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在舟曲一带历史上也有苯教寺院存在,现在舟曲县的铁坝乡、拱坝、八楞乡的个别村寨以及憨板乡的黑峪和古当、曲瓦乡的曲瓦、峰迭乡的好地坪和瓜咱沟、坪定乡的九原等村寨均有苯教祭司,.境内大多数藏族村寨都追随他们.村寨或某个氏族、某个家庭有事,都邀请附近村寨的祭司主持仪式,信仰者众多。
二、被毁坏而没有恢复的苯教寺院
1958年被关闭、后来被毁坏,现在还没有重建或者并入其他寺院的苯教寺院有7座。
(一)日盖寺
日盖寺坐落在白龙江北岸的迭部县电尕乡然闹村北边山巅.藏语全名“日盖贡巴雍仲闹日温琅”,意思为“苯教珠宝洲”。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是由从西藏协达迪来迭部传教的造帕达旺尖参和造日盖父子共同创建的.后来毁于火灾,由第三世活佛主持重建。日盖寺活佛第一世至第四世名字不详,第五世名字为拉马交,出生在迭部益哇乡扎朵那东哇村。
日盖寺的建筑结构为藏式木楼结构,上、下各五间.有七尺高的金顶六个,法幢两个以及一些金鹿、法轮等法器。寺内供奉造帕大师(寺院的创建者)的塑像,主要宗教活动有正月祈愿法会、法舞会,三月灌顶会,四月法会、斋戒会,八月诵经法会,十月法会,十二月历时九天的冬季法会。日盖寺后来成为卓尼禅定寺的属寺,寺主的任免必须经过卓尼杨土司(迭部为卓尼土司管辖区)的批准。
日盖寺1958年前有经堂1座、公堂1座、僧侣47人。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时未能修复,现在并入附近的拉路寺。
(二)萨让寺
萨让寺位于白龙江南岸的迭部县电尕乡萨让村附近,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是由喇嘛赛扫坚创建的苯教寺院。因为寺院的地址好像鸟的胸部,所以起名为萨让(意为鸟胸)寺。萨让寺第一世活佛名为赛扫坚,二世至四世名字不详,第五世活佛名为冷布索南,后来前去西藏,不久在西藏圆寂,从此活佛传承系统中断。
萨让寺后来成为卓尼禅定寺的属寺,1958年前有2座经堂、1座公堂、僧舍20院、住寺僧人24人。后来经堂和僧舍被附近村民占用,现在并入了拉路寺。
(三)谢协寺
谢协寺坐落在白龙江北畔的迭部县电尕乡谢协村附近,始建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也是由修建日盖寺的造帕达旺尖参和造日盖父子共同创建的。寺院全名为“谢谢贡巴雍仲闹日温琅”,意思为“金盆寺苯教珠宝洲”。
谢协寺活佛共传承了四世,第一世活佛名为套居坚,是造仓的后裔,从西藏香当拉来到电尕的。二至四世活佛名字不详,分别出生在达拉乡年闹村、卡坝乡安子尼日村和旺藏乡高口卡村。谢协寺后来既是卓尼禅定寺的属寺,又是迭部乍日寺的属寺。
谢协寺1958年关闭前有经堂2座、僧舍23院、僧侣28人.现在并入了拉路寺。
(四)黑高寺
黑高寺修建在白龙江北岸的迭部县卡坝乡吾一卡村后的山坡上,大约在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由益黑傲扎主持修建而成。该寺自从创建以来,先后经历了尼玛、阿丝、洛桑、多吉等四任活佛主持寺务活动。原来的寺址在卡坝路寺附近的平台上,后来因为屡次遭到匪徒骚扰,只好迁至卡坎乡大庄村附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经堂1座、僧舍6院、住寺僧侣13人。“文化大革命”中黑高寺被拆毁,至今尚未修复。
(五)迪日寺
迪日寺坐落在白龙江北岸的迭部县卡坝乡安子沟葱地村附近,约建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它是由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威望的洛桑丹珠主持创建而成的苯教寺院,也是电尕乡谢协寺的属寺。该寺自从创建以来从未确立过活佛,寺内宗教活动由僧官主持。1958年前迪日寺修建有经堂1座、佛殿1座、僧舍3院、僧侣20余人,至今尚未能恢复正常的宗教活动。
(六)拉益寺
拉益寺位于白龙江北岸的迭部县卡坎乡尼欠沟境内,大约在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由西让加才主持创建的苯教寺院,后来成为迭部苯教寺院桑周寺的属寺。该寺自从创建以来没有确立过活佛,寺内的宗教活动由僧官或者年长的僧人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拉益寺曾经有经堂1座、僧舍9院、僧侣15人。该寺逐渐废弃,现在并入了桑周寺。
(七)高布寺
高布寺修建在白龙江北岸的迭部县腊子口乡朱立沟境内。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最初是由达拉冷布杰村的龙忠丹增主持创建的苯教寺院,大约在1802年曾经与康多村日绰寺(一座小寺院)合并。该寺第一世活佛就降生在腊子口乡康多村,当地藏族称“康多喇嘛”。康多喇嘛圆寂20年后在达拉村找到了转世灵童,末世活佛李尕闹也降生在达拉村。
1935年红军第一方面军和1936年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迭部时,曾经两次路过该寺,并且在该寺借宿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高布寺有经堂2座、僧舍63院、僧侣75人。“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至今未能恢复。
三、甘南苯教寺院的组织制度、宗教礼仪和供奉的神灵系统
甘南藏区流传的苯教由于长期受藏传佛教的影响,所以在寺院的组织制度、僧职人员的职能、宗教节日、宗教礼仪、供奉的神祗系统等许多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是苯教在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变通办法。
(一)甘南藏区苯教寺院的僧职人员及其职能
苯教僧职人员的分类及其职能的差异,反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这种相互关系构成了苯教寺院内部分工严格、责任明确、有效运作的组织制度。甘南藏区苯教寺院的主要苯教师职位有:喇嘛、傲宝、业哇、格尼、翁则、高德、木那、吉哇、高尼、麻青、加玛、加用、曲赖等。
喇嘛在苯教中指活佛。有时也直接称为活佛,是寺院的最高领导者,负责管理寺院和属民的各种宗教活动及其他事务;傲宝是管理善恶的监理,负责掌管世间冷暖善恶;业哇就是管理员,主要负责管理活佛居所内外事务,接待来往宾客;格尼就是掌管戒律的铁棒喇嘛,按照戒律和经典执法扬善、排除邪恶,一般由诚实稳重、品行端正、信仰虔诚的苯教师担任;翁则即经头,要求精通密宗要义,按照《坚交》经文,领头吟诵内、外、密三类仪轨经,是由清洁干净、保守机密、精通经文、能熟练使用手势的人担任;高德就是主持小型集会的喇嘛,若大喇嘛不在时,由他主持寺内的各种宗教活动,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诵经方式,此职由坐禅满三年后获得正悟和取得成就的人担任:木那即干活带头人,负责管理寺院的悲欢哀乐、争论纠纷、祭祀活动、劳动做事、房檐漏水等生活琐事,是由热爱集体、公正无私、心胸宽广、表里如一、坦率耿直的人担任;吉哇即财务总管,负责管理在法会、节庆等活动中,群众给寺院供餐、布施所得的收入,掌握寺院的各种开支;高尼即近侍,负责管理香火者,经堂内外以及日常的供奉、煨桑、祈祷、祭祀等由他处理;麻青就是厨司,寺院集会时,供用的茶、酥油等必须由吉哇过秤后交给麻青保管,选择不贪饮食、安分知足的人担任;加玛就是烧茶分送茶饭者,主要负责烹茶做饭,从麻青手中如数清点苯教师集会所需的茶饭后,由加玛把每个人应得的一份毫无差错地分配给参加集会的苯教师,由讲究卫生、手脚麻利、不铺张浪费的人担任:加用就是烧火、劈柴、洗刷的人,在僧人大灶做零活,由品行端正、吃苦耐劳的人担任;曲赖就是专门背水的人,苯教师中任何人都可以担任。
以上各类僧职人员除了喇嘛、吉哇、曲赖等职务外。其他人员每隔三年就可以调换他们的角色和职务。一些比较小的苯教寺院,由于僧人数量有限,一个僧人可以身兼多项职责。
(二)甘南藏区苯教寺院的宗教节日和宗教礼仪
甘南藏区苯教寺院的宗教活动内容丰富.一年12个月,几乎每月都有活动。主要活动有:正月初三至初五是“加哇念美钦宝”的纪念日,举行念美大师环寺巡行仪轨,还举行供养遗体、修炼行善等仪式,同时举行“供佛法会”,陈设“朵雍仲隆吉曼荼罗”。正月初六至十六日每日念诵一次“毛兰木”经,即祈愿法会。初八至初九日跳法舞,举行施食回遮法、晒佛等宗教活动。三月初三至初七日举行“登至司英”法会,所有的苯教师和信仰群众分组后连续14个昼夜轮流转“郭拉”(即按逆时针方向转经),初八日有“登至司英”灌顶活动。另外,四月初七至十二日举行“巧巴东巧”法会,十三日举行禁食斋戒会。五月有夏令安居,八月有“夏旦更仁”会,十月举行“万赛周巴”法会,并且同时举行施食回遮法,十二月有历时9天的冬季法会。
另外,夏河县作海苯教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春季祈愿大法会,同时举行供佛法会,规模宏大;夏季举行“嘉哇嘉措”、“都智苏”修持法会;冬季举行消灾回避法事。并跳法舞。此外,寺院经常举行“普明”、“普空”、“药师”、“时轮”等法诠以及四大会供。每月初八、初十、十五日举行抛食驱魔送祟法事,每月上句和下旬举行长善净恶仪轨等修供法事。
苯教的宗教节日和宗教礼仪许多方面和藏传佛教的节日和礼仪具有雷同性,这是因为苯教最初的宗教象征体系不是很完备,后来在与藏传佛教的斗争中才逐渐加以完善,所以在很多方面把藏传佛教的东西直接移植过去。这样做一方面为其披上和藏传佛教极其相似的外衣,便于在当时的宗教社会环境下易于生存;另一方面反映出苯教理论建设面临的困境——理论体系匮乏.不得不借用藏传佛教的理论,这样就导致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即与藏传佛教同一性的增加使自己逐渐走进藏传佛教的阴影中去了,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导致了苯教发展的衰落。
(三)甘南藏区苯教寺院供奉的神灵系统
甘南藏区苯教寺院中主要供奉辛饶米沃、南巴日加哇、吉念美喜热坚赞(苯教著名喇嘛,在苯教中的地位跟宗喀巴在格鲁派中地位一样崇高)、希饶玛卫桑格、琼吾旺秀钦宝、多吉辛饶、造帕大师(甘南藏区苯教的主要传播者)、更藏辛拉傲噶等人。
供奉的本尊神主要有巴赛、桑志、普哇、德拉、造去乎、让赛、哈日让本、尕居托外、木居巴等。甘南藏区苯教寺院供奉的护法神数量较多,而且女性神占的比例大,如斯巴加茂、曼茂、华丹拉茂、扎拉加茂、玛泌斯丹嘉茂等,此外还有丹尚阿赛加哇、黑差坚、尼帮斯、斯加红骡、斯加黑骡等女神。
另外,甘南藏区苯教寺院跳神所戴的面具种类也比较多,面具的画法和色彩、造型也有区别,以此表示神的种类与善恶。主要有扎哇、黑脸、超羌木、阿匝热、虎牛、鹿牛、尕羌木、南木杰、德超、撒投、狮子、地方神等。
唐尕主要有敦巴辛饶(即辛饶米沃)十二功绩唐尕、齐美三祖师唐尕、南巴日加哇唐尕、五圣赛卡唐尕、五类加哇唐尕等。
四、甘南地区苯教的特点及存在的原因
虽然甘南的一部分苯教寺院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保存了下来,但它们的传播范围现在只限于寺院附近不大的地域内。因为这些寺院大都地处交通闭塞的偏远山区,所以规模也比过去大为缩小,信徒和僧侣的人数也在锐减,有的寺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僧人。虽然大部分寺院还保留苯教寺院的名义,但所供奉的神灵都增加了藏传佛教的神灵,祭祀的宗教仪规也融进了藏传佛教的形式。也许在过去这只是这些苯教寺院迫于“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若干年以后,苯教僧人对这种“变通”也就逐渐地适应了。最终这些寺院就几乎成了佛教和苯教二者合一的庙宇了,寺院的管理、宗教活动、组织系统都与藏传佛教大致相同,就连苯教寺院喇嘛(活佛)的转世,包括卜算、灵童寻访、坐床等都和藏传佛教没有任何区别。苯教信徒对庙中的苯教祖师辛饶米沃和释迦牟尼.都同样虔诚信仰,认为是理所应该的。有的苯教僧人还把苯教创始人辛饶米沃称之为佛,有的苯教寺庙的主持也被称为活佛。从称呼上与藏传佛教完全相同,使外人很难区分到底是藏传佛教寺院还是苯教寺院。
苯教之所以在甘南存在,其主要原因是:第一,苯教寺院和信仰活动大都分布在偏僻闭塞的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往往被藏传佛教所忽视,或者说是他们不屑于占领的区域,这是苯教在甘南藏区得以生存的首要原因。第二,为了能够生存、发展下去,苯教吸收了藏传佛教的一些内容和形式,披上了藏传佛教的外衣,从而能够在具有浓厚的藏传佛教氛围的社会环境中获得合法的生存权利。第三,苯教在甘南传播的历史比藏传佛教要久远.它深深地扎根于一方部落组织,代表基层部落的利益,因此在经济和文化上得到了当地部落的保护,所以在一些地区能够发展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