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段 成功与“双赢”
成功需要“双赢”,“双赢”是成功者追求的最佳结果。
在探讨双赢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成功。因为,双赢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功。
第一步:解读成功
没有成功的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成功 ,他们把别人的成功当成了自己的标准。更可怕的是:成功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见了百万富翁,他想成富翁;见了“官人”自己也有当官的冲动;见了名人自己也有当名人的欲望;这些又仅仅是一闪念而已,马上就会想到自己不行,什么也不行。这就是没有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
那么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实现自我的完美展现;成功是梦想成真的过程;成功是对一个人积极心态的回报;成功交织着努力拼搏的艰辛与喜悦。
一、“成功”的含义
成功是一种境界。
成功因人而异,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也各不相同,有人可以表现出体育、艺术或发明创造上的伟大成就,有人希望成为一个企家;有人希望成为一个好家长。然而,他们都可以成为一个成功者。
成功完全是个人现象。对于不同的人,成功有着不同的含义。
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的标准: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职业,达到什么目的。具体一点说,达到了自己设计的人生目标就是成功。
成功对一些人来说是:掌握了多少怎样的知识、享受什么样的幸福、获得怎样的自由;拥有怎样的住房、获得什么牌子的汽车、找一个怎样的爱人、一生计划拥有多少财富等等。成功对于另一些人则是:当歌唱家、当作家、当科学家、做企业领袖等等。概括起来成功则是:有理想的物质生活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社会主要矛盾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成功也是为了满足这些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第三思潮”的创始人马斯洛把人的成功归结为五种需要: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被人尊重与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 成功的目的
成功的目的有两种:一是满足自己,二是贡献于社会。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只想自己满足,不考虑他人需要是不会长久的。因此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还要关心他人和社会。这一点特别重要。通常人们都有想沾别人光的想法,却不设想让别人沾自己的光。常常听人说:“哎!咱的家族一大帮人,一个发大财的也没有,有了是不是可以沾点光!”都这么想,结果都受穷。现在应该反过来想,自己发财了以后,让亲朋好友沾我们的光,让生活困难的人沾我们的光。只有向社会做出了贡献,社会才能承认你,同时你也会得到社会的关注。
三、 成功的动力
成功的动力来源于实现自我的心理需要。
成功者的面前不能没有目标,成功可以体现在梦想成真的结果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假如你充分发挥了潜能,真正发现了真实的自我或实现了自我超越,真正领略到战胜各种困惑、磨难、心灵挫折和克服了不利环境的喜悦,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奉献,为更多的后来者带来了勇气、希望、幸福或更多的成功机会,那么,你就是一个成功者。
成功的动力是什么?只有四个字:财、色、权、名(艺术)。这是对全世界各业精英们调查后得出的共认结果。
财是指占有金钱或财富的多少,色是拥有怎样的“性福生活”,权是设想自己拥有什么权力和社会地位等,名是“名人”或在世间留下美好的名声。“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嘛。
也许有的女同志会问,社会是男人的天下,自己没有地位,怎样才能成功呢?虽说女性社会地位没有男性高,但是女性也有她的优势。一些女性,动不动就说,看人家某某,找了个好对象,多风光。的确,女人出嫁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机会,自古以来,郎才女貌,“红颜”改变命运的实例很多。不过单纯靠嫁人改变命运的想法是危险的,一旦找不到心中的白马王子,弄不好就会走上“傍大款”之路。不要认为“傍大款”是养尊处优的事情,其实后果是很可怕的,不说红颜消退时,就是在青春期,她们的物质生活可能很丰厚,但是精神是很空虚的,而精神上有了问题比物质的贫乏更为可怕。
有作为的女人应该自立,要有气魄!向女企业家、名女人学习,不要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有了人生目标,需要用行动去落实。而不同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第二步:商务谈判(言行)的六种结果
我们的创业目标计划,需要落实在行动上。创办企业的主要行为是“商务谈判”。
什么是谈判?按照最一般的认识,谈判是人们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满足各自的需要,通过协商而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
谈判的种类很多,有外交谈判、政治谈判、军事谈判、经济谈判等等。什么是商务谈判呢?
商务谈判是一项集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社会经济活动,它除了包含一系列经济活动的特点以外,同样具有一般谈判的特征。
商务谈判是经济谈判的一种,是指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就双方的商务往来关系而进行的谈判。一般包括:货物买卖、工程承包、技术转让、融资谈判等涉及群体或个人利益的经济事务。这种谈判有其自己的特点:
(-)商务谈判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
(二)商务谈判是以价值为核心。
(三)商务谈判注重合同条款的严密性与准确性。
商务谈判中的八字真言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不但是商务谈判,我们的目标计划,也需要落实在行动上,而行动只是过程,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结果。我们必须重视的是,不同的言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事实。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言行,包括所有的处事与人际关系,其结果只能有以下六种。
一、 双赢
双赢即互利互惠,双方都有利可图。双赢是人类行为的最佳一种结果,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想获得双赢,需要品德高尚、真诚、成熟,还要有协议和制度作保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从对方的观点看问题;2、找出关键的问题;3、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4、获取这些结果的可能的新的选择方案。以利用外资为例。要想利用外资就必须被外资所利用,这就是双赢的原则。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都必须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因此,要使一方存在,就必须保证另一方同时存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无论外商投资或我们利用外资,双方关系的核心就是各自的经济利益。但是,相互经营所获取的利益是共同的,一方大了另一方就会小;一方全部占有,另一方就没有。如果只考虑自己,就会失去另一方,合资或合作的形式就不存在了。
“利用外资和被外资所利用”是商品经济的最基本原则,即等价交换。等价交换的互惠原则,即双赢原则。“利用外资和被外资利用”,体现的是中外双方获得利益是平等的。当然这种平等不是平均,而是根据双方投资多少及提供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双赢是合作的永恒原则。只有双赢合作才能持久、才能发展。
《北京日报》曾经刊过一篇《要玉帛,不要干戈》的文章,介绍了一所学校与当地居民从对立到双赢的转变过程。这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但周边环境极为糟糕。教学楼的玻璃经常被飞来的石子打碎,学生的自行车经常被盗,晚归的学生三天两头被抢,有的女学生甚至被流氓猥亵。这一切,只因为学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周围居住人员复杂。
“我们这么优秀的学校,怎么能与这些不三不四的人为邻?”校方愤怒了,决定把这些邻居赶走。方法很简单,以学校雄厚的财力把周围的土地和房屋全部买下来,改为校园。于是,校园一下子变大了。但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隔着青青的草地,学校周围又盖起许多小房子,继续出租给那些外来者。尽管离教学楼远了些,但他们仍是学校的邻居。加上面积扩大的校园难以管理,治安状况更糟。
学校一筹莫展,只好向警方求援。警官说:“最好的办法不是把邻居赶走,也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而是去了解、去沟通,进而影响、教育、改造他们。”学校领导惭愧地笑了,身为教育工作者,他们居然忘记了教育的功能。接下来,他们增设了两个班,专门招收打工子弟,并减免部分费用;开办培训夜校,向打工者传授就业技能;在外来者聚居处设立文化站,赠送必要的图书和教育器材;开放部分校园为运动场,供校外青少年使用。几年后,外来打工者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学校的周边环境也大大改善了。什么是双赢?这就是。干戈意味着两败俱伤,玉帛意味着太平祥和,一念之差,两种天地。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面对一个敌人,智者考虑的往往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他,而是把他变成自己的同盟军。一粒子弹和一粒子弹相交换,世界将失去两个生命;一张笑脸和一张笑脸相交换,世上将增加两颗快乐的心灵。
二、赢——输
赢-输,即自己赢,别人输,把赢建立在别人输的基础上。这是一种权利主义的作法:家长制、独裁者、黑社会组织等。这种模式最终发展的结果不会太理想。2001年震惊全国的沈阳“穆马大案”,当事人就是采用了“赢—输”这种结果,别人在饭店吃饭,他们为了让人家让座,竟把人家的腿打断了。
三、输——赢
输-赢模式是“要钱没有,打官司前头走”。癞皮狗、奴隶相,无能为力。死猪不怕开水烫,玩命哲学。
四、输——输
输-输是战争哲学,打架、两败俱伤、鱼死网破。细心的分析一下,战争没有一个是赢家。
五、赢
赢,属于单边主义。只考虑自己想要的东西,让别人也为自己考虑或服务,。
六、赢——赢或不做交易
这种模式是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如果达不到双赢的结果,不考虑采取其它的结果,宁肯不做交易,也不采取做了交易后产生不良的后果。
在以上的六种方式中,第一种双赢方式是经营以及人事关系中最佳的选择,如果达不成双赢效果,采取第6种宁肯不做交易的办法也是上策。
我国外交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就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为双方着想,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目的。
当然在生活中,全是双赢结果不太可能。在十分必要时,其它结果也得应用一项或两项,但是必须慎重。
第三步:怎样赢得双赢结果
为人处事,怎样才能取得“双赢”这一最佳的结果呢?这个问题很复杂,基本上包括了一个人的全部学识和经验。
一、不同的行动产生不同的结果
做事要积极主动,对每一件事情,关键的是自己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这一点与化学试验接近,不同的反应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做事之前要充分的分析它的结果是什么,像打仗一样,不能没有思想准备。
江苏海滨县有个镇子名叫六户庄,相传是唐朝末年有6户人家为避安史之乱逃荒到此而得名。镇上有个能人名叫王怀东,小小年纪就拥资百万,富甲一方,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对象。但人们议论的,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的人品,这是怎么回事呢?
10年前王怀东带着妻子从老家盐城来到六户庄寻生活。当时,乡下人大多喜欢往大城市、往南方去“淘金”,而王怀东却偏偏看中了小小的六户庄,因为他认为小地方的人质朴,好打交道。在城市里他吃过亏,他觉得凭自己的资历,他“玩”不过那些城里人。当地人有个习惯,喜欢称盐城人为“冒子”,所以王怀东理所当然也就成了“王冒子”。虽然“冒子”这个词稍带贬义,王怀东似乎并没放在心里,谁叫都乐乐呵呵地答应。
“冒子”非常讨人喜欢。刚到六户庄时,在一家饭店打工,老婆在前堂端盘子,“冒子”就在后院劈柴、杀鸡、打扫卫生,脏活累活全归他。“冒子”人勤嘴甜,每天除了把自己本分的事做完,还主动为老板家干这干那,整天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老板夫妇打心眼儿里喜欢这“冒子”。
老板姓周,为人厚道。一天,周老板家来个亲戚,提出要把“王冒子”小两口辞掉,让他家孩子来顶替,周老板说什么也不答应,说这个“冒子”实在太好,无缘无故把人家撵走不好意思。惹得亲戚满脸不高兴,拂袖而去,从此再没有登过门。
“冒子”知恩图报,不但干活更加勤奋,有一回周老板8岁儿子遇车祸要输血,镇医院血浆不够。“冒子”知道自己是O型血,毫不犹豫让医生抽了800cc,老板儿子得救了。周老板拿出1000元答谢,“冒子”却说什么也不肯收。周老板把“冒子”的这个好处记在心里。
“冒子”心思活络,一有空闲,就买包香烟跟烧菜师傅套近乎。天长日久,师傅把煎炒烹炸各项手艺倾囊教给了他。有时候师傅有事出去,就由“冒子”来顶班,烧出的菜色香味丝毫不逊色于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