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的安息地
塞维利亚大教堂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区省会城市塞维利亚市内的著名宗教名胜。在所有哥特式大教堂中,其规模名列前茅,该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塞维利亚的名字同一个伟大的英雄紧紧联系,那就是伟大的航海英雄哥伦布,他的灵柩就放在教堂内。
12世纪以后,西班牙迎来繁荣盛世,从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尤其是建筑中表现出来。精巧华丽的大教堂即可称为中古时代的建筑象征。那时,教会赞美上帝最好的方式是建筑壮丽的教堂,并以此祈求赐福给天下众生。于是在城镇之间出现了许多壮观宏伟的大教堂,高耸的螺塔伸往天际,肇事者宗教的兴盛。当时,兴建大教堂需要集结庞大的资金并耗费上百年的时间来建造,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的第四大城,也是安达鲁西亚地区的灵魂城市、首府。传说中的塞维利亚是由大力神赫克利斯缔造的,但实际上它却是一座阿拉伯式的古城。西班牙谚语有云:没见过塞维利亚的人就是还没有开过眼界。1248年,塞维利亚需要一座大教堂,于是原来的清真寺就被用做了天主教堂。直到1401年,塞维利亚人决心拆除清真寺,并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整整的基督教大教堂。于是,原来的清真寺几乎彻底消失,被保留下来的只有宣礼塔和橘子庭院。随之建起的是今天的大教堂。经历了100多年,这座哥特风格的大教堂终于完工。其建筑之华美、雕刻之精细、花窗之绚丽,都堪称西班牙教堂的典范。
大教堂占地约2.4万平方米,光是支撑的柱石就有157根。在很多世纪里一直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宗教名胜建筑。教堂内部空间极大,主要有王室座堂,主座堂,珍藏馆,祈祷厅等。王室座堂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作品。在建筑物简洁的几何造型结构及其拱形圆顶的表面都布满了富丽堂皇的复杂纹样装饰。祭坛正中安放了一座代表塞维利亚地方保护神国王圣母的木刻雕像。雕像前有三个王室成员的骨灰盒,中间一个华贵的银制骨灰盒是费尔南多三世国王的遗骨,两旁两个分别是皇后和儿子阿方索十世的骨灰盒。座堂内还有哥伦布的墓穴,座堂周围漂亮精致的铁栅建于1771年。
教堂之所以著名,除了建筑的宏伟外,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哥伦布的灵柩被安葬在这里,哥伦布于1506年5月去世后,1509年时遗体被移至塞维利亚,1541年时遗骨被运往圣多明哥大教堂里。1795年遗骸又被移往古巴的哈瓦纳,1998年又由哈瓦纳送回西班牙,绕了地球一大圈后又回到塞维利亚。为表扬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特别打铸了四个国王雕像扶着他的灵柩。人们对他的崇敬由此可见一斑。灵柩祭坛后方的黄金屏风,就使用了将近4000磅的黄金,上面所雕刻的1500个人物共花费近40年才完工。
被保留下来的旧清真寺的遗迹橘园和城内最出类拔萃的名胜建筑希拉尔达塔如今也堪称城市的象征。它们是由意大利运来的罗马石材建造而成,后再用砖块继续建造,加上细的镶雕装及马蹄形窗户设计,整个高塔是近代的基督教风格作品,高塔的最高点设计成具有文艺复兴气息的铃形雕塑。其后基督教徒又在上面加建了文艺复兴风格的钟塔,使希拉尔达塔融合了回教和基督教双重风格,成为真正的旷世杰作。
●为航海而生的哥伦布
到塞维利亚大教堂的人,都不会错过瞻仰哥伦布灵柩的机会,哥伦布全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在西班牙国王支持下,4次出海远航,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达等岛。在帕里亚湾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他还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达连湾2000多千米的海岸线;认识了巴拿马地峡;发现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纬度吹东风,较高纬度吹西风的风向变化。虽然哥伦布的成就在航海界无人能及,但是人们对他的功过是非从来就褒贬不一。
1451年哥伦布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青少年时代的他没有受到过多少正规教育。哥伦布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纺织匠,他从小就在家中的纺织作坊中帮工。但哥伦布对航海和来往于地中海之上的商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多年的劳作及动手实践,培养了哥伦布细致、耐心的性格和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为他以后出海及绘制海图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热那亚是地中海北部重要和著名的港口,每天数以万计的船只在这里停泊。港内肤色不同、着装各异的人们,带着来自各地的特产,在这里进行贸易并交流信息。这一切给幼小的哥伦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哥伦布成为航海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父亲经商失败后悲惨离世,导致哥伦布对从商失去信心,这促使他将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当作为一个水手一旦成为可能的时候,哥伦布便离开了陆地,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青年哥伦布在热那亚商船上当水手,曾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及冰岛一代。这期间,哥伦布积累了相当宝贵的航海经验。在没有经过正规的航海教育之前,使这些兴趣与经验支撑着未来的航海家。
25岁那年,哥伦布加入了一只法国的海盗船队,在航海途中的激战中落入水中,身材高大的他靠着一块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以后的几年,他就住在葡萄牙并且结了婚,有了孩子。本可以在葡萄牙近海的商船上继续稳稳当当地做水手度日的哥伦布却总是梦想得到财富和荣誉,憧憬着西边的神秘的地方。他学会了葡文及拉丁文,并利用这些语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学和数学,并且学会了绘制地图和使用各种航海工具。知道了怎样使用罗盘、海图和各种新航海仪器,获得了怎样利用太阳、星星的位置来确定船的位置的方法。有一次,他获得了一个航行到冰岛的机会,他到达冰岛后又继续航行了160公里,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哥伦布后来西航的志向。
对麦哲伦西航更有感召力的是关于北欧海盗的故事。北欧海盗原意是“居住在海湾的人”。公元800~1500年间,由于人口增长很快再加上内部政治动乱,北欧地区一些善于航海的瑞典人、丹麦人、挪威人,往往结队出海去寻求新的生路。他们在海上横行一时,拦截来往商船,袭击别国海岸进行掠夺,有的人也经商和探险。900年左右挪威的维京人到达格陵兰并且把居民点建在了西海岸,这是他们的许多探险活动的一次。公元1000年前后,由冰岛人莱夫·艾列克逊带领的一批人乘船从格陵兰出海,到达了北美海岸。由于他们在那里发现一种很像葡萄样的藤科植物,就把这儿称为“酒的土地”,音译就是“汶兰”,现在的圣劳伦斯河的河口一带可能就是那时“汶兰”一带。但由于遭到当地土著人的袭击,他们建立居民点的打算最终没能实现。
对于许多人只当故事听的艾列克逊探险到汶兰一事,哥伦布却深信不疑。他坚信横跨大西洋就可以到达陆地,并且认为“汶兰”就是东亚的某一国家。另外,哥伦布认为自己是上帝选定的神舟——载运基督者,要去完成一项发现“新天新地”的使命,这些神秘的、妄自尊大的灵感,以及地球是球形的学说都促使他去冒险。
在航海强国葡萄牙,哥伦布还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富饶遐想无限,使他产生了到东方去的想法;他接触了学者托斯勘内里,接受了“地圆学说”,坚定了从海上到达东方的信念。这些知识为他的远航在思想上做好了准备,至此,远航西去,就只欠“物质”东风了。
《马可·波罗行纪》是哥伦布少年时代就喜欢读的,后来他不仅精读了此书,并且还做了研究。哥伦布喜欢读这本书的缘故不仅是此书像《天方夜谭》一样有趣,更是由于这本书合乎他的作为一个拜金狂的理想。他对书中描写的地方非常羡慕,他羡慕中国和印度的珠宝金银,但使他最欣羡不已的是其中对日本的描述。马可·波罗并没有到过日本,而是根据传闻写了关于日本的几章。根据他的记述,日本国内有取之不尽的黄金。但是,因为国王不允许输出黄金,所以到那里做生意的商人很少。那里到处充满了黄金,以至于国王的宫殿都是金子建造的,宫中有四厘米厚的金砖铺起的道路以及房间的地板,甚至窗户框都是金子做的。在那里还到处都能采集到玫瑰色的珍珠,人们把大颗的珍珠放在即将入土的死人嘴里。
这一切吸引着哥伦布,使他处心积虑地要闯出一条抢先到达东方的航路,找到那个遍地黄金的国度。
●寻找坚强后盾
以为有了充足准备的哥伦布开始筹备他的航海事业。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都以被拒绝告终。
哥伦布的计划之所以遭到拒绝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哥伦布地圆说的理论尚不十分完备,许多人不相信,把哥伦布看成江湖骗子。一次,在西班牙关于哥伦布计划的专门的审查委员会上,一位委员问哥伦布:即使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最终回到出发港,那么其中必定有一段航行是要从地球下面向上爬坡,那么帆船怎么能爬上来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即使平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哥伦布也只能哑口无言。另一方面,当时,西方国家对东方物质财富需求除传统的丝绸、瓷器、茶叶外,最重要的是香料和黄金。其中香料是欧洲人起居生活和饮食烹调必不可少的材料,需求量很大,而本地又不生产。当时,这些商品主要经传统的海、陆联运商路运输。经营这些商品的既得利益集团也极力反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计划。哥伦布为实现自己的计划,到处游说了十几年。
当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是由裘安王子掌管的,于是哥伦布便将事先他航海梦想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裘安王子身上,但是,哥伦布出身低微,根本就没有觐见王子的机会。为此他想尽了办法,甚至不惜攀附权贵。
在里斯本他常到贵族女儿们住的修道院做礼拜,凭着自己的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终于获得了一位大家小姐的垂青,没多久就使这位小姐就嫁给了他。之后,凭着这一婚姻哥伦布终于终于得以同王室接近。1478年,他第一次向裘安王子提出了自己航海计划,由于海派计划被别人窃取而他刻意隐瞒了其中的关键、可行的部分,而且对航海的费用要价非常高:除了一年用的粮食、三艘船、船员外,他还要求封他为骑士,并且担任新发现地方的总督和分得该地一切财富的1/10。哥伦布平时就喜欢夸夸其谈,所以这次他基本上没有取得任何的信任。
后来,裘安王子当上国王,也许是对航海还是感兴趣,他曾召开学者评价会来审查哥伦布的计划,但最后还是被否决了。
在葡萄牙居住三年后,哥伦布的妻子不幸死去,踌躇满志的哥伦布带着独生子离开葡萄牙来到了建立不久的西班牙王国。据说由于害怕哥伦布的计划被别国采纳抢先到达印度,裘安二世曾下令召回哥伦布,但被哥伦布拒绝了。
哥伦布到西班牙后立刻开始了活动,希望西班牙国王菲迪南德和皇后伊莎贝拉能够在航海上给予自己支持,1486年5月,国王和皇后终于召见了他。哥伦布的忠厚、自信及丰富的地理知识,都给国王和皇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而此时的西班牙又很想在开辟东印度群岛航路的竞争中击败葡萄牙,所以对哥伦布的计划非常感兴趣,随即一个由海员和学者组成的委员会对哥伦布的计划进行研究。
辞别国王和王后的哥伦布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好消息,然而遗憾的是委员会办事拖拉,到1488年还未作出任何决定,等得不耐烦的哥伦布又回到了葡萄牙,试图从新任国王约翰那里得到支持。可是,当时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门·迪亚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胜利归来。这样的结果使约翰认为东行到达亚洲的航路已通,也对哥伦布的计划表示没有兴趣。
随后哥伦布又辗转英国和法国,向当时的国王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最终都失败了。毫无办法的他,只好等待西班牙的那个委员会的决定了。
然而等待他的依然是失败的挫折。1490年,哥伦布的计划终于再次被西班牙皇家顾问们否决了,理由是太不切实际。
然而,就在哥伦布机会失望到几点到时候,有一个人仍然对此抱有信心,那即是葡萄牙的皇后。于是在1491年,一个新任命的委员会成立了。哥伦布在与西班牙国王的朝廷,安达卢西亚的富商和船主们有密切交往的大教堂主教的四处奔走张罗引见下,和当时的高级官员、银行家、船主们密切联系,终于通过了哥伦布的东印度群岛探险计划。
多年的冷遇非但没使他妄自菲薄,相反竟使他自信到了狂妄的程度。在得知计划马上就会实现后,他提出在试航成功后任命他为海洋将军和新领地的总督,亲且要把将来全部殖民地收入的10%归他所有。这一要求遭到国王和皇后的断然拒绝。幸亏一个替皇后管理个人财务的宠臣向皇后说明这次探险的代价比获得的利益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1492年,同意哥伦布所提各项条件的正式文件终于签订了。经过8年的挫折,哥伦布的计划终于被采纳了,他的航海梦就要成为现实了。
●坎坷的“航程”
有了国王的支持,哥伦布的计划终于要付诸实施了。哥伦布一生组织了四次远航,在这四次航行中他发现了南美大陆和中美地峡;大安的列斯群岛的古巴、海地、牙买加和波多黎各;巴哈马群岛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大部分岛屿,同时他还发现了特立尼达岛和加勒比海一系列较小的岛屿。
得到允诺的哥伦布开始为航海做全方位的准备,这其中最困难的工作是招募水手,最后的航行队伍简直可以说是七拼八凑而成。队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哥伦布的朋友、佣人,也有一些对航海感到好奇的官员们。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这次航行为条件特赦的犯人。最后的队伍由88人组成。奇怪的是,哥伦布还特地请了一名懂阿拉伯语的语言学家。这是因为在那时人们认为所有语言的母语是阿拉伯语,所以这位语言学家是打算在会见中国大汗时充当翻译的,现在看来不免有些荒唐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