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讲中,造成怯场的原因很多。从主观上说,可能是由于成功欲过于强烈,演讲前一心想大获成功,这种患得患失的自我意识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此导致了怯场心理的加剧:也可能是缺乏充分的准备,对能否讲好心中没底,于是出现怯场;还可能是由于身体不适,造成怯场等。从客观上说,可能是由于听众对象和时空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导致怯场。初学演讲者突然站在大庭广众之中,以“孤家寡人”面对广大陌生的听众,这就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再如,会场过于严肃或过于嘈杂,都会不同程度地给演讲者造成某种不适感从而产生怯场。演讲怯场是一种“过敏反应”,如不加以控制,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成为习惯性的心理障碍。所以,必须对怯场心理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这里介绍几种调节和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
第一,演讲前做好周密而充分的准备。常言说,“艺高人胆大”,如果演讲者从选题到材料,从结构到语言,都做了认真的准备,讲前又做了多次的练习,一切都做到了心中有数,怯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第二,加强演讲的实践和训练。丰富的演讲实践和训练是克服怯场的最好方法。初学演讲的人,由于缺少临场经验,一登台必然要怯场。而屡登讲台的演讲老手,一定会积累丰富的临场经验,掌握演讲的规律,因而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们都能挥洒自如,左右逢源,怯场感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自我激励。演讲者不可让个人的得失干扰自己的演讲思路,但却可以通过自我激励来培养自信心。他应该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相信自己的能力,暗示自己:“我一定能成功。”这样会有利于克服怯场心理。
第四,培养能力。克服怯场心理,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如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明晰的表达能力、良好的记忆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等。有了这些能力,演讲时就会信心十足、无所畏惧,自然就不会怯场了。
第五,移情于物。人们在突然出现的恐惧面前会紧张地抓住周围的人的身体或某件东西不放,这其实是转移紧张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演讲时若是因怯场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妨手中拿着一件什么东西,如钢笔、纸张、笔记本、火柴棍等,这样就有可能使怯场状态有所缓和。
第六,呼吸调节,控制心跳。即上场前均匀地做深呼吸,每次呼吸都要感觉到是从丹田提起又落回丹田之中。呼与吸的时间要相等,可以在吸时数三个数,呼时以相等的时间数三个数,一呼一吸在六秒钟内完成。这样反复多次,因怯场造成的紧张便会减弱直至消失。
最后一点是在演讲前了解听众,熟悉环境。演讲者初到一处演讲,应事先向主持人了解一下有关情况,如场地多大、人数多少以及听众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兴趣爱好等。这样,心中有了底,就会有效地避免怯场。
还有一种需要自我调节和克服的心理障碍是过强的表现欲。我们知道,演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但演讲又是一种通过个人来实现的行为。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演讲活动离不开一定的自我表现。一个演讲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意识。适当的表现欲能激励演讲者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成为推动演讲者展露头角、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但演讲者的表现欲不得过于强烈,不得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公众接受的限度。如果表现欲过强,就会把崇高的演讲活动变成纯粹的自我表现,演讲者就会变得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甚至是自私自利、骄横自得、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这样的演讲者,在演讲前会显得跃跃欲试,急于想赢得听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对自己的期待值很高。在演讲中,常常表现为趾高气扬、忘乎所以,为展示自己的口才而滔滔不绝,以此向公众炫耀自己的知识和演讲天赋。无论有否时间限制,不管是否切合演讲主题和听众对象,他都会神气活现地讲下去,因为表现欲的内在涌动会使他的话像开闸的洪水、脱缰的野马,难以受到理性的控制。演讲结束后,如果演讲成功,赢得了掌声,他会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自豪感;而要是听众并不买账,会场掌声稀疏,会后评价不高,颇高的期待值和一己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他又会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或自轻自贱、悲观丧气,成了泄了气的皮球。可见,过分强烈的表现欲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心理障碍,它是一个演讲者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
调节和克服强烈表现欲的办法主要有三条:一是端正演讲动机,明确演讲的目的。应该认识到,演讲不是为了个人的得失,而是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了坚持真理、弘扬正气、鼓舞人民,向社会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或荣辱。如果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一个演讲者想通过自己的演讲活动获得成功,以图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这也无可厚非,但这样的自我动机必须同人民大众的利益相一致,与演讲的社会功利相统一。否则,演讲者的自我表现就不仅是自私的,而且是有害的。二是要正确地看待荣誉、看待成功。荣誉和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对自己辛勤劳动的回报。但获得荣誉和成功要通过正常的途径,应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要急功近利,对荣誉产生奢望和贪婪。如果是想通过表现自己出风头来得到荣誉,其结果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三是要正确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自己,不要对自己做过高的估计,更不要自视甚高,打肿脸充胖子,千方百计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样反而会让人瞧不起。
(三)演讲者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一个演讲者应该有优于常人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锻炼和培养的。从主体素质的需要来说,演讲者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包含的因素很多,这里择其要者介绍三个方面。
1.自信心的训练和培养。
自信心是对自我素质和能力的信任,要培养它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演讲者要建立科学的自信,克服盲目的自信。科学的自信是基于对自我清醒认识基础上的自信。如:熟悉演讲的基本规律、原则和方法,并具有演讲的实际体验和感受;对当代演讲的实际状况、听众的水平等有基本的了解;对自己演讲的基本内容和所涉及的基本知识确有把握,并确信能使听众受益。而盲目的自信是类似“阿0”式的自信,缺乏客观依据和现实基础,是一个非理性的预测和判断,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演讲的成功率比较低。总之,从总体上说,演讲者的自信心应当建立在掌握自己、掌握事实、掌握实际、掌握知识、了解群众的基础之上。
第二,辩证地看待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些自信心弱的演讲者,习惯于看到演讲中的不利因素,因而形成了自卑和压抑心理,这对演讲是很不利的。其实,对演讲中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应该辩证地看待并做具体的分析。有的演讲者常常为自己的容貌、服饰、年龄、性别是否适合听众口味和兴趣而惴惴不安;有的演讲者以自己的职业“不高尚”而自惭形秽:有的演讲者为自己演讲的内容过于平淡而断定难以成功;有的演讲者又以听众的文化教养、理论素质、欣赏水平不高或过高而感到忧虑、畏惧,等等。其实,有些不利因素,只要演讲者能够正确对待,想方设法加以改进,是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大可不必把问题看得过于严重。特别是一些因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利条件,即使对演讲造成了某些干扰,听众也是可以理解的,演讲者完全可以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演讲中去,不要为一些小事影响了自己水平的发挥。
第三,对于自信心较弱的演讲者来说,要注意多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并发挥自己的长处,巩固自己的优点。常言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是演讲水平暂时还比较低的人,也总有一些可取之处,有一些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当别人还不重视你,抑或是瞧不起你的时候,你首先要自己瞧得起自己,自己给自己打气、鼓劲,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好自己想做的事,一定能够做一个强者,一定能够超越别人并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培养起较强的自信心来。
2.自控力的训练和培养。
演讲者的自控力的获得,既不能靠父母的遗传,也不是短期速成的,而需要长期的磨练和修养。一般来说,演讲者需要做到:其一,要以坚定的目标意识唤醒意志的力量。任何一次演讲都会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当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情绪波动时,就应立即通过目标回顾来调整自己,并以实现演讲目的的坚强信心来激励自己的意志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因为目标的专注具有凝神聚思的作用,它可以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从而帮助演讲者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例如,在某些特殊的演讲场合(辩论性的演讲),由于某些听众的不合作倾向,即由于观点对立或措辞不当而引起了情感排斥或思想对立等,极易引起演讲者的震惊、恼怒、厌恶、恐惧和羞愧不安等情绪反应:而在另外一些场合,由于听众的肯定、支持、鼓励以及由此造成的和谐的气氛,又容易使演讲者极度兴奋、亢进,甚至大喜过望。一个有经验的演讲者会在这些心理出现时,立即通过对演讲目标的是否圆满实现来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鉴证,提高自己的警觉,使自己恢复平静的心情,用实现目标的顽强意志排斥自我情绪中的消极因素。经验证明,坚定的目标指向,是>台炼演讲者自控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二,在演讲中不温不火,保持冷静的头脑。冷静,是使人们的智慧保持高效和再生的条件,因为只有在头脑冷静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迅速认准并抑制引起消极心理的有关因素,同时认准和激发引起积极心理的有关因素。例如,一个演讲者在遇到听众不愿听或提出责难的情况下,要想对恐慌和不满情绪加以抑制,就只有通过冷静的分析,找到真正的原因是在听众方面还是在自己方面以及具体原因是什么。头脑不冷静,自控力失去控制,就发现不了问题,场面就会失控。所以,演讲中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首先需要的是沉稳、冷静。只有冷静,才会有适当的自控。
其三,掌握演讲规律,熟稔演讲技巧,在演讲的自由境界中获得自控力。演讲的最高境界,是那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在这种境界中,演讲者就会对演讲的内容了然于胸,对演讲的技巧运用自如,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有丰富的经验来应对。此时,自控力必然是自然天成。这种以理性的因素为支柱的自控力,较之于那种自发的自控反应会更为自觉、更为有效。所以,培养和训练自控力的关键还是要掌握演讲规律,丰富演讲实践,深谙演讲技巧,提高演讲水平,从演讲的必然王国进入演讲的自由王国。美国久负盛名的演说家戴尔·卡耐基说过:“演讲决不是上帝给予少数人的特殊才能。”只要坚持不懈地实践,掌握演讲规律,由登台新手变为“沙场老将”以后,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自控力,从而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演讲场合应付自如。
3.韧性心理的训练和培养。
韧性是指坚强的意志、坚忍的品德、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屡败屡战的勇气。对于一个演讲者来说,其韧性表现为不怕失败、不怕打击和挫折,敢于和善于从演讲失败中一次次崛起,敢于和善于从挫折中一次次挺直腰杆走上讲台,有意识地在顺境、逆境、胜利、失败等各种情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以此来培养自己坚强的韧性。古代的思想家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宋代大文豪苏轼也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留侯论》)这些古训,对于今天的演讲者训练意志力和韧性品德,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培养韧性,关键是要正确地看待失败。一次失败是人生的一杯苦酒,但不是人生的彻底失败。一个演讲者难免会出现演讲的失败,只要他不甘于失败,不出现气馁,以积极的态度分析原因,吸取教训,坚持不懈地讲下去,就会从失败走向成功。法国的思想家蒙田说过:“最勇敢的人有时是最不幸的人,因此就有傲然抗衡胜利的意气扬扬的失败。”(蒙田《人生随笔》)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要善于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和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稳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大用。且回顾看看,难道你看不见失败在那里帮助过你吗?”他还说:“是失败使骨头坚硬:是失败化软骨为肌肉;是失败使人不可征服。”(戴尔·卡耐基《智慧的锦囊》)这些话对一个演讲者、特别是初学演讲的人培养自己的韧性心理,是很有启发的。
2.演讲者的知识结构
演讲者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还应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说:“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强的力量。”英国的莎士比亚说:“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弗·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的知识和他的力量是相等的。”高尔基在《文学的世界》中也说:“人的知识愈广,人本身也就愈臻完善。”革命导师列宁更是谆谆教导我们:“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青年团的任务》)作为一个演讲者,丰富的知识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而且也是任何一场演讲获得成功的需要。古往今来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的人,他们之所以能在演讲中广征博引、妙语惊人,开启人们的心扉;他们之所以能把生动、具体而又恰当的事例,自由地、准确地组织到演讲中去,并能出口成章,使听众感到内容丰富、绚丽多彩、新颖有趣、久听不厌,就是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广博的知识与演讲的魅力
(一)演讲需要渊博的知识
演讲离不开丰富而渊博的知识,而知识是使演讲产生感人的魅力的重要原因。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演讲就是得力于对知识的自由运用,而有许多著名的演讲家也都是知识渊博的“博物君子”。例如,英国著名演讲家拉斯金博学多才、知识丰富,其著名演讲《芝麻与百合》不仅能增加听众对英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了解,而且能帮助人们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人从中启迪智慧、开阔眼界、增长见闻。正是由于其中蕴涵了丰富的知识,使得这篇演讲辞成为英国演讲史上妇孺皆知的演讲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