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拒绝别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一般都是因为这些原因:接受请求比拒绝更为容易;担心拒绝之后将会得罪对方或招致其在其他方面的报复;想做一位广受好评的“好人”;不了解拒绝不实之情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拒绝。确实如此,拒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的世界,拒绝别人不得法,可能失去交情、被人误会,甚至遭人唾骂与仇视。
而遭到别人的拒绝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还可能在心中产生不快、失望等情绪。其实,这种不快、失望的程度与人们拒绝时的态度和语言表达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拒绝别人,也是有技巧的。
俄国着名钢琴家鲁宾斯坦先生就是一个懂得巧妙拒绝别人的人,有一次在巴黎举行演奏会,获得巨大成功。有一位贵妇人对他说:“伟大的钢琴家,我真羡慕你的天才,我也去看你的钢琴演奏会,可是票房的票已经卖光了,您能帮我找一张门票吗?”
鲁宾斯坦先生手中也没有票,又不愿给演奏举办者增添麻烦,当然不想答应她的要求,但是,他没有直接拒绝,因为直接拒绝攻击性太强,锋芒太露,因此,他采用先承后转法,把拒绝间接化。他平静地答道:“遗憾得很,我手上一张票也没有。不过,在大厅里我有一个座位,如果您高兴……”贵妇人非常兴奋地问道:“那么,这个位置在哪里?”鲁宾斯坦先生答道:“不难找——就在钢琴后面。”
这样的座位自然是属于钢琴家自己的,但是,由于这个拒绝是间接的,直接语义上的同意提供座位,让对方心里产生满足感,然后间接暗示出座位的虚幻性,使对方的心理预期落空,既风趣幽默,又使人从紧张中得到松弛,很自然地接受你的拒绝。尽管鲁宾斯坦先生没有满足贵妇人的要求,但贵妇人并不埋怨他,这一切都是因为拒绝的艺术。
不管是谁,遭到拒绝都是很正常的,但用“不”、“不行”、“不知道”、“没有”等冷冰冰、硬邦邦的回答,必然增加对方心中的不快和失望。巧妙、婉转的拒绝,不仅可使这些不快和失望降到最低限度,而且还会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和鲁宾斯坦先生一样,美国出版界的传奇人物赫斯脱先生也是善于拒绝别人的高手,他总是能用自己巧妙的方法,既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同时又不让对方感到不快和失望。
赫斯脱在旧金山办第一张报纸时,着名漫画大师纳斯特为该报创作了一幅漫画,内容是唤起公众来迫使电车公司在电车前面装上保险栏杆,防止意外伤人。然而,纳斯特的这幅漫画完全是失败之作。发表这幅漫画,有损报纸质量;不刊这幅漫画,怎么向纳斯特开口呢?
当天晚上,赫斯脱邀请纳斯特共进晚餐,先对这幅漫画大加赞赏,然后一边喝酒,一边唠叨不休地自言自语:“唉,这里的电车已经伤了好多孩子,多可怜的孩子,这些电车,这些司机简直不像话……这些司机真像魔鬼,瞪着大眼睛,专门搜索着在街上玩的孩子,一见到孩子们就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听到这里,纳斯特从座椅上弹跳起来,大声喊道:“我的上帝,赫斯脱先生,这才是一幅出色的漫画!我原来寄给你的那幅漫画,请扔入纸篓。”
这里,如果赫斯脱直接拒绝刊发他那幅漫画,一定会伤害纳斯特的自尊,弄得不欢而散。而他采用了巧妙拒绝别人的技巧即使对方主动作出放弃的反应,又不伤和气,保全了面子。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以很轻松自如地拒绝别人,有些人在关键时刻却总是嘴软。而很多都只是因为性格弱点,没能果断地说不。另一方面是抱着一种希望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误观点。甚至有时候都缺乏技巧去拒绝那些生命不息、推销不止的电话销售,这些都是不对的做法。为人处世,要学会尊重他人,也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时间,一天只有那么几个小时,学不会巧妙地拒绝别人,就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
三毛说过,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早已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其中任何一个答案,都是意料中的。不用害怕拒绝别人,只要自己的理由是正当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拒绝别人呢?
1.耐心倾听对方的要求。即使在对方述说中途就已经知道必须加以拒绝,也要听人把话说完。既表达对其尊重,也可更加确切地了解其请求的主要含义。
2.要明白地告诉对方你要考虑的时间。我们经常以“需要考虑考虑”为托词而不愿意当面拒绝请求。内心希望通过拖延时间使对方知难而退。这是错误的。如果不愿意当面拒绝,应该明确告知对方考虑的时间,表示自己的诚信。
3.拒绝的话不要脱口而出,否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拒绝别人时,要首先感谢对方在需要帮助时可以想到你,并且略表歉意。注意,过分的歉意会造成不诚实的印象,因为如果你真的感到非常抱歉的话,就应该接受对方的请求。
4.必须指出拒绝的理由。指出真诚的并且符合逻辑的拒绝理由最好,有助于维持原有的关系。如果你觉得拒绝的理由不充分,也可以直接拒绝不说明理由。千万不可编造理由,因为谎言终究会被揭穿。当你说明理由后,对方试图反驳,你千万不可与之争辩,只要重申拒绝就行了。争辩会把理性转化为感性。
5.拒绝对事不对人。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拒绝的是他的请求,而不是他本身。
6.让对方知道拒绝是为了他好。如果有人叫你一起去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或者涉及原则性的问题,你应当坚决拒绝,并陈述其利害,让他觉得这样做对自己不利,你的拒绝确实是为了他,明白了这些,他就不会对你怀恨在心,也较容易放弃自己的念头。
总之,成功拒绝他人的不实之请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免除由不情愿行为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学会拒绝别人,是为人处世的一项重要技能,会做人,就是要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满足别人,什么时候应该拒绝别人。
该聪明时聪明,该糊涂时糊涂
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凡事不要太钻牛角尖,不要太想不开,不要太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地装糊涂,远胜于糊涂地装聪明。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成为最“糊涂”的聪明人了。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过于苛刻,就很容易失去人缘。生活中难得的不是聪明,而是难得糊涂。“过程糊涂、结果不糊涂,表面糊涂、心里不糊涂,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是中国人糊涂哲学的精髓。糊涂哲学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一种谦卑为人的态度。会做人,就要学会该聪明时聪明,该糊涂时糊涂。
洪武年间的郭德成就是一个会假装糊涂的聪明人。
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朱元璋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恭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
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是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靴子里的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那是我赏赐给他的。”
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郭德成自有高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如此严密,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怎么知道皇上不是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现在看来,郭德成临出宫门时假装糊涂,故意露出黄金,确实是聪明之举。恰如郭德成所言,到时的确有口难辩,而且从朱元璋的为人看,这类试探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郭德成不只是装糊涂,更是预料到可能出现的麻烦,防患于未然。
聪明地装糊涂,远胜于糊涂地装聪明,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该糊涂时糊涂,就等于给各种繁杂的事情上涂上润滑油,使其顺利运转。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凡事不要太钻牛角尖,不要太想不开,不要太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都是随着时间慢慢清晰,抑或慢慢变淡,慢慢化解,慢慢消融的,于是就有了答案……很多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就成为最“糊涂”的聪明人了。
假如有人告诉你:“某某人在背后骂你。”你听后会作出什么反应?你可能会非常恼怒,想立即去找这个人算账。如果是这样,那你不仅气坏了自己的身体,而且还会扩大事态,徒增痛苦。
富弼是北宋名相,在他年少时,有一次走在洛阳大街上,平白无故地遭人斥骂。有人过来悄声说:“某某在背后骂你!”富弼说:“大概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人家指名道姓在骂你呢!”富弼想了想说:“怕是在骂别人吧,估计是有人跟我同名同姓。”骂他的人听到后很是惭愧,赶紧向富弼道歉。年少的富弼分明是假装糊涂,却显示了他的聪明睿智。
有位智者说,如果大街上有人骂他,他连头都不会回,因为他根本不想知道骂他的人是谁。因为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这位智者和富弼一样洞晓“难得糊涂”的真谛。
为人处世中,人与人之间不免会产生些摩擦,引起些烦恼,如若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往往越想越气,这样很不利于身心健康。如做到遇事糊涂些,自然烦恼会少很多。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依然没有与部队联系上。有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可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仅剩下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有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吓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熬不过这一关了,虽然饥饿难忍,但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三十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也许他想独吞我背着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但我当时假装不知道谁开的枪,如果我说破了,我们两个人可能会拼命,那样,可能我们两个人都会丢了性命。此后三十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如果可能,我愿意永远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这样糊涂地过一辈子。”
生活中,有的人很聪明,但办事却处处受阻,有的人在事业上能够勇往直前,而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上却疲于应付。也许,他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缺一点“该糊涂时糊涂”的人生智慧。
做人难,做明白人难,做糊涂人更难,关键是如何做到“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绝不糊涂”,要把握好这个度,那就是一种智慧,一门学问。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所以学一点糊涂学,也许会使你顿悟,它会带给你一种大智慧;也许,从一个侧面去解读生活,你将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达观和从容。
不揭别人的短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的忌讳之处,如果这些被人当面说出来,无疑是打了人家一个大耳光,太不给人留情面、留余地了,而揭人之短的人除了招致对方的怨恨、报复外将一无所得。
中国人有句俗话,叫“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在中国,是个人都知道,脸是万万不能打的,如果一个人的脸被打了,就意味着这个人的脸面已经丢尽了。当年鲁智深三拳打死个卖肉的壮汉,拳拳都是招呼在脸上,拳拳都是致命的。可见“打人不打脸”绝不是说着玩儿的。
在中国人眼里,“揭短”居然和万般危险的“打脸”相提并论,可见“揭短”在中国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恶行。上海交大自主招生面试有这么一题“谈谈你对浙大院士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的看法”。这让浙大的师生们反应强烈,纷纷指责、讨伐交大的种种不是。可见,揭别人的短是一件很让人忌讳的事。
如果在为人处世中不懂得“骂人不揭短”的古训,说话办事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犯了别人的忌讳,很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
每个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出错,也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含着金汤匙的,所以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太光荣的过去,或者有身材或者性格上的缺点。这就是一个人的短处。当然,每个人的短处是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当然他也有很多穷苦时期的尴尬事,而且,朱元璋最忌讳自己的短处了。朱元璋登基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璋会念在昔日共同受罪的情分上,给他们一官半职。谁知朱元璋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璋儿时一块光屁股长大的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叫大嚷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俩可是一块儿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都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啦!”
这位老兄在那儿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丝毫没看出朱元璋的脸早已拉得很长。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那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