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公司的轮船从晚清开进民国
川江行轮有限公司成立,“蜀通”号首航川江,时间已是辛亥革命前夜,死水微澜的中国即将掀起轩然大波。根据航行日志可见,1910年,“蜀通”航行十二轮半水,1911年至1912年间,没有记载,可见是因为革命所致。
航行之初,航线不熟,“蜀通”轮行驶谨慎,在宜昌和重庆间往返,自然只能晓行夜舶。川江夜航,是近半个世纪以后的事。千里川江,仅一轮载客,实在供不应求,船还未到,票已售馨,乘客常要以电报预定船票。一票难求,川江公司自然赢利多多。川江,真正是航运业的“黄金水道”。
利益改变了观念。“蜀通”航行几年,川江公司便想再买一船,一时借不出官银,公司总经理李湛阳自垫20万两,仍由蒲蓝田船长到英国订造新船。新船名“蜀亨”,造价倍于“蜀通”,也比“蜀通”大,长190英尺,宽31英尺,载货560吨,马力2000匹。“蜀亨”装修美观,不带拖驳,速度更快,过滩还不用外力绞潍。“蜀亨”下水,是民国三年(1914年)春夏之时,从此川江上,有了两条属于中国人的轮船。生意实在太好,再往后,公司继续添置了“蜀和”、“新蜀通”两船。
民国以后,清廷对川江公司独占航运25年的承诺自然无效。川江公司财源滚滚,令人眼红,投资航运业的便多了起来,川江上又出现一些中国轮船。但是,这些中国轮船公司便不如川江公司幸运。或造船质量不行,或管理不善,事故频频,折亏累累。如果说这些都还可以改进,那兵灾却是中国轮船公司不可避免的灾难,尤其是1915年护国战争以后的兵灾。前述航行日志显示,“蜀通”、“蜀亨”轮在民国七年、八年或为军事所阻,或打兵差。兵灾对秩序与生产的破坏是空前的。在川江上,为了躲避兵灾,求得保护,中国轮船不得已只好悬挂外国洋行的旗子,以维持生存。“挂旗船是川江航运史上的特殊产物。最早在川江通行轮船商运的川江轮船公司,从1911年10月开始,多次被驻防军阀征用,1918年亏损达108455元,收到的兵差款仅为1148元,被迫歇业。为免遭军阀滥征滥用,川江轮船公司只好寻求外国人庇护,自1921年起,将蜀亨、新蜀通两艘轮船注册法国籍,挂上了法国旗帜,另一艘蜀和轮则长期悬挂意大利旗。国轮注册外籍,悬挂外旗,没有免费的午餐,在1921年至1927年的7年时间里,川江轮船公司承担了领事注册、领事结关签字、律师等各种名堂的挂靠、挂旗费达31万多元,并且解除注册时,还缴纳了一笔可笑的‘退挂费’”。(摘自重庆晚报数字报2013.12.16.)民国十年(1921年),本是为中国人争气,为国家、为川省挽回航权才成立的川江公司,其麾下的“蜀通”、“蜀亨”、“蜀和”、“新蜀通”诸轮船均挂上了法国旗,以后,还挂过意大利旗。川江公司的一只船每年挂旗费在二万元以上。两年的挂旗费也买得回一只轮船了,旗船又谈何发展?
企业的商业运营,一是要靠和平的大环境,二是要靠政府政策的稳定连续。比较之下,商人的精明,经商的技巧,这些都是次要的因素。
巫山云雨依旧朝朝暮暮,满山红叶年年依旧如火似霞。作为历史的刻痕,奔流不息的千里川江一定会永远珍藏那一组弥足珍贵的历史镜头:李耀庭父子为振兴实业开创性从事川江航运、近代中国的首个川江轮船公司、“蜀通”号轮船的处女航、外国船长蒲兰田……如果川江上的波涛有情,也一定会向后世讲述近代中国的百年历史,讲述那些曾在川江上演绎且足以流传千古的动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