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可见,志向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有志向的人,可以散发出持续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一直促使有志者向着成功迈进。因为有了志向吸引力的指引,有志向的人从来不会迷失方向,他们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自己奋斗的源泉,没有什么事情、什么人可以改变。
有人说志向是人类唯一的路,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而奋斗就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开始。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是没头苍蝇一般,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有目标的人,前方的吸引力就会无限吸引到你,这种吸引力的光芒也永远不会暗淡,它会在潜意识里不断影响你,让你时时燃烧着激情,因为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的到来。
“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志向的吸引力就像是微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能感觉到它的强大磁场,我们身处其中,总是被一种莫名的激情影响着,而这种激情总是在我们迷茫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
世上的每个人都希望有卖后悔药的,但这种药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没有志向的人总是会想,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该如何如何;如果我再年轻多少岁,我该如何如何……但是岁月无奈催人老,时间刀刀断人肠,如果我们不能早早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了无生趣。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我们一直在路上,在奋斗的路上,而且从不停歇。有人说梦想就像香醇甘冽的酒,就算巷子再深,酒香也能飘出来,送到你的身旁。再多的想法,如果不去付诸实践,终究会成为空想。很多人总是感叹,总是认为自己错过了很多东西,孰不知,这些都是因为目标不明确,白白地让吸引力从身边溜走了,就算发出再多的感慨,也只能是徒唤奈何而已。
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确定了自己的志向,我们就能为了这个志向,永远保持激情与活力。就算我们在奋斗的路上倒下了,我们也可以毫不畏惧地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在于奋斗,而不在于静止,如果我们每天只是空口说白话,没做多少工作,却想要很多报酬,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我们失去奋斗的动力,取而代之的则是惰性心理。
1911年,周恩来正在沈阳上学。有一天,学校的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们来上课,正当课讲到高潮的时候,魏校长忽然间停顿了下来,他问课堂上的学生们:“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学生们先是一愕,接下来便是四下一片静寂。
魏校长笑着说:“如果你们都不回答,那我就一个个地问了。”
接着,魏校长就走下了讲台,一个个问起了学生们。
第一名学生回答说:“我要为光耀我家门楣而读书。”
魏校长点了点头,不予评论。又问了第二名学生,第二名学生回答说:“我是为了知书达礼而读书的。”
魏校长接着问第三名学生,第三名学生回答说:“我是为了我父母而读书的。”第三名学生回答之后,全班学生哄堂大笑。
校长接着就走到了周恩来身边,问了他同样的问题。
当时,周恩来在同学们中间很有威信,在此之前,辛亥革命刚刚取得胜利。当时清政府要求每一名汉人都要留长辫子,不然就要杀头,而周恩来率先抵制,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学生们被周恩来的胆气所折服,非常钦佩他,而在课堂上也是如此。魏校长问话之后,学生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周恩来,都在等着他的回答。
周恩来表情严肃而深沉地回答:“我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魏校长非常惊讶,他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周恩来这样的一名学生已经足矣,于是就说:“有志的学生,应该向周恩来学习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也一直吸引着周恩来,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不断被这个志向所吸引,终成一代伟人。
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放弃,当初的目标也就被抛之脑后了。其实,青春是短暂的,是易逝的,如果我们没有趁着年轻闯出一番事业,等到我们青春老去,两鬓斑白的时候,就只能是老大徒伤悲了。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切实际的目标,因为只有拥有这样的目标,我们才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如果我们想要达到明天的目标,就要在今天启程。人生的起跑线早已经划好,而我们的人生一直都在继续。如果想要成功,不断奔跑是必须的,人生正需要这种奔跑,因为这样的奔跑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精神世界,带领我们向着成功阔步前进。
人们常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可见,志向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有志向的人,可以散发出持续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一直促使有志者向着成功迈进。因为有了志向吸引力的指引,有志向的人从来不会迷失方向,他们知道,自己的梦想就是自己奋斗的源泉,没有什么事情、什么人可以改变。
如果我们想要达到明天的目标,就要在今天启程。人生的起跑线早已经划好,而我们的人生一直都在继续。如果想要成功,不断奔跑是必须的,人生正需要这种奔跑,因为这样的奔跑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我们的精神世界,带领我们向着成功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