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59500000011

第11章 历史军事重地(2)

根据考古发现的大量石器时代遗物表明,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存在着人类聚居的聚落了。辽阳东部的辽东山地,古代森林繁茂,多山林之饶。辽阳西部为辽河下游冲积平原,河湖纵横,多渔泽之利。占据有利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的辽阳古代聚落,后来终于脱颖而出,跃居于周围的其他古代聚落之上。在辽阳发现的有铭文的周代青铜器,不仅表明周朝与这里的关系,而且也表明此时辽阳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了。

根据文字记载,辽阳的最早名称为襄平。战国时代,北方的大国燕的势力达到辽河以东,设置了辽东郡。辽东郡的郡治,就设在襄平。燕国修筑长城,东到襄平。《史记·匈奴传》中写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距胡。”根据这段文字记载,我们可以得知,燕国将长城修筑到襄平,是为了分隔开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襄平以南,为从事农业的民族,他们是从中原地区迁移来的。襄平以北,为游牧民族,即胡人。辽东郡首府襄平显然具有双重职能,一是对居住在辽东地区的农业居民实行行政管理,一是对北方的游牧民族进行监督和防御。

实际上,早在战国以前,中原地区的农业民族就不断向辽东地区迁移。在周灭商后,殷商的遗民大批迁移到朝鲜半岛,辽阳地区是他们从陆路到朝鲜的必经之地。在迁移过程中,有的在沿途定居下来,是完全有可能的。

近代在辽阳、熊岳、海城等地发现战国时代的货币。根据钱币上的文字,有的出于赵国,有的出于燕国,有的出于齐国。在辽阳的太子河附近,也掘得赵国的货币。这些事实说明,战国时期,不仅燕国的人民大批迁移到辽东地区,其他国家的人民也大批向这里迁移。

战国时代七雄争夺。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刺杀秦始皇未遂。秦始皇大怒,派大兵征伐燕国。太子丹逃到大梁水附近,后被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有远见卓识的爱国太子,将大梁水改名为太子河。

秦灭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仍设辽东郡,首府在襄平。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秦派大将蒙恬筑长城,东到辽东。

两汉时期,仍沿袭这一建置。在今辽阳火车站附近,曾发现汉代瓦当以及大量汉代陶器,在辽阳附近地区,曾发现汉魏时代的墓群,表明这一时期的襄平仍位于现在的辽阳。

东汉末年以后,统治辽阳的政权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更迭。先是公孙度于东汉末年割据辽东,自立为辽东侯,称平州牧,仍以襄平为首府。到他的孙子公孙渊时,为曹魏所灭,平州随之而废。晋朝武帝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又置平州。此时平州的最高官员称平州刺史,又兼东夷校尉,居襄平。这时的平州刺史,不仅管辖东北地区的汉族,还管辖东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实际上是东北地区的最高行政官员和军事长官。后鲜卑慕容氏取代晋朝而据有辽东。随着慕容氏政治重心逐步移向关内,高句丽则逐渐扩展势力,占有辽东,将襄平改名为辽东城。直到隋代仍将襄平城称为辽东城。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征伐高句丽,攻陷辽东城,以其城为辽州,但翌年又罢辽州都督府。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灭高丽,置安东都护府。辽阳一度为安东都护府的首府。

辽阳在历史上曾是兵家相争之地,在这里曾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攻守战。

根据文献记载,这里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争是三国时期司马懿攻打公孙渊的战争。公孙渊为东汉末年割据辽东的公孙度的孙子。公孙渊对曹魏政权阳奉阴违,表面上臣属曹魏政权,暗里却又和东吴孙权通好,最后终于和曹魏政权公开对立。于是曹魏政权派司马懿讨伐他。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派步兵和骑兵数万,在今辽阳市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太子河西岸高坨子附近掘壕以拒敌。当时该地称辽隧。司马懿虚张声势,摆出一副要从辽隧经过的样子,但命大军不声不响地从辽隧的北面渡河,绕过公孙渊的主力,直奔守备空虚的辽阳城。公孙渊急忙把军队撤到辽阳西南约七公里处的首山以拒敌,被司马懿打得大败。当时正值阴历七月,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雨,辽河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对包围辽阳城造成了困难。当时军心动摇,司马懿下令,凡军中有谈论撤退者予以斩首。雨停天晴,完成对辽阳的合围。于是,挖地道,堆土山,昼夜强攻,投射的箭和石头如下雨一般。最后辽阳城内粮尽人相食,公孙渊成为孤家寡人,和他的儿子带数百骑向东南突围,被司马懿大军追杀于梁水之上。

隋炀帝大业八年(公元612年),发生了又一次争夺辽阳城的大规模战役。此年,隋炀帝下令发二十四军征讨高丽。该年三月,隋炀帝亲率大军围攻辽东城。当时隋朝大军会集于辽河西岸,高丽兵凭河险以拒守,隋兵不能渡河。隋炀帝命架浮桥三座。经过两天激烈战斗,隋军进到东岸,又乘胜围打辽东城,久攻不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又亲率大军征讨高丽。四月,隋炀帝渡过辽河,命诸将攻辽东城,云梯、地道等各种办法都使用了,从四面进攻,昼夜不息,而高丽都有办法对付。经过二十余天的苦战,仍攻不下,双方都伤亡甚多。

争夺辽阳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役是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此年二月,唐太宗亲自统帅六军从洛阳出发。四月,誓师于幽州城南。然后,派李勣统帅陆路之师,先渡辽河,攻打辽阳周围的几个城,打退高丽的援军。接着唐太宗亲自率领大军越过泥淖的辽泽,过辽河。唐军将辽东城围困数百重,攻打了十二天,攻势很猛,鼓噪声震天,最后利用狂急的南风进行火攻,终于攻破。于是,唐将辽东城改为辽州。

唐朝末年以后,契丹族兴起于辽河流域。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为辽太祖。阿保机在统一东北地区的过程中,首先攻占了辽东地区。他对辽阳城的经营给以极大的重视。据《辽史》记载,辽太祖于神册三年(公元918年),亲自到辽阳城。在第二年,下令修筑辽阳城,并迁渤海国的民众充实辽阳,将辽阳称为东平郡,设防御使,大大加强了辽阳城的地位。

在辽太宗天显三年(公元929年),将东丹国的都城迁到辽阳,连其民众也一起迁来。原来,在唐朝时期,在今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的东部直到东海之滨,兴起渤海国,向唐朝称臣纳贡。它的首府称上京龙原府,位于今黑龙江省的镜泊湖附近。契丹兴起,辽太祖将渤海国灭掉,派他的儿子到那里做最高统治者,称为东丹国。辽太宗天显三年(公元928年),东丹国的都城从渤海国的故都上京龙原府迁到辽阳。此时,辽阳被称为南京。当时的辽阳城规模很大,“高三丈,周三十里”,有八门。城的东北角为宫城,南面有三门,四角有角楼。当时的南京,有南北二市,早晨人们汇集于南市,傍晚汇集于北市。辽代崇信佛教,在辽阳兴建了许多寺庙,有金德寺、大悲寺、驸马寺等。当时的辽阳城,美丽而壮观。

以后,在辽太宗天显十三年(公元938年),将南京改为东京,同时又设置辽阳府,通常又称东京辽阳府。这是历史上最早使用“辽阳”一名。虽然,“辽阳”更早见于唐人诗文中,然而,那是泛指辽东地区,并没有专指辽阳城。

太子河一名也是在辽代开始出现的。辽代还以东梁河和大梁水相称。

金代,因金世宗的母亲贞懿皇后李氏出生于辽阳,以及金世宗登基于辽阳,辽阳城处于非常荣耀的地位。根据《金史》的《贞懿皇后传》和《世宗纪》记载,贞懿皇后,世宗之母,出自辽阳李氏家族。天辅年间,被选入辽的都城上京,入睿宗宅第,生下世宗。后睿宗死,按照契丹族的风俗,女子若守寡,其亡夫的兄弟可续娶之。贞懿皇后不从此俗,于是出家为尼姑,号通慧圆明大师,并回到辽阳,营建清安寺。清安寺的规模很大,根据辽阳出土的《东京大清安禅寺英公禅师塔铭》所记,“贞懿太后以内府金钱三十余万,即东都建清安寺……有资巨百万……金帛山积。”该寺庙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贞懿皇后不仅建清安寺,后来于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又建佛塔。佛塔所在的寺为垂庆寺。她在临终时,因对故乡辽阳的感情,要金世宗将她葬于佛塔之中,不必与睿宗合葬。金世宗遵从母命,于清安寺内又建神御殿,并将贞懿皇后所建佛塔增大,又于塔前建奉慈殿。

金世宗时所建的佛塔,后来虽又经过多次修葺,基本上还保持初建时的面貌,是辽阳现存的最著名的古建筑,俗称辽阳自塔。塔高七十一米,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塔。塔顶有刹杆,各层悬有风铃、铜镜。塔的下部八面都有坐佛、胁寺、飞天等砖雕像。整个建筑的造形和雕像,艺术水平都很高。

金世宗在辽阳登基做皇帝,是辽阳城在金代的又一重要事件,也是辽阳城在金代居于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

元代初期,称辽阳为东京。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东京为辽阳路。明代设辽东都指挥使司,也以辽阳为首府。虽然历史文献中关于元代辽阳城的情况没有详细记载,但根据明代的辽阳城是在元代的旧基上修筑的这一情况,可以推知元明两代辽阳城的规模大致相同。

明代的辽阳城,从洪武五年(1372年)起,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修筑,最后一次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完成。明代辽阳城“周长二十二里三百九十五丈,高三丈三尺”,有九个城门。角楼有四座:东南为筹边、东北为镇远、西北为平胡、西南为望京。其中望京楼规模雄伟壮丽,为所有角楼之冠。从四座角楼的名称,可以看出当时辽阳城在东北地区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辽阳在明代是东北地区的最大城市,这和辽阳城肩负的使命有密切关系。明代在东北地区设有两个行政区划单位或两个都司,一是辽东都指挥使司(简称辽东都司),另一个是奴尔干都司,管辖东北的北部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奴尔干都司管辖的主要是从事游牧和渔猎的少数民族地区,辽东都司管辖的主要是农业地区。显然,从经济上来看,辽东都司是最富庶的,作为辽东都司首府的辽阳,其繁荣和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另外,明朝在辽阳驻有重兵,负有对整个东北地区进行军事监督的使命。

明代是辽阳居于东北首位城市的最后一个朝代。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破辽阳,把辽阳作为都城只有短暂的几年。随着努尔哈赤迁都到沈阳,沈阳就取代了辽阳的地位,跃居为东北的最大城市。在整个清代时期,辽阳退居为设在沈阳的奉天府管辖的一个县,它的地位大大衰落了。

新中国的成立给古老衰落的辽阳带来了新生。五十多年来,在老城西面,建起了许多工厂和学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辽河油田的开发,在辽阳建起规模巨大的石油化工厂,给辽阳市带来蓬勃兴旺的景象。

由于辽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南面和东南面是鞍山和本溪,西面是辽河油田,北临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南面有大连、营口为出海口,沿太子河两岸,有阡陌连片的稻田,可以预见,随着地区性的开发,辽阳的经济将会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重点,作为沈阳的姊妹城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大同

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大同,位于山西的最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北和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壤。自古以来,大同一带就是汉、蒙两个兄弟民族分布地区的过渡地带。直到现在,大同六十多万市民中,还有一小部分蒙古族人。大同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少雨,但草类却生长得很茂盛,“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由大同向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多,人们的生产事业也由畜牧业逐渐转变为半农半牧和以农业为主。据说,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时代,这里就形成了一个汉、蒙两族人民进行交换的聚落。到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取得了胜利之后,建置云中、雁门、代郡的同时,便为这个聚落建立了城邑。它的位置就在今御河左岸的古城村。这种传说虽无古籍记载,却有一定道理,可作为大同市兴起的开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正式建置平城县,属雁门郡统辖。平城县的治所就设在那个具有贸易性的城邑里。汉朝初期,沿袭秦朝的郡县制,仍为平城县。平城的东北、西北和西南,三面被山地包围。发源于内蒙古高原上的如浑河(今御河)干支流穿越山地,形成了一些便于南北来往的天然谷道和山隘。因此,平城便成了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匈奴奴隶主单于常常驱使匈奴人从这些隘口、谷道南下,直接威胁着平城及其以南地区的安全。例如,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的冬天,冒顿单于率领一部分匈奴人大举南侵,刘邦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被围困在平城东北面的白登山(今大同市东北面的马铺山)达七天之久。从这一历史事实可以看出,刘邦先后封他兄长刘喜、儿子刘盈、刘如意等为代王,镇守平城。一带和雁门郡的东部都尉驻扎在平城,是大有军事防御意义的。从此,平城便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北方军事重镇,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这对于平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正因为是军事重镇,使它常受到战争的破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露天大佛魏、晋时期,鲜卑族拓跋部从东北大兴安岭一带兴起,向西南方的匈奴族扩张。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建国,史称北魏。到了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他把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同年,又迁“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河(鲜卑族慕容部)、高丽、杂夷三十万,百工伎巧十余万以充(实)京师”平城及畿内地区。从这一年起,一直到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的九十五年之间,北魏由于实施“计口授田”,发展了农业生产;也由于大量引用、重视、信任汉族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文化水平和生产技术都有了显著提高。因此,国都平城的各项建设也蒸蒸日上。这时期的平城,除作为国都外,又是司州、代郡的治所,城内大兴土木,营造宫殿,修建鹿苑,广修寺院,还引出一部分如浑河的水,萦回于平城内外,桥梁、水榭、鱼池随处可见,颇有些江南城镇风光。技工精巧的云冈石窟也是这时兴建的。平城内外,手工作坊很多,其中以“铸石为五色琉璃”最著名。有些宫殿的窗、瓦都是琉璃的,既美观又敞亮,是我国营建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贸易方面,除集、会式的市场外,沿街定居的商店也很多。总之,当时的平城,既是北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又是兄弟民族和汉族商业往来、文化交流的城市。北魏迁都洛阳后,平城的政治地位下降,日趋衰落。到了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受到战争的破坏,更加每况愈下了。它的名称也跟着朝代更替屡有变易,北齐时称恒安镇,隋时名云内县,唐、五代又名云中县等等。

同类推荐
  • 中日学者抗战文史研究论文集

    中日学者抗战文史研究论文集

    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现世利益色彩,寻求死后救赎的观念十分淡薄。对一般大众而言,阴间并不是由神佛的真理所支配的极乐世界,而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和生前世界的延长。人们按规矩通过祭祀在这种世界的祖灵的方法,来保证现世利益。
  • 历史,不规矩

    历史,不规矩

    《历史,不规矩》为著名学者张鸣教授的最新作品。这本历史文化随笔文风犀利,举凡历史史迹和掌故,俯拾所得皆学问。本书内容丰富,涉猎广泛,上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下至中华民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丰富多彩。作者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剖析,以及众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将五彩斑斓的往事以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别样的历史画卷,表现出“个人化的历史”和“细节化的历史”的趣味。
  • 穿越之不一样的庚子

    穿越之不一样的庚子

    二本毕业的大学生,求职路上机缘巧合的穿越到了平行时空。为你们展现不一样的历史
  • 红色传奇

    红色传奇

    一个21世纪的历史研究生回到了1895年的俄国,与乌里扬诺夫谈论革命,与托尔斯泰谈论文学,与威廉二世商谈战争,一切的一切都已改变!他成了人民的自豪与智慧的象征,他成了人民的心脏和良知,他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他建立了一个红色帝国,他就是瓦西里·鲍里索维奇·维特!
  • 大漠孤城

    大漠孤城

    黑绒羽冠,血罗裳袍,滔天巨怨,怒目虎伥。斜雨滂沱,万屠魔客,刀如狂风,杀人如麻。本书为武侠小说,分类搞错了,勿怪。
热门推荐
  • 阵道

    阵道

    阵基材料是基础,灵阵结构和雕纹组合是骨架,雕笔使用和雕刻手法是加工手续,还有符文便是往“骨架”里面填充的血肉,这就是一道完整的阵法。秦殊偶然得到一本阵法残图,发现人体便是一个天然的法阵。以身绘阵,化纳天地万物,自成世界,成就不灭法身。三千大道,各取其一,我道,名阵!
  • 新集浴像仪轨

    新集浴像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情绝帝

    七情绝帝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易峰,意外觉醒异能,却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偶遇温婉可人的“护士”,精灵古怪的双胞胎小萝莉,疯疯癫癫的美女“病友”,还有那长得比女人还要妩媚动人的“男保姆”...且看易峰如何突出重围,重获“自由身”......
  • 监控天琴人

    监控天琴人

    京郊的小镇,突发屠牛事件,没有血迹,只有伤口,一夜之间九头牛怪异死亡,村民极为恐慌,调查局副局长王龙潜带着从高校召集的专家教授组成的精英团队紧急介入调查。和其他屠牛事件调查结果相似,没有任何一种猜想在现有科学条件下符合逻辑。这时候生命科学教授梅琳提出了一种匪夷所思的猜想将所有的现象串联了起来,但这种猜想在调查局内部倍受压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验证了猜想。为了应对新的地外文明的挑战,调查局调整人员配备,改进调查思路,最终将地球上存在已久的未解之谜一一揭开:亚特兰蒂斯,史前核大战,金字塔,百慕大,北纬三十度,麦田怪圈和一个个吸血怪兽——泽西恶魔、卓柏卡布拉、天蛾人
  • 生化五十一区

    生化五十一区

    是否幻想过,有一天你从睡梦中醒来,忽然发现周围变得有些不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处处充满着冰冷、孤寂与黑暗。逃生!逃生!!当全世界似乎只剩下你一个人,面对层出不穷的丧尸,你该如何面对着一个最残酷的问题——活下去!!黑与白的对决,生与死的恐怖,沉沦还是崛起?谁将开启最终的进化?新书上传,希望大家多收藏,推荐!读者交流群:460518398,希望大家多交流剧情
  • 穿越时空遇见你

    穿越时空遇见你

    她,本是个情淡的女子,但遇见了他们,是她今生的劫!伤感的笛声只为这一世苦苦的追寻,一见钟情也好,命中注定也罢,谁让那初次见面的悸动深深震撼了心灵?粉身碎骨也要跟随他的脚步。他一身红衣,游走在正与邪的边缘,本该无情无心的,却因那粉红的身影逐渐动摇,恐惧、折磨、逃避……
  • 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外挂

    整个世界都是我的外挂

    穿越到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陆羽内心波澜不惊。李奶奶的,老子上辈子是个富二代,凭什么要我穿越?开豪车泡妹子不香么什么?我也有外挂……还是整个世界!喔,好吧。那就勉强接受了吧
  • 古魔血脉

    古魔血脉

    仙道漫漫,长路漫漫,仙道茫茫,生死两茫,仙道渺渺,虚无缥缈。仙道无情,多少人背信弃义,只为寻那虚无缥缈的仙道,多少人舍生忘死,却落得个魂飞魄散的下场。这是一条情谊与仇恨并存的道路,有些人为了利益,恨不得杀妻弃子,啃食亲族,有些人为了复仇,即便是举世皆敌也在所不惜!亲眼目睹宗门被灭,为复血仇,莫离不惜舍身为魔,与整个修仙界敌,只为保护心中挚爱,让九泉之下的同门师长瞑目。“吼!”当全世界都抛弃他的那一刻,魔神……苏醒了!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书稿分为“历史背景”“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源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六部分,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写作背景、重点内容、主要观点、重要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脉络,通过专家层面的特色解读,把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理论作品,把深奥的理论诠释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有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以经典体现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龙啸五洲

    龙啸五洲

    龙云飞,华夏古武世家龙家核心子弟,家主传人。因家族传承,出世历练。一次次的生死危机,一次次的绝地逢生。痛失过曾经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接过兄弟的钢枪,带着兄弟的嘱托,继续前行。兄弟情谊,江湖道义,国家利益,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哪怕前方危机四伏,陷阱重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