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龙必须适应美国人,他要赚美国人的钱,就必须按照美国的思路办事。所以,成龙拍了很多电影,也赚了很多钱,但他还是没法让人记住。他其实只是个武生。而周润发只是个小生。他们是在拿人最原始最生物的东西拍电影。尤其成龙,他缺少技巧,他可以控制出拳的速度,但控制不了人物的感情。所以他只是不停地拍电影。而张曼玉却在不停地得奖。最近的一次,是台湾的金马奖。如果若非比约克在《黑暗中漫舞》中的出色表演,这次的戛纳影后也是她的。
有趣的是,张曼玉却是成龙发现的,而且,在成龙的点拨下,她很快成长为著名的花瓶。这期间她演了很多人物,但多为雷同的角色,人们完全可以认为她是又一个玉女。很漂亮,也很清纯,但有的是。
张曼玉是幸运的。说她幸运,是因为她在最恰当的时候遇到了最恰当的人。她遇到的是王家卫。成龙点石成名石,王家卫则点石成金。
接下来张曼玉的电影生涯真正开始了。1988年,张曼玉首次和王家卫合作,在《旺角卡门》中扮演刘德华的表妹。这次她完全将一个善良、质朴、深情的女孩塑造得有血有肉。而她身上的“陪衬女孩”式的有点感伤、有点滑稽的形象彻底不见了,她其实是告别了靠脸蛋演戏的阶段。张曼玉终于知道应该怎样塑造一个形象了。
1989年,张曼玉凭一部《不脱袜的人》夺得了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大奖——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在片中张曼玉与钟镇涛演对手戏,她饰演的是初来大都市的乡村女孩,是一个在爱情和事业中来回徘徊的人物。张曼玉对人物的体察是深刻的,少女的忧愁,对陌生城市的恐惧与希望,都被她拿捏得准确而又层次分明。
如果你曾经是花瓶,那你就必须用更多的努力来表明你不再是花瓶。因为你必须摆脱已经在权威的电影人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张曼玉是成功的,很多老电影人看过她的表演后都震惊不已。他们不敢相信《警察故事》里的小女孩这么快地就长大了。
之后的电影道路就几乎是一帆风顺了。既与张艾嘉、斯琴高娃合作出演关锦鹏的《人在纽约》后,《阿飞正传》、《客途秋恨》、《滚滚红尘》等三部重量级的影片连续出炉。在王家卫的扬名之作《阿飞正传》中,张曼玉把握住了爱上无行浪子而莫名惆怅的少女心理,将角色的神髓演绎得淋漓尽致。王家卫提升了张曼玉,张曼玉也成全了王家卫。也许只有张曼玉才能在王家卫的影片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张曼玉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对自己的电影生涯有着清醒的认识,她选择合作的,有的是当时已经成名的大导演,有的是后来被证明才华横溢。比如王家卫,比如许鞍华,还比如徐克。而张曼玉演艺生涯的最高峰作品《阮玲玉》,则是与关锦鹏的第二次合作。凭借此片,张曼玉同时获得金像、金马两项大奖,并且使她成为夺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后称号的第一位华人女星。
张曼玉也演出了很多商业片,但没人想到的是,像《新龙门客栈》,竟然也可以在不经意之间成为经典。她扮演泼辣、风骚的老板娘金镶玉,一颦一笑间都光华毕现。这种光华连林青霞、梁家辉两位颇有表演功底的国际巨星也不禁黯然失色。
1997年,她远赴法国,主演了法国新锐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的作品《迷离劫》,人们可以看见她是如何接触法国电影人并在其先锋意识的引领下提升自己的演艺态度、观念和演技的。她与阿萨亚的一段传奇姻缘,使得她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同年,张曼玉出演了陈可辛的《甜蜜蜜》,并再次成为金像、金马的双料影后。一部爱情片可以有如此大的影响,确实非同寻常。然后就是《花样年华》了。尽管也有绯闻出现,但人们最关注的,还是银幕上的她。
这是张曼玉的花样年代。别的女演员,与她同在,是个悲哀。
7.美少年之恋
《御法度》的出现,可以看作2000年度戛纳电影节上的一大卖点,因为这是大岛渚的作品。老资格的影迷都怀念着大岛渚,他1976年的作品《感官世界》和《马克斯,我的爱》等在人们心中打下了太深的烙印。
大岛渚1932年出生,1959年处女作《爱与希望之街》问世,当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虽然直到1979年才以日本传奇鬼故事《爱之亡灵》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但事实上,早在60年代,他就已经被喻为日本“松竹新浪潮电影”的开山师祖。“松竹新浪潮”与法国新浪潮相呼应,主要以当时日本社会的政治现实与社会处境为批判对象。后来,大岛渚毅然离开了栽培他的松竹影画(电影)公司,成为自由导演。依靠法国资金的扶助,他的作品开始打开国际声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感官世界》。这部电影将大岛渚一向探索的“性与死”命题推到极至,使他得到惊世骇俗的名声。电影讲述一个名叫阿部定的艺妓与情人终日在酒馆中以性爱度日,并互相勒紧脖子以获取极度快感,最终阿部定错手勒死情人,将他的阳具割下带在身上。此事在当时引起极大风波,并一直流传。《失乐园》的作者渡边淳一也曾以此为题材写过小说。
我曾经很担心大岛渚会像多年以前那样全无禁忌地来拍摄这种美少年之恋,好在这是这位老导演的垂暮之作了,片中点到即止,给不好此道的我们留了一些面子。虽然没有赤裸裸地勾勒情欲世界,但性与杀戮却是无处不在的,只是这次表现得非常晦涩。中风后告别大银幕13年的大岛渚,坐轮椅拍出这部新作,继续偏奇特异,而又法度堂堂,成为一部正中有邪,严整中有妖艳的电影作品,确实让我们见到了久违的大家风范。
这是一部仪式感很强的纯正日本古装片,取材自司马辽太郎的小说,据说这位黑泽明的御用编剧,原来写的是几个短篇。电影以百多年前京都为背景,描写反维新的保皇派新选组立下严格法规,训练青年武士。有个新入选的美少年,令武士们神魂颠倒,引起酸风醋雨和剑光血影,并引发连串神秘谋杀案。新选组是日本历史上最大、最强也是最后的剑客集团,幕末的混乱时世中,这支驻扎在壬生屯所,直属京都守护职的部队,担任着守护京都的重要职责。大岛渚把日本最后一批武士中发生的同性恋事件表现出来,可谓意味深长。
这是一部绝对男性的电影,但里面启用的演员,却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北野武这样的大导演和曾经是大岛渚的首席副导演的崔洋一能够联袂出现,大概也只有大岛渚能有这样大的面子,当然年轻影迷们感兴趣的还是松田龙平和武田真治。松田龙平是已故巨星《侦探物语》主角松田优作的长子。还是中学二年级的时候,便因细长而单眼皮的双眼及所散发出不寻常的魅力而被大岛渚铁定为饰演加纳的最佳人选。他饰演美少年真的艳如桃李冷若冰霜,扮相与仪态确实胜过不少女子,他亦凭此角色夺得第42届日本蓝丝带电影奖中的最佳新人奖。武田真治影迷更了解一些,他曾凭《东京之眼》在戛纳影展大放异彩,这次在片中饰冲田总司。
从各方面的反应看,这都是一部很了不起的电影,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日本本土获得包括蓝丝带奖在内的23项大奖,本土票房亦超过了10亿日元,全球30多个国家安排公映。但是,这部电影却是很不好理解的,很多地方都应该特别说明。比如片末土方砍倒那棵极美的樱花树,其实暗喻加纳将成为冲田刀下鬼。而冲田讲的菊花之盟的故事,亦道破了土方与近藤两个男人间的感情瓜葛,同时暗喻了加纳存在的危机。如果没有注意这段极长的台词,整个电影是很难理解的。
在大岛渚这里,青春总是在狭小的空间里展开,生命的冲撞,世界的倾斜与不稳定。但开始的时候你还可以感受到一点点的温和,直到后来才感觉他的社会背景是那种难以忍受的黑色,基调的压抑,人性的冷酷。他不说出来,只是让你冷彻入骨,像片头那些发黄的报纸,漠然地记载青春的惨烈。
影片前面充斥着不加修饰的暴力与情欲,每次见到真子,阿清都是直扑上去,野兽一样原始的冲动与残忍。直到他被别人用暴力痛殴——如果一个人惟一可以依赖的就只有性与暴力,当他发现暴力并不能保护自己,他生存基础也就变得岌岌可危。然后,我们看到他回到真子身边,细腻地抚着昏睡着的真子的脸,沉默。这也许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情节。大岛渚开始表现的青春无比激烈,但他性格里的柔软的成分却总是在结尾的时候出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善良的男人。
8.《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80年代新浪潮时代,这个时期的佳作层出不穷,侯孝贤、杨德昌、陈厚坤、许鞍华、王童、王正方等人欣起的这股新浪潮其实是反映台湾经济转型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在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对人性的探讨的同时,还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上与美、日的裙带关系不着痕迹地呈现出来。
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这期间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于1991年荣获东京电影节大奖,从片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何等惨烈的青春电影。
总的来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恋恋风尘》、《小毕的故事》、《童年往事》、《冬冬的假期》、《第一次约会》等电影路数基本相同,并未从80年代初期的台湾电影新浪潮那种“单纯描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成长故事,再由个人成长去反映社会变迁”的定式中摆脱出来,但从影片“平铺直叙的、市井语言式对白、无任何背景音乐”的创作手法上看,杨德昌似乎在努力尝试一种更质朴的、不加丝毫修饰的电影风格。杨德昌喜欢摆弄一些电影理念,很多圈内人开玩笑称他的电影是哲学电影,意为刻板和教条。但他的电影却不像他的理论那样,反而多意气而少控制,那种青春的气味倒是特别浓烈。这一点却和杨德昌一直的现代都市人生活的代言人形象相符合。
杨德昌曾经拍摄过一部虚构杀人事件的影片《恐怖分子》,两相对照,《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不同在于题材的真实,明确地把背景放在了60年代的台北。此前,作为台湾电影新浪潮代表人物,其早期的《光阴的故事》(第二段《期待》,1982年)以及《海滩的一天》(1983年)和《青梅竹马》(1985年)都是都市生活题材的典型之作。
影片伊始,还在上高二的小四儿,暑期中听到广播中大学录取通知名单时,还在与家人商量上哪所大学。而次年的暑假,家中再次响起同样的广播,守着破碎家庭的母亲,想起已成阶下囚的小儿子,百感交集。到底是社会问题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还是家庭本身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陷,杨德昌似乎告诉观众,单纯以成人的目光去看待少年人的生活,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男主人公“小四儿”(张震饰)由一个老实的优秀学生最终发展成一个杀人凶手,而且在极端混沌中竟不相信曾经挚爱的初恋女孩小明(杨静怡饰)已经倒毙在自己脚下,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个少年因爱不遂而冲动杀人的事件,然而杨德昌甘心花费长达3小时45分钟从头至尾将这个看似普通的事件娓娓道来,必然有其良苦用心。
十年前的张震还没长成今天《春光乍泄》和《卧虎藏龙》里的帅哥模样,但那张纯净的脸庞在我看来更加饱满,富于表现力。他用不多的语言把小四沉默、倔强、在现实中不断碰壁直至绝望的性格发展特征展现得含蓄而深刻。小四这一形象并不因其寡言而显懦弱,相反是坚强有力的,他始终不肯放弃自我的信念,宁愿被学校记大过、开除也不认错,宁愿毁了自己也不允许小明这样“没出息”。
小四终于用匕首杀了小明,被判入狱十五年。小猫拿了自己录制的音带去看他,却被看守随手丢进垃圾箱。然后空气中传来小猫细声细气模仿猫王的歌声,“Are you lone some to night?Do you miss me to night?”歌声稚嫩,是他们单纯而认真的青春。是无奈而伤感的青春。被杀者小明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杨德昌加在她身上的已远远超出十几岁少女的负荷。小明和母亲总是在为明天的落脚点担心。她母亲曾忧伤地说,“你一定要快快长大。”这沉重的期待和严酷的生存环境剥夺了她真正享有青春的权利,她在最单纯的年纪就迅速地被这个世界同化了。在另一面,小明的眉宇间还闪烁着纯真的光芒,她其实是那样迫切地需要被理解和尊重,因此小四是心灵上最贴近她也最温暖她的人。但是最终,她还是背叛了小四,也就是背叛了自己,向更为强大的现实世界妥协了。
为了让观众从事件表面现象透视出时代的变迁所造成的社会环境,进而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和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杨德昌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为观众更易于理解并接受的细节描写,甚至不惜令某些场景显得单调而沉闷,如:空荡的操场、漆黑的摄影棚,长达数分钟的默然面对。越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青春的寂寞与放任越显得痛苦难熬。已经不再年轻,但他表现出来的青春却不平坦,仍然在颠簸里挣扎。影片的很多情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同样也是反映少年成长经历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打群架、泡马子,同样的青春骚动,不同的是少了些激情和活力,却多了份压抑和不安。
杨德昌的新片《一一》已经开始公映了,广告画面上是一个小孩儿的背景,他正在拾阶而上,攀登红色的高高楼梯。这应该说是一部关于家庭,关于中年人,关于人类处境的电影,杨德昌精心安排了一段世俗生活。故事从吴念真饰演的中产阶级扩展开去,展示了一个“幸福”的华人标准家庭背后的真相。观众很难将这部电影的故事一一道出,因为整部影片弥漫着的“幸福”真相让人紧张而心碎。结尾小孩一句“我才七岁,但我觉得我老了”更让人黯然神伤。杨德昌的这部杰作平实地写出了生之压力,甚至让人感觉到了疲惫的喘息。很难将《一一》与他从前的电影相联系,因为杨德昌真的超越了自己。他可贵的生命经验终于没有被喧宾夺主的理念打断,在缓慢而痛苦的剥落中,裸露了五十岁的真情。这已经不是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那个杨德昌了,青春需要激情,需要热烈的碰撞,但也可以是安静的,《一一》是另一种。荣获第二十八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原著剧本奖,第四届《中时晚报》电影奖商业映演类评审团大奖,第四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第三十六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第三十八届《电影旬报》电影奖、最佳外国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