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大胆的人就是勇者,因为他们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冲锋在前;而胆怯的人,他们总是畏畏缩缩,做事犹豫不决,最后也就只能失败了。
人的胆怯是因为自信心不足,比如有些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的,每天的生活也只是得过且过,把所有的愿望和目标都抛之脑后,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很没意思吗?如果每天只是重复,你不觉得人生失去色彩了吗?
胆怯的人不仅会让生活毫无意义,而且会让自身的吸引力丧失。如果一个人总是活在胆怯的阴影下,哪还有什么资本去谈论吸引力的价值?既然不能去实践,又谈什么印证梦想的勇气?
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就要有勇抗艰难誓不回头的气概,世界上没有让人恐惧的东西,只有心怀恐惧的人。诚然,人生有顺境,也会有逆境,但人生恰恰因为经历了逆境而变得完整,如果酸甜苦辣咸少了一种,人生就会变得单调无味。如果我们再果敢一些,灾难就会望而却步,因为你的果敢恰恰吸引到了生命的眷顾,使你成功地把握住了生存的机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几名学生,把他们带进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这几名学生匆匆穿行而过,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
过了一会,弗洛姆打开了房间的一盏灯,但是房间仍然显得比较昏暗。这时,学生们被身边的景象惊呆了。原来,这个房间的地面就是一个很大的水池,水池中有各种各样的毒蛇,有的毒蛇竟然昂起头,“咝咝”地吐着信子。而弗洛姆和这几名学生就是从水池上面的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问学生们:“现在,你们还有谁愿意从这座桥上走过去?”
学生们面露恐惧,心生胆怯,面面相觑,很长时间都没人做声。
过了一会,有三名学生站了出来,他们两腿都在打战,好像桥下的毒蛇近在咫尺一样。第一名学生来到木桥上,然后小心地走着,速度非常缓慢;第二名学生走到一半的时候,就再也坚持不住,停下了;第三名学生一开始就不敢走动,他趴在桥上慢慢挪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了对面。
过了一会,弗洛姆又打开了房间里的几盏灯,房间里顿时亮堂起来了。学生们再看桥下,他们发现,桥下不远的地方就放着一张安全网,因为网的颜色是黑色的,在昏暗的屋子里学生们都没有发现。
弗洛姆又问:“现在,你们还有人敢通过这座桥吗?”
学生们再次默然不语。弗洛姆问学生们为什么,学生们反问:“这张网的质量怎么样?能承受住我们所有人的重量吗?”
弗洛姆微笑着说:“这座桥其实并不难走,只是桥下的毒蛇影响到了你们,让你们失去了信心,产生了胆怯心理,你们被这样胆怯的心理所影响,是很难通过这座桥的!”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太多的顾虑就会让我们的心灵戴上枷锁,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力有不逮,也不是因为我们智商不够,更多的则是因为我们没有自信,面对困难而心生胆怯,所以根本无法吸引到成功,使失败成为必然。
所谓“无知者无畏”,在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新人往往比较有魄力,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迎难而上,结果成为最终的胜利者。由此可见,只有不畏惧,我们才能展现出自己的魅力,才能吸引到正面思想;如果心生畏惧,早早给自己下了定义,到最后,我们就只能看到成功的背影了。
苏格拉底说:“人失去了勇敢就失去了一切。”人只有战胜恐惧,才能活得勇敢。其实很多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就算是死亡也不过是另一种睡眠,我们的担心仅仅是在杞人忧天,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会让自己的吸引力消失。
吸引力法则就是这样一种法则:当你的意识不断重复一种思想的时候,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会吸引这种思想的到来。因此,当我们恐惧的时候,不断重复的恐惧就会把胆怯吸引过来,而成功就在不断吸引的胆怯中溜走了。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大胆的人就是勇者,因为他们富于开拓精神,敢于冲锋在前;而胆怯的人,他们总是畏畏缩缩,做事犹豫不决,最后也就只能失败了。
吸引力法则就是这样一种法则:当你的意识不断重复一种思想的时候,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都会吸引这种思想的到来。因此,当我们恐惧的时候,不断重复的恐惧就会把胆怯吸引过来,而成功就在不断吸引的胆怯中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