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平等的状况在不断改善,但远未消除。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平等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社会的管理者——政府及执政党、社会团体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持续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在政治上,通过宪法、法律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保障每个人的生命权、尊严和平等地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权利,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如在居住、教育、就业、升迁等方面的平等权力和公平机会;国家和各级政府以民主和法治治理社会,同时社会公众对公共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2.在思想上,在尊重个体思想自由的基础上,倡导先进的社会意识和思想,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社会力量。社会是人群的集合体,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各怀目的,各有所求,国家或社会的管理者要善于提出目标和思想去加以引导和统领。历史上孔子、孟子的儒家学说,老子、庄子的道家学说,释迦牟尼的佛教,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耶稣的基督教,现代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当前的科学发展观都是这方面的经典例子。但同时要注意,过分强调统一思想和维护集体利益,就有可能会压制个性和多样性,造成一种思想、一个模式的同质化问题,不利于创新。
3.在经济上,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生存保障,如建立就业、社保、住房保障制度和救济制度;同时调节收入和资源的分配和占有方式,减少、直至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提供普遍的社会保障是解决失业问题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强消费信心的根本。因为有了基本的社会保障,解决了生存之忧,消除了后顾之忧,可以激发人们自主创业、学习探索、发明创造的热情,而且人们才可能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消费。一个人连生存都困难,将无法从事高尚的、创造性的、富有激情的工作,也难以给社会做出什么贡献。中产家庭容易出科学家、艺术家、发明家、医师、律师等,北欧高福利国家造就了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产业,就很能说明问题。
4.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事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研发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人的劳动时间,增加人们锻炼和休闲的时间,以增强体质,享受生活;教育和医疗是基础,要兴办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满足人们接受教育、防病治病的需要;要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繁荣,以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丰富人们的业余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8.2社会关系
人的社会性高于其他任何动物,人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学习、工作、生活在社会之中,总会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具有其社会身份和使命,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社会关系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称,包括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家庭、组织、社会)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社会关系的实质和核心内容是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人际关系中能为自己带来价值的部分常称为人脉关系。各种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交流信息、提供信用机制、交换社会资源、增强组织凝聚力的功能,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条件。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人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8.2.1人际关系分类
人际关系是在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大背景下发生发展的,因此是十分复杂的,其分类也有多种角度,其中常用的有三种,即按照人际关系形成的原因分类、按照人际关系重要程度分类和按照人际关系的互动性质分类。
1.按照人际关系形成的原因,可将人际关系分为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学缘关系、业缘关系、随缘关系等。
(1)血缘关系:有遗传关系的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如与祖父母、父母亲、子女间的关系。
(2)亲缘关系:因婚姻而带来的夫妻关系和亲戚关系,如与夫妻双方家人的关系。
(3)地缘关系:因居住地相同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与邻居、家乡人的关系。地缘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从县的范围看,同村、同乡的可称老乡;从省的范围看,同县、同市的可称老乡;从全国的范围看,同省的可称老乡;到了国外,来自中国的都称中国人。
(4)学缘关系:因在一起共同学习(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培训、进修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
(5)业缘关系:因职业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与同事、战友、客户、合作伙伴的关系。
(6)随缘关系:与偶然相识的人、朋友的朋友的关系。
2.按照人际关系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人际关系分为核心层人际关系、紧密层人际关系和松散层人际关系。
(1)核心层人际关系:与自己利益关系重大的人际关系,如上级、下级中的骨干、关键客户(甲方)。
(2)紧密层人际关系:与自己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际关系,如一般同事、一般客户、主要家庭成员和亲戚。
(3)松散层人际关系:与自己未来工作、生活可能发生关系的人际关系,如潜在的领导、客户、朋友。
3.按照人际关系的互动性质,可将人际关系分为合作型、竞争型、应酬型、维持型和冲突型。
8.2.2人际关系对策
1.正确认识和构建人际关系。人生活在群体(家庭、组织、社会)之中,不断地与他人进行着交往,必然要产生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应结合自己学习、工作、生活具体情况去构建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随着人生阶段、担当角色的变化而变化,顺势而为。例如,学生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学业上,处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适当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一个技术人员,应关注技术功底的高;一个市场人员要熟悉公司产品和市场,发展和维护与客户的关系;而一个总经理应当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问题,为推动公司的发展而构建相关的人际关系。
2.把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人与人相处,关键在于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待人以真诚、守信用、内敛、包容,树立个人良好形象;学会换位思考,不必凡事争强好胜,非要决出个高下,要给他人留下必要的空间,让他人感觉到被尊重,从而愿意与你交往。但也不能一味投人所好,丧失人格,使人际关系变得庸俗化;更不能耍小聪明、搞欺诈,一旦被人知晓将为人所不齿,这也不是做大事的人应有的作为。一个人立于世应该主要靠自己的才能、业绩和勤奋,而不是完全靠关系,这样在群体中才能使人信服,自己内心也坦然。当然,健康的人际关系有赖于健康的社会风气和公平的社会机制,有赖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3.人际关系要分层次。每个人的个性、学识、修养、经历、背景、需求各不相同,而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要以感情、友谊、利益为纽带,理清人际关系中的主次,对所交往的对象和准备参与的社会活动加以选择和取舍。与自己志趣相投、有助益的人多交往,与自己志趣不合、没有助益的人则减少或避免交往;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可以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可以不参加。这样既是对自己的解放,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对于职业人来讲,业缘关系或工作关系是人生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要处好与组织内部上下级、同级的关系和与组织外部合作方、客户等的关系。
4.注意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和沟通技巧。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有相应的礼仪礼节要求,如着装、座次、称呼、用词等。与人沟通要注意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学会倾听和表达,留意表情和身体动作等。这些技巧性的东西需要了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