肉馅面包店的创始人。20世纪70年代初,他与美国麦当劳公司合作,向日本人提供价廉物美的肉馅面包。
初开始经营的时候,日本的商人都笑话他,认为在日本推销肉馅面包,无疑是自找死路,绝不可能有市场。但他不这么认为,他看到日本人体质弱、身材矮小,这可能同食用大米有关,同时他又看到,美国的肉馅面包店的效应正向全世界发展。基于这两点,这位日本商认为,同样是“嘴巴”的商品,在美国能畅销,在日本为什么不可能?再说,按照犹太人的观点,“嘴巴”生意绝对赚钱,他只要经营得当,为什么不可以获取利润?
凭着这种信念,这位日本商人的肉馅面包店开业了。不出所料,开业的第一天,顾客暴满,利润远远超过这位日本商原本的预想。以后利润日日升高,甚至一连用坏了几台世界最先进的面包机器,但还是满足不了顾客的消费要求,这位日本商利用肉馅面包,即利用“嘴巴”生意发了大财!
女人和嘴巴作为消费者,作为顾客,也就是赚女人手里的钱和赚人们花在吃上的钱。而另有一些人,却直接将女人作为赚钱的手段,这或许有道德上的争议,但犹太人不拘于赚钱的方式,认为凡能赚钱者即为真智慧。况且,在现代市场经济下,经济学铁的规律就是有需求必有供给。上帝把人分为男女各一半,女人对男人,当然有莫大的吸引力,这就蕴含着商机。
美国《花花公子》杂志社的创始人赫夫纳的发迹便是靠的“女人”这一商品。
赫夫纳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犹太小康之家。他从小聪明顽皮,不喜欢学习,是一个功课较差的学生。
1944年,赫夫纳中学毕业。时值二战,便响应政府号召欣然应征入伍。
1945年二战结束,赫夫纳复员回家。由于他持有军方的推荐信,按照政府的规定,他有权优先进入大学。大学期间,他读到了一篇当时轰动美国的关于女性性行为的文章,使他对该领域发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这成为他日后创办《花花公子》杂志的推动力之一。
大学毕业后,赫夫纳先后在芝加哥的一家漫画杂志和畅销杂志社工作。但他总觉得自己做一名小小的记者未免有点大材小用,而且薪水很低,因此他来到总编辑的办公室,提出自己的要求:
“请总编每月给我增加40美元的薪水。”
“哼!像你这样的水平,值那么多钱吗?”
总编对这个自命不凡的小记者不屑一顾,不由自主地狠狠揶揄了他一番。
赫夫纳受辱后大为恼火,毅然辞职。
不想这次辞职正使赫夫纳有机会大展其才,他凭借以前在杂志社工作的经验,并且以他犀利的眼光洞悉出经营“女人”商品大有潜力,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向父亲和弟弟及银行贷款凑足1万美元,创办了《花花公子》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