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性别问题的时候,不能不涉及跨性别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很难归类的人,尤其在性别问题上,有一大批人既不能被划归男性,也不能被划归女性,他们就是跨性别人群。据统计,总人口中占1.728%的人是生理上的两性人,如果再加入心理因素,跨性别人群的比例比这个比例就要大得多了。
男权制不仅压抑女性,也压抑了在性别方面不符合规范的少数人群。跨越性别的人群就属于这样的少数人群。
社会学对跨越性别现象有许多术语来加以描述,其中有些是利用旧有名词,有些在英语中属于新创词汇。据不完全统计,描写这一现象的词汇包括:跨越性别(transgenderism)、性别出轨(gendertransgression)、间性(intersexuality,intersex)、雌雄同体(androgyny)、两性人(hermaphroditism)、易性者(trans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s)、易装者(transvestites)、跨性别者£¨trsgenderist)、双性别者(bigenders)、易装皇后(drag queens)、易装国王(drag kings)、反串者(cross-dressers)、阳刚女人(masculine women)、阴柔男人(feminine men)、双性人(intersexuals)、雌雄同体人(hermaphrodite)、中性人(androgynes)、跨越性别者(cross-genders)、变换形体者(shape-shifter)、蒙混性别的女人(passing women)、蒙混性别的男人(passing men)、性别扭转者(gender-benders)、性别融合者(genderblenders)、有胡子的女人(bearded women)、女性健力士(women bodybuilders)。(何春蕤,2003-1,317)
在英文中,Hermaphrodite(雌雄同体者)一词的来历是Hermes (宙斯之子)和Aphrodite(性爱与美之女神)的结合。关于雌雄同体者有两个神话故事:其一是二者生了一个孩子,性别难以确定。其二是他俩的孩子特别漂亮,水仙女爱上他,与他合为一体。
跨性别话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上半叶。跨性别一词被用来指称那些在性别表现上被视为不符合其生理性别的人。这一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引起公众的关注,成为与性别有关的一种新话语。普林斯(Virginia Prince)创造出“跨性别倾向(transgenderism)”一词。(Bullough,et al。,469)他是这样说的:“1987年或1988年我创造‘跨性别者’这个字的时候就觉得,总得有个名字来描述像我这种跨越性别疆界但并没有跨越性的疆界的人——也就是我们这些全时间活在和本身生理性别相反的性别里的人。”(转引自何春蕤,2003-1,317~317)
雌雄同体现象又被称为“第三性”现象,专指人类中那一批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的人。历史上有些文化和社会相信,这样的人是拥有双重灵魂的人。在跨越性别的人群中,最主要的是易性(transsexual)和易装(transvestite)两大群体。易性者作为诊断实体最早是由本杰明(1953年)定义命名的。他的定义是: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坚持对荷尔蒙和外科性别做出重新定义。易装者则是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坚持要穿异性的服装。
易性者一般自认为是陷在错误的身体中的人。易性倾向就是一个人相信他(她)的真实性别被装在了一个对立性别的身体当中。由于精神不能改变,只好通过荷尔蒙治疗或手术改变身体,似乎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是改变身体,把它改变成另一性别的模样。易性是性别的颠倒,也是性别角色的颠倒。由于易性者在人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有人主张将性别重新划分为三种:生理心理男性;生理心理女性;生理心理不一致的性别,即男女易性者。
对易性者的标准定义是:一种不喜欢自己的解剖学性别的持续感觉,一种放弃自己的生殖器过另一种性别的生活的持续愿望。根据美国《精神异常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在1996年美国精神病协会的名单上,易性倾向不再被认为是精神病,而仅仅被视为一种“性别认同障碍”。
易装倾向有如下特点:首先,易装是一种纯粹的人类现象,其他动物中并不存在,因为它们不穿衣服。其次,易装基本上是一种异性恋现象,至少在男性中如此。易装倾向又可细分为:内衣易装;仪式性易装,许多文化中都有仪式性易装;强迫性易装;同性恋易装等。
在北美残存的部落文化中,有113个社会承认第三性。非洲的巫医、西伯利亚和北美的沙曼(shamans)都是雌雄同体人。他们通常都是男性以女性的面貌出现和行事。男性易性作为一种宗教活动,在这些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风俗。不仅在北美印第安人中有这种风俗,在非洲和南美洲人中、澳洲人和大洋洲人中也发现了此类风俗。这些雌雄同体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精神的翻译者,都是神的代言人,都能治病。在沙曼风俗中,易性男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强有力的沙曼,据说是因为其荷尔蒙与众不同,神经系统独特,能够进入狂喜的神灵附体状态。
欧洲20世纪初的旅行家在东欧发现了一种叫做“誓言处女”的人,她们是男性化的女人,她们终身不婚,保持处女之身,充当男性的社会角色。
一个典型的易性者事件是法国1601年出现的玛丽/马林(Marie/Marin le Marcis)案。这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是女性,在21岁时他开始穿男人衣服,并申请与一女人结婚。他一度被判火刑,又改判绞刑,最后被释放,释放的条件是要求他在25岁以前不再穿女装。他被审判的罪名是鸡奸和易装。
在西方社会中,易性现象在社会上较大规模的出现最早发生在女性当中。虽然在20世纪下半叶几乎所有的易性者都是男性,但是最早对自己的性别感到不安的却是女性。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有几千名西方女性像男性一样生活,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原属于男性;还有些人是为了逃避严格的女性角色。在19世纪末,西方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受过教育的单身女性。她们拒绝结婚和做母亲,采取参加工作和结交朋友的生活方式。她们的生活方式对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造成了威胁。
在英国,1880~1920年是易装女性现身的重要时期。20世纪初,英国一批上流社会的女性喜着男装,意在向传统的女性行为标准质疑,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政治要求和性欲取向。当时,对老处女的社会恐惧集中在这些表现出男人风格的女人身上,她们身穿男装,一副男性做派。她们自称“新女性”,是具有男性风格的新女性。性学家艾宾最先注意到这种易装倾向的存在,但是他并不关注这些女性的性行为方式,而是关注其公共行为和外貌。当时的性学家将女性气质仅仅定义为一种生理气质,即母性,强调其自然性。他们认为,女性的特点是以道德和情感为中心的。如果说一个真正的女人必须是母亲,那么老处女,特别是在社会上公开站出来说话的女性主义者,就缺乏标志着性别成熟的基本特点。
易装现象大量表现在文学艺术活动中。在17世纪,在英国有两个男孩专门饰演女人。哈代的《还乡》也是由男扮女装者出演的。莎士比亚戏剧中有许多女性易装者,但是没有男性易装者。1848年出版的一部小说《伦敦的奥秘》中出现过一位女扮男装的女主人公。在中国,由于男女之“大防”,长期以来就存在反串表演的文化,其中既包括京剧类的男扮女装,也包括越剧类的女扮男装。
德国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在19世纪60年代购买过大量的丝绸服装,表现出对女性服装的酷爱。但是瓦格纳研究专家认为,这种行为并不足以证明他有易装倾向,也许是由中年危机所致。
我国革命女杰秋瑾也有过政治性很强的易装行为。她曾向友人说:“在中国,通行着男子强而女子弱的观念来压迫妇女,我实在想具有男子那样坚强的意志。为此,我想首先把外形扮作男子,然后直到心灵都变成男子。”1907年,她主持大通学堂期间,常常男装骑马,带学生到野外打靶。(张妙清等,221)
西班牙女运动员玛丽亚·帕蒂诺(Maria Patino)被查出男性染色体Y,因此被取消比赛资格,但是她坚持认为自己是女性。
19世纪至20世纪,跨越性别者多为男性,据估计可能是由于女性地位提高、对男性角色的行为规范变得越来越严厉所致。
据调查,中国台湾地区的跨性别现象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盛行率高,二是女性易性者多于男性易性者。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资料显示,易性者的发生率每10万人中1到2人;新加坡约10万人中4人;台湾地区10万人中有97人(18岁以上人口中)。易性者在国外是男多女少,例如美国男女易性者的比例是3比1,新加坡也是男多于女,而台湾地区的易性者却是女多于男。(何春蕤,2003-1,49)
根据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易装易性男性具有下列特点:从儿时起就跨越性别;在儿时不喜欢体育;高度女性化,外貌女性化,喜欢高度女性化的活动;没有恋物倾向;服饰戏剧化,妖娆,有魅力;喜欢制造一种过分花哨的、引人注目的娱乐形式;最喜欢的职业是娱乐业、歌唱业、舞蹈业、演艺业以及其他与表演有关的行业;常常在传统女性或“同性恋行业”工作,如卖淫、美发、缝纫、仆侍、指甲修剪业等;对生殖器类性活动有很高兴趣;其性伴大多是异性恋男人或双性恋男人。(Bullough,et al。,189~199)
关于易性者一般在何时发现自己有易性倾向的调查表明:“从有记忆时起”——低于3岁时发现的占86%;3岁至入学阶段发现的占4%;青春期时发现的占10%;青春期以后发现的为0.(Carlisle,251)
对易性倾向的成因的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是早年照料者是同性还是异性。斯托勒认为,易性倾向的形成原因在于,男孩不可以认同母亲,而女孩却没有这个问题,这就使男孩更容易犯性别认同的错误。母亲如果照顾儿子时间太长,其极端结果就是易性倾向,男孩会把自己当作女性。男性易性者形成于母婴阶段。他的母亲是不快乐的,受压抑的,生活在一个无爱无性的婚姻中,不善于情感表达。有时他生活于没有父亲的家庭。他的母亲往往不去寻求婚外恋,而是转向儿子,对儿子有不断的肉体接触,总是抱着他,抚摩他,想做一个女孩的母亲。但是,这一理论无法解释女性怎么会成为易性者的,难道说是因为她早年的照料者是父亲?从经验调查中看不出这一特征。
跨性别现象的成因到底是生理因素还是文化因素?是生理因素为主还是文化因素为主?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一位著名的易性者费雷思(Leslie Feinberg)说:我不认为个人的性别表现全然是生理决定或是文化产物。如果性别主要是由生理决定的,那么为什么乡村妇女会倾向于比都市妇女更“阳刚”?另一方面,如果性别表现仅仅是我们被文化熏陶的结果,那么为什么这么多跨性别人口没学会?(转引自何春蕤,2003-1,321)
关于易性者与易装者人群中的男女比例问题,据调查在一般情况下,在易性者当中,男性比女性多,男变女与女变男的比例为4比1;在易装者当中,男性也占据压倒多数;此外,女性气质的男同性恋者多于男性气质的女同性恋者。男性的女性化在个体成长史中发生的比较早,影响也长远;女性的男性化在三四岁以前很少见,影响时间也不像男性那么长。
据调查,人的易性欲望具有一种着迷和执著的性质,它表现在女性想去掉乳房和内生殖器,但是相比之下,想拥有男性生殖器的欲望较前者为低;男性则是想去掉阴茎和睾丸。
对于跨越性别现象的治疗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此前这些现象或是被法律和医学所忽视,或是被当作罪恶和犯罪来对待。
人类历史上第一例女变男手术是1918年一位女性接受了子宫切除术;第一例男变女手术是在13年之后的1931年,德国医师通过手术将易性男人变为女人。
1990年出现了新的医学易性技术:荷尔蒙替代疗法。本杰明(Harry Benjamin)被公认为易性之父,他在西方社会中发起了一场关于变性病原学的辩论。他认为,易性者是女性灵魂进入男性身体,或者是男性灵魂进入女性身体。他发明了荷尔蒙替代疗法,使易性者的身体与心理两相一致。他的治疗实践导致了跨性别研究的兴起。目前,对易性者的治疗除了手术之外,还普遍增加了荷尔蒙疗法和心理疗法。由于变性手术的规模越来越大,媒体中的易性话语也越来越多。
迄今为止,变性手术多为男变女手术,现在已经可以人工制作阴道和阴蒂,术后可以达到性快感;而女变男手术依然较为少见。一位名为卓根森的男性做了易性手术,他是第一位使用荷尔蒙疗法的易性者,他的成功案例使得易性手术的前景变得更为现实。在他之前,易性者只是简单地割去阴茎和睾丸。
在女性易性者当中,也有一些人通过荷尔蒙治疗和变性手术成为男人。女易性者比一般男人雌雄同体的程度更高,对易性行为和思想的接受程度更高。女易性者一般要求拥有胡子、喉结和阴茎。手术费一般为10万美元外加终身荷尔蒙治疗。
在20世纪80年代,仅美国一地已拥有40个性别认同诊所。大多数易性者是自愿易性的,但也有例外,他们的易性带有被迫的性质,如某些运动员的易性。
除了通过做手术来改变自己的身体这种做法之外,有很多易性者只是满足于像异性一样生活,对做手术并不执著。
对于男女两类易性者的地位转换问题有这样一种批评意见:由于目前各个社会还都是男权制社会,所以男变女是向下流动,女变男是向上流动。一个女变男的易性者就像一个嫌贫爱富的背德者,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何春蕤这样描述男变女和女变男两种人的不同处境:男扮女装可笑,是因为反串者放弃了他们的优势地位去扮演位居劣势的女性角色;相反,女扮男装对女性扮装者而言则是一种地位的提升,因而没有笑闹的作用。(何春蕤,2003-1,176)
反对意见则认为:首先,由于女变男的易性者是按女性身体社会化的标准长大的,女变男的易性者并没有准备成为成功男性的心理动机。其次,荷尔蒙并不会改变人的社会教化,因此,女变男的易性者并不知道如何“玩男性的等级游戏”。第三,女变男的易性者一般并未受过要求其成为“成功男性”的职业所需的教育。最后,如果她被发现是一个女变男的易性者,在找工作上还会受到歧视。因此,她们不应当受到背叛自己阶级的指责。
在大多数社会中,跨性别者都是受歧视的,就像黑人在美国、南非;犹太人在德国。同性恋解放运动后,人们改变了对同性恋者的看法,但是跨性别者的处境仍然不好。2002年10月3日,美国旧金山湾区一位17岁的跨性别少年葛文因勇于做自己而被三位男性群殴致伤,然后被绑手缚脚绳索勒颈毙命,弃尸于150英里外的山区。葛文是当年第25个被谋杀的跨性别者。根据美国跨性别权益促进联盟的统计,2002年是跨性别者最血腥的一年。(何春蕤,2003-1,73)
在中国,对易性者的压抑并不直接表现为暴力,而是更多地来自家庭和婚姻制度。我调查的一位易性者(女变男)说:
我20多岁开始与同性同居,同居了13年。这十几年我受到压抑。压抑不是来自家里,而是来自亲戚。我们常常像夫妻一样参加亲戚家的婚丧嫁娶活动,亲戚有非议。有人说她图我的钱,她耽误我(找男朋友),对她很不公平。我的父母和她的兄弟姐妹都没给我们压力。我在她家享受到姑爷(女婿)的贵客待遇。可是给我们压力的亲戚就不爱搭理我的朋友,他们家结婚就不让她跟我一起去接新娘子,可能是迷信吧,觉得她不正常,歧视她,背后议论我的朋友耽误了我的青春。她跟着我受委屈受大了。现在时间长了,亲戚也都知道我改不了了,就顺从我们了。他们也看清楚她不是图钱,对她的态度就好了。那些亲戚们要不就是认为她岁数大,找不着对象了,只能跟我过了。后来又有一个同性的朋友闯进我的生活。原来的女友因为嫉妒和我打架,最后分了手。
由这位易性者的遭遇可以了解到跨性别人群在我们社会中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