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立论。
所谓立论,就是确立本方论点,并对此进行论证。由于论辩赛辩题的文字表述比较简洁,这就往往使辩题外延过大、内涵不够明确,论辩双方对同一问题难以做出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因此,审题后可运用“追加前提法”和“明确内涵法”来进一步帮助立论。
“追加前提法”是缩小外延,扩大内涵,从而巩固本方立论,并进而取胜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赛香港中文大学队与北京大学队论辩“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时,北大队为反方,辩题明显对反方不利,如果仅仅简单地持反对意见,与对方硬争,必定会显得理由不充分。因此,北大队采取了“追加前提”的办法,以“条件论”作为基础,提出:因为世界各国条件不同、基础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无常,这些因素无疑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北大的立论是:不分时间、环境,盲目地发展旅游业必定弊多于利。
“明确内涵法”是对辩题中的关键性概念做出阐释和界定,以有利于本方展开论证的一种常用方法。“明确内涵法”使用得好,对于定准立论基调,发挥理论优势,严密本方“防线”,界定攻守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l 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复旦大学队抽签为反方,被指定维护“人性本恶”的立论。辩题对反方来说极为不利:一是新加坡是一个崇尚“人性本善”的国家,环境不利;二是评判团中大多数专家学者在人性之本的争论中是“本善”论者,评判不利;三是队员自身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人性本恶”,感情有冲突;四是队员准备较充分的是立论“人性本善”,等等,可谓“天时、地利、人和”无一有利因素。处于这样的劣势下,复旦队采取“明确内涵法”调整方案,制定了决胜方案,即在“人性本恶”的立场之下,区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把“恶”界定为本能与欲望的无限制扩张;把“善”界定为对本能与欲望的有理性的节制,强调后天教化的功能与重要性,表达“人性向善”的价值观。因此,决赛中,复旦队以5:0的绝对优势夺魁。
(2)编制要略,选择进攻角度。
审题立论的最后完成,必须表现在赛前的编制要略上(可以做在论辩卡片上)。要略内容可以分为纲目、子目、证据三项。纲目代表论辩问题的要领,即论辩者所要阐述的几个要点。子目就是理由,是纲目成立的依托。证据是证明理由不容否定的资料。
编制要略的过程,实质就是选择进攻角度的过程。一般来讲,论证题目的角度可从对象、背景、内容、原因、效果、方法和历史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例如论证:“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既可以从分析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的原因去证明,可以从众多发展了旅游业国家所取得的效益去证明,也可以从未发展旅游业国家的历史与发展了旅游业国家的现实去进行纵比,或将发展了旅游业的国家与未发展旅游业的国家进行横比去证明。总之,无论是哪一个辩题,这几个方面都可以作为论述的角度。辩论时,选一个角度,或选两三个角度均可。这要根据每场辩论的要点和时间来灵活选择。除以上几个方面之外,当然还会有别的角度。例如1 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队的基本内容结构便是:一辩侧重逻辑,二辩侧重理论,三辩侧重事实,四辩侧重价值分析。
在编制要略时,要略排列的程式必须纲举目张,整齐有序,能够一目了然。为了说明要略的内容和程式,不妨举一实例剖析之。
在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中,正方是香港中文大学队,反方是北京大学队,辩题是“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
反方要略内容和程式是:(证据省略)
一辩,引论:
A.旅游、旅游业和发展旅游业不是一回事。
B.发展旅游业有利有弊,是由它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C.发展旅游业,必须具备许多客观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国政府要有适当的政策和规划。
二辩,理由:
发展旅游业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是利多于弊。盲目发展旅游业,只能是弊多于利。因为:
A.发展旅游业,见效快、收益大,只是世界经济繁荣上升时期才可能出现,而现在并不处于上升繁荣时期。
B.发展旅游业必须具备自然风光、生活、交通设施等条件,否则无疑是弊多于利。
C.现在世界上汇率变幻莫测,各国发展旅游业收入很难预测。
D.盲目发展旅游业会破坏自然风光,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影响人类生存。
三辩,补充理由:
A.今天的辩题是在客观的现实世界中,而客观现实是大多数国家旅游业的发展都是盲目的。
B.盲目、无节制地发展旅游业,会给民族的传统文化带来中击和破坏。
四辩,总结:
总述一、二、三辩发言。我们已经证明,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盲目地无条件地发展旅游业,肯定是弊多于利。
总之,编制要略的目的在于梳理论辩的次序和思路,构筑论辩体系的骨架,选准进攻的角度。在比赛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根据赛场形势的变化,对已编制的要略内容有所增删。比如正方可从二辩起,反方可从~辩起,在原定的发言内容前加一段驳斥对方发言的话,也可结合对方前述的内容,改变发言角度,以驳论的方式陈述本方要略规定的内容。另外,要略还要考虑自由论辩的内容。(3)强化训J练,提高选手水平。赛场论辩的难度大,要求高,竞争激烈,要求参赛队在赛前做好充分准备,而强化训练是在短期内迅速扩充知识积累,锻炼辩驳能力,掌握论辩谋略,提高选手水平和整体配合水平的有效方法。
强化训l练的内容,主要是知识训练、技能训练和协同训练三个方面。知识训练重在拓宽知识面和增加知识量:技能训练重在辩驳能力、论辩技巧和论辩谋略:协同训练重在整体配合。
(4)运筹辩略,形成战术氛围。
亚里士多德说,在辩论中“预见对方将会设下什么圈套是很难的,但一个人在‘闲暇’时却较易设想出其中的路子”。只要是竞赛,就必定有战略战术的运筹。辩论赛同样如此。在论辩赛中,运筹辩略既要准备己方出击的路线、整体协作的分工,也要预料对方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将怎样回答和反驳,等等。如果有可能了解到对方的情绪、性格、特长、气质等情况,运筹辩略时,就要花相当的时间去揣情摸意,有的放矢地去准备,创造时机去论辩。例如1 993年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上,复旦大学队与剑桥大学队辩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时,由于剑桥大学队的四个辩手都是研究生,其中三个还是博士研究生,在知识结构层次上高于复旦大学队队员一个数量级。针对这一情况,复旦大学在运筹辩略时,全面分析剑桥大学队的队员情况,既考虑到他们的知识层面,又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结构,他们的年龄总和比复旦队大22岁,且擅长说理。但说多了,很容易把自由辩论的时间早早用完;另外,年龄大了,学历高了,相互之间又不易统一,很可能会出现矛盾。针对前一种情况,复旦队在自由辩论时,采取“劳乏术”连连设问,剑桥队则疲于应付说理,结果耗费了宝贵的自由论辩时间,最后复旦队辩驳时,他们等于缺席受审;针对后一种情况,复旦队利用对方自身的矛盾,拥甲攻乙,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运筹辩略时,还要针对赛场形成战术氛围。赛场论辩时,评判员与听众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的态度、倾向在辩论过程中以笑声、掌声、神态等方式表现出来,对辩论双方产生鼓励、赞许或不信服、不赞赏的作用。因此,不仅要考虑场内观众的文化背景和他们对语言的美学态度,还要考虑对手的文化层次、语言风格等,以此来决定针对辩题性质己方的语言风格,即严肃程度、幽默程度、气势和语调的轻重缓急等,从而形成有利于己方的战术氛围,给对方造成心理压力。
2.演i辩;舌动的组织指导
演讲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演讲活动的组织是整个演讲活动的重要机制,演讲活动组织得好,对于单个演讲者和整个演讲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
演讲活动从形式上分,有比赛演讲活动、巡回演讲活动、外请演讲活动三种基本活动类型。比赛演讲活动,又有命题演讲竞赛、即兴演讲竞赛、论辩演讲竞赛三种形式。由于即兴演讲竞赛很少单独举行大型比赛活动,一般都作为命题演讲竞赛的一个内容。因此,本节结合演讲活动的实践,以及演讲活动的实际需要,从命题演讲赛、论辩演讲赛、巡回演讲和外请演讲四个方面,谈谈演讲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
o命题演讲赛的组织指导
(一)命题演讲赛的组织原则
命题演讲赛,包括命题演讲选拔赛、命题演讲邀请赛、命题演讲比赛几种形式。演讲选拔赛是为了选拔演讲人才而组织的演讲赛。例如,为选拔参加下一轮复赛或决赛或更高一级规模赛的选手而组织的淘汰赛;演讲邀请赛是由于某种需要而邀请一些人参加的演讲赛;演讲比赛是为检验某一演讲活动开展的情况,评选出优胜者并予以奖励的比赛。这几种演讲比赛活动,统称竞赛性演讲活动。凡竞赛演讲,竞争便是其突出的特点。竞争性决定了整个赛场的竞争气氛和参赛者的竞争意识。竞赛演讲从一开始就有一个供演讲者争夺的目标,这就是胜负、高低、名次等。参赛者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都有一个“夺标”问题。因此,竞赛性演讲活动的组织,尤显重要。
在组织命题演讲赛时,必须把握下述三个原则:
1.有偿性原则。
命题演讲赛的有偿原则,指演讲赛应给予参赛者一定的竞争目标。这是由竞赛性演讲活动的竞争性决定的。竞争就是较量,较量就有结果,没有结果的竞赛是不可思议的。只是不同规格、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演讲赛,其奖赏的性质不同。一般来说,命题演讲赛至少有三种奖赏类型。
一是资格奖。它是指获胜者才有资格参加下一轮的复赛或决赛,或被选拔参加更高规格、更大规模的竞赛。凡被淘汰的,即丧失继续参赛的资格,而优胜者具有进~步的参赛资格,这个资格本身就是一种奖赏。
二是名次奖。获奖者按预定名额排名次,不再参加高一级的竞赛,这属于一次性名次奖。另一种是终极名次奖,是指已经过(一次或多次)选拔而进入最后一轮决赛的参赛者,只要按要求顺利演讲完毕即能获奖,至少可获三等奖或优胜奖。名次越高,荣誉越多,奖赏越厚。
三是获职奖。获胜者,即获得某种职务、职业或职位。例如:“幼儿教师应聘演讲赛”、“团干部竞选演讲赛”等。这种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命题演讲赛,往往还附有其他条件,参赛者在获得竞赛资格之后,一旦在演讲中获胜,则对本人影响深远。因而这种奖赏更具诱惑性,对提高演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2.可比性原则。
命题演讲赛的可比性原则,指演讲比赛要跟体育比赛一样,有大致相同的条件。例如:同层次,即参赛者必须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年龄或职业(专业)层次。只有参赛个体的基本条件相当,才具有可比性。一个7岁的少儿与一个60岁的老人同台参赛,是很难有其可比性的。同范围,即演讲内容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了限制,演讲者才有所遵循,评委也易于把握标准。同时空,即在同一时间段或相同的演讲场所演讲。在大致相同的氛围中决胜负,才谈得上可比性。
3.公平性原则。
命题演讲赛,要对每个参赛者做出评判,从而分出优劣、先后或胜负,这就有一个公正平等地对待其演讲的问题。公平性是演讲赛得以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其效能的重要保证。要做到评判的公正、公开、公平,必须把握两点:
一是裁决要有评委。评委是竞赛演讲所特有的临时机构,显示出独特的作用,是公平竞争的重要组织保证。组成评委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因素:①权威性。评委通常由包括领导在内的各方面人士组成,其中最好有为大家所公认的通晓演讲的专家或专业人员参加。②可靠性。评委应当公正无私,不偏不倚。③纪律性。评委要制定“评委守则”,并于赛前当众公布。
二是评分要按标准。评委要按统一的标准给分,而标准要事先制定。制定标准应考虑:①要服从组织目的。组织演讲赛的目的,应当体现在评分标准之中,标准对听众和演讲者有指导意义,对评委起约束作用。②要突出重点。在全面兼顾的情况下要突出重点,即根据需要或突出内容,或突出技能。有了重点,评委心中才有底。③要易于掌握。评委在赛场上担子最重,也最紧张,往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评判,这就要求在制定标准时,既要有细线条,更要有粗轮廓。一般地说,场下讨论标准时要细,场上掌握标准时宜粗。
(二)命题演讲赛的组织工作
命题演讲赛的组织工作,视演讲的规格、规模而决定其量的大小和事的繁简。一般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1.赛前准备。
赛前准备工作量大、面广、事有巨细,故要求组织者一定要考虑得细致一些,想得周全一些。
(1)拟制实施方案。
根据竞赛目的,拟制竞赛实施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有:竞赛的规格、规模、命题及范围,比赛形式及时间、地点,参赛对象,报名方式及要求,设奖及评审,组委的组建及工作分工,评委的组建及评分标准的制定,主持人的确定,经费预算等等。
(2)下发赛事通知。
赛前,要根据演讲赛的规模提前下发赛事通知。赛事通知的主要内容有:竞赛目的、命题及范围、参赛对象、报名方式及要求,比赛形式及时间、地点,设奖及评审等。
(3)编写下发《参赛指南》。
大型比赛,还要编写下发《参赛须知》一类的参赛指南小册子,主要内容有:祝词、开幕词、组委会名单、评委会名单、参赛须知、竞赛规则、日程安排和竞赛编组等。
(4)设计布置赛场。
赛场的大小,由听众人数确定。赛台的布置,主要有会标、会微、评委席、计分台及灯光音响设备等。另外,还要准备好演讲比赛必需的物品,如议程表、评分表、计时器、计算器以及奖状、证书、奖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