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非所问 菲律宾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人称科丽。在出席一次记者招待会时,记者问她有多少件旗袍礼服,科丽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所有的旗袍礼服都是第一流服装设计师奥吉·立德罗为我设计的。你知道吗?她经常向我提供最新流行的服装样式。”
别人问数量,她却回答是谁设计的,这样回答明显地属文不对题,然而,那位记者却知趣不再追问了。 对于这类无聊的隐私问题,你完全可以采取答非所问的方法来应付。似是而非有一位女名人准备与一位考古学家结婚,朋友问:“你为什么会选择考古学家?”她一本正经地回答:
“对一个女人来说,选择考古学家作丈夫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担心衰老,考古学家对越古老的东西越感兴趣。”
似是而非的回答往往让那些爱探听隐私的人无功而返,它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听上去你像是在回答对方的问题,但其实并不是对方想要的答案。猜哑谜
歌手毛阿敏演唱了乔羽作词的《思念》之后,一次问乔羽:“歌是我唱的,可你倒说说,那只蝴蝶究竟是谁啊?”乔羽笑了笑,道:
“反正不是你,各人有各人的蝴蝶。我可管不了。”
其实,人们都知道那首歌中的“蝴蝶”是有隐喻的,可问题是涉及到作者的隐私,他理所当然不愿正面回答。于是他巧妙地在关键词“蝴蝶”前加注“各人有各人”这一模糊性定语,从而将“水”搅浑,让对方陷于猜谜似的迷魂阵中,将那令人难以捉摸的哑谜留给了对方。
这种方法,应答时要对关键词加上某些限制语或修饰性词语,有意使问题变得不可思议、更加模糊,从而达到有效地回避隐私性内容的目的。变换角度
1992年10月,日本天皇和皇后在上海访问期间同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谈,一个学生问:“天皇和皇后是在网球场上相识的,那么谁的球艺高呢?”当着皇后的面,要天皇回答这个明显属于天皇和皇后两人之间隐私的问题,不免有些唐突,搞得接待人员都很紧张。然而天皇却对这个问题游刃有余:
“男女是有差别的,如果是女子网球比赛,那皇后的水平是不错的。”
在这个例子中,天皇并不对自己与皇后的球艺孰高孰低直接进行评判,而是另辟蹊径,从“男女是有差别的”这个角度作答,既巧妙地回答了学生冒失的提问,又不至于使皇后和那位学生感到难堪。生活中,被 人提到类似的隐私问题时,也不妨效仿一下这位天皇的回答技巧,不从 对方思维的角度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自己另外发掘角度,让对方跟着自 己的思维走。
-曲解法
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斯蒂尔,一次在外地旅行时遇到了一位同乡人,对方很想知道她的经济情况的底细,于是问她在哪里高就,女作家回答道:“银行。”对方追问:“银行哪个部门?”他的意思是指银行的具体部门,可丹尼尔回答:
“就是专门取钱的那个部门。”
由于问题涉及丹尼尔的具体职业这样的个人隐私,因此她不愿回答,便临时来了个诠释概念的方法来取代答话的内容,即以“银行的职能”之一“取钱”,来代替了对自己具体工作“会计”的回答,从而曲折而含蓄地挡开了对方对自己隐私的窥探。
这种方法常用于对对方提问有明显的反感时,它以对方提及的某个概念为出发点,再有意地曲解,发挥和阐释一番,从而将实质性的答案消融在一片云遮雾障的“诠释”之中,不至于使对方太过失望。绕圈子
一次周末晚会,一待业青年对一妙龄少女纠缠不休,不停地打听她的隐私,于是他们之间发生这样一次对话:
男:“我好像在哪见过你,你贵姓?”
女:“我姓我父亲的姓。”
男:“那你父亲姓什么?”
女:“当然姓我祖父的姓了。”
男:“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女:“干‘四化’的。”
男:“你家住哪儿?”
女:“地球。” 男:“你家几口人?” 女:“和我们家自行车一样多。” 男:“那你们家有几辆自行车?” 女:“每人一辆。” 这个女孩对人家有问必答,彬彬有礼,可无论哪一句回答都是无效的,提供的信息对对方都毫无价值可言,可以说是零信息的提供。她搪塞男青年对隐私的无礼纠缠的成功,就在于她绕圈子的语言技巧。
再如,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不愿把自己的体重公开,于是,当有人问他现在体重多少时,他说:“比过去轻。”再追问他过去多重时,他说:“比现在重。”他用的也是和对方绕圈子的技巧,绕来绕去,最后对方还是什么信息也得不到。否定问题
著名影星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他:“当初谈恋爱,你和于虹谁追的谁?”六小龄童回答:
“到底谁追谁,有什么重要?我们都没有想过要‘追’对方,因为不是在赛跑,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我们是夜色中的两颗星星,彼此对望了几个世纪,向对方眨着眼睛,传递着情意。终于有一天,天旋地转,我们就像磁石的两极碰到一起,吸在一起了。”
六小龄童根本就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而是一开始就否定了对方问题的前提,即认为两人谈恋爱不一定是一方主动追另一方,随后便对两人的爱情作了一个浪漫、精彩的比喻。既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又没有透露自己的隐私。生活中,有人打听隐私的时候,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否定对方的问题,自然也就不用按照他的提问来回答了。牵“牛鼻子”
在一次小型联欢会上,一名女子问赵本山:“听说你在全国笑星中出场费是最高的,一场有一万多元,是吗?”
这个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实在让人难以在公众场合回答。当时赵本 山是这样应付的:
“这个问题提得很突然,请问你是哪个单位的?”
当对方说她是一家销售公司后,赵又问:“你们都经营什么产品?” 他撇开问题不答,却来问这些闲话,让在场的人不明所以。
“有录像机、电视机、录音机……”
“电视机卖多少钱?”
“4000多元。”
“那给你400元你卖吗?”不知为何他在讨价还价,难道真想买电器 不成?
“那当然不能卖。一种商品的价格是由它的价值决定的。”那位女士 说得很干脆。
“这就对了,演员的价值是由观众决定的。”笑星这才亮出了底牌。原 来他兜了一大圈子,是在寻求回答的独特途径,问了那么多话就是为了 最后一句话。顿时,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赵本山应答隐私问题的技巧在于他使用了语言的迂回术。如果现实 中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你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就是采用某些隐蔽的 语言,故意迂回而行,表面上与对方的问题无关,实则借此牵住对方的 “牛鼻子”,在对方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将其引入对自己有利的语言环境, 然后迫其就范,这是一种应变的智慧。直言相告直言相告
有一位姓郑的女士因公出差,在火车上和旁边的一位看起来挺有涵养的男士交谈起来。谁知,谈着谈着,男士突然话题一转,问了一句: “你结婚了吗?” 郑女士一听顿时心生厌恶,于是她态度平和地对那位男士说: “先生,我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前半句是‘对男人不能问收入’,所以我一直没打听你的收入;后半句是‘对女人不能问婚否’,所以,你这个问题我是不能回答了。请你原谅!”
有时候,对方打听你的隐私时,你可以开门见山,指出对方问话的不当,直言相告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避实就虚 一位记者采访著名影星孙飞虎,对其简陋的住处简直难以置信,脱口而出地问道:
“依您的身份、地位、名声,如果在香港,早已是拥有几幢别墅、最豪华的设施、最高级的轿车。可是您为什么会住在这又高又简易的五楼?” 这种涉及隐私的问题,一时很难说清楚,回答不好,反而会使双方都感到尴尬。孙飞虎眉头一皱,幽默道:
“夫人,高高在上不正是我身份高贵的标志吗?”
这里,孙飞虎诙谐地将自己住的楼层之高与他曾扮演的蒋介石地位之高连接起来,这一避实就虚的回答,既避免了尴尬,又活泼了谈话氛围,显示了他的机敏与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