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后,等李安从电影学院毕业了,才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毕业后的李安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他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
那时候,李安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而李安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怎么办?继续坚持不懈,还是就此放弃心中的梦想?幸好,李安的妻子给了李安最及时的鼓励。
妻子是李安的大学同学,但她是学生物学的,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小研究室做药物研究员,薪水少得可怜。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安每天除了在家里读书、看电影、写剧本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记得那时候,每天傍晚做完晚饭后,李安就和儿子坐在门口,一边讲故事给他听,一边等待“英勇的猎人妈妈带着猎物(生活费)回家”。
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是很伤自尊心的。有段时间,岳父岳母让妻子给李安一笔钱,让李安拿去开个中餐馆,也好养家糊口,但好强的妻子拒绝了,把钱还给了老人家。李安知道了这件事后,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下定决心:也许这辈子电影梦离他太远了,还是面对现实吧。
后来李安去了小区大学,看了半天,最后心酸地报了一门计算机课。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似乎只有计算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李安有一技之长了。背离了自己的路,李安感到十分抑郁,那几天他一直萎靡不振。妻子很快就发现了他的反常,那晚,妻子一宿没和李安说话。
第二天去上班之前,妻子快上车了,突然,她站在台阶下转过身来,一字一句地告诉李安:“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那一刻,李安的心里像突然起了一阵风,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像那个早上的阳光,一直射进心底。妻子上车走了,他拿出包里的课程表,慢慢地撕成碎片,丢进了门口的垃圾桶。
就这样,李安在妻子的支持下,对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终于成就了自己的辉煌。
李安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就是让对方去做最真实的自己,而不是一方控制或依附另一方。
“安,要记住你心里的梦想!”这句话不仅包含了浓浓的爱意,也道出了美满婚姻的秘密:彼此相互鼓励,共同承受生活中的风雨,最大限度去拓展双方的自我。纪伯伦在《先知》一书中对这种美满的婚姻进行过诗意的描述:
你们的结合要保留空隙,
让天堂的风在你们中间舞动。
爱一个人不等于用爱把对方束缚起来。
爱的最高境界就像你们灵魂两岸之间一片流动的海洋。
斟满各自的酒杯,但不要共饮同一杯酒,
分享面包,但不要吃同一片面包。
一同欢快地歌唱,一同欢快地舞蹈,但要给对方独处的自由。
你看那琴弦,即使是一起颤动发出同一首韵调,琴弦之间也各不相同。
一定要把心扉敞开给对方,但却不是将心灵交给对方来保管。
只有上帝之手才有权保管。
站在一处,但不要过于趋近。
看看教堂的梁柱吧,它们各自分立,你是你,我是我,这样才可保教堂屹立不倒。
橡树和松柏为什么一定要生活在彼此的阴翳之中?
纪伯伦所描述的,正是美满的婚姻,在这种婚姻中,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空间,我们彼此互爱,却又不会失去自我,相反,还能扩充自我的界限,完善自我;我们相互支撑、鼓励、关心,却又不会依附对方,或者控制对方。同样,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也表达过同样的思想。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雄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
在美满的婚姻中,夫妻双方就像木棉和橡树一样都有独立的自我,而不会像蛤蟆鱼一样把自己的自我消失在对方的身体内,也不会像凌霄花一样依附于对方。
在美满的婚姻中,彼此相亲相爱,但又尊重对方的意愿和决定,给对方留下空间,而不会打着爱的旗帜去控制对方,依附对方。
在美满的婚姻中,你有你的高大伟岸,我有我的婀娜多姿;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你爱我,但你有你的自己。彼此在爱的力量的推动下,共同去抗拒生活的风暴,努力去完善自己。
这就是真正的爱和美满的婚姻。
08 是你拖累了孩子,还是孩子拖累了你
英国一位女心理学博士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其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就越成功。”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者母亲,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孩子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时,望着那个稚嫩的生命,你的心瞬间就会融化,变得柔软。一股暖流在你的心底奔流,顷刻之间,你的自我界限就消失掉了,与那个啼哭的婴儿融合在一起。从孩子的哭声中,你分明听见自己心碎的声音,而孩子一个灿烂的笑容,又会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时刻深深被打动。很多父母会暗暗发誓,一定要用自己的一切来呵护这个孩子,哪怕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时,父母与孩子双方都进入了爱的第二阶段,孩子把父母视为上帝,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不分彼此,没有你我。
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明白,今天父母与孩子水乳交融,是为了明天能够让孩子独立去发展。现在的牵手,是为了将来的放手。毕竟水乳交融只是爱的过程,爱的第二阶段,即自我界限消失的阶段。爱的目的,即爱的第三个阶段,是要让孩子形成完整的自我界限和独立的人格。唯有如此,父母给予孩子的才是真正而完整的爱。这样的爱在孩子羽翼丰满之前,给孩子耐心与呵护,教给孩子智慧和能力;在孩子羽翼丰满之后,放开手,让孩子享受自己的世界。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爱受益的绝不仅仅是孩子,父母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就是说,爱孩子不仅仅是为孩子而活,更是为自己而活。因为在付出爱的过程中,不仅孩子的人格会获得确立,父母的人格也会因此获得拓展和完善。
从根本上来说,养育孩子既是一个付出的过程,也是一个获取的过程。既是一个自我界限消失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界限拓展的过程。许多父母说:“养育孩子是我们的第二次成长,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这句话令人感动,但也道出了爱的真谛。
在爱孩子的过程中,孩子教会我们的一定不比我们教会他们的少。他们那张像白纸一样的心灵,让我们懂得了我们以前不懂得的事情。孩子的心灵是一面天真无邪的镜子,我们从中可以照见自己。我们也是从他们那个时候过来的,我们有过童年,但我们在童年时,却不懂得童年。我们有过青春,但我们在青春的时候,还不了解青春。大多数时候,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因为人很难在当时认识当时,在此刻认识此刻,在此地了解此地。有一句电影台词说得好:“你不出去走走,会以为这里就是世界。”出去走走,就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家乡,来看这个世界。
同样,孩子的出现,也给了父母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如果说父母以前的人生是身在庐山中,那么,现在孩子来到父母身边,父母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从一个新的高度重新认识童年和青春。这时的父母就像坐着直升机观看庐山一样,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庐山的真面目,知道自己曾在哪里迷了路,在哪里走了弯路,并会明白自己将来的路应该怎样走。所以,孩子给了父母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不仅让父母在心理上重走了一次青春路,而且还能让父母进一步领悟人生。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明白,他们给孩子的爱既是一种无私的行为,也是一种自私的行为,因为他们渴望通过无私地付出自己的爱来获得自己心灵的成长。实际上,你只有全心全意爱孩子,替孩子考虑,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既不控制孩子,也不依赖孩子,你的心灵才能获得提升,自我才能趋于完善。
有人说:“养儿女就像养花,你给她最好的一切。如果你用心照料,她将像鲜花一样盛开,在她盛开之后,她将离开。”当然,儿女从父母的自我界限中分离出去,开始独立的人生,这不免会让父母感到有些怅然若失和孤独,但正因如此,才体现出了爱的无私和伟大。相反,如果父母害怕这种分离,不敢承受孤独和痛苦,始终用控制和溺爱来阻碍孩子的独立,那么,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会在爱中沦陷。这时,爱就不能成为拓展自我的舂场,只能变成窒息双方的坟墓。
在爱的坟墓中,一方面,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完整的自我,他们的人格紧紧依附于父母,无法开始独立的人生,即使成年,还在啃老坑爹;另一方面,父母也失去了人格的独立和完整,他们不能从孩子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开始属于自己的人生。这时,很多父母会抱怨是孩子拖累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是孩子拖累了自己的人生,他们一直在为孩子而活,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他们简直就像孩子的奴隶,是不折不扣的孩奴。
还记得深海中的蛤蟆鱼吗?
在爱中沦陷的父母与孩子,多么像那些依附在一起的蛤蟆鱼呀。一方依附于另一方,一方操纵着另一方,双方都失去了完整而独立的人生。在这种病态的关系中,父母为孩子而活,为孩子牺牲了自己。同样,孩子也在为父母而活,他们在替父母圆梦,为了父母的心愿而牺牲了自己的人生。结果便是:父母溺爱孩子,孩子就坑爹;父母操纵孩子,孩子就毁灭父母的生活。所以,在这种病态的关系中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双方都在为对方而活,双方都是输家——我输掉了你,你输掉了我。
与其给孩子万贯家财,不如给孩子一个独立的自我
记得美国一位亿万富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实在太爱我的孩子了,所以,决定不给他留下太多的钱。”
似乎巴菲特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给孩子留下一些钱,是要让他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你给孩子留下很多钱,他就会无所事事。
显然,这些亿万富翁们都清楚: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形成独立的自我,而不是让孩子依附于自己。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不会用金钱来操控孩子,左右孩子的人生,而是会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
他们会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替孩子生活。
他们会让孩子勇敢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
他们会给孩子摔倒的机会,同时,也会给孩子自己站起来的机会。
他们知道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尊重孩子有作决定的权利。
他们知道与其给孩子万贯家财,不如给孩子一个独立的自我。
然而,也有不少父母仍停留在爱的第二个阶段,沦陷在爱的泥潭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利用手中的权力,操纵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意愿遭到压制,孩子的梦想遭到抛弃,孩子的天赋遭到扼杀。孩子被迫放弃真实的自己,穿着父母强迫他们穿上的鞋,走着父母让他们走的路。实际上,这些孩子就像一个傀儡,失去了自由,被父母判了无期徒刑。二是父母打着爱的旗帜溺爱孩子,利用孩子的懒惰心理,漠视孩子成长的意愿和内心的渴望,从而让孩子紧紧依附于自己,无法形成完整的自我,开始独立的人生。
一是控制孩子,一是溺爱孩子,尽管这两种情况相反,但从根本上来看,却是一致的,都把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都不能让孩子形成独立的自我界限。对此,纪伯伦曾大声疾呼: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不能接受孩子的独立性,不仅会破坏孩子的人生,也会破坏父母的人生。爱是双赢,不是单赢,不存在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不管是父母控制孩子,还是溺爱孩子,最终的结局都是孩子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只能活在父母的感觉里,活在父母的梦想里。孩子没有自我,最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了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