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片叶子都有秋天
知足者常乐。
——老子
他的故事并不新鲜。
他出生在北方一座不大,也不算小的城市,父亲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母亲经营着一家服装店,他是家中的独子,生活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富足、安逸。高考时,他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大四上学期,他报名参加了一个支教活动,并被安排到一个西部山村小学校支教。小山村距离最近的镇有20公里山路,有水,电时有时无,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一个学期的支教生活结束后,他却被山村孩子们的质朴、纯真的求知欲望打动,大学毕业后,他毅然拒绝了一家公司的聘请,也拒绝了父亲在家乡为其安排好的工作,以及女友分手相挟的哀求,去山村小学做了一名正式的小学老师。不知不觉中,8年过去了,他不断提高着小学校的升学率,甚至创造了学校从未有过的奇迹,陆续有3名他教授过的学生考上大学,他也迎娶了当地的一个女子,并生育了自己的儿子。但这8年小村的变化并不大,只是停电的时间减少了。
在我的采访经历中,他这样的故事早已经不新鲜了,甚至可以用“俗套”来形容。所以,尽管从我到他教学的这个小山村体验生活开始,村长就一次次地让我找他聊聊,但我却一直调动不起自己的热情。终于碍不过村长的面子,去学校探访他时,他还是让我有些意外——从外表上看,他和当地村民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
都市和山村的诸多落差会不会让他对自己当初的选择质疑,或者后悔呢?
于是,我迂回地询问他的大学同学们的现状,他兴致颇高地对我说起他的大学同学们来。从政、经商、出国……在他的讲述中,他的大学同学们的发展都很不错。当他眼里的骄傲随着他的讲述达到我认为的高点时,我打断了他,说出我的困惑。他先是一惊,继而笑了,淡淡地说道:“你已经不是第一个这么问我的了。问的人多了,我也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是否取得成就,而是是否创造了更多价值。山里的日子的确清苦一些,不过,我每每想到我的学生们考出大山,就特别满足、特别骄傲。”
突然的,我明白了村长的执着推荐,也开始羞惭自己的狭视。
花店里的花朵被礼遇成表达情感的礼物,山谷里的野草则传递着春天的到来;清晨的露珠润泽着小草更加生动,入海的急流助力着那份持久的浩淼。每片叶子的秋天不同,但每片叶子都有秋天。
告别他,朗朗书声响起,我暗暗庆幸和他的遇见,虽然他的故事并不新鲜,甚至有些“俗套”,但是,在这个充斥功利的世界,我读到了湍涌的血液、鲜艳的阳光、蓬勃的草地……
快乐提示: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那结果可想而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想从多方面有所满足,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要在简单的生活中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要在平淡的生活中保持心灵的平静、安详和自由,是需要力量的,需要抗拒外界压力和诱惑的力量。魔鬼并不仅仅与浮士德似的人物打赌,他同样也不放过在田园里从事耕作的人们,它先是让这些人陷入极端的孤寂之中,然后调动人间各类势利的眼光来照射和嘲弄他们,最后又用名声、地位和各种世俗的荣耀来煽动他们的欲望。要抵御这一切,并不容易,除了需要知识力量、意志力量之外,更需要人格力量。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似乎简单,其实并不简单。
没有一朵花能离开种子
成功是用努力,而非用希望造成。
——约翰赫斯金
一
她是一个苦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她开始跟随父亲相依为命地生活,日子充满了艰苦和无奈。一天天地长大,她并没有觉得没有母亲的日子多么苦涩,因为父爱无微不至地伴随着她,父亲成为她的依靠,她的世界。然而,她16岁那年,父亲突然抛下她走了。她哭号着,寻找着,父亲始终了无音踪。她终于知道,父亲抛弃了她。
失去父亲,失去惟一的依靠与温暖,这一切对于年幼的她来说太沉重了。没有人敢憧憬她的未来。然而,她却一直倔强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要等待父亲回来。
因为没有钱交房租,她不能再住父亲在时租住的出租屋。一段时间,为了让父亲“回家”时能找到她,她经常搬梯子从窗户爬进空着的出租屋,等父亲。
一年、两年……整整9年过去了,她始终没有等到父亲的丝毫消息。不过,命运从另一个角度向她绽开了笑脸——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她以优异成绩获得女子射击10米气手枪冠军。有了解她身世的记者问她,是什么让她没有被苦难和不幸打倒,她说道:“我每天都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被命运打垮,只有这样,才能等到父亲回家来。”
这个种下了一粒“坚强”种子,然后让不幸和苦难开成花的奥运冠军,叫郭文珺。
二
因为受父母的影响,她从小就特别喜欢打乒乓球。5岁那年,父母将她送到体校,学习打乒乓球。虽然父母当时并没有期望她能打出什么名堂来,但她却有一股劲头——一定要赢所有的对手。她的球技进步很快,教练也十分喜欢她。但是,随着年龄的一天天长大,她的父母和教练都发现一个问题,她的个头比同龄孩子矮许多。
当她的身高定格在1.50米后,一起入校的小球手都先后被专业队选走了,而她却无人问津。有小队友关切地提醒她,她怎么努力,身高都练不上去,还是别练了;甚至,来挑选队员的教练叹息着告诉她,赶快专注地去学习文化课,将来考个大学,不然该耽误了;父母也尝试着劝说她专心学习,不要再练乒乓球……所有的劝说都过耳不闻,她态度坚决地表示,自己就是喜欢乒乓球,一定要练出名堂来。
身高不足,那就在技术、速度和胆识上弥补。日日挥汗如雨,她执着地追求着心中的梦想。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一个个选拔苗子的教练看过她之后,叹息着走开。但她并没有泄气,她继续苦练着。1988年,她终于被选入国家队。
这个依靠“执着”种子成功的人,家喻户晓,她叫邓亚萍。
三
她9岁那年,一个体校老师到她上学的小学挑选运动员,把她选去练柔道,训练了一段时间后,一起被选来的几个小队员都因为吃不了苦,先后回去了。她却喜欢上柔道。但是,让她意外的是,又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教练发觉她很难练出成绩,打了退堂鼓。不肯放弃的她央求着教练,教练决定让她转行练习举重。
她转行开始练举重,对于这个训练枯燥的运动项目,她一样很快就喜欢上了。
晨练,小队员的标准是1500米,但她从不按这个标准跑,她总是和男孩子一起跑2500米。训练中,她更是异常勤奋刻苦。
有一次,教练中午去吃饭时发现训练房里有动静,开始以为有哪个孩子在捣乱,上去一看,发现她正和几个大队员在训练。教练问几个队员为什么到点了,还不吃饭去。几个大队员发牢骚说:“她让我们教学动作,她学不会不吃饭,也不让我们去吃饭。”
时光流转。
雅典奥运会女子69公斤级举重比赛中,她勇破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世界纪录。有记者采访她,询问她成功的要素,她脱口而出:“勤奋,勤奋很重要。”
这个种下“勤奋”种子,并相信自己是依靠勤奋成为奥运冠军的人,就是被称为举重界“东方不败”的刘春红。
快乐提示:
没有人不喜欢成功。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呢?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世上有一个永恒的法则:你付出的越多,上帝给你的馈赠就越多。尤其是对于想获得荣誉和成绩的人来说,更是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只有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停地付出,才能得到常人得不到的成就。
伟大的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它永远属于那些用一生的血汗乃至生命去拼搏的人。人们往往容易过多地乞求成功的辉煌而忽视奋斗的艰辛过程,其实,世界上没有白捡的便宜,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分汗水,几分收获”。
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只属于为它辛勤耕耘,努力付出的人。
简单的法则,你肯遵循而行吗?
母亲的需求
任何事物都不及“伟大”那样简单;事实上,能够简单便是伟大。
——爱默生
新家的楼下开了一家小装修店,主要是做一些安装纱窗、包门等的生意。小店很小,是租用的一间车库,面积大约在15平方米左右。摆放了一些装修材料样品后,几乎就没有空间了。但小店却住着一家四口人,年轻的店主夫妇,他们大约一岁左右的女儿,以及男店主的母亲。
我很好奇,15平方米内既要摆放装修样品,又要包揽着一家的饮食起居,他们是如何安排空间的,便颇为用心地进行了一番观察。很快,我发现,这一家人的“厨房”就是在房间内的一个角落,而且是移动的。因为只有一个电饭锅和一个电磁炉,每次做完饭之后,电饭锅和电磁炉都会收起来放到吊铺上去。睡觉的时候,男主人睡在吊铺上,女主人则和孩子老人在地上铺一张泡沫垫子,睡在上面,起床之后再收起来。洗涮就更简单了,一个盆洗碗筷和菜,一个盆洗衣服。
这样日复一日地生活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是我无法想象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却微笑着告诉我,他们是外地农村的,结婚后一起来城市闯荡,一直都是类似的生活环境,早已经习惯了,并没有觉得有多苦。
那天傍晚,我和男主人的母亲闲聊起来。我了解到,老人的丈夫已经去世多年,老人在农村有自己的房子,而且是三间大砖房,宽敞明亮,房前屋后还有着自家的园子,每每春夏之际都可以种上一些时令蔬菜瓜果,平时养着一些鸡鸭,生活清闲又快乐。但自从儿子结婚到城里闯荡后,她就杀了鸡鸭,又把老家的房子借给亲友住了,她跟着儿子儿媳与孙子到城市中流浪着。
我问老人为什么不在老家安享晚年,难道是儿子这里需要她帮忙吗?老人笑着回答我,她跟儿子儿媳在一起根本帮不了任何的忙,不过,她喜欢和儿子儿媳在一起:“自己在家的时候啊,心里总是不踏实。和他们在一起,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就能看到他们,心里就塌实了,每天晚上和他们一起吃饭,也香呢!”
原来,母亲的需求如此简单,只需要和儿子在一起。
快乐提示:
但丁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母亲的需求很简单,就是希望儿女好,奢侈一点的,希望和儿女在一起。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你拥有一颗想念母亲。和母亲在一起的孝心,你便拥有了最昂贵的财富,你的每个日子就都会流淌着笑意。
重约一场雪
一个人的活动,如果不是被高尚的思想所鼓舞,那它是无益的、渺小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
晚饭后,去家附近的理发店理发,因为时间已晚的缘故吧,偌大的理发店不见一个顾客,店老板已开始打扫店内卫生。洗头、坐定、围上罩巾,一个小伙子开始将他手中的剪刀在我的头上翻飞,我习惯性地闭上眼睛,偶尔,习惯性地睁开眼睛,漫无目的地看向我对面的落地镜面。不知道是第几次睁开眼睛,镜子里映现出的一只猫和一只狗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是一只全身雪白的大猫,狗则是比白猫大一些的斑点狗,猫百无聊赖地端坐在理发店的中间,斑点狗则兴致盎然地围着猫欢喜地绕着圈子,边绕圈子边摇着尾巴、跳着,那跳让我一下想到小品演员小沈阳的袋鼠跳,我失禁而笑。给我理发的小伙子热情地告诉我,那斑点狗刚刚三个月大,猫是一只流浪猫,不久前来到理发店就不走了,理发店就收留了它。
斑点狗因为担心被猫挠到,始终和猫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绕跳着,猫则一副镇定泰然的样子,只是在斑点狗绕跳到它的尾巴方向时,才提防性地回一下头。因为我面前的镜面映照的范围有限,稍顷,理发店的女老板挥动拖布拖地的景象出现在镜面中,猫慢悠悠地走出了镜面,斑点狗却没有走开,而是饶有兴致地跟着女老板手中那前后不停拖动的拖布扑跳着,那扑跳仍旧是“小沈阳跳”,滑稽中尽显斑点狗的欢快。当女老板手中的拖布由前向后拖时,斑点狗再一次跳起扑向拖布,在它四足落地时,由于刚刚拖过的瓷砖地面过于光滑,斑点狗一下滑倒了,滑倒的姿势,像极了小沈阳摔倒的样子,我不禁为它这一“小沈阳摔”笑出了声……
实际这只是极其平常生活的细微一瞬,斑点狗传递的简单、纯净的欢喜却撞痛了我,仿如不久前去一个小村采访时撞到的一样。
那个小村是极其平常的乡村小屯,但小村周围那一望无际的、金黄金黄的稻田让久居都市的我一下就回到了童年。我是在北大荒的一个小村出生、长大的,那里生长着接天连地的麦田、高粱地、玉米地,在庄稼果实香熏中的童年简单、快乐、无忧无虑。我13岁那年,举家迁居都市。在迁离家乡小村不久后的一个冬日,一小学同学写信告诉我,家乡下了很大的一场雪,约我回家乡看雪,我则激情万丈地表示,我迟早是要回小村的,但必须是在我成为作家之后。那时还是不懂得未来无常、风流云散的少年情怀。但是,是不是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呢,简单开始越来越瘦,复杂开始滋生枝桠?
大约是迁离家乡20年后,一个草木葱翠的时节,早已经成为作家的我回到小村,然而,完全没有预想了千万遍的惊喜,也没有预想了万千遍的感怀,小村已经在光阴的流变中风化成一个概念,熟悉又陌生,而我呢?我曾经一直向往能够像余光中先生眼中的李白那样:“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但是,在滚滚红尘中的不断争斗拼杀,我不禁丢失了剑气长虹的豪情,甚至连最初的宽阔、饱满、轻盈也都一并遗失了,覆盖上心灵的是一些晦暗、拘泥、麻木。梦想的遗憾可以因能力的深浅不同找到宽慰的借口,但心灵的麻木去哪里寻找拯救自己的出口呢?
我们总是纠缠于欲求和精神向往的挣扎中,而常常,我们败成欲望的俘虏。只是短暂的失魂落魄、茕茕孑立,便重新陷入名利荣辱的争较深潭。甚至,更加有恃无恐,不再在意豪情壮志,计较着毫末得失,不再在意命俦啸侣,谈笑着勾心斗角。不知不觉中,连简单地、质朴地一笑都变成奢侈。
这一刻,一只斑点狗,用它简单得几乎可以用幼稚形容的快乐再次撞击着我,训教着我。我猛然发现,曾经迷失的我,如今,已经近乎把自己丢失了,不要说风骨和高致,我的生命连基本的色彩、味道和生机几乎都荡然无存了,充斥着渣滓、晦暗、丑陋。
这不是我要的,这是我最为不屑和恐慌的啊!
穷形尽相,归宗寻结——诡异波折的风雨不能成为借口,虚欲才是偷剔心魂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