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农历新年将要到来时,塞林格死了。获知这一消息后,我满心悲戚地告诉一位好友,她正忙着要去整理年前的新发型,她说:“塞林格是谁?”我黯然神伤。
如果我是霍尔顿,我不会黯然神伤;如果我拥有塞林格对世俗彻底的笑傲和对灵魂纯净的呵护,我也不会黯然神伤。因为我不是,不是他们中任何一位的其中之一。可是,我爱他们。爱塞林格,和他笔下塑造的霍尔顿。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1951年的作品,但她滋养了几代人。被她滋养的几代人,其实,还是孤独的。孤独的一群,群主是塞林格。群主吻过每一个孤独孩子的脸颊,而后隐去。孤独群居着,而彼此依旧不能两两相对时,群里的孩子不会知道,原来,孤独的,是群里所有的人,共有的一颗孤独灵魂。而隐去的群主,他在千万里遥远的距离,守护着这一大群人,共有的孤独灵魂,从此,不世尘烟。
塞林格说:“一辈子逃避世俗世界,或许比正常社交更辛苦。”这样的体会,不是人人都会有的。很多坚持和信仰,当初,未必不纯净真心,但总有理由,叫当初溃败或是变形。塞林格,是少有的,不改初衷与灵魂生死相依的人。他在文学造诣成就未来临时,艰苦卓绝追求,绝不彷徨四顾,想想看,现在的所谓文人,现在的所谓追求理想的世人,谁能,真正问心无愧做得到呢?而当《麦田的里的守望者》问鼎世界文坛,霍尔顿成长过程中、历练过程中、思考过程中,生命的尊严形成的过程中,那精神世界里的孤独与无助,如旷绝之水,满篇流淌。霍尔顿在塞林格的笔下,霍尔顿是千万个孤独的人聚集在一起,伤心、欢笑,将怕冷的心,彼此抚慰着,取暖。这是一大片孤独的麦田,所有的收成,是一颗灵魂。塞林格看守着。现在塞林格死了,但他依旧活着。半个世界之前,《麦田里的守望者》问世,塞林格在巨大的成就来临时,退隐自我。他成功了,他成功地种植了他的麦田,又为他心中的麦田,生死相依守护了一辈子。
塞林格永远活着,因为霍尔顿不会死。即使孤独苍凉,但是仍旧,一代又一代。