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以促进松花江流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出发点,优先保护大中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改善流域内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域水质,通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进一步改善松花江水环境质量。
第四,继续做好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组织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环保部门严密监控沿江污染源情况,做好入春前沿江巡查防控工作。加强城市供水安全管理,特别是保证沿江取水口取水安全。密切关注水质对鱼类的影响,加强水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做好爆炸现场残余物的处置工作,防止新的环境污染。第五,建立健全环境应急长效机制。
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环境应急工作;用2—3年时间基本建成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从组织机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法制建设、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各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在环保方面的主要作用,全面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境预警监控网络、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监察执法网络,提高环境应急工作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和修复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
北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2月中旬,韶关冶炼厂的含镉废水处理工段设计废水处理时间是三天,但相关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仅用一天时间就结束含镉污水处理,导致超过1000吨的高浓度含镉废水直接排入北江。
2005年12月15日,广东省环保部门监测发现,在北江高桥断面监测得到江水镉浓度超标近10倍,确认广东北江韶关段出现了重金属镉超标现象。
2005年12月18日上午,广东省环保部门责令韶关冶炼厂实施停产整顿,关闭超标的污水排放口。
19日监测显示,北江韶关段镉浓度有所下降,污染水体正缓慢下移,但下游英德城区10多万市民的饮水仍然受到影响。19日上午,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成立北江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小组。19日下午,事故调查小组前往北江上游的英德市。
根据广东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北江下游的韶关、清远和英德三个城市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沿江居民不要直接饮用污染水源。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决定,一方面英德市立即启用备用水源,接通市郊长湖水库至市区1.4千米的供水管道,并调集周边地区15台消防车等运水工具向市区应急供水。另一方面,采取上游水库加大排水量的方式稀释污染物,调动上游南水水库集中排放7000多万立方米水,快速稀释污染。
随着集中放水稀释污染物的措施到位,北江水域污染事故带来的直接影响较快得以消除。
从20日早上开始,韶关市已经全面停水,直到22日下午6时才恢复自来水供应。下游英德市的自来水公司负责人22日表示,英德市区水厂的供水仍在继续,英德水利部门在48小时内接通长岭水库的水源,改由水库供水。英德市民纷纷上街购买桶装水,以替代自来水饮用。同时,广东省监察局、环保局联合组成事故责任调查组,严格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由韶关市政府和省国资委牵头组成监督组,立刻开展韶关全市污染大检查。
“广东北江水污染事件”折射出我国江河水域及水资源的保护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应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应该加强流域层面上的水资源保护监管能力,逐步做到依法行政,科学管理,有效监督;进一步提高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处置能力。
其二,全面增强水资源保护基础数据采集能力。
其三,进一步提高对水污染规律的研究及重大技术攻关能力,增强经济支撑与队伍保障能力。
其四,提高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
其五,完善水资源保护体系的构建,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工作机制,如联席会议机制、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水污染联防机制、重大水污染事件通报机制等。
其六,应尽快制定各种水资源管理的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并依法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其七,根据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改善水环境,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水环境承载能力尚宽余的区域应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布局、限制污染物排放,避免造成新的污染;对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的区域,应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使水体水质满足要求。对污染物排放量已超过了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应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削减现有污染物排放量,遏制水污染进一步发展。
其八,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的管理。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做到增产减污或增产不增污,同时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污染较轻的产业;加强水源管理。各级水利、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取水许可管理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从严控制、新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另外,应重点控制水土流失,以减少入河泥沙量。
与水相关的公害事件
世界上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
是20世纪人类遭受的重大环境灾难,这些多由工业污染造成的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教训。
“八大公害事件”,即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美国多诺拉烟雾、伦敦烟雾、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日本水俣病、日本富山痛痛病、日本四日市哮喘病、日本米糠油事件。
与水相关的有两件:
1.水俣病事件
时间:1932年企业开始生产,1950年海面上常见死鱼,1952年水俣当地猫出现不寻常现象,1953年猫发疯跳海自杀,1956年人类也被确认发生同样的症例,1959年指出水俣病原因为当地工厂所排出的有机水银,1960年正式将“甲基汞中毒”所引起的工业公害病,定名为“水俣病”。1966年新泻又爆发水俣病,史称“第二水俣病”。地点:日本熊本县水俣镇,新泻。
起因:氮肥公司制造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制造过程使用含汞的催化剂,大量的汞便随着工厂未经处理的废水被排放到了水俣湾。汞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这种物质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会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
后果:出现一种病因不明的怪病(后来称为“水俣病”),患病的是猫和人,症状是步态不稳、抽搐、手足变形、神经失常、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日本前后三次发生水俣病,患者累计900余人,食用了水俣湾中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虾人数达数10万。1997年由官方所认定的受害者高达12615人,其中有1246人已死亡。
2.痛痛病事件
时间:19世纪80年代企业开始生产,1931年发现患病者,1946年正式报导了病例,1955年在报告中称之为痛痛病,1957年提出矿毒学说,1960年证实病因是镉中毒,1968年证实并指出“痛痛病”是由镉引起的慢性中毒。
地点:日本富山县平原神通川上游的神冈矿山。
起因:铅、锌矿开采、精炼及硫酸生产,在采矿过程及堆积的矿渣中产生的含有镉等重金属的废水长期流入周围环境,两岸农民引水灌溉稻田,水稻直接受到镉污染。当地的水田土壤、河流底泥中产生了镉等重金属的沉淀堆积。
后果:镉通过稻米进入人体,首先引起肾脏障碍,逐渐导致软骨症,妇女妊娠、哺乳、内分泌失调、营养性钙不足等诱发原因存在的情况下,使妇女得上一种浑身剧烈疼痛的病,终日喊痛不止,因而取名“痛痛病”(亦称骨痛病)。重者全身多处骨折,在痛苦中死亡。从1931年到1968年,神通川平原地区被确诊患此病的人数为258人,其中死亡128人,至1977年12月又死亡79人。
怎样寻找天然水
水污染事件导致我们无法喝到干净的的水,如果在野外突然遭遇突发水污染事件,学会寻找干净的水源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下雨之后,可以在诸如石洞这样天然的地方找到水。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必须在下雨之后尽快利用,因为时间过长,它就成了滋生细菌和病毒最好的温床。
天然的水储备往往在不平的地面上,尤其是岩石表面的坑中。这种水通常情况下都是安全的,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要忽视对水的处理,以防水受到了某种形式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