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要懂得抢占商机
商场如战场,时间就是金钱。抓住机遇,利用时间,先下手为强,对生意成败是很重要的。须知时不我待,转瞬即逝,没有时间观念,没有抢占先机的果断决策,即使机遇迎面走来,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那些每天都念念不忘做发财梦的人,他们的大脑神经是绷紧的。因此,每逢机会来临,哪怕是稍纵即逝的,也逃脱不过他们的眼光,罗先生就属于这一类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先生在废旧汽车上发现了软车座的制造和沙发的造型极似。那时罗先生新婚不久,为了添购家具,他跑遍了全城也买不到一只沙发,正在发愁。这一偶然的发现触动灵感,原来,沙发的原理就这么简单,不过是坐垫下支几个弹簧而已。买它干吗,为什么不自己去做呢?
于是,他利用自己的钳工知识,制作了几只沙发,自己用。沙发做好后,放在新房里,娇妻连连叫好,赶来贺喜的同事朋友们也一致赞许。要求罗先生帮忙订做的人一批接一批,难以应付。
这就是机会!说明当时该城市场有相当巨大的潜力,人们对沙发的需求相当大。于是,罗灵机一动:何不趁机办个家具厂,专门加工沙发呢?
于是,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罗找了要好的朋友,开办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具加工厂。
家具加工厂一开业就相当顺利,因为投中了市场紧缺沙发之机,加工出来的沙发供不应求,一次几百套刚刚做成就被抢购一空。
1979年,罗先生的沙发家具业红红火火,如日中天,为了扩大影响,他还特地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家具广告。
所以,做生意要突出一个“抢”字,“抢”就要和别人争先,“抢”就要麻利快捷,“抢”就要赶在时间的前头。
不但如此,还要有冒险精神,不敢冒险就很难抢先,商机就会转瞬间从眼前逝去。
做生意要懂得不只谈交易,还要讲人情
建立良好的客户网络,与客户成为知心朋友。与客户交往过程中要以诚相待,同客户交朋友,分担他的忧愁,分享他的喜悦。他可能会向你介绍他的朋友、他的客户,这样,你的客户队伍会不断扩大。
同时,当你在和他谈你工作上的困难时,他很可能会主动地帮助你,介绍新的客户给你认识或者帮忙直接把生意做成,使之成为你永久性的客户。
与客户交朋友,不要只谈买卖,不谈交情,对客户要关心、爱护和体贴,使买卖双方不只是一种商业关系,而是富有“人情味”的,使顾客产生一种亲切感,在得到物质需求满足的同时,还得到精神情感上的满足。
美国有位叫玛丽·凯的女士,曾叙述她买轿车的经历和感受。她想买一辆黑白相间的轿车,就去汽车店挑选。在第一家店里,由于推销员没有把她当一回事,她觉得受到了冷遇,转身就走了。进了第二家汽车店,推销员对她十分热情,向她仔细介绍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与价格,使她感到这位推销员是真正为她着想。当她偶然谈到那天是她的生日时,这位推销员马上请她稍候一会儿,15分钟后,一位秘书拿来一束鲜花,这位推销员把鲜花送给她,并祝她生日快乐。当时,使她感动万分,觉得那束鲜花的价值超过百万美元!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那位推销员向她推荐的一辆黄色轿车,而放弃了购买黑白相间轿车的打算。
一束鲜花成了沟通买卖双方心灵的桥梁,使商店里充满了友善和温馨的气息,使顾客不由得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此时的买卖当然好做了。
碰到顾客过生日当然很偶然,但这种“人情”意识每时每刻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我们应该与每一个客户交朋友。因为每一位客户都有许多亲朋好友,而这些亲朋好友又有同样数目的亲友关系。失去一名客户就会相应失去几十乃至上百名客户。得到一名客户,情况就会相反。因为这些人会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影响他的亲友。如果在交往中与客户交朋友,就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每个人都离不开与人打交道,更离不开与上司、同事、下属和客户打交道,要想求人办事,就要看清对象,采用不同的交际策略。
做生意要懂得自我推销
马斯洛说,在社会上生活的人,谁都有满足自我的需要,都希望别人能承认、尊重、赏识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了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想方设法,在他人面前表现或推销自我,以使对方从心理上接受自己,为求人成功开通道路。
“自我推销”是一种艺术。战国时代,古人就以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创造出了“无敌的自我推销术”。这种推销术方法很多,方式也不一样。如,张仪是“连横”策略的创始人之一,他由魏国一名不起眼的说客,一跃成为秦魏的宰相,以滔滔辩才登上万众瞩目的政治舞台,执战国政局之牛耳。像张仪这种完全靠自己的游说来谋得显赫地位和财富的人,在战国时为数不少。
自我推销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善于“标新立异”地推销自己。战国历史上自我推销的人大概要数毛遂名气最大了。
秦军在白起带领下,于长平大败赵军,乘着胜利的余威,秦军长驱直入,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万分危急,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请求援兵,并与楚国结盟。赵王深信平原君的办事能力,他命平原君在数千门客中挑选出20人作为随行,以壮声威。平原君挑来选去,只选出19人,还差一个名额。正在为难,门客毛遂走到平原君面前自我推荐说:“另外一个名额我来顶上吧?”平原君对他不怎么熟悉,忙问:“先生在我这里几年了?”毛遂答道:“三年。”平原君对他没有一点印象,便笑着说:“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处身在世上正像一把锥子放在袋子里,锐利的锥尖锋芒必露出口袋外面。你已经来三年了,我没有听说周围的人夸奖过你。先生留在家里吧。”毛遂从容不迫地说:“我要是老早被放进口袋里,那么,这把锥子不是才露一点点尖角,而是整个锥子锋芒毕露了。”毛遂说得有理,平原君频频点头,同意毛遂一同前往。
在楚赵谈判大会上,楚王无心帮助赵国,谈判没有丝毫进展。19位门客一齐怂恿毛遂,叫毛遂上去谈。毛遂也不推辞,几步窜上台阶,对平原君说:“为什么没有结果?”楚王听了,盛气凌人地说:“你是谁?”平原君答:“是手下办事人员。”楚王大声呵斥道:“我在跟你主人谈判,没你的事,赶快给我走开。”毛遂毫不畏惧,他紧握宝剑凑近楚王跟前说:“大王竟敢呵斥我,不怕欺了我的主人,是依仗楚国军队多吧?现在大王与我距离在十步之内,大王此刻的性命就握在我的手里,你兵再多,也帮不上忙。我家主人今天和你说的非常清楚,赵楚联合抗秦,不仅赵国受益,楚国也不会遭受池鱼之灾。你还呵斥什么?”楚王连连点头地说:“是,是,先生言之有理,楚国愿意与赵国联合抗秦。”就这样,楚赵签订了联合抗秦的盟约,几天后,邯郸之围被解。
回到赵国后,平原君感慨地说:“毛遂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之师。如果不是他自荐,今天办事哪能这样顺利?”从此,推毛遂为座上宾。
说话办事就是力求说话悦人利己,办事顺利成功,引起重视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才能标新立异呢?像毛遂那样,思维敏捷,文采出众,勇略过人,通过精彩的自我展现,凸显出个人的价值与个性,树立鲜明的形象,为对方承认和接受,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了。
做生意要懂得有舍才有得
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先慷慨地四处送情。为了做成一笔交易,先大方地请客送礼。这些包藏着功利目的的脉脉温情,这些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处世之道,在商战中司空见惯。
老子说:将要收敛它,必须先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先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先兴盛它;将要夺取它,必须先给予它。这就是一种深沉的智慧。他还说:用兵的讲得好,我不敢取攻势而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阵势可以摆,没有胳膊可以举,没有敌人可以对,没有兵器可以执。这种独特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使老子发现了许多别人发现不了的社会现象,总结出了不少行政、用兵和生活经验,使这位主张抛弃一切智慧的哲学家,反而给后人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智慧。
在经商活动中,任何一个商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砝码装在心中,有一杆能较准确衡量得失的秤,及时掂量出得与失的分量,做到胸中有全局。为了保全局、整体的大利益,果断地牺牲、舍弃小利益。比如,你误进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不卖自己受损失,卖则坏了名声。为了长远的大利益,或是干脆不卖,承受全部损失,或是公布于众:这是“假货”,然后削价处理。
再比如同样办饭店,同样是由一个级别的厨师掌勺,菜的质量、味道不相上下,可其中一个为什么越办越清冷,而另一个却越办越红火呢?究其原因就在于前者要价太高,每桌饭菜挣得太多,使人吃了一回再不想来第二回;而后者的主导思想是“薄利多销”,使顾客总觉得吃的便宜、合算,便一次又一次光顾。这样,何愁你没有生意可做呢?
做生意要懂得填补市场空白
在商场竞争的过程中,经营同一种产品的人越多,就好像在跑道上与你竞争的对手越多,你将很难超越他们。作为企业家的李嘉诚十分懂得寻找经营空白、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因而,他的经营决策很快落实到了行动中。当时,塑胶花风靡世界,在香港市场也是如此。李嘉诚分析,塑胶花实际上是植物花的翻版,每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种植并喜爱的花卉不尽相同,而目前香港和国际市场生产的样品,太意大利化了,并不适合香港和国际大众消费者的喜好,因此,他根据时代的要求以及对消费者的调查结果,设计出全新的款式,而且要求自己的企业不必拘泥植物花卉的原有模式,要敢于创新。
当李嘉诚从国外考察回来时,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临行前,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些家花店,了解销售情况。他发现绣球最畅销,立即买下好些绣球花做样品。
李嘉诚回到长江塑胶厂,他不动声色,只是把几个部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他的办公室,把带来的样品展示给大家。众人为这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塑胶花拍案叫绝。
李嘉诚宣布,长江厂将以塑胶花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为本厂的拳头产品,使长江厂更上一层楼。产品的竞争,实则又是人才的竞争。李嘉城四处寻访,高酬聘请塑胶人才。李嘉诚把样品交他们研究,要求他们着眼于三处:一是配方调色,二是成型组合,三是款式品种。
李嘉诚明察秋毫,他认为塑胶花工艺并不复杂,因此,长江厂的塑胶花一面市,其他塑胶厂势必会在极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上市。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本来批量生产的塑胶花,成本也并不高。价格一高,问津者必少。其他厂家再一拥而上,长江厂的市场地位就难得稳定。所以,李嘉诚提出在极短的第一时间,以适中的价位迅速抢占香港的所有塑胶花市场,一举打出长江厂的旗号,掀起新的消费热潮。卖得快,必产得多,“以销促产”,比“居奇为贵”更符合商界的游戏规则,以此来确定自己在行业生产中的地位。这样,即使效颦者风涌,长江厂也早已站稳了脚跟,长江厂的塑胶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费者心中。事实果真如此,李嘉诚走物美价廉的销售路线,大部分经销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诚的报价签订供销合约。有的为了买断权益,主动提出预付50%订金。
很快,塑胶花风行香港和东南亚。老一辈港人记忆犹新,几乎在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长江厂出品的塑胶花。寻常百姓家、大小公司的写字楼,甚至汽车驾驶室,都能看到塑胶花的倩影。而李嘉诚由于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流,长江塑胶厂由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蜚声香港塑胶业界。就这样,李嘉诚在香港洞烛先机,快人一步研制出塑胶花,填补了香港市场的空白。另外,由于李嘉诚不按物以稀为贵的一般道理卖高价,而是着眼于占领市场份额,因而一举成功。
做生意要懂得在极盛时期洞悉危机所在
李嘉诚的过人之处,是他总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作出新的部署和尝试。现在看来,幼年受正规教育不多的李嘉诚之所以能学得这样一套经商的高超技巧,除了其在工作中的留心观察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和理论。这两点早在他童年时就已经十分明显了。1940年,李嘉诚随父母为避战乱来到了香港,为解决广州市话和英语的障碍,他以表妹、表弟为师,勤学苦练,很快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广州话。特别是学英语,也简直是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一到夜深人静,他便独自跑到路灯下读英语。
1942年,李嘉诚14岁,他父亲因病去世,家境的贫穷使他过早地走向社会。为了生存下去,李嘉诚与他母亲一起挨家挨铺地找工作,却没有着落,母子俩拖着满是血泡的双脚回到家中。终于,经过艰辛寻找,李嘉诚进入一间茶楼做跑堂,他每天都是第一个赶到茶楼,他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即便是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李嘉诚仍然利用短暂的空闲默读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