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报告,全都丢了吧。真正有用的,不是纸上作业,而是全力的拼杀。”
――英国心理学家彼得?亨利
从西周至今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礼”是核心,繁琐的礼教精神贯穿了中国文化。这是一种自然法则为终极原理的形式主义。这种精神重符号,轻实质,重形式,轻内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林在《中华传统礼仪格言》一书的自序中这样写道:“礼仪文化赋予我们民族典雅的语言,优美的举止,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信恢弘的气度。它在中国社会相延几千年,被称为‘衣冠文物’,流传至今。”
中国古代的礼仪是以修身为基础的,你内心树立了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必然合于礼。这样的礼仪文化在赋予中国人气度和优雅的同时,也使中国人变得越来越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是悠久的文化就越容易堆砌繁文缛节,知识分子的行动、思想或反应方式都逐渐为繁缛所累,看问题也渐渐趋于表面化。例如虽然服式、发式、纪元都是无足轻重的形式,但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却一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乃至包含某种神秘意义的象征。比如臣下不可像皇帝一样用明黄色布料做衣服,如违反便会被杀头等规定。
所以中国的很多寓言故事都在讽刺这种国人的通病,比如说“买椟还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楚人本意是卖宝珠,可是却因过分讲求盒子的包装,因此只卖掉盒子;秦穆公把女儿嫁给晋公子重耳的时候,替她筹备豪华的嫁妆,并且选了七十位穿着锦绣衣服的美女陪嫁过去作妾媵,风风光光地嫁女,本来是为了加重女儿的份量。可是到了晋国,晋国的人喜爱上了陪嫁的妾媵,反而看轻了秦穆公的女儿。
到了现代,中国人仍旧喜欢形式主义,总是喜欢高喊冠冕堂皇的口号,但对如何具体实施却轻描淡写,以为发扬文化就是上硬件,比如搞几个艺术节,修几座古庙,找几个和尚念念经,到了放长假的时候在人山人海的文化古迹中旅游一番,就以为自己文化了。其实文化不是这些物化的东西,它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是以人为载体的。穷不是不要文化的借口,因为没有文化会更穷。
更有中国的某网页,陈列着各类总结报告、演讲稿、心得体会等,应有尽有。大类有:思想汇报、转正申请、发言稿子、演讲辞海、竞职演说、个人总结、岗位职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研报告、述职报告、交流材料、各类征文、两个条例、党团活动、事迹材料、合理建议、考察材料、求职自荐、会议讲话、典礼致词、婚庆致辞、庆贺致辞、开幕闭幕、新春致辞。可以说,以上这些大类,基本上囊括了我们目前的需求,只要套上自己或单位的实际情况,大的方面脑筋用不着动。现代的八股文就这样诞生了,使得进行创造的时间被会议的官样文章所占据,敏捷的头脑被假大空的套话所污染。
中国很多中小企业之所以做不长,做不大,技术和管理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西方搞了一百多年市场经济和企业,那种文化传统和底蕴是一种在经济和文化活动中逐渐积聚出来的气质,不是依样画葫芦、照本宣科就能学得会的。现在国内有些企业一进去就要军训,还硬性规定员工必须把企业编的文化手册倒背如流,那并不是企业文化,而是强迫性洗脑。
许多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总喜欢将学历当成学问看待。从“唯学历”到“唯学位”,弄到最后,人人都拼命追求高学历、高学位,致使“硕士”、“博士”满天飞。这种错觉影响所及,不但导致一窝蜂的升学主义,导致名实不符,金玉其外的滥竽充数者遍地都是。浮躁成风,使得人们丧失脚踏实地的做事态度。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也容易重形式轻实质,一会儿去这个名胜古迹,一会儿到那个国家考察;还有的企业家重名气轻效果,一会儿请某知名人士作为顾问,一会儿向某国外专家咨询事务,就好像培训是在打广告一样,要有轰动效应,甚至还有时以和谁谁合影为荣,忘却了自己在干什么。由于形式主义的盛行,往往在创建操作上容易习惯性的或重形式而轻实质内容,或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
普罗克特-甘波尔的一位经理说:“这规矩执行得时紧时松。不过,我刚刚呈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对我公司的战略作几处改动。这份建议书只有一页再加四分之一页长,可是却被顶回来了,嫌它太长了。”
这种传统风格是由公司的前任总裁理查德?杜普雷倡导的,他非常讨厌长篇大论的备忘录,只要超过一页纸就把它打回去,而且往往在上面批上一句:“去芜存菁,使我理解。”要是那份备忘录谈的事情有些复杂,他有时还会再添上一句话:“我不懂复杂的问题,只懂简单的。”有一回,有位记者向他问起这件事,他解释道:“我的部分工作就是训练人们学会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事。然后我们大家才都能够采取明智的行动。”
这种只重实质内容而省去繁琐的形式的运作模式节省了人力和物力,使得下属减少了许多为制造形式所费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现代的企业管理者应改一改往日的弊端,多注重实际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虚张声势,甚至铺张浪费,因为中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效率以及效率所产生出的效益。英国心理学家彼得?亨利说过:“所有的报告,全都丢了吧。真正有用的,不是纸上作业,而是全力的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