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有些人对我们冠以‘包子’、‘傻冒’之尊称,但我们也能进入科学的大门,你们不要门缝里瞧人——把我们看扁了!”
这里运用歇后语,生动形象。
说话时运用谚语、歇后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太多。谚语、歇后语有一种俏皮感,太多了显得轻佻浮滑,哗众取宠,听众觉得厌烦。
第二,不能乱用。谚语、歇后语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有些内容粗俗浅陋,庸俗低下。如“妇人是枝花,灶前灶后扒”、“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崽打地洞”、“茅厕里游泳——奋(粪)勇(涌)前进”、“穷人死在大路上——命该如此”等。
第三,要自然、完整,与正文融为一体。可以用一些提示语:“俗话说”、“有道是”等连接。
第四,有些方言区的歇后语不能用,如:“蜀嘴食胡椒——胡溜溜”(福州方言),“狗吠老虎——唔知死”(客家方言)。
说话时要多用贴近人民现实生活的自然轻快、通俗易懂的俗语,如多选用名词、象声词、迭音词、语气词、民谚、歇后语等,这样才能被广大听众所接受。
掌握说话的“轻”与“重”
一般人并不怕听反对自己的意见,不过人人都愿意自己用脑筋去考虑一下各种问题。对于自己未必相信的事情,都愿意多听一听,多看一看,然后再下判断。(卡耐基语录)
对他人的评价是最为敏感的事情,应格外慎重。尤其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作否定性评价时,更应注意公正、客观,不要言辞过激,最好少使用“限制性”词语。(卡耐基语录)
所谓“重”,就是把话说得直露些,尖刻些,有一定力度,有一定的警示性。而所谓“轻”则是把话说得隐晦些,浅淡些,客气些,简单些。(卡耐基语录)
(1)别把话说绝
有些人在日常交际中,对问题缺乏理智,不考虑后果,一时性起,说话没轻没重,以致说出一些过头的话,既伤害了他人,也妨害了自己。
有一对夫妻吵架,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最后丈夫指着妻子厉声说:“你滚,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你!”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一位家长让5岁的儿子从1数到100,但儿子每次数到20时总是数错。家长不耐烦地指着儿子说:“你真笨,简直像头猪一样。”这话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儿子当时就拉长了脸。
这类说“过”了、说“绝”了的话,虽然有一些是言不由衷的气话,但是对方听来,却很伤心,常常引起争吵、嫉恨,甚至反目成仇。俗话说“过火的饭不要吃,过头的话不要说”,“话不要说绝,路不要走绝。”正是对上述不良谈吐的告诫。
导致人们说“过头话”,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因此,在说话时还应该注意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①拿不准的问题,切忌武断。一般人并不怕听反对自己的意见,不过人人都愿意自己用脑筋去考虑一下各种问题。对于自己未必相信的事情,都愿意多听一听,多看一看,然后再下判断。
为了给别人考虑的余地,你要尽量缓冲你的判断结论。你把你的判断限制一下,声明这只是你个人的看法,或者只是你亲眼看到的事实,因为,可能别人跟你有不尽相同的经验。
除去极少数的特殊事情外,日常交往中,你最好避免用类似这样的语句来说明你的看法。如“绝对是这样的”、“全部是这样的”或者“总是这样的”。你可以说“有些是这样的”、“有时是这样的”,甚至你可以说“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凡是对自己没有亲历,或不了解全部事实,或存有疑点的问题发表看法时,要注意选择恰当的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如说:“仅从已掌握的情况来看,我认为……”、“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我认为……”、“这仅仅是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这些说法都做了必要的限制,不但较为客观,而且随着掌握新情况的增多,有进一步发表意见,或纠正自己原来看法的余地,较为主动。
有时是因事实尚未搞清,有时是因涉及面广,或者自己不明就里,都不宜说过头话,而应借助委婉、含蓄、隐蔽、暗喻的策略方式,由此及彼,用弦外之音,巧妙表达本意,揭示批评内容,让人自己思考和领悟,使这种批评达到“藏颖词问,锋露于外”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列举和分析现实中他人的是非,暗喻其错误;通过列举分析历史人物是非,烘托其错误;也可通过分析正确的事物,比较其错误等。此外,还可采用多种暗示法,如故事暗示法,用生动的形象增强感染力;笑话暗示法,既有幽默感,又使他不尴尬;轶闻暗示法,通过轶闻趣事,使他听批评时,即使受到点影射,也易于接受。总之,通过提供多角度、多内容的比较,使人反思领悟,从而自觉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改正错误。
②评价他人时,切忌简单否定或肯定。对他人的评价是最为敏感的事情,应格外慎重。尤其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作否定性评价时,更应注意公正、客观,不要言辞过激,最好少使用“限制性”词语。如果某下属办糟了一件事,在批评时,某领导说:“你呀,从来没办过一件漂亮事!”这话就说得过于绝对,对方肯定难以接受。如果这样批评:“在这件事上,我要批评你,你考虑得很不周到!”这样有限度的批评,对方就会心服口服,低头认错。因此,对他人作肯定或否定性评价时,要注意使用必要的限制性词语,以便对评价的范围做准确的界定,恰当地反映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发展程度。只否定那些应该否定的东西,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简单地“一言以蔽之”。
妙语精言,不以多为贵。领导者在批评下属的过错时,经常要用听起来简单明了、浅显易懂,实际上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使出现过错的人经过思考,便能从中得到批评的信息,并很快醒悟,接受批评,改正过错,吸取教训,不断前进。
③矛盾冲突时,切忌失去理智。有些“过头话”是在感情激动时脱口而出的:人们为了战胜对手,往往夸大其词,着意渲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使用污言秽语。如前例中,丈夫在火头上说的“我一辈子也不想见到你!”这话显然是气话、过头话,是感情冲动状态下的过激之言。事过之后,冷静下来,往往追悔莫及。所以,在情绪激动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切莫怒不择词,出语伤人。同时,因为双方有矛盾,说话就难免很冲、带刺,如果你也采取同样的态度回击,则积怨会更深。钢刀砍在石头上,肯定会溅起火星,如果钢刀砍在棉花上,则软绵绵无力。对方一定不会再强硬下去。在与有误解或隔阂的人相处时,应避其锋芒,不要硬碰硬,不说过头话,使用的语气不要咄咄逼人,如果一方能主动示弱,便有利于矛盾的化解。
(2)顾及对方的身伤
我们都知道,在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面前说话应该有轻有重,至于对什么人说话应该轻一点,对什么人说话应该重一点,却不知如何把握。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对你或许会有所启发。
①旁敲侧击法。旁敲侧击法即通过曲折隐晦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意见暗示给对方:这种方式既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可避免难堪的场面,所以常被人使用。
罗西尼是19世纪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一天,一个作曲家拿着一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来请教他,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停地脱帽。那位作曲家问他:“屋里太热了?”罗西尼回答说:“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罗西尼巧妙地用“那么多熟人”来暗示曲子缺乏新意,抄袭太多,既含蓄又明确地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既不伤情面又达到了目的。
②借彼说此法。利用两个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甲事物来说明乙事物,不仅通俗易解,且能增强说服力,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正话反说法这种方法取自修辞学中的正话反说法,把原批评的话,从相反的角度,用表扬的形式表达出来。
某军校一年级新生军训,一位学生因训练不认真,三次打靶三次剃了“光头”,使全班的团体总分成为全年级倒数第一。打靶回来的路上,班主任捶了捶这位学生的肩膀,笑着说:“每一次你都“吃烧饼”,靶子以外的地方都打中了,也真不容易啊!”老师不乏幽默的“赞扬”引得了同学们的笑声,连这位学生也忍不住笑了。但笑过之后,抓了半天后脑勺,很不好意思。
④双关曲解法。为了使自己要办的事情容易被对方接受,我们可以用双关曲解法,这是利用一个词的语音或语意同时关联两种不同的意义并进行曲解的方法。
例一:
正在“大酬宾”的百货公司柜台前,购买者争先恐后,秩序混乱。一位女士愤然对营业员说:“幸好没打算向你们找Limao(礼帽/礼貌),我看在这儿根本找不到。”营业员沉默了一会儿说:“请让我看看您所需要的礼帽的样品!”那位女士愣了一下,笑了。
例二:
某食品商店经理在全体职工大会上说“要端正经营作风,加强劳动纪律,公私分明,特别是那‘甜蜜的事业’——糖果柜台,顾客反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