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使科技与经济走向一体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尽快形成可靠的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的保障体系,制定一整套包括财政、金融、税收、人事、工商、外贸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建立和发展科技市场,加强对科技的管理,形成有效的科技转化机制。同时,还要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优化科技研究、开发和中介组织结构。对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实行分流重组。国家可以扶植部分科研机构发展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研究开发与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创建高科技企业集团;部分科研机构可以发展创建行业和地区技术开发中心;主要从事产品技术开发的机构,可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多种形式进入大中型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技术开发机构向科技企业和其他技工贸一体化实体方向发展,通过对企业参股、兼并、租赁等方式,走科技产业化的道路。
2.加强技术转移中介组织的建设。可以由有关部门、地区或企业多方筹资,自主联合兴办、科技基金或技术转移中心;也可以大企业为基础建立技术开发中心;还可以大学、研究设计院为基础建立研究开发联合体,通过中介组织,加速技术转移进程。
3.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要依靠现有工业基础,充分发挥包括国防军工在内的高新技术优势,通过提供现代化的系统设计、工艺和装配等形式,加强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辐射、渗透,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延伸范围。
4.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科研所、大专院校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制度,制定有关政策,鼓励大学、大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提倡各类科技人员在不妨碍主业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开展技术开发、创新、转移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建立吸引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科技人员回国工作的制度,或开展长期、短期合作,沟通国内国际技术交流的渠道。
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径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继承和发展。讲话始终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着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的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出的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动员令,也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全党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自觉性。”而当前,我们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是新的挑战、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的客观实际。因此,在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的过程中,“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不骄不躁,继续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发工作。”这就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任务,确定了总体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根据长期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近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历史经验,在面对新的世纪和新的未来时,他号召全党要从新的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来研究和认识新情况,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为什么要用改革来解决各种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成为贯穿总书记讲话的一根红线?因为实践证明:改革就是创新,改革就是发展,改革就是前进。
改革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能够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和新形势下,我们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不仅大胆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且领导全国人民通过努力奋斗初步建立了这一新的体制,从而把我国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带人了崭新的21世纪。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20多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的就是,我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实现了前两步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伟大工程。在新的世纪,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要紧跟世纪进步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为了实现“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我们要深刻、全面、准确领会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继续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进社会前进。特别是要通过推进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改革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能够最好地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然而,改革并不是要否定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必须要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要与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20多年来,我们所进行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调整和变革,使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并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这样做,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
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永远不会过时,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如果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然会导致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我们的事业就会归于失败。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静止的、教条的和停止不前的,而是随着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如果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为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胜利前进,就不能取得像今天这样的伟大成就。我们党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曾犯过错误,如搞“一大二公”的“穷过渡”、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等,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到严重挫折,也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对马克思主义采取了教条主义的态度。这一点给我们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敢于纠正错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冲破了封闭、保守和教条,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这样做,不仅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而且也使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寻求真理的过程。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也必然会引起进一步解放思想,引起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创新,引起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党的十四大以来不断突破前人,不断进行创新,是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光辉典范。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世界经经、政治、文化的变化非常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就业方式、生活条件、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和社会阶层构成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现实都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是根本不同的。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际面前,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勇于开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又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说,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思想,是一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有力行动和有效途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他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江泽民同志8月31日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当前,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结合学习“七一”讲话,进一步把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那么,如何全面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各项工作?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就是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促进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改革开放之所以成为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实践,是因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改革最直接的目的和主要作用,就在于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甚至阻碍生产力前进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之不断完善并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样,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教育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这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只有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的世纪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理论、方案、措施、方针、政策和各项改革工作,都要体现和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和符合先进文化发展的要求,体现和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另外,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是加强党的建设和防治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措施。当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对这一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切实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下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依法行政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行政审批制度和其他有关管理制度,实现政企分开,从源头上和根本上铲除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好。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改革精神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作的报告,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报告,是一个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报告,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献。报告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报告充分肯定了改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不仅论述改革的内容多、篇幅大、分量重,而且通篇贯穿着改革开放的精神,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报告,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改革开放的动员令和进军号,对推进和指导改革顺利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报告提出大会的主题富有深刻的改革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