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人处世的时候,不应该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应该收敛住自己的锋芒,这样,你的吸引力才会起到作用,别人才会愿意和你成为朋友。谦卑不是懦弱的表现,不是负面情绪,它能给我们带来的是吸引力的怀柔的一面。中国人常常说“柔能克刚”,那么,究竟什么才算是柔呢?其实,谦卑就是一种柔的智慧,而这种智慧的吸引力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连孔子都如此谦卑,何况我们呢?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而谦卑就是让我们接近别人,同时也让别人接近我们的最好表现。道家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怀柔的表现。谦卑也是如此,不以锋芒示人,留下的只是低姿态。
谦卑是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世态度,虚假的做作,只会让人心生厌恶。虽然吸引力磁场强烈,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吸引力不需要怀柔,刚而易折,唇亡齿寒,怀柔永远比刚硬来得长久。吸引力也是如此,如果吸引力的磁场过于强烈,不仅会灼伤自己,更会灼伤别人,这时,我们就应该及时转变自己的态度,让别人感觉到你的低姿态,别人才会更愿意去靠近你。
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为何我们总是喜欢掩盖自己的缺点,尽全力去放大自己的优点呢?你不觉得这样做会给人一种生疏感吗?谦卑是人际交往的不二法门,它可以消除人与人交往的隔膜。如果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我们就自然能和平相处了。在这时,你的吸引力才可以近距离发挥出它的能力,展现出它的强大磁场。
每个人都喜欢结交到一些和自己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人。尽量保持谦卑,我们才会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但是,最初交往的时候,如果你总是摆出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姿态,只会让别人心生反感,就算想和你接近,也是有心无力。谦卑会让别人感觉到你怀柔的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是让别人欲罢不能的,而这时,对方有想靠近你的意愿,他就会在行动上靠近你;就算他暂时无法与你靠近,他也会被你怀柔的吸引力所吸引。
毛泽东曾经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生的舞台不一定是留给有能力的人,更有可能是留给拥有怀柔智慧的人。时时保持谦卑,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精彩,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靠近你。
从前有一位老人,可谓拥有大智慧的人,他总是带领他的弟子全国各地去修行。
有一名弟子经过一番修行后,练成了在水上行走的绝技,非常高兴。不仅如此,这名弟子还做了示范,趾高气扬地跟其他弟子炫耀,并且和老人说:“师父,你觉得我水上行走的绝技怎么样?是不是你们每个人都该向我学习啊?”
老人默然不语,而是带领着所有弟子们来到河边,大家一起坐船去对岸。
众弟子都不知道老师的意思,等船到了对岸之后,老人问船家:“这一次渡河要多少钱啊?”
船家说:“两吊钱。”
这时,老人就对那个趾高气扬的弟子说:“孩子,你自豪的新本事不过只值两吊钱,有什么可夸耀的?”
那弟子听完之后,羞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之后,他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终成一代大儒。
形成好的吸引力不容易,但是破坏掉吸引力却是很容易的事。我们都喜欢谦卑的人,因为他们平易近人,他们总是喜欢放低自己,迎合别人。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一个人不应该太过自满,太过张扬了,这样往往会让人感觉你不谦虚,让人不愿意与你相处,免得不和谐。
先民造出的庙宇和塑像,供人们膜拜,这是对造物主谦卑的一种表现。谦卑可以让我们学会感恩,阳光、清风、泉水……这些都是造物主的恩赐,只有谦卑的人才能发现它的价值,并虔诚地感恩造物主。
只有谦卑的人,生活才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颜色,反观那些骄傲自满的人,他们的人生则显得暗淡无光。吸引力总是倾向于刚柔相济的人,因为他们懂得何时应该怀柔,何时应该刚强。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晚年的时候说:“我在科学面前,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这句话正表现出了这个伟人的谦卑态度。牛顿穷尽毕生精力,发现了宇宙的浩渺,但牛顿还是谦卑地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吸引力能够形成磁场,但是谦卑却能让吸引力变得伟大。如果我们站在世界面前仍然不谦卑,这就说明我们的过度自满,过度骄傲。刚和柔是对立的两端,谦卑和很多负面情绪也是对立的两端,比如骄傲、嫉妒、自满,等等。吸引力需要的是正面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尽量发扬吸引力怀柔的一面,这样,我们才能因谦卑而伟大。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连孔子都如此谦卑,何况我们呢?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而谦卑就是让我们接近别人,同时也让别人接近我们的最好表现。道家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怀柔的表现。谦卑也是如此,不以锋芒示人,留下的只是低姿态。
吸引力能够形成磁场,但是谦卑却能让吸引力变得伟大。如果我们站在世界面前仍然不谦卑,这就说明我们的过度自满,过度骄傲。刚和柔是对立的两端,谦卑和很多负面情绪也是对立的两端,比如骄傲、嫉妒、自满,等等。吸引力需要的是正面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尽量发扬吸引力怀柔的一面,这样,我们才能因谦卑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