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重量较轻、能由单兵或班组操作的战斗武器都属于轻武器,主要包括各种枪械、单兵面杀伤武器、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和防空导弹等。本章主要介绍步枪、冲锋枪。
武器常识
一、半自动步枪
步枪是单兵肩射的长管武器。主要用于杀伤暴露的有生力量,有效射程为400米。也可用刺刀、枪托格斗,有的还可以发射枪榴弹,具有杀伤和反装甲能力。步枪按自动程度分为非自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按用途分:分为普通步枪、卡宾枪、突击步枪和狙击枪。狙击步枪是一种高精度步枪,多数配有光学瞄准镜,可杀伤600~800米以内的有生目标。
(一)战斗性能及诸元
1.战斗性能。56式半自动步枪是近战中消灭敌人的主要武器。在400米内对单个目标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射击500米内的飞机、伞兵和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行到1500米仍有杀伤力。战斗射速每分钟35~40发。在100米内能射穿6毫米厚钢板、15厘米厚砖墙、30厘米厚土层和40厘米厚木板。
2.主要诸元。56式半自动步枪口径7.62毫米,枪全重3.85公斤,枪全长1.33米,使用普通弹初速每秒735米,弹头最大飞行距离约2000米。
(二)组成及用途
半自动步枪由枪刺、枪管、瞄准具、活塞及推杆、机匣、枪机、复进机、击发机、弹仓、木托十大部件组成。
枪刺:用以刺杀敌人。
枪管:赋予弹头飞行方向。
瞄准具:由标尺和准星组成,用以瞄准。
活塞及推杆:活塞装在活塞筒内,用以传导火药气体压力推压推杆向后,活塞筒上有护木。推杆和推杆弹簧能使推杆和活塞回复到前方位置。
机匣:容纳枪机、复进机、固定击发机和弹仓。
枪机:由机栓和机体组成。用以送子弹、闭锁、击发和退壳,并使击锤向后成待发态。
复进机:由导管、导杆、导管座、复进簧和支撑环组成。使枪机回到前方位置。
击发机:使枪机相互作用形成待发和击发。弹仓:用以容纳和托送子弹。可装10发子弹。
枪托:便于操作。枪托由枪颈、托底钣、附品巢组成。
附品:用以分解结合、擦拭上油和排除故障。附品包括擦拭鬃刷、铳子、附品筒、通条、油壶、背带和子弹袋。
(三)半自动原理
扣扳机后,击锤打击击针,撞击子弹底火,点燃发射药产生火药气体,推送弹头沿膛线向前运动;弹头经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气体通过导气孔涌入导气箍,冲击活塞,推动推杆使枪机向后,压缩复进簧完成开锁、抛壳,并使击锤成待发状态;枪机退到后方时,由于复进簧的伸张,使枪机向前运动,推送次一发子弹入膛,闭锁。此时,由于击锤已被击发阻铁卡住,不能向前打击击针,若再次发射,必须松开扳机,再扣扳机。
(四)分解结合
分解结合是为了擦拭、上油、检查和排除故障。分解前必须验枪,分解结合应按顺序和要领进行。
分解要领:
(1)拔出通条和取出附品筒。向下向外拉开枪刺约成45度,拔出通条折回枪刺,然后用食指顶开附品巢盖,取出附品筒。
(2)卸下机匣盖,抽出复进机。左手握枪颈,拇指抵压机匣盖后端,右手扳连接销,扳手向上成垂直状态,再向右拉到定位,向后拆下机匣盖。
(3)抽出复进机。右手向后抽出复进机。
(4)取下枪机。左手握住护木,使枪面稍向右,右手拉枪机向后取出。然后将机栓机体分开。
(5)卸下活塞筒。左手握下护木,右手将固定栓扳向上,使固定栓平面垂直,向上卸下活塞筒,取出活塞。
结合时按分解相反顺序进行。
二、冲锋枪
通常指双手握持发射枪弹的单兵连发枪械。是一种介于手枪与半自动步枪之间的武器,比步枪短小轻便,便于突击开火,射速高、火力猛,适用于近战和冲锋,在200米内有良好的杀伤效力。
(一)战斗性能及诸元
(1)战斗性能。冲锋枪在近战中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自动武器,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射击500米内飞机、伞兵和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00米仍有杀伤力。战斗射速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每分钟40发。使用56式普通子弹,在100米距离内能射穿6毫米厚钢板、15厘米厚砖墙、30厘米厚土层和40厘米厚木板。
(2)主要诸元。口径7.62毫米,枪全重3.81公斤,枪全长1.1米,使用普通弹初速每秒710米,弹头最大飞行距离约2000米。
(二)组成及用途
56式冲锋枪由枪刺、枪管、瞄准具、活塞、机匣、枪机、复进机、击发机、弹匣和机托十大部件组成。另有一套附品。它的各部机件用途基本与半自动步枪相同,只是它的造型有别,而其弹匣可容纳子弹30发,并且能连续自动击发。
(三)自动原理
扣扳机后,击锤打击击针,撞击子弹底火,点燃发射药,产生火药气体,推送弹头沿膛线向前运动。当弹头经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气体通过导气孔涌入导气箍,冲击活塞推动枪机向后,压缩复进簧,完成开锁、抛壳,并使击锤成待发状态;枪机退到最后方时,由于复进簧的伸张,使枪机向前运动,推送次一发子弹入膛、闭锁。此时,如保险机定在连发位置,扳机未松开,击发阻铁不能卡住击锤,击锤再次打击击针,形成连发;如保险机定在单发位置,击锤被单发阻铁卡住不能向前,若再次发射必须松开扳机,再次击发。
(四)分解结合
分解结合的要领与半自动步枪相同。
三、子弹
(一)子弹各部分名称及用途
子弹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组成。弹头用以杀伤敌人;弹壳容纳发射药,安装弹头和底火;底火用以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火药气体,推送弹头前进。
(二)子弹种类、用途及标志
普通弹:用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曳光弹:主要用做试射、指示目标、发出信号。曳光弹距离可达800米,弹头头部是绿色。
燃烧弹:主要用以引燃易燃物体。弹头头部是红色。
穿甲燃烧弹:主要射击飞机、轻装甲目标(在200米距离内穿甲厚度为7毫米),并能在穿甲后引燃易燃物。弹头头部呈黑色并有一道红圈。
另外,还有空包弹、教练弹等辅助弹。
射击原理
一、发射与后坐
(一)发射
火药气体压力将弹头(火箭弹、炮弹)从膛内推送出去的现象叫发射。
发射过程:击针撞击子弹底火,使起爆药发火,产生大量的火药气体,在膛内形成很大的压力,(各种枪的最大膛压为1400~3400公斤/厘米2,半自动步枪为2800公斤/厘米2)迫使弹头脱离弹壳,沿膛线旋转加速前进。
(二)后坐
发射时,武器向后运动的现象,叫后坐。
后坐的产生:发射药燃烧时,它向弹膛各方向施加压力。该压力迫使弹头沿着枪膛向前运动,并使枪机向后,推动整个武器向后,产生后坐力。
二、弹道及其实用意义
(一)弹道要素
弹头(火箭弹、炮弹)运动中,其重心所经过的路线叫弹道。
起点:火身口中心点(外弹道开始点)。火身口水平面:通过起点的水平面。射线:发射前火身轴线的延长。
射角:射线与火身口水平面所夹的角。
发射角:发射线与火身口水平面所夹的角。发射线:发射瞬间火身轴线的延长线。
落点:弹道降弧与火身口水平面的交点(射表落点)。弹道最高点:火身口水平面上弹道最高的一点。
升弧:由起点到弹道最高点的弹道。降弧:由弹道最高点到落点的弹道。
弹道高:弹道上任何一点到火身口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最大弹道高:弹道最高点到火身口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弹道切线:弹道上任意一点的切线。
落角:落点的弹道切线与火身口水平面的夹角。
(二)弹道的形成
弹头脱离枪口后,如果没有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它将保持其获得的速度,沿着发射线无止境地匀速飞行。实际上,弹头脱离枪口在空气中飞行时,同样受到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弹道逐渐下降,越飞越慢,因此形成一条不均等的弧线,升弧较长较直,降弧较短较弯曲。
(三)直射及其实用意义
1.直射
瞄准线上的弹道高在整个表尺距离内不超过目标高的发射,叫直射。这段距离叫直射距离。
直射距离的远近是根据目标高低与弹道的低伸程度决定的。目标越高,弹道越低伸,直射距离就越大;目标越低,弹道越弯曲,直射距离就越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轻机枪对人头目标的直射距离为200米,对人胸目标为300米,对半身目标为400米。
2.直射的实用意义
战斗中,对在直射距离内的目标可以不变更表尺分划,瞄准目标下沿射击,以增大射速,提高射击效果。运用直射组织侧射、斜射和夜间标定射击,能获得良好效果。
(四)危险界、遮蔽界和死角
1.危险界
弹道高没有超过目标高的一段距离,叫危险界。目标暴露越高,地形越平坦,弹道越低伸,危险界就越大,目标就容易被杀伤。目标暴露越低,地形越起伏(如凹地),弹道越弯曲,危险界就越小,目标被杀伤的可能性也越小。
2.遮蔽界和死角
弹头通过不能射穿的遮蔽物顶端到弹着点的一段距离,叫遮蔽界。目标在遮蔽界内不会被杀伤的一段距离,叫死角。遮蔽物越高,目标越低,死角越大;反之,死角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